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也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造园的常用要素,中国园林的水景寄韵着文人园林对"仁者、智者"的情怀,体现出民族园林的主要风格。我国四大名园的园林水景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集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本文重点研究并总结我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的理水立意、艺术与手法,旨在为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水设计的立意和表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几种常见矿物与硼作用的红外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几种常见矿物及其与硼反应的红外光谱比较发现 ,硼在供试矿物上解吸的图谱更接近硼在矿物上吸附的图谱 ,而与无硼矿物图谱相差较大 ,故硼在几种常见矿物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性。针铁矿吸附硼后 ,在 1 40 0~ 1 44 0cm- 1 和 1 0 0 0~ 1 2 0 0cm- 1 范围处谱峰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水锰矿、三羟铝石和Ca 蒙脱石吸附硼后 ,此处谱峰却减弱 ,而在30 0 0~ 360 0cm- 1 处的谱峰 ,也随硼的吸附而明显减弱 ;Ca 蒙脱、三羟铝石吸附硼后 ,其图谱在 1 40 0~ 1 44 0cm- 1 和 1 62 0~ 1 670cm- 1 处的谱峰变化相似 ;水锰矿吸附硼的图谱在 1 0 0 0cm- 1 和 1 40 0~ 1 44 0cm- 1 处与三羟铝石吸附硼的图谱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台湾雨量站的密度高居全世界前3名,然而雨量站往往由于设站时间不一致,或因天灾人祸而导致数据遗失;因此各水文观测站之降雨数据具模糊特性。降雨事件的特性,大致可区分为3个重要因子;降雨量、降雨时间及形状因子。常用之统计值为总降雨量、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最小降雨量、中值降雨量、降雨延时、尖峰达到时间、偏态指标及峰态指标等9个物理量。研究以统计量及模糊理论为基础,分析屏东县气象局1992-2007年31个雨量站之总降雨量大于100mm,降雨延时3h以上之降雨事件(1177场)。研究结果显示:屏东县大于100mm之降雨,具长延时、高狭峰之特性;就气象站而言,气象站C0R38之暴雨事件,最接近整体降雨特性。  相似文献   

4.
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资源的破坏程度是一般耕作活动的100倍之多,为了降低其径流中泥沙含量,通常采用谷坊、沉沙池等措施。研究表明其它材质的谷坊在拦截泥沙方面作用超过了石谷坊。2009年美国土壤学家R.A.Mclaughlin等人进行植物谷坊与石谷坊在拦截泥沙方面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谷坊拦截泥沙作用明显,植物谷坊+PAM处理拦截泥沙效果更加显著。植物谷坊+PAM处理平均浊度值约为石谷坊处理的1/8。植物谷坊+PAM处理减少悬浮固体物质含量为石谷坊的5倍。其费用植物谷坊也远低于石谷坊。说明植物谷坊对于防止线型开发建设区域内土壤侵蚀既有效,又经济。  相似文献   

5.
