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75%代森锰锌WG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新型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WG)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在减量用药条件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与对照药剂相当,在与对照药剂同样药量下防效及增产效果明显好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及其非介体昆虫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世界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病虫害,为探究PVY是否影响马铃薯对马铃薯块茎蛾的生理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马铃薯块茎蛾在PVY侵染和健康对照植株上的生长表现,并对无病虫害、PVY侵染、模拟虫害处理(用马铃薯块茎蛾口腔分泌物涂抹),以及PVY侵染和模拟虫害协同处理的植株叶片进行了植物激素测定和比较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感染PVY后对马铃薯块茎蛾的抗性显著提高;PVY侵染可抑制模拟虫害造成的脱落酸含量上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拟虫害和PVY侵染处理分别诱导产生3 998个和104个差异表达基因,而两者协同处理可诱导产生9 178个差异表达基因,说明这2种胁迫共存对马铃薯产生了极大的生理影响。与模拟虫害处理相比,PVY侵染和模拟虫害协同处理诱导产生743个差异表达基因,而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转移酶活性、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苯丙素生物合成等通路中,而脱落酸合成通路中众多基因表达下调,与该植物激素变化情况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马铃薯应对PVY侵染、马铃薯块茎蛾模拟虫...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追施钾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丽水市,以中薯3号马铃薯为材料,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追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以不追施钾肥为对照,分别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追施钾肥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干物质量和商品率,提高了净同化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系数。不同处理的效果不同,以块茎形成期追施钾肥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增产43.48%,块茎淀粉含量、干物质量和大中薯率分别较对照提高15.46%、10.02%和21%;块茎形成期追施钾肥叶面积系数、叶绿素量和净同化率分别较对照提高16.89%、18.24%和23.83%。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实验室自主合成的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为稳定剂,以酸奶的感官评价、粘度、乳清析出率为指标,以市售变性淀粉为对照,评价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效果,并对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和黄原胶进行了复配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对照变性淀粉相比,添加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在控制乳清析出量方面与对照变性淀粉无显著差异,搅拌型酸奶的色泽、组织状态与粘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适合应用于搅拌型酸奶的加工,且与黄原胶有良好的配伍性.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与黄原胶最佳复配组合为:马铃薯丁二酸酯化交联淀粉为0.3%、黄原胶为0.04%.  相似文献   

5.
钟晓东  黄丽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78-78,141
于2009年进行了马铃薯不同摆种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最佳摆种方法为种薯芽眼向下或侧向摆放,并抓土盖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科佳悬浮剂(日本产)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最好,在试验中的产量位居第一,比对照增产38.57%;50%福帅得悬浮剂(氟啶胺)和克露(杜邦)对晚疫病的防治也有较好的效果,比对照分别增产32.65%和26.22%。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微量元素硼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安定区进行了微量元素硼在马铃薯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量元素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微量元素硼,对马铃薯产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硼量7.5 kg/hm2效果最好,产量为最高,达26 333.3 kg/hm2,比不施硼对照增产22.9%。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中小面积马铃薯种植效率,2015年在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了小型马铃薯施肥种植机与人工种植马铃薯栽培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小型马铃薯施肥种植机播种(A)较比对照(CK1、CK2):作业效率高4倍,出苗期提前4-5天,出苗率分别高出11.11%、9.38%,现蕾期提前了2天、开花期提前了3天,产量分别高24.23%和82.49%,亩净效益分别增加89.27%和129.59%。产量分析结果:A与CK1比较差异显著,A与CK2比较差异极显著,小型马铃薯施肥种植机能显著提高中小面积马铃薯种植效率。  相似文献   

9.
安定区干旱少雨,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大,易造成环境污染。选用新型可分解抗旱保水剂,研究其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覆膜+“旱科威”处理,马铃薯产量为最高,是34733kg/hm2,较对照增产3700kg/hm2,增产率11.9%。  相似文献   

