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多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化/稳定化剂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且不破坏土壤结构,但不同的固化/稳定化剂对土壤、作物及重金属离子的修复效果各不相同。文章概述了几种固化/稳定化剂的修复效果及优缺点,探讨了固化,稳定化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重金属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固化/稳定化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局限性,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添加方式对不同固化剂稳定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石灰、膨润土、沸石、骨粉、硫化钠、硫酸亚铁为固化材料,分别在最佳添加量下以不同添加方式(固-固、固-液和液-液)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修复,研究不同添加方式对固化剂稳定化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效果。结果表明:固化剂的添加方式会对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液-液方式添加的石灰对潼关和凤县土壤中Cd稳定化效果最好,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分别减少87.9%和70.8%;以固-液方式添加的膨润土对潼关和骨粉对凤县土壤中Pb的稳定化效果最好,重金属残渣态的比例分别增加了59.0%和56.3%;硫酸亚铁以固-液、液-液的添加方式分别对潼关和凤县土壤中Zn稳定化效果最优,有效态Zn含量减少87.2%和84.3%。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案例,对固化/稳定化、土壤淋洗、植物修复、电动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5种技术进行阐述和适用性评估。结果表明,固化/稳定化是工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最适宜的修复技术,其他4种技术存在局限性。其中淋洗技术成本高,电动技术对土质要求高,植物修复适合低浓度单一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计量的重金属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国内外场地土壤和底泥的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技术(S/S)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62018年间发表的关于污染场地重金属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利用Excel2016、HistCitePro2.1引文图谱分析软件和Origin9.0作图软件,从年度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地区、期刊来源、Top10高被引论文、Top10研究机构、研究内容、修复材料类型、重金属类型等方面,对20062018年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13年来,中英文文章及专利的发文量逐年升高,且中文发文量远高于英文。英文文章中,中国作者、中国科研机构发文量均居首位,但总均篇被引次数(TGCS/R)较低;Top10高被引论文中,中国作者占据2篇。中英文文章中,对复合修复材料的研究较多,其中常见的复合修复材料为生物质炭、石灰、沸石、硅藻土等材料中的2种或2种以上复合而成,最受关注的重金属污染物为镉和铅,对固化/稳定化设备和工艺的研究较少。因此,对固化稳定化技术的研究,中国研究人员虽然发文量占据较大的比例,但还需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对稳定化修复工艺、设备和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磷酸钾镁胶结材料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改善土壤质量。[方法]应用磷酸钾镁胶结材料,对受Pb、Cr、Cd、Zn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固化/稳定化。[结果]掺加10%~40%含量的磷酸钾镁固化体强度均大于1 MPa,可以满足贮存和填埋强度的要求;掺加40%磷酸钾镁28 d养护的固化体Pb、Cr、Cd浸出浓度无检出,掺加10%磷酸钾镁固化体浸出浓度也远小于相关标准限值;不同重金属溶出规律不同,重金属累积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Zn〉Cd〉Cr〉Pb。[结论]磷酸钾镁胶结材料是一种效果较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剂。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化学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26-6228
概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化学修复方法,包括化学淋洗法、化学固定/稳定化法、化学还原修复法和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方法等.通过对这些修复方法的综述,归纳了各种化学修复方法的应用,且对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团队简介团队长期致力于农业微生物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研究。围绕土地整治中的关键问题,以修复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地为主要目标,以微生物学为特色,重点挖掘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探究微生物-植物-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根际和内生有益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键共性原理研究、耕地安全利用的生物治理产品和技术研发、微生物资源库构建和应用研发。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对白银市东大沟上游河道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从废渣及污染底泥异位贮存、表层污染底泥重金属固化/稳定化修复及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治理工艺等方面总结其治理工艺及技术可行性,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底泥、废渣等介质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并建立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示范区,可以实现河道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使遭到重金属污染胁迫的东大沟河道生境得到初步恢复。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植物增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银  王光辉  胡苏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74-5076,5108
目前,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状况愈发严重,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处理土壤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绿色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该文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有机物及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中的应用,包括螯合诱导修复、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等,最后提出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粘土矿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该技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添加粘土矿物,利用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配合、共沉淀等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向水体和植物及其它环境单元的迁移,从而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由于粘土矿物资源丰富、修复过程操作简单、修复效果迅速,使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粘土矿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粘土矿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效果,介绍了该技术研究的实验方法和评价方法,最后指出了粘土矿物的应用前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以后工作应侧重的一些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分布迁移机理和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垃圾焚烧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分布因素以及目前常见的飞灰处理方法。重金属焚烧过程中的迁移分布受其本身及相关化合物的性质(熔点、沸点)、以及垃圾成分(包括垃圾来源、各垃圾组分的含量、重金属含量及其最初存在形式、S、Cl含量)、焚烧工况(焚烧炉炉型、焚烧温度、尾气处理设备、滞留时间等)和粒径大小等的影响。目前,常见的垃圾飞灰处理方法为药剂稳定处理、水泥固化和熔融烧结处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养殖场产生的粪肥对农田土壤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其中,饲料中的重金属元素是环境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堆肥钝化粪便中的重金属是有效的处理措施,通过在堆肥中添加无机、有机和生物钝化剂可以固定重金属并降低其生物有效性。