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把外源DNA及其他遗传物质导入棉花受精卵的分子育种技术,已开始在棉花上研究应用。我们通过单交、三交的方法,培育出具有红叶、超鸡脚叶、窄卷苞叶、无色素腺体4种标记遗传性状的棉花新品系Y1-4。用Y1-4作为导入外源DNA的受体,为棉花  相似文献   

2.
水稻花粉管通道法导入高粱DNA的SSR分子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对供体高粱、受体水稻及其外源。DNA导入后代稳定材料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供体高粱与受体水稻间存在多态性、受体水稻与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多态性,供体高粱与部分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相同的扩增带,部分供体与受体共有的特征带在后代中消失、而有些后代出现了供体和受体均没有的扩增带。这表明供体高粱的DNA不同片段已整合到水稻品种中,获得了不同的变异材料,这些。DNA片段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3.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以DNA片断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目的基因或带有目的性状供体遗传物质(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水稻植株,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和新品种。由于简单、易行、不受受体植物种类的限制,已被越多的育种者所接受,在水稻的抗病、米质、丰产性上等各方面广为应用。介绍了外源DNA导入方法、外源基因导入类型、后代遗传变异特点及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因素,优点、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外源DNA导入高粱及其后代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发现高梁自花授粉后,利用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热带高梁的DNA导入寒带高梁后,导入后代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明显变异,同时对导入后代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简称RAPD)分子验证,表明供体DNA片段已进入受体。从而说是了利用花粉管通道进行外源DNA直接导入高梁,进行种质创新和品质改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外源DNA导入系的创建及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稗草总体DNA和玉米总体DNA导入水稻受体R122中,获得的D1代变异频率分别高达1.487%和3.81%。对稳定的3个玉米DNA导入系和4个稗草DNA导入系研究表明,与受体R122相比,导入系在株型、株高、生育期、分蘖力、着粒密度、粒形、稃尖颜色、稻瘟病抗性、稻米品质、恢复力和耐储藏性等生物学性状方面发生了广泛的变异。同时讨论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变异频率和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玉米DNA导入水稻变异后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以玉米DNA导入水稻品种龙粳4中,以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对生育中、后期叶绿素a、b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DNA差异、过氧化物酶及脂酶同工酶电泳和农艺性状的研究表明:与受体相比,外源DNA导入引起变异后代在生理、DNA、蛋白质和形态性状上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光合特性表现不同程度的变异。证明通过导入可以将玉米的高光效特性传递到水稻中,为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高光效水稻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外源DNA导入水稻后代变异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DNA导入水稻,获得了34个稳定的变异品系,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对供体高粱、受体水稻及其外源DNA导入后代稳定材料进行了SSR分析,结果表明,高粱DNA导入水稻可以引起广泛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产生了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五类,各类有其特有的遗传变异性。接受外源DNA三个片断,两个片断及一个片断的株系分别被聚成一类,与其他类的遗传差异分别为0.467,0.389及0.347,变异程度依次递减;未接受外源DNA两个片断的株系被聚成另一类。因此,接受外源DNA片断的多寡是水稻后代稳定品系变异程度的基础,也是它们分类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王Ti 《小麦研究》2000,21(3):8-10
本文报道了在小麦自交授粉后,利用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钭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麦及其后代抗性与品质变化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外源DNA片段直接导入受体小麦,部分片段可以被受体小麦细胞DNA整合并表达。还表明,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实现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麦,提高小麦抗性和品质,进行小麦种质创新和品质改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大麦DNA导入小麦诱导抗白粉病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试验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研究了大麦DNA导入小麦品种后,D_1,D_2和D_3代的抗白粉病变异株(系)在不同条件下的抗性表现及产量构成、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导入外源DNA的D_1代小麦檀株出。现了抗白粉病等多种变异类型,其中免疫和高抗白粉病变异株古2.77%,且抗性能够向子代传递,其D_2代在大田自然发病和温室接菌条件下,有5个株系抗性保持稳定,8个株系有分离,其中一个株系在D_2和D_3代抗性均稳定。在田间D_2代有2个稳定株系(D_2-20,D_2-29)的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比受体分别高20.3%和15.76%,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高23.4%和27.5%。在温室这些性,状的数值也明显高于受体。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外源 DNA直接导入生物技术 ,将不同种属的小黑麦总 DNA导入普通小麦。可引起性状变异 ,部分变异可稳定传递给后代 ,选出的新品系植株性状发生明显变化 ,产量经济性状比原品种有明显改善。说明将小麦近缘植物的 DNA导入普通小麦的方法可创造出新种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种植Bt早粳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以及Bt早粳稻中的外源DNA向土壤微生物水平转移情况,以Bt早粳稻各生长发育期田间土壤为试材,用平板菌落计数法、PCR法测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Bt基因等DNA片段等数据。结果显示:在水稻生长发育的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种植Bt早粳稻‘HD1’、‘HD2’、‘HD3’和‘HD4’等品系的田间根际及行间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种植其受体品种对应田间土壤微生物数量相比,均未见显著不同;未发现Bt早粳稻各品系外源DNA片段向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水平转移现象。Bt早粳稻田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普通水稻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中也未见来自于Bt水稻的外源DNA。  相似文献   

