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岔林业局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不同年龄采伐和更新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对于人工落叶松近熟林,在其采伐后更新树种的选择上应以云杉、红松为主,不宜选择落叶松造林;在采伐方式上,对落叶松人工近熟林的经营宜采用大强度间伐,每公顷保留400株为宜,不宜采用大面积皆伐和带状皆伐方式;落叶松人工林经济成熟年龄应定15~20 a;在一般公益林区,落叶松人工林数量成熟年龄应定在25-30 a为宜。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那日斯太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生长现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均大于樟子松和白桦。且华北落叶松在该地区除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外,更具有早期生长快和优良的速生性。而樟子松在该地区的适应性较差,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状况均不如其他引种地区,但其胸径和材积生长优于当地乡土树种白桦。今后应对该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提高该树种的生长潜力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其绿化荒山、荒地,美化环境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塞罕坝机械林场3.5万hm2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以林地基本土壤水肥特征为基础,从整地、造林季节、苗木质量、栽植深度及栽前苗木处理等5个方面,深入研究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苗木保存率的技术措施,优化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的造林更新技术。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进行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缓解土壤酸化和促进营养归还,造林季节最好选择春季或秋季,壮苗在高度上应大于30cm,造林时埋土深度至原土印时效果最佳,造林苗木使用ABT生根粉50mg/kg溶液药剂浸根,对造林保存率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燕山北部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主要物种的碳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不同树种及其不同器官含碳率的差异,本试验采用湿烧法对燕山北部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主要物种各器官含碳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各主要树种以叶片含碳率为最高,约为55.57%,侧枝的含碳率与主干相近,分别为50.14%和50.30%;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平均含碳率为52.57%,低于本地区的山杨(Populus davidiana),而与白桦(Betulaplatyphylla)和棘皮桦(Betula dahurica)较为接近,但高于色木槭(Acer mono)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华北落叶松的含碳率与年龄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华北落叶松林中,灌木及草本的平均含碳率分别为51.23%,48.98%,凋落物层含碳率低于各生物组分,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优化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的结构和科学经营现有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围场县不同经营措施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分析其演替趋势。[结果]群落A、B、C、D的主林层相对密度均为100.00%,演替层和更新层均为0%;群落E主林层相对密度为8.10%,演替层和更新层分别为87.79%和4.10%;群落F的主林层相对密度为76.69%,演替层和更新层分别为12.53%和10.78%。[结论]长时间未进行经营干扰或只对其进行了间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无明显演替趋势,在短期内仍将持续单层纯林的状况;间伐后对地表枯落物进行清除的群落,有可能发展成以现有华北落叶松大树为主林层;演替更新层中竞争胜出的华北落叶松及少量白桦等为亚林层的复层异龄林;进行割灌干扰较少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短期内应该演替成以华北落叶松为优势种,桦树为亚优势种,以其他阔叶树种为伴生种的复层异龄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为了构建适合于冀北坝上地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该地区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北京杨人工林共计8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构建了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田间持水量、空气孔隙度、全N、速效P、速效K)、林木生长状况(胸径平均生长量、材积平均生长量、枯落物生物量、苗木更新)和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Margalef丰富度指数、Richness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3个方面12项指标;②不同人工林稳定性比较: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稳定性>樟子松人工林稳定性>北京杨人工林稳定性.不同林龄比较结果为:9年生和3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为高度稳定,1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24年生樟子松林为轻度稳定,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5年生北京杨林为不稳定,6年生樟子松林和25年生北京杨林为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带状间伐迹地上更新耐阴树种等技术措施,以大边沟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纯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此,对不同带状间伐方式下落叶松人工林的保留木和林下更新幼树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  相似文献   

8.
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碳贮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大面积分布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汇功能,对该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林的生物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碳贮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呈明显的增加趋势,9、13、33、4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碳贮量分别为21.97、34.14、55.62和141.70t/hm2;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元素的贮量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枝、叶中碳元素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碳库中,凋落物占有较大比例,一般可达到20%以上。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转化和扩展因子FBCE和生物量扩展因子FBE有随林木胸径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初期下降速度较快,胸径大于8cm时,下降速度趋缓,最后趋于稳定;同时,FBCE、FBE及根茎比有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该地区华北落叶松林的FBCE和FBE值接近于中国各地区落叶松林的平均水平。燕山北部山地40年生以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迅速,生物有机碳积累速率快,该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华北落叶松中、幼龄人工林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碳汇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伐方式及整地对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对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人工促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问伐、带状采伐、带状采伐栽植山杏和整地措施可有效促进天然更新.对于31a生油松人工林,保留株数为225~375株·hm-2的间伐强度更新效果较好,更新幼树株数为2630~3480株·hm-2,更新频率为78%~83%;带状采伐宽度以8~12m为宜,更新幼树株数为2604~4375株·hm-2,更新频率为67%~91%;通过带状采伐栽植阔叶树山杏,可逐渐把现有油松人工纯林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诱导.  相似文献   