目前研究涉及的钝化材料及其钝化机理有待深入探究,而堆肥施用于土壤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土壤的交互影响仍不十分明晰。本文通过分析重金属在粪肥中赋存状态、堆肥过程中的形态转变和钝化剂的钝化机制,探讨了粪肥钝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贝壳类废弃物钝化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应用,介绍了其钝化重金属的机理、效果以及提升材料性能的加工处理方式。贝壳类废弃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机理主要包括石灰效应、沉淀效应和吸附效应,但微观固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采用物理(如粉碎、球磨)和化学(如煅烧、溶剂反应)法的处理工艺可以大幅提高贝壳的吸附能力及中和土壤酸性的能力。另外,贝壳废弃物与高效、专性、安全的重金属钝化材料进行复配,可提高钝化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贝壳材料钝化重金属的稳定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水体中存在重金属会威胁到人类及其他生物体的健康,必须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去除。吸附法被认为是水体中重金属去除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利用绿色、经济、可回收的天然材料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是目前的热点研究话题。近年来,水凝胶材料由于其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的特点及良好的金属离子吸附性能,使其在处理水体中重金属方面有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水凝胶的分类及多种类型天然多糖基水凝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并对天然多糖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吸附效率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天然多糖基水凝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对天然多糖基水凝胶在结构、制备方法、原料来源、应用领域及绿色环保等多方面加以创新的建议,旨在为吸附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较传统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反演推算更为方便快捷,且能进行大范围的原位监测,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本文旨在针对已有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领域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高光谱遥感的技术原理及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测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宏观层面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向与热点。本文总结了土壤中部分重金属元素的光谱响应特征波段及与重金属元素高度相关的土壤组分,从近地传感高光谱、高空高光谱遥感、低空高光谱遥感3种技术角度切入,论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测定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历程,并展望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在土壤重金属测定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土壤镉和砷污染钝化修复材料及科学计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使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统计了5年内(2014—2018年)关于土壤镉(Cd)和砷(As)单一污染的情况,发现土壤Cd和As污染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且我国在该领域发文最多。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发现施用钝化修复材料是土壤Cd和As污染治理的热点修复技术之一。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常见的钝化修复材料及其钝化机理,并分别对钝化修复材料的室内研究和修复实践进行总结,发现无机类钝化修复材料中石灰类主要通过调节土壤pH值改变重金属有效性;磷酸盐类分别通过共沉淀和点位竞争机制钝化重金属;金属及其氧化物类通过表面络合和还原作用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更好;黏土矿物中海泡石和坡缕石廉价绿色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较好。有机类钝化剂中生物炭类为研究热点材料之一,因表面拥有丰富的官能团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对重金属表现出良好的钝化修复效果;有机废弃物含高度腐殖化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对重金属钝化效果较好。此外,对国内外典型的Cd和As污染实践修复工程进行介绍,发现金属及其氧化物、堆肥、生物炭以及廉价易获得的石灰和黏土矿物施用较广。最后,讨论了钝化修复材料施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固化稳定法(S/S)在重金属污染场地处理方面的技术和研究,将硝酸镉(Cd~(2+))掺入土体模拟污染土,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掺入不同含量水泥、粉煤灰、石灰组成的固化剂,压实成型后分别养护7、28、60、90 d,通过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淋滤浸出重金属浓度和固化孔隙范围比例,探讨不同镉离子浓度、固化掺量配比和养护龄期对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增强,重金属浸出率降低,趋于稳定;水泥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性最大,水泥-粉煤灰-石灰掺量为8%-6%-6%时对抗压强度较为有利;28 d固化土其孔径主要分布于0.01~1μm,结构致密;10μm以上孔隙比例增加,导致强度降低,淋滤浸出浓度偏高,不利于固化水化产物填充。  相似文献   

18.
在黄泛冲积区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可以提升土壤肥力,但是否对土壤环境及作物带来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尚未知。本研究开展了连续2 a的大田环境监测试验,在玉麦轮作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为CK(对照,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用量6 t·hm~(-2))、M2(有机肥用量12 t·hm~(-2))、M3(有机肥用量18 t·hm~(-2))、S1(秸秆质菇渣用量6 t·hm~(-2))、S2(秸秆质菇渣用量12 t·hm~(-2))、S3(秸秆质菇渣用量18 t·hm~(-2))、B1(木质菇渣用量6 t·hm~(-2))、B2(木质菇渣用量12 t·hm~(-2))、B3(木质菇渣用量18 t·hm~(-2))。通过测定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以及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来源和作物品质与不同有机物料的关系,应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以及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上不同有机物料投入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均为中等风险,重金属Cd为主要生态危害贡献因子。等量不同有机物中,施用有机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显著,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也最大;施用木质菇渣处理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最好,且对籽粒重金属含量影响效果最小。同种物料添加下,土壤及籽粒重金属的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M2、M3、S3处理下玉米籽粒中重金属Pb含量超标(0.2~0.295 mg·kg-1),其超标率为35%。应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土壤单因子Cd污染等级属于重污染等级,但除Cd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最低标准,因此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而言仍属于安全等级。研究表明,目前所有处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属于安全等级,但存在潜在的中等生态风险,部分处理玉米籽粒出现轻微Pb超标现象,从快速提高土壤肥力及最大限度减少土壤重金属和农产品污染风险角度,应减少商品有机肥及秸秆质菇渣的高量施入,提倡施用木质菇渣更有利于土壤环境和农产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了解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污染农田的治理修复,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概括了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治理方式,并分析了这些治理方式的差异性和优缺点,对未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方向作出了展望。为该领域初学者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提供了指导,也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