12.
小麦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83年我国学者创立花粉管通道法以来,在多种农作物中得到应用。本文概述了花粉管通道法的转化原理,重点介绍了小麦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的操作技术和各种影响因素,转基因后代的遗传变异以及小麦花粉管通道法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应加强外源DNA导入后对受体DNA的作用机理研究,进一步优化各种转化条件,提高转化效率,使花粉管通道法在转移外源基因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外源DNA直接导入生物技术,将不同种属的小黑麦总DNA导入普通小麦。可引起性状变异,部分变异可稳定传递给后代,选出的新品系植株性状发生明显变化,产量经济性状比原品种有明显改善,说明将小麦近缘植物的DNA导入普通小麦的方法可创造出新种质。  相似文献   

14.
经离子注入将大豆的DNA导入小麦栽培品种新麦9号,测定了其不同发育时期MDH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注入介导转大豆DNA处理后,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均引起了小麦MDH活性和带型上的变化,且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片段处理对MDH的影响大于离子束介导转大豆全长DNA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探究适用于水稻的真空渗透转化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目前水稻转基因效率低、转化体变异多、周期长等问题。以抽穗期的‘云资粳41号’幼穗作为受体,应用自制的水稻真空渗透装置对其短暂抽真空渗透浸染导入外源基因。本试验共计转化水稻30株,收获19860粒T0代种子。研究发现不同浓度除草剂对T0代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但对T1代材料的生长发育却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选择苗期喷施法进行抗性转化子筛选,最佳筛选浓度为20 mg/L。经除草剂抗性筛选,获得抗性苗135株。经PCR分子检测,最终获得阳性苗114株,表明外源DNA已成功导入到受体水稻基因组中。本研究首次应用真空渗透法快速实现了水稻外源基因的转化,为水稻及其他作物的基因转化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新装置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世界》2006,(2):30-30
黑龙江省农科院采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法,育成我国第1个大豆分子育种成果一优质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黑生101。此品种是研究人员应用我国创立的国际最先进的“花粉管通道直接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技术,把抗逆性强的高蛋白半野生大豆作为供体,提取其总DNA导入受体栽培大豆,获得导入后代,经常规育种程序选择、培育、鉴定而决定,并对导入后代和受体同时进行长达7年化学跟踪分析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7.
水稻耐低钾变异后代的根系生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室内苗期低钾介质中筛选出的10个耐低钾变异后代和其对应的5个接受外源DNA导入的水稻亲本为材料,比较研究在正常钾和低钾两个水平下的根系生理,发现在低钾条件下耐低钾后代的根长、根干重均比其受体要大,根系活力比其受体要强,表现出受缺钾影响较小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创造燕麦新种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花粉管途径将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不同作物外源DN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批裸燕麦新种质。本研究以GUS报告基因为外源目的基因用同样方法导入燕麦,从其导入一代(GT)中检测出了表达GUS活性的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洋葱表皮和生长7d的小麦连体叶片为材料,采用HeliosTM基因枪将35S-sGFP-TYG-NOS (pUC19)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使其瞬时表达,摸索出一整套适合于小麦连体叶片高效瞬时表达体系的各项参数,包括:氦气压力、金粒子直径、PVP浓度、每次轰击的质粒DNA以及金粉用量等。并指出选用合适的质粒DNA浓度和多片小麦叶片同时轰击可有效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0.
转Bt-CpTI-GNA基因棉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三价抗虫基因(Bt-CpTI-GNA)导入常规棉花品种中,获得转基因再生株,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在棉花体内表达,并遗传给后代材料。PCR分子检测与转化的标记基因和外源目的基因抗性三者极有规律性。其所携带的基因在转基因棉花中有分离现象,这可能是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棉株体内“基因沉默”而引起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