古典园林的光影美学具有独树一帜的表现风格、指导思想与设计手法,而反观现代园林的光影设计,存在着光影表现力弱、光影关系失衡等各种问题。对古典园林光影设计手法进行研究,用"引光设计(园中园、门窗洞、反光),滤光设计,阻光设计"等章节,重点引证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的光影观察实例,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论述,旨在归纳总结古典园林中的光影设计方法供现代园林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古典园林的光影美学具有独树一帜的表现风格、指导思想与设计手法,而反观现代园林的光影设计,存在着光影表现力弱、光影关系失衡等各种问题.对古典园林光影设计手法进行研究,用“引光设计(园中园、门窗洞、反光),滤光设计,阻光设计”等章节,重点引证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的光影观察实例,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论述,旨在归纳总结古典园林中的光影设计方法供现代园林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夏才根 《南方农业》2009,3(2):50-53
瞻园原来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的故邸,始建于嘉靖初年。清时与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留园并称“江南五大园林”。其在运用植物寓意造景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使植物与建筑、山水等合理配置而共同构成园林的环境,还利用植物本身的观赏性营造园林的景点。作者试图通过以下方面对瞻园的植物景观艺术进行探究:(1)植物在瞻园景观中的观赏性,包括瞻园观赏植物的姿态美、色彩美、风韵美;(2)植物配置在瞻园景观中的实际运用,包括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沂蒙山区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物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沂蒙山区小圣堂小流域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酸性岩石和钙质岩石发育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酸性岩石发育土壤石砾及砂粒含量较高,土壤质地由砂壤质到壤砂质,且随土层深度增加,石砾含量增加。钙质岩石发育土壤粉粒及黏粒含量较高,上下两层的土壤颗粒组成相差不大。受成土母岩影响两种土壤分形维数都很低,且酸性岩石发育土壤的分形维数更低。两种土壤石砾含量均大于10%,为粗骨土。(2)酸性岩石发育土壤的容重较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较小。两种土壤的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变大,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则反之。毛管孔隙度大小主要受土壤分形维数的影响。(3)酸性岩石发育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大于钙质岩石发育土壤,酸性岩石发育土壤10—20cm土层的饱和导水率较0—10cm土层大,而钙质岩石发育土壤饱和导水率在不同土层深度呈现不规律的变化。土壤质地是影响沂蒙山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导因素,其中,砂粒和粉粒含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冻融干湿循环条件下压砂砾石损伤过程,该研究模拟当地自然气候环境,探讨压砂砾石粒径、盐度及冻融干湿循环次数对压砂砾石田间风化的作用效果。测定压砂砾石质量损失量,采用扫描电镜试验和X射线粉末衍射试验观察压砂砾石的微观结构及矿物组成的变化,初步分析了当地压砂砾石损伤机理。结果表明:1)小粒径(2、10mm)处理的压砂砾石质量损失量较大。压砂砾石质量损失量与粒径负相关,累积质量损失率与粒径负相关,与冻融干湿循环次数正相关。压砂砾石累积质量损失率与冻融干湿循环次数为一次函数递增关系(R2≥0.928)。影响压砂砾石质量损失量因素为粒径,影响砾石累积质量损失率因素为冻融干湿循环次数、粒径。2)粒径为10 mm、盐度为6 g/L处理时孔隙率增幅最大(16.78%)。孔隙率与粒径负相关,与冻融干湿循环次数正相关,影响砾石孔隙率因素由大到小为粒径、冻融干湿循环次数。3)压砂砾石中主要有5种矿物,白云母和钠长石质量分数与粒径正相关,石英与粒径负相关。粒径是影响压砂砾石石英、白云母和钠长石含量主要因素。4)压砂砾石损伤内因为结构特性、裂隙发育情况和亲水性矿物含量;外因为冻融风化、水岩作用及盐分参与淋溶。研究结果可为压砂地土壤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杂卤石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杂卤石作为钾肥在玉米上施用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杂卤石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杂卤石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各杂卤石处理分别较空白对照增产31. 54%~63. 14%,千粒重分别提高23. 80%~47. 15%,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杂卤石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较氯化钾、硫酸钾及硫酸钾镁处理提高22. 17%~29. 51%,千粒重分别提高7. 67%~12. 9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杂卤石能改善玉米对钾的吸收,各杂卤石处理玉米植株钾含量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21. 79%~93. 50%。