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果实性状及酿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新品种‘北国蓝’果实为试材,对各采收期的果实及其原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及其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的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粒直径、平均粒重、平均穗重、出酒率、总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实总酚、单宁含量持续增加,较第一次采收分别增加了27.94%和92.50%;滴定酸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10月5日含量最低(18.27g/L),各不同采收期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期果实酿造的葡萄酒滴定酸含量与果实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酒总酚和单宁含量与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品质和酿酒特性分析表明,‘北国蓝’在当地最佳采收时期为9月30日至10月5日。  相似文献   

2.
从果实外观品质、化学性状等方面对红富士苹果的最适采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月6日至10月19日期间内,果实随采收期的推迟,果个略有增大;着色面积扩大,颜色加深:总糖、还原糖、蔗糖含量提高,呼吸强度增高;酸含量减少,糖酸比值明显增大;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嘎拉、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摘时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收期的推迟,嘎拉的着色指数、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提高,光洁度指数、硬度逐渐降低,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先增加后降低;富士的着色指数逐渐提高,11月5日与10月30日着色指数差别不显著,果皮色度L*值和b*值逐渐下降,a*值逐渐增加,光洁度指数、果实去皮硬度逐渐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以10月30日采收最高;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逐步提高,糖酸比以10月30日采摘的最高。综合各项指标认为,鲁中地区嘎拉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8月25日,富士苹果的适采期为10月30日。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陇东旱塬区‘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分8批采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定期测定不同采收期‘红富士’苹果果实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9月25日至10月30日,随着‘红富士’苹果果实采收期的推迟,单果重逐渐增加,果实着色面积扩大,颜色加深,果型指数也不断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果肉硬度逐渐下降。与碘变色面积越来越小,颜色也越来越浅。根据陇东苹果的标准化生产,以及本地区的环境气候条件,‘红富士’苹果的不同用途应采用不同的采收期,以达到优果优质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赤霞珠葡萄着色后,每隔3d取样测定其浆果品质,结果表明:赤霞珠浆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采收延迟不断上升,且在10月12~15日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21.9%~22.5%);色素含量随着采样期的延迟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在10月9日达最高峰(6.25单位/g);维生素C含量呈"低—高—低"的倒"V"字的变化趋势,9月27日达到峰值,以后又逐渐降低;出汁率在9月21日最高,到9月27日迅速下降,10月3日以后变化比较平稳,但均在80%以上;单宁含量在9月21日至10月30日波动较大,从9月30日至10月6日的变化比较平稳,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在河北省昌黎地区,赤霞珠葡萄的最适采收期为10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6.
肥料种类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糖酸含量和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优化肥料类型组合和用量、确定果实品质最佳的采收期,【方法】以5年生‘黄金梨’为材料,应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肥料类型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果实糖、有机酸组分含量和风味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可显著提高果实总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总酸及苹果酸、酒石酸含量,而施用鸡粪+草炭或堆肥+生物菌肥与单施农家堆肥相比效果不明显。采样期间(9月14日—10月10日),不同肥料类型处理‘黄金梨’果实总糖和果糖、蔗糖、葡萄糖含量及风味指数均先增加后降低,总酸和苹果酸、酒石酸含量则先降低后增加,9月28日采样时总糖及各糖分含量最高,总酸及有机酸组分含量最低,糖酸比和风味指数最大,且以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两个处理效果最好。【结论】综合分析,‘黄金梨’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和风味;9月28日左右是北京地区黄金梨果实采收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7.
以盛果期的乔化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分别于红富士苹果采收期9月16日至10月14日每隔7d测定1次果实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适期采收,产量增加,果实品质大大提升,生产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套袋红富士苹果的最佳摘袋时间为9月25~30日。此期摘袋果实着色较快。果面为鲜红色.光洁,果实风味酸甜适口,外观最佳。从果实的综合性状考虑.在阿克苏地区红富士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20~25日。此期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3.0%~14.5%、去皮硬度达10.7%~11.1%。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采收期对‘高平大黄梨’果实生理特性及组织褐变的影响,连续2年设定3个采收期,测定货架期及冷藏条件下果实品质、呼吸强度等指标,调查果肉、果心褐变情况。结果表明:‘高平大黄梨’果实硬度较高,有明显呼吸峰,但乙烯含量极低(未检测出);随着采收期延迟,果实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断增加,但在货架期及冷藏期,不同采收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冷藏后果实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采收时;货架期间果实未出现组织褐变现象,随着采收期和冷藏期延迟,果实组织褐变率和褐变程度均逐渐加重,除2016年9月28日采收的果实整个冷藏期未収生组织褐变,其他采收期的果实在冷藏4个月时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褐变,且采收期越晚、冷藏时间越长,组织褐变越严重。因此,初步认为,高平地区果农在10月上中旪采收‘高平大黄梨’偏晚,或者10月上中旪采收的‘高平大黄梨’仅应短期冷藏(不超过4个月),或即采即销。  相似文献   

