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黑素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 MC1R)是动物黑色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对动物的体色和毛色有重要影响。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具有5种基本体色类型(“全红”、“粉玉”、“大花”、“粉花”和“麻花”),其中后3种带有黑色斑点或斑块,是研究动物黑色素合成机制的良好材料之一。克隆了瓯江彩鲤的MC1R基因,并进行了“全红”、“大花”、“粉玉”、“粉花”4种体色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瓯江彩鲤的MC1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914 bp,包括637 bp 5′-UTR(非转录区)、311 bp 3′-UTR及966 bp ORF (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由一个外显子编码(321个氨基酸),有7个跨膜结构域。瓯江彩鲤与鲫的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达98%,与斑马鱼达93%;不同体色间的编码区只存在一个核苷酸无义突变(C/G),因而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qRT PCR表明,MC1R基因在眼睛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肤、肌肉、鳃、肾脏、鳔、心、肝等组织(P<0.05);但在4种体色间不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彩鲤体色类型中的黑色斑块不是由MC1R基因直接决定,还有待对其它体色相关基因或调控因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是分布在我国瓯江流域的一种鲤科鱼类,色彩艳丽,体形优美,深受人们喜爱。瓯江彩鲤有5种基本体色:"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是研究鱼类体色遗传的良好材料和理想模型。酪氨酸酶(tyrosinase)是影响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转录的提前终止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合成。采用RACE技术从瓯江彩鲤皮肤转录本中克隆5种体色酪氨酸酶基因全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瓯江彩鲤的5种体色中,酪氨酸酶基因cDNA序列长度存在差异:"全红"为2 100 bp,"麻花"为2 107 bp,"大花"为2 073 bp,"粉玉"为1 976 bp,"粉花"为2 111 bp;且每种体色都存在两种类型酪氨酸酶基因(TYR-1,TYR-2)的转录。这两种酪氨酸酶基因mRNA所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仅在一二级结构上有所差异,而在结构域和三级结构上不存在差异。但酪氨酸酶基因的这些差异是否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还有待后续的证明。研究亮点:在国内外首次克隆了鲤的酪氨酸酶基因,发现不同体色瓯江彩鲤均转录完整的酪氨酸酶基因,且每种体色都存在两种酪氨酸酶的mRNA转录。揭示了5种体色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的序列差异,对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与体色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两种体色瓯江彩鲤黑色素形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瓯江彩鲤体色与生长的遗传-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五种体色的瓯江彩鲤进行稻田、网箱和水泥池生长对比试验,探讨体色与生长的遗传-环境互作。结果表明:瓯江彩鲤的体色与生长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作效应,在稻田中,“全红”和“麻花”彩鲤的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其它三种体色(P<0.05);在网箱中,“大花”、“粉玉”和“粉花”彩鲤的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全红”和“麻花”彩鲤(P<0.05);在池塘中,“大花”彩鲤的生长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四种体色彩鲤(P<0.01),而其它四种体色彩鲤的生长性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认为,“全红”和“麻花”彩鲤比较适合稻田饲养,“大花”、“粉玉”和“粉花”彩鲤比较适合网箱或池塘饲养。“粉花”彩鲤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5.
对五种体色的瓯江彩鲤进行稻田、网箱和水泥池生长对比试验,探讨体色与生长的遗传-环境互作。结果表明:瓯江彩鲤的体色与生长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作效应,在稻田中,“全红”和“麻花”彩鲤的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其它三种体色(P<0.05);在网箱中,“大花”、“粉玉”和“粉花”彩鲤的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全红”和“麻花”彩鲤(P<0.05);在池塘中,“大花”彩鲤的生长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四种体色彩鲤(P<0.01),而其它四种体色彩鲤的生长性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认为,“全红”和“麻花”彩鲤比较适合稻田饲养,“大花”、“粉玉”和“粉花”彩鲤比较适合网箱或池塘饲养。“粉花”彩鲤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6.