10.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马铃薯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上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增产效果明显,分别比常规对照和清水对照增产4.13%和2.94%。  相似文献   

11.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滴灌施有机肥(主处理滴施氨基酸、黄腐酸)和喷施叶面肥(副处理喷施B、Si、复硝酚钠)相结合的供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黄腐酸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氨基酸处理和对照;氨基酸处理的产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对马铃薯淀粉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上,滴灌施黄腐酸和氨基酸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2种有机肥之间不显著;与副处理对照相比,喷施叶面肥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及淀粉、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其中硅肥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上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标准化马铃薯种薯贮藏窖在整个贮藏期内,温度相对比较稳定,温差小,符合马铃薯贮藏期对温度的要求;湿度比较高,平均达到91%,高于马铃薯种薯贮藏期间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应该在适宜条件下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适当降低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7.75%猎霜(福美双-多抗霉素)WP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最好,在试验点的产量居第一,比对照增产46.42%,方差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50%富帅得悬浮剂(氟啶胺)和华药方方(47%春雷.王铜)WP对晚疫病的防治也有较好的效果,比对照分别增产42.85%和37.5%。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田福鑫植物活力素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800倍液浓度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3.3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单株薯块重较对照增重62.7 g,大中薯比例为61.5%,较对照增加8.7个百分点;建议在马铃薯上的喷施浓度为800~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进TBS控鼠技术在西宁市马铃薯田应用试验效果分析,得出TBS控鼠技术控制期长,控制率高,防治效果明显。从马铃薯播种期放置试验设备到收获期近6个月试验结束,与对照区相比,TBS控鼠技术防治效果达60%。  相似文献   

16.
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旱作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立不同的覆膜集雨节水保墒面积的比较研究。探索最佳的马铃薯旱作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模式。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膜集雨节水处理均较对照露地种植改善了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从而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其中处理②即集雨面膜宽40cm,膜翎露地30cm种l行集雨节水效呆最好,产量最高。迟2223.9kg/667m^2,较对照露地种植增产21.3%;其它两个处理具有同样的集雨节水、捉高产量的作用,但效果不如处理②好。  相似文献   

17.
黄团  邓宽平  彭慧元  雷尊国  李丽  李云 《农技服务》2012,29(9):1015-1016,1072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研究起垄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对冬马铃薯物候期、株高、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未覆膜对照相比,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可以提早出苗时间、现蕾期和成熟期,但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现蕾期株高、叶面积影响显著,叶面积可增加25.34%;对冬马铃薯的总产量及大薯产量影响极显著,总产量增产33.34%,大薯产量增产20.15%。该栽培模式是一种值得在西南地区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中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德江是仅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0.93万hm2左右.由于农户在种植马铃薯时普遍存在重氮轻磷缺钾的现象,导致马铃薯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特设置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19.
河西灌区马铃薯钾肥施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兴起,马铃薯在我省河西走廊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为能准确界定马铃薯钾肥的施用量,科学指导大田生产,为此开展马铃薯钾肥不同用量试验。1试验材料马铃薯品种为克新12号,钾肥为硫酸钾。2试验地点古浪县提黄灌区新井乡,土壤有机质含量6.90-16.70毫克/千克,速效磷4-8毫克/千克,速效钾130-227毫克/千克,前茬种植小麦。3试验方法试验设亩施氧化钾4千克、8千克、12千克、16千克、20千克五个水平,以不施钾肥作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十八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4.90平方米,试验采用垄作双行栽培,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每小区种6行,试验田于2004年4月5日播种,底肥亩施纯氮6千克,五氧化二磷8千克,在马铃薯显蕾期亩追施尿素10千克,其它管理同大田一致。  相似文献   

20.
;试验测定了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喷施增效剂浓度为50g/667m2时马铃薯增产效果最好,产量高达2715.05kg/667m2,比对照提高了23.6%,形成的商品薯率也最大,为90.5%,比对照提高了11.2个百分点,而在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对马铃薯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