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茶白绢病又称茶苗白绢病,主要为害茶苗,是常见的苗圃根部病害,在我国南方各茶区广泛分布,可使整株枯萎,叶片脱落,严重时成片死亡。发病原因:引发茶白绢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齐整小核菌(图1),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罗耳阿太菌,自然条件下很少产生。其白色的营养菌丝有明显缔状连结菌丝,每节具两个细胞核。在产  相似文献   

2.
<正>苹果花腐病近年来已成为冷凉气候地区苹果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一般可减产30%左右,流行时可导致全园绝产,严重影响产量及果农的经济效益。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花腐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链核盘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苹果核盘菌。菌丝纠结形成黑褐色菌核,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无色、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可单生念珠状的分生孢子。柠檬形的大型分  相似文献   

3.
<正>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种植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各地西瓜种植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30%以上,严重地块达80%以上,甚至造成绝产。枯萎病是造成西瓜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病原因:引发西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图1),其分生孢子有大型和小型之分。快速产生于气生菌丝中的无色、单胞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两端渐尖的无色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图2),有1~5个分隔,多为3个分隔。  相似文献   

4.
<正>枣轮纹病又称枣浆果病、枣黑腐病,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华北等地,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年份病果率达15%~20%,严重时病果率达40%~50%,引起枣果提前脱落,品质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发病原因:引发枣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轮纹大茎点菌。其菌丝无色有隔,扁圆形或球形的深褐色子囊壳有孔口,上端稍大下端稍窄的棒状子囊内有8个子  相似文献   

5.
<正>黄瓜疫病俗称死秧或死藤,是一种危害严重、难以控制的普遍性病害。温室大棚温、湿度管理不善,或露地夏、秋黄瓜浇灌过量,受害往往比较严重,常会造成大面积死秧、烂瓜,产量直接减少20%以上。发病原因:引起黄瓜疫病的病原菌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德氏疫霉(图1),其菌丝无色多分枝,幼菌丝无隔,老熟菌丝长出瘤状节结或不规则球状体,内部充满原生质。在瓜条上菌丝球状体大部分成串,常在发病初期孢子囊未出现前产生,从此长出孢  相似文献   

6.
<正>西瓜疫病又称西瓜疫霉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较重。一旦防治不及时该病会迅速蔓延,并可能造成毁灭性灾害。一般减产25%左右,严重发病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会给瓜农造成重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西瓜疫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德雷疫霉(图1),也称甜瓜疫霉,其无色的菌丝多分枝,幼菌丝无隔,不规则球状体的老熟菌丝内部充满原生质。平滑的孢囊梗从菌丝或球状体上  相似文献   

7.
<正>枣焦叶病近年来在各大枣区,特别是相关局部地区逐年加重,一般流行年份发病率在40%左右,个别暴发区域可高达60%以上,远看像"火烧"一般的枣园,坐果率低,落果严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枣焦叶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黑斑孢目真菌胶孢炭疽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围小丛壳菌。其圆柱形的无色分生孢子梗短小、无隔膜,密集生长;圆柱形的单胞分生孢子(图1)两端钝圆,有的略弯,一般与菌丝一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近年来引种带菌等问题,导致黄瓜炭疽病近年来发生不断趋重,春秋两季均有发生,防治难度较大,对生产影响巨大。发病原因:引起黄瓜炭疽病的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刺盘孢菌。此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盘(图1),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图2),成为黄瓜炭疽病的初侵染源。图1刺盘孢菌分生孢子盘图2显微镜下刺盘孢菌的孢子和尖端刚毛。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4.番茄晚疫病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在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常减产20%30%,严重时绝收。发病原因:引起番茄晚疫病的病原是鞭毛菌亚门真菌致病疫霉菌(图1),初期无色透明有分隔的菌丝后变褐色,寄生于寄主组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1.番茄立枯病番茄立枯病是番茄幼苗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大棚番茄,由于重茬年限长和温室小气候的特殊性,西红柿立枯病经常发生,造成大量死苗,有的棚内死苗率达30%40%,甚至发病程度可达80%,严重影响西红柿的生产。发病原因:番茄立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繁殖。菌丝有隔(图1),菌核呈暗褐色。病菌的腐生力很强,在没有寄主的土壤中能存活  相似文献   