<正>龙申1号瓯江彩鲤的亲本为浙江省瓯江流域鲤鱼养殖群体,是由上海海洋大学和浙江龙泉瓯江彩鲤良种场联合培育的新品种。龙申1号瓯江彩鲤具有全红、粉玉、大花、麻花和粉花5种基本体色类型。以5种基本体色为标准,建立了该  相似文献   

7.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种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全红"、"粉玉"、"粉花"、"麻花"和"大花")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在5种体色瓯江彩鲤中共检测到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6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9 3,期望杂合度为0.273 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01 0;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42 4,NJ法和UPMGA法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粉玉"、"粉花"和"全红"为一支,"麻花"和"大花"为另一支。应用引物848扩增的3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这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DNA指纹图谱,可为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种质鉴定提供快捷、准确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瓯江彩鲤5个配套选育系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25个组合的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5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连续16个月的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5种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基本一致,呈现出“S”型生长特点,6-10月份生长极为迅速,其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大花”和“粉花”两种体色瓯江彩鲤从一龄阶段起就表现出生长优势,其生长显著快于其他3种体色(P<0.05),“粉玉”体色生长速度最慢;5种体色瓯江彩鲤不同月份的体重变异系数均较大(C.V=8%~35%);各生长月份体重对试验末体重呈显著直线相关,其决定系数随生长而逐渐增大(r2=0.000 2~0.993 6,P<0.01);在二龄阶段的7月份前,各体色瓯江彩鲤在不同月份的肥满度为3.2~3.5,在7月份之后,肥满度系数逐渐增高到3.7左右,“全红”体色瓯江彩鲤的肥满度各月份均最高,而“粉花”和“粉玉”两种体色的肥满度各月份均较低。本研究结果为不同体色瓯江彩鲤进一步优化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黑色斑纹是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体色的主要特点之一.以瓯江彩鲤的5种体色选育系F5为材料,探讨酪氨酸酶基因5个外显子及其在不同体色间的变异特性和承受选择压力的敏感性.结果发现:酪氨酸酶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5的核苷酸变异率最高,选择性位点最多,易承受到选择压力;5个外显子的非同义替换率(dN)与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ω值)均小于1 (0.10~0.67),表明它们均受到净化选择压力;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酪氨酸酶基因也均受到净化选择压力(ω=0.12 ~0.23).应用PAML软件中的M2a和M8两种模型检测显示:无黑斑体色瓯江彩鲤所受正向选择压力位点数高于有黑斑体色,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酪氨酸酶基因中的部分氨基酸位点较易受正向选择压力.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较保守,主要受净化选择作用,当前的人工选育未对酪氨酸酶基因造成显著的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瓯江彩鲤红、白两种体色差异的分子基础,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对这两种体色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全红"体色(全身体表为红色)彩鲤的cDNA为检验cDNA(Tester),以"粉玉"体色(全身体表为粉白色)彩鲤的cDNA为比对cDNA(Driver),进行抑制差减杂交.对筛选出的4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16条EST序列,其余26个克隆为空载体序列.在16条EST序列中,6条为鲤的线粒体DNA序列(鲤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COⅢ),5条为斑马鱼的相关基因序列(斑马鱼的骺蛋白聚糖、核心蛋白聚糖、光蛋白聚糖等相关基因;斑马鱼新型免疫型受体基因,Olfm1蛋白合成基因;斑马鱼原骨胶原蛋白mRNA),1条为鲫的mRNA序列,2条与无脊椎动物基因相类似(利氏曼原虫的22号基因组基因;蝇的抗菌缩氨酸前体mRNA基因),另2条为未知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发现4条序列可能与体色有关.为进一步筛选鲤体色调控相关的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植物色彩搭配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同的色彩属性、冷暖关系与色彩搭配在植物造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云台花园为例论述植物色彩搭配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及注意遵循"统一、调和、均衡"的色彩稳定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郑州市为例,对2009—2011年常见园林植物秋季叶色进行调查,运用色彩分析法,通过色彩辅助软件Colormpact进行叶色的提取及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2种园林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原色色谱的提取、色彩变化的排序以及色彩方案的配置进行了研究,最终建立可以应用于园林绿化的园林植物色彩配置模型,并结合秋季园林植物的叶色特点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植物配置方案,为园林植物的利用提供了色彩配置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包装装满色彩属于设计色彩,在一切视觉表现中。色彩在包装设计中是强有力的表现因素,其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它是销售包装的灵魂,又是宣传企业和产品形象的重要手段。常言道“远看色彩近看花”。因此,色彩作为一种表达感情的视觉语言,成为设计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景观设计方面利用色彩的组合构成,改变着过去的传统构图方式,使现代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具有时代气息,对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三角形分析色环及孟赛尔色立体水平剖面,寻找三角色设计的配色方法,并应用于家具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城市湿地公园的色彩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天津桥园为例,对色彩景观进行调查研究。从色彩分析方法入手,用Color Impact软件对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出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的色彩应用范围。选择景区内的5个主要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HSB模式分析景观色谱,总结色彩应用,进而提出适合城市湿地公园的色彩设计要点,期望能够对今后的城市湿地公园色彩景观设计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植物色彩景观的营建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植物色彩对提升景观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多尺度的植物色彩景观营造中,如何以一种更高效和科学的方法量化植物色彩是目前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对植物色彩研究的相关成果和进展,总结出不同的植物色彩量化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不同方法的适用特点,总结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以期更好地对植物色彩量化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课程中的色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对于网络课程中色彩的研究主要着重于色彩的物理特性。主要从网络视觉认知特性论述色彩在网络学习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笔者发现的一个Lx9801变异株进行考查。结果表明:Lx9801变异株与Lx9801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叶鞘、花丝、花药的颜色方面,这些性状可能由同一基因控制;它们在株高、穗位高及单株产量等重要性状上没有明显差别,相互间也没有明显杂种优势;SSR标记分析显示,两个材料的差异与生产上自交系郑58内部差异率相似。表明花青素显色这类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四川山地乌骨鸡的肤色遗传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用胫色、肤色均为深乌的四川山地乌骨鸡和黄肤、黄胫的岭南黄鸡作为参试品种,通过品种的纯繁和正反杂交,进行四川山地乌骨鸡肤色、胫色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岭南黄鸡的肤色、胫色基因为纯合基因,四川山地乌骨鸡虽经四代纯繁选育,肤色、胫色基因仍未完全纯合,尚需进一步加强选育。在含有四川山地乌骨鸡血缘的组合(WW、WH和HW),初生雏鸡肤色、胫色尚未完全稳定,有随日龄发生转变的现象,说明控制肤色、胫色黑色素沉积的基因具有表达的时效性;用四川山地乌骨鸡(♂)与岭南黄鸡(♀)杂交,F1代10周龄时深乌个体几乎全为母鸡,而1日龄雏鸡依肤色或胫色尚不能进行雌雄鉴别;本实验结果也提示雏鸡体内的真皮黑色素含量似乎与雏鸡的死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