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陆地棉纤维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对中571和中棉所49杂交F_5群体材料的5个农艺性状和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通径分析中,对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直接贡献大小为衣分单铃质量株高果枝数果枝节位,对纤维断裂比强度的直接贡献大小为衣分单铃质量果枝数株高果枝节位,对马克隆值的直接贡献大小为衣分单铃质量果枝数果枝节位株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果枝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决定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0.197 5的变异,株高、果枝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决定了纤维断裂比强度0.221 4的变异,果枝节位、果枝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决定了马克隆值0.471 8的变异。主成分3对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纤维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8.590 3%、70.343 7%和70.421 7%。对于材料自身的特性而言,通过杂交来互补各品种特性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在棉花品种选育中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选用2002年和2003年中棉所49及其亲本中棉所35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结果,对2个品种的产量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棉所49的丰产性好于中棉所35,主要归因于其具有较高的铃重;并对棉花产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以探寻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结果显示,铃数和铃重对产量作用较大,且铃数对产量的效应铃重效应,同时,生育期、株高、果枝始节和子指通过影响产量构成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形成也有间接贡献,其中出苗~开花所需天数最为重要。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棉区棉花生态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鉴定陆地棉种质材料机采相关农艺性状,筛选出适宜机采的棉花优良材料。【方法】对120份种质材料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5个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叶绿素SPAD值的变异系数较低,分别为4.9%与4.6%,其余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5%,其中叶片总数变异系数最大,为47.7%。生育期与叶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果枝数、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始节高度、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和叶绿素SPAD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高度与叶绿素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铃数与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叶枝数、叶片总数、单铃重、叶绿素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显著负相关。在欧氏距离为5时,120份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各类群材料各有优势,第Ⅰ类群材料除株高外,第Ⅱ、Ⅲ、