11.
正香蕉灰纹病又称香蕉暗双孢霉叶斑病,是一种重要的香蕉叶斑病,也是我国香蕉产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可导致香蕉减产30%~50%。发病原因:引发香蕉灰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香蕉暗双孢菌(图1),其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有分隔,无色的短西瓜子状分生孢子单胞或双胞。主要以菌丝在寄主病斑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3.番茄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一种防治困难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常与青枯病并发。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发病原因:引起番茄枯萎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图1),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纺钎锤形,无色,多数为3个分隔。也会在菌丝上顶生或间生圆形至椭圆形、单胞、黄褐色的厚垣孢子。如果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或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或有机肥没有充  相似文献   

13.
正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点病或黑痣病,是普遍发生于各桃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病果表面出现黑点甚至发生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时则可达6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桃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嗜果枝孢菌(图1),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其暗褐色具分隔的弯曲分生孢子梗至多分枝一次,并单生或成短链状产生无色或浅橄榄色的椭圆形或瓜  相似文献   

14.
正梨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是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的真菌病害,在各梨产区普遍发生,感病后大多在成熟期发病,引起果实腐烂和早落,采后随果实生活力降低而逐渐发病;在运输、贮藏期间可继续扩大甚至造成大量果实腐烂,对产量影响较大。梨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其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栅状排列(图1),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5.
正葡萄白粉病是近年来广泛发生的一种难治的真菌性病害,无论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均易受害,特别是随着鲜食葡萄面积不断增大,黄河以北地区的山东、河北和陕西的秦岭北麓受害尤其严重,不但降低葡萄的品质和产量,还影响葡萄的美观以及口感。发病原因:葡萄白粉病的病原属子囊菌亚门专性寄生的葡萄钩丝壳菌(图1),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托氏葡萄粉孢霉。其有隔膜、透明的菌丝匍匐生长,多隔膜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垂直密生。透明的单胞分生孢子圆筒形至卵形,呈念珠状串生。在病部表面产生的球形闭  相似文献   

16.
正桃树腐烂病又称桃树干枯病、桃树胴枯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桃树被害后能引起枝条枯死,在大枝和树干形成溃疡病斑,若不及时治疗,会很快造成整株死亡。发病原因:引发桃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果黑腐皮壳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菌(图1)。子囊壳扁球形或球形,子囊纺锤形,其子座上部由细密的浅橄榄色菌丝组成,下部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混合组成,黑色基部由褐色组织包围。子座中有1~6个分生孢子器,每个孢子器1~3室,但有1个共同孔口。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呈香蕉形。核果黑腐皮壳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座在枝干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支架、支棍树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6.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我国80年代以来,由于小麦品种更换、农业栽培制度的改变以及肥水条件的改善,发病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局部麦区发病面积最大的病害。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引起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无性态为丝核菌(图1),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自然情况下不常见。初生菌丝无色较细,菌丝分枝呈锐角或近直角,分枝处大多缢缩变细。菌丝以后变褐色,分枝和隔膜增多,分枝与母枝之间几乎呈直角。菌丝  相似文献   

18.
正桃褐腐病又称桃菌核病、桃灰腐病和果腐病,广泛分布于各桃产区,是桃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果实危害最重,发病后不仅在果园中相互传染为害,引起大量烂果、落果,而且在贮运期中亦可继续传染发病,造成巨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腐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链核盘菌和核果链核盘菌。无色、单胞的链核盘菌分生孢子呈柠檬形或卵圆形(图1),在梗端连续成串生长,其较短的分生孢  相似文献   

19.
<正>烟草蛙眼病又称蛇眼病、白斑病或白星病,蛙眼病广泛分布于各产烟区。蛙眼病在烘烤及晾晒期间仍会继续为害,因而也称"烘斑"或"烤斑"。发病烟叶缺乏弹性,极易破碎,严重影响烟叶的等级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烟草蛙眼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烟草尾孢(图1),其无色的菌丝有分隔,褐色的不分枝分生孢子梗膝状弯曲,有1~3个分隔。无色的细长鞭状分生孢子直或略弯,基部较粗,具有5~10个横隔。烟草尾孢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每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带病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粉痂病是检疫病害,不病则已,一病难治,严重者不仅可减产50%以上,而且直接使病薯失去商品性,降低商品价值。认识和掌握马铃薯粉痴病,对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发病原因:引发马铃薯粉痂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真菌粉痂菌,粉痂病"疤斑"破裂散出的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休眠孢子囊球(图1),即由许多近球形的黄色至黄绿色的休眠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