10.
在昌黎地区,赤霞珠葡萄着色后,每隔3d(天)取样测定其浆果品质,结果表明: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采收的延迟而不断上升,在10月12~15日达较高水平(21.9%~22.5%);色素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在10月9日达到高峰(6.25单位/g);维生素C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9月27日达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1材料与方法 连续3a(年)在千阳县纸坊沟村和邢家塬村苹果示范园进行红富士苹果最适采收期的试验。供试品种为11年生长富2号、短枝富士.于每年9月15日、9月20日、9月25日、10月1日、10月10日、10月15日从供试树冠外围、内膛各随机采取20个果实分析、测定其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然后计算出每年同一时期采收的果实各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以确定千阳县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对烟台苹果果实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三个成熟期中优质且具有特色的苹果品种,即早熟品种嘎啦、中熟品种红将军和晚熟品种烟富3号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三种烟台苹果的外观指标、营养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苹果果实品质差异,研究了采收期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苹果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长逐渐增加,硬度、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采收期苹果的维生素C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采收期对苹果风味成分的组成有较大影响。因此,适当延长采收期有助于苹果糖类物质的积累,使糖酸比增加,也有利于苹果香气成分的积累,起到提高苹果感官品质的作用,但采收期对不同品种苹果品质的影响有所差异,应该针对不同品种苹果在采收期的选取上有所调整,才能使苹果感官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对中华寿桃贮藏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寿桃果实为试材,在(1±0.5)℃、相对湿度(90±5)%条件下对4个不同成熟度果实贮藏7周,通过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乙烯生成速率、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褐变度等生理指标研究和果实感官品质评价,以确定适于低温冷藏的中华寿桃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的保持,呼吸速率、乙烯释放及果实褐变度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10月25日采收的果实贮藏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贮藏后期果实品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低温冷藏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中华寿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依次是10月25日>10月20日>10月30日>10月15日.  相似文献   

14.
试材为1982年高接着色系富士苹果,砧树为国光/海棠.果实采收期自10月4日起,每周采摘预先确定好的果实10个,到11月8日止,共6次,其间35天.每次采摘果实统计分析果实品质诸因素.结果看出。①不同采收期的富士苹果果形指数,有随着采收期延后而减少的趋势.10月25日之后,纵径、横径增加的速度基本平衡形指数表现为相对稳定.因此生产上要提高果形指数,应着重加强果园秋季管理,增加贮藏积累,使果实发育前有充足营养,促进前期的细胞分裂,此外应搞好授粉和疏花疏果等工作.②果实中内含物含量与果实生育期长短呈正相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延迟采收,果实…  相似文献   

15.
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富士中的‘长富2号'和‘礼泉短富;为试材,研究2个品种的果买在成熟期的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较适宜的采收期,从而达到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结果表明:去袋后随时间的推移,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礼泉短富’和‘长富2号’苹果各指标的测定比较得出,去袋后单果重不断增大,果实着色迅速,最后全红,光洁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持续增加.综合认为,‘礼泉短富’适宜的采收期为去袋后25~35 d(10月20~30日);‘长富2号’为去袋后30~35 d(10月25~30日).  相似文献   

16.
测定冬枣正常发育果实和脱落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在冬枣果实发育期,脱落果实中SOD(除7月27日、9月27日外)、POD(除10月8日外)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正常发育果实;在生理落果高峰期(7月27日、9月27日)前冬枣果实中丙二醛含量较高,且脱落果实中丙二醛含量高于正常发育果实。  相似文献   

17.
1材料与方法试验连续3a(年)在河北省昌黎果树所进行,供试品种为21年生长富1号,于每年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从供试树树冠外围、内膛各随机采取20个果实分析测定其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然后计算出每年同一日期采收的果实各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以确定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期。2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0月25日采收的红富士苹果的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着色度、水溶性糖、还原糖、Vc含量均较前两次有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单果重、果实着色度、水溶性糖、Vc含量增长最为显著。10月25日较10月5日采收的果实,这4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南丰蜜桔果实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小果系普通南丰蜜桔为试材,研究了其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果实发育期糖、有机酸、维生素C、纤维素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以探明南丰蜜桔果实发育规律,为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南丰蜜桔果实生长曲线为单S型,相对生长率5月最高,10月最低,成熟前略有回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果实的发育,可溶性糖、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增加且持续到果实成熟时达最高值,而蔗糖含量在9月底10初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成熟前略有提高;有机酸含量在发育早期增加,8月初至9月中旬达最高值且变化缓慢,之后急剧降低;果实维生素C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于10月上中旬达最大值;果肉纤维素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降低,成熟时达最低点。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省运城地区3个采收期红香酥梨果实为试材,将其在20℃条件下贮藏10、20、30天,以及在0℃条件下贮藏180、240天,之后在20℃放置24 h和7天,调查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9月1日采收(果实发育期152天,种子2/3左右浅褐色)的果实果心褐变指数、腐烂率较低,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好,有利于延长贮藏期;8月23日采收(果实发育期143天,种子1/2左右浅褐色)的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着色差,食用品质欠佳;9月10日采收(果实发育期161天,种子全部浅褐色)的果实单果重没有明显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实外观颜色亮、着色好,风味佳,但果实硬度下降明显,贮藏期间果心褐变指数和腐烂率均较高,耐贮性降低。综合分析认为,9月1日为山西省运城地区红香酥梨长期贮藏的适宜采收期,可适当提早或延迟2~3天采收。  相似文献   

20.
山楂果实成熟生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1986年,在熊岳对磨盘山楂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其成熟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山楂果实的生长曲线呈双“S”型,两个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9月下旬。果实内总糖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增加,最后达6%左右,以还原糖居多。果实内有机酸含量亦随果实成熟逐渐增多,直到果实完全成熟,而且在成熟后期增加更快,最后达3%左右。淀粉、果胶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在幼果中很少,果实膨大后逐渐增多,果实达到一定成熟度时,它们的含量最高,而后下降。山楂果实的呼吸有明显的跃变期,根据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各指标的变化,初步确定了磨盘山楂在当地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