适量施用杂卤石能促进玉米对钙的吸收,杂卤石用量为100 kg/hm~2的处理玉米植株钙含量较空白对照增加52. 7%,且杂卤石处理的玉米植株钙含量较3种传统钾肥处理提高了30. 59%~50. 37%。杂卤石能促进玉米对硫的吸收,各杂卤石处理玉米植株硫含量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了4. 43%~52. 22%。杂卤石用量与玉米植株钾、钙、硫含量及玉米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在杂卤石处理中玉米植株钾含量及钙含量与玉米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杂卤石能够提高玉米产量,促进玉米对钾及钙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二碱基重复类型的SSR引物容易出现连续多峰的峰型,对指纹的正确采集造成影响。为提高此类引物指纹分析的准确性和自动化水平,本研究进行了连续多峰指纹采集算法的开发,并测试连续多峰算法与邻峰过滤、N+1峰识别、高低峰过滤和二倍体过滤等其他峰处理算法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连续多峰算法提高了对二碱基重复类型SSR引物的指纹读取准确性和分析效率,峰的识别和定位更加准确,峰高估值更加真实反映引物扩增情况,连续多峰峰错误识别率由50%以上降低到1%以内,识别精度由2~4 bp提高到1 bp以内,整体分析时间缩短了30%以上;通过调整参数等方式,保证了连续多峰算法与其他峰处理算法的相互协调。连续多峰算法解决了连续多峰的识别、定位及峰高估计的问题,改善了二碱基重复类型的SSR引物的指纹采集效果,消除了基因组上多态性最高、应用最广泛的二碱基重复类型SSR引物的应用限制,为SSR引物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汉语文化的基本符号,汉字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见证者。古往今来,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与改革,汉字的艺术形式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园林艺术是物质文化的瑰宝,发展至今,逐步成为全球景观设计的风向标。面对现代化园林艺术蓬勃发展的现状,华夏五千年文化如何在其中体现价值,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是现今园林艺术应重视的焦点。基于此,以留园为例,对汉字"造字法"和园林"造景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究汉字与园林造景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伊毛缟石对蒙脱土和高岭土分散凝聚特性的影响,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浊度法测定黏土的分散性、离子交换法测定黏土电荷特性、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实验方法,将蒙脱土和高岭土溶液分别按一定比例混合伊毛缟石溶液,观察伊毛缟石对蒙脱土和高岭土分散凝聚特性的影响。[结果]伊毛缟石和蒙脱土的1∶1混合溶液,在全部pH值范围内保持凝聚;未脱铁处理的高岭土在pH值为5.9以下凝聚,在pH值为6.0以上分散,添加约5%的伊毛缟石使它的分散凝聚特性逆转。[结论]从微观上看,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伊毛缟石混合溶液都呈凝聚状态。酸性时,伊毛缟石的可变电荷和结晶性黏土矿物的永久电荷之间的引力形成凝聚;碱性时,伊毛缟石的表面变成中性形成凝聚。  相似文献   

14.
鸟粪石结晶法处理牛场沼液过程中磷形态转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鸟粪石结晶法处理牛场沼液过程中不同形态磷的转化规律,该文以奶牛场沼液为对象,进行鸟粪石(Mg NH4PO4·6H2O,MAP)结晶法除磷过程中磷形态转化的试验研究。将原沼液和在不同p H值(8.5、9.0、9.5)下经MAP沉淀法处理后的沼液离心分离成固液两部分,分别测定两相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在明确原沼液中磷形态及含量的基础上分析鸟粪石结晶法处理沼液后分离的固相和液相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变化,确定牛场沼液中参与鸟粪石结晶反应的主要磷形态及比例。试验表明,牛场沼液中参与鸟粪石结晶反应的主要为溶解性正磷酸盐(Ortho-P)和铁铝结合磷(Fe-P/Al-P),两者占沼液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29.39%。p H值=9.5时,沼液中磷发生鸟粪石结晶反应程度较高,此时(Ortho-P+Na OH-P)去除率为80.84%,其中91.28%转化成鸟粪石,沉淀物中鸟粪石的质量分数达到10.96%。该研究明确了鸟粪石结晶法处理沼液过程中不同形态磷的转化规律,为优化反应条件促使沼液中磷向鸟粪石转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以资源的有序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改善,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石渣已越来越多地被加工成碎石利用,如何做好石渣利用环节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全面分析了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产生石渣加工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石渣加工利用手续、提高经营者水土保持意识、优化施工工艺及设备、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等建议,以期全面做好该环节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圆形铺装为中心,中心小水池中栽植几株植物增加生动效果,吸引视线,利用"石中嵌草"铺装和草地色彩变化形成特有的韵律,周围以棕榈科植物为植物墙,形成独立空间,设计简单而深邃,给人意味深长之韵味。  相似文献   

17.