10.
以燕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大量临时样地和解析木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数据,根据承德市隆化县林管局、木兰林管局和塞罕坝机械林场3个地方的地区特征引入哑变量的概念,利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3个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没有显著差异。基于哑变量建立了3个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含有哑变量的Schumacher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生长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9941和0.9929,残差平方和分别为4.7339和6.8849;含有哑变量的二次函数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材积生长过程拟合最好,决定系数R2为0.9928,残差平方和为0.0023。通过对所建立生长模型的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分布比较均匀,预估精度都达到95%以上,说明模型的预估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坡位对天然杨桦混交林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和平林场不同坡位的天然杨桦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杨桦混交林坡下山杨占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为:山杨(Populus davidiana)(0.68)白桦(Betula platyphylla)(0.23)云杉(Picea wilsonii)(0.04)华北落叶松(Larix pnncipis-rupprechtii)(0.03)鼠李(Rhamnus davurica)(0.02)花楸(Sorbus pohuas hanensis)(0.00);坡上白桦占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为:白桦(0.68)山杨(0.16)华北落叶松(0.09)云杉(0.05)鼠李(0.02)﹥花楸(0.00);(2)坡下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范围为5.0~28.9cm,坡上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范围为5.0~32.9cm,坡上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近似呈倒"J"型,幼树较多,较坡下结构好;(3)坡下山杨、白桦、华北落叶松均呈显著聚集分布;坡上山杨呈显著聚集分布,白桦、华北落叶松随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转为随机分布;(4)山杨和白桦、山杨和华北落叶松、白桦和华北落叶松种间关系在坡下均呈正相关,而坡上则随着尺度增大由正相关逐渐转变呈无关联。综合来看,坡下山杨占绝对优势,林分密度较大,径级分布范围较窄,山杨、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在研究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种间关系在研究尺度上呈正相关;坡上白桦占绝对优势,林分密度较小,径级分布范围较广,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呈随机分布,种间关系在小尺度呈正相关,随着尺度增大呈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热胁迫对华北落叶松、油松针叶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抗氧化酶方面探讨华北落叶松高温伤害机理,以华北落叶松、油松为材料作对比试验,对不同热胁迫处理下叶内SOD、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热胁迫温度同时胁迫两树种,华北落叶松SOD活性始终高于油松;各温度胁迫短时间内华北落叶松POD活性高于油松,胁迫超过一定时间,油松POD活性和上升幅度均高于华北落叶松,即在长时间热胁迫胁迫时,油松能维持较高的POD活性。  相似文献   

13.
闫茹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505-507,539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林是华北地区典型的寒温性落叶针叶林。以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林下的更新组成、结构及格局特征,了解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林下针叶树更新幼树所占的比例随冠层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林冠层密度的增大,华北落叶松更新幼苗的数量逐渐减少,而云杉更新幼苗逐渐增多。华北落叶松更新幼苗呈现相对简单的年龄结构,即以3 a生以下的幼苗为主,5 a生以上的幼苗很少(0~5%);总体上存在年龄结构的缺失现象,缺少幼苗到幼树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
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样方法调查的3个样地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对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人工华北落叶松林以纯林为主,林下层次结构简单,是以华北落叶松为建群种,悬钩子、苔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植物种数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该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中龄林,华北落叶松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年龄段;相同年龄的华北落叶松胸径有所不同.(3)各层物种á多样性分析结果均显示出草本层>灌木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采种期对华北落叶松种子品质的影响,采用试验的方法对华北落叶松不同采种期的球果重量、形态变化、种子产量、播种品质进行了初步测定,为合理确定华北落叶松种子的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采种时间范围内,随着采种时间的延长,球果重量呈缓慢上升后又开始下降的趋势,而种子产量及品质则呈上升趋势。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华北落叶松的最佳采种期为8月下旬至9月初。  相似文献   

16.
ABT生根粉6~#和8~#在华北落叶松播种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ABT生根粉 6# 、 8# 在华北落叶松播种育苗上的应用研究结果。 1999年 5月用ABT生根粉 6# 、 8#对华北落叶松种子浸种处理 ,于 7月 5日、 7月 2 0日 ,在苗木生长旺期喷叶两次 ,并以清水做对照。同年苗木生长结束后 ,对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用ABT生根粉 6# 2 0 / 溶液浸种 2h ,于苗木生长旺期 ,再以 10 / 溶液喷叶两次 ,对华北落叶松播种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华北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山西境内共调查了40个典型样地,应用数量生态学的相关计算方法对华北落叶松群落进行了TWINSPAN分类,依据不同的指示种将40个典型样地划分成为10个群丛。通过运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分别研究了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于群落H′指数受到R指数和E指数共同影响,因此H′指数含有较多群落组成结构、分布状况的信息,H′指数的结果表明:10个群丛物种的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群丛2>群丛1>群丛3>群丛9>群丛4>群丛5>群丛10>群丛6>群丛7>群丛8。10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且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了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结构复杂,组织水平高,生长环境适宜。3个层片的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说明草本层的物种最为丰富, 对于群落总体多样性的贡献最为突出。各多样性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0个群丛的指数R差异显著(P < 0.05),H′差异极显著(P < 0.01),而D和E两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分因子是影响华北落叶松、樟子松直径、树高连年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主要包括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上年11月-当年1月平均蒸发量、上年6~8月份降水量。  相似文献   

19.
持续高温处理对华北落叶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华北落叶松的栽培、引种范围,我们对其进行了不同时间段的高温处理,测量其叶绿素、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逆性,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华北落叶松对持续高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的绝对含量下降,相对含量上升;(2)不同处理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逐渐上升,抗逆性增强,后又趋于稳定;(3)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波浪型,而丙二醛的含量则是先逐渐上升,后又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