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利用林场多、片林多、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大力发展林苗间作、林菌种植、林菜间作、林下育苗、林下养殖等传统林下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林下油用牡丹、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新兴林下作物种植;同时,研究探索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农家乐、经济林采摘等新兴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打造出  相似文献   

2.
文山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后,林民获得了林地生产经营自主权,林农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林下立体式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林药、林禽、林畜、林花和林下产品培植加工等多种发展格局。目前,全州林下经济主要形成了林药产业、林禽和林畜养殖产业、林菌培育产业、林木花卉产业、林下产品培植加工产业、森林旅游产业等6个特色产业,全州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16.7亿元。林药产业:全州林下中药材有三七、石斛、重  相似文献   

3.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结构、资源利用特点、操作便利性、副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近年国内几种主要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劣。林药模式基本上没有种间矛盾,但不适合大规模经营;林菌模式适应种类多且地域广,但对栽培区水源条件、交通条件要求较高;林禽模式宜根据不同禽种生态习性择地饲养和轮养,应特别注意解决污染和疫病问题;林草、畜模式宜将林下种草和动物圈养结合起来,防患面源污染和疫病,防止对林地土壤扰动太大;林虫(蜂)模式中适合发展的经济昆虫较多,应根据各地传统习惯和加工能力,分项发展;林花模式中,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和荫生植物较多,这一模式相对而言,对林地的干扰较少,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一类群落结构,合理性较好。以上各种经济模式各有特点,各见其长,均可供林权主发展林下经济时甄别选择。林下经济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注意群落种问关系的协调。林下经济物种不可生硬拼凑,本木倒置。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市场等地域特点。文章还介绍了一种菌根性食用菌模式。菌根性食用菌与多种树木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且多是市场俏销的种类。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栽培技术提高林下菌根性食用菌栽培集约化程度,可实现多年持续高产、高效益,且对林地的人为干预最少,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这是其它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认为菌根性食用菌模式是目前最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前景良好的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净现值法和投入产出比法对不同间作模式的杨树速生丰产林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共设计试验了3种不同的林下间作模式,一是林下养禽,二是林下养殖双孢菇,三是林下种植牧草。通过对3种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模式的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林禽间作模式为经济效益最高,为最优的选择;其次是林菌间作模式;第三是林草间做模式。同时,根据各种间作模式的年均净现值和投入产出比最大值出现的年份,3种间作模式的经济成熟龄均为第9年。  相似文献   

5.
林下经济是在不牺牲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林下产业的一种方式,主要有林药、林菌、林苗、林果、林菜、林作、林茶、林养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对生态、民生以及现代林业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统计了"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中林下经济领域科技成果立项推广示范情况,以期为今后林下经济领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绿化与生活》2014,(8):30-37
正2013年结合北京郊区林业和林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示范推广建设工作。以点带面,通过林下中草药、林下仿野生食用菌、林缘玫瑰、治沙植物新材料示范、芳香类植物等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建设,在通州、昌平、怀柔、大兴、房山、延庆、海淀、密云、平谷、顺义等区县,示范推广林菌、林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十分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走“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他们做出大胆尝试,将所有未发包的“五荒”地全部由集体承包到个人手中,并大力提倡“林药间作”、“林草间作”、“林果间作”等多种种植方式,为林下经济发展留出空间,给林禽、林菌、林畜等产业模式创造条件,并配套采取了封山、禁牧、休牧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巨菌草栽培灵芝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巨菌草为原料进行灵芝栽培试验,筛选菌草栽培灵芝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在六种不同菌草配方中(巨菌草含量依次为96%、72%、64%、48%、32%、24%),菌丝生长速度与巨菌草含量成正比,巨菌草含量96%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巨菌草含量24%,菌丝长势最好,32%~64%时长势其次,72%~96%最差;巨菌草含量48%时产量最高。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袋产量等综合因素考虑,菌草含量为48%时为最优配方:巨菌草48%、木屑48%、石灰2%、白糖2%。  相似文献   

9.
普洱市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景观旅游等复合型经营方式,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提升林地综合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林与人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普洱市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30.13万hm2,通过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畜、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林下采集等模式,2014年实现林下综合产值75.3亿元,占全市林业产值的44.3%,已成为普洱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林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分析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市场流通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福建省顺昌县岚下乡路下自然村村民利用毛竹山种植的竹荪已进入第二轮采收期。从6月中旬开始采收的第一批竹荪,平均亩产干货10公斤,现已基本销售一空。目前,全村10多户竹农种植的林下竹荪,已经为竹山增加产出70多万元。顺昌县有林地面积237万亩,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巨大。政府部门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积极申请项目资金扶持,发展林菌、林药、林苗、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并通过示范带动,让广大林农、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宁强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陕西省宁强县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模式。一是采取林菌、林药模式,在林下、林中空地及疏林地,种植金银花、丹参、细辛、黄连、猪苓  相似文献   

12.
辽西北地区林草及林药综合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草、林药间作,林木为牧草和药材提供蔽阴条件,同时,林下间作牧草、药材,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采取林草、林药间作的杨树,经精耕细作,与未采取林草、林药杨树对比,平均每年胸径增加了78.31%,高生长增加了186.58%。因此,在辽西北地区林草、林药间作是可推广的配置模式。奇可利、蒙古冰草、羊草是适于本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林间种植牧草、药材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广西荔浦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浦县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保护了生态环境,开发了林下资源,提高了林地综合效益。经济总量前5名的模式是:果园红薯藤养猪、林下岩溶及生态旅游、林下反季节香菇、芒编工艺品、森林水资源利用。经济总量虽小但最具地方特色的模式是:林下培植葛麻藤,林间种罗汉果,林间种广西甜茶,林下种石崖茶,林下种灵香草,杂竹养竹鼠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齐河县按照“有路就有树、有村就有林、有田就有网”的要求,新植树85万亩、9300多万株,有林面积达到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2%。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该县积极探索推广多种优质高效的林间种养模式,林菌间作、林菜间作、林草间作、林禽混养等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林下间作模式的不断推广,该模式日益受到广大农户青睐。针对墨玉县核桃林下饲用油菜间作现状,总结了林地选择、播种时期、间作品种选择及播种方法等技术环节的主要内容;对和田地区主要两种间作作物(小麦、油菜)进行了讨论,阐述了间作小麦的劣势并提出了间作油菜的优势,分析了其在间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下间作饲料油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湖北林业科技》2015,(1):83-85
<正>林苗一体化造林是指根据树种搭配多样化和土地产效最大化原理,在造林主要树种的林间套种、间作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见效周期短的园林绿化苗木或1~2a生种植用苗木,实行林苗间作、加密栽植、立体经营、综合利用,在培育大规格苗木的同时,利用林下空地培育园林绿化幼苗的林下经济新模式。这种林下经济新模式既增加了森林景观,又加快了森林资源整体培育周期,在降低林地抚育难度、促进林木生长、减少生产成本等方  相似文献   

17.
樟树市林下中药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在对樟树市发展林下中药经济的市场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发展林下中药经济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省赣州市是林业大市,自然条件优越,林地面积4596万亩。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培育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加速林下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拓宽林兴民富新路径。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发展林下经济200多万亩,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9.
正凤庆县充分利用全县170万亩核桃林地空间,提高林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建设"万元山"为契机,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野生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业。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8.8万亩,其中"林茶"模式10万亩,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了适合武平县发展的10种林下经济发展经营模式,包括林下种植型(林药、林菌、林花、林茶、林苗)、林下养殖型(林禽、林蜂、林蛙)、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福建省林下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