杂卤石[K_2MgCa_2(S O_4)_4·2H_2O]是近几年推广较快的一种肥料资源,富含钾、钙、镁和硫等元素,其在农业上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根区施用杂卤石部分替代硫酸钾在昆明烤烟上的施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晋宁、宜良和寻甸3个试验点,与等钾肥用量的农民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杂卤石提高了烤烟产量,幅度为2.32%~9.64%,总产值增加了3.07%~13.6%,经济效益增加了3.22%~10.4%。3个试验点杂卤石根区基施的效果较为稳定,根区追施杂卤石的效果仅在晋宁试验点超过了基施,而在宜良和寻甸均不及基施。合理施用杂卤石较常规施肥提高了烟叶钾、钙和镁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9.53%~26.2%、13.4%~25.2%和25%~104%。总体而言,在昆明土壤有效钙和镁都不高的烟田,杂卤石是一个比较好的可促进烟叶钾钙镁协调供应的肥料,根区适量施用杂卤石可同时提高烟叶钾钙镁的含量,并促进烟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江津区临峰社区已有数百年种姜历史,因其一窝一洞的种植方式,临峰生姜又被称为"洞子姜"。临峰生姜质感脆嫩,采收上市时间长,富含硒元素,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由于连作障碍、管理技术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临峰生姜病害较重,种植规模受到限制。从整地消毒、姜种处理、栽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方面介绍了临峰生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土壤腐植酸类物质的形成是土壤固碳的重要过程,但对腐植酸类物质形成过程的了解仍不甚清楚,为了丰富土壤腐植酸类物质形成理论,采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分析了紫色水稻土稻草腐解过程中胡敏酸的波谱学特征。结果表明,稻草腐解的前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所有吸收峰(3364、2933、1653、1599、1508、1461、1421、1331、1225、1126、1033cm^-1)强度皆有明显减弱,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多羟基和芳基的共振峰明显减弱且甲氧基的共振峰显著增强,即表明提取的胡敏酸为类胡敏酸的木质素;随着腐解的进行,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强度皆显著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芳基和羰基的共振峰增强,即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已是以木质素残体为核心并结合烷基、酰胺以及糖类物质反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体;稻草腐解的后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2933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1651、1599、1508、1461、1422和1224cm^-1处的吸收峰小幅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共振峰减弱,甲氧基共振峰增强,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发生脱烷基(主要是甲基)过程。因此,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与核磁共振光谱共振峰强度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稻草腐解过程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紫色水稻±胡敏酸的形成过程符合木质素学说。  相似文献   

20.
广西石灰性土壤有三种类型Ⅰ.黑色石灰土这类土壤有明显的盐酸反应,pH7.8—8.0,硅铝分子比3.54左右,有机碳含量很高可达4—8%,团粒状结构。Ⅱ.棕色石灰土有机碳含量较黑色石灰土低,大致在3%,表土无盐酸反应,但底层近基岩处有弱盐酸反应,表土 pH6.8,心土层 pH7.2—7.8,硅、铝分子比2.70,棕色石灰土粘粒量很高,而且非淋溶作用强,因此在 B 层结构单位的表面有明显的胶膜淀积,棕色石灰土表层为核块状结构,而底土为棱柱状结构。Ⅲ.红色石灰土红棕色,弱酸性反应,表层 pH5.0—6.5,B 层 pH7.0—7.5,硅、铝分子比一般在1.74—1.84,有机质的量低于棕色石灰土约7%,而土壤结构则伏于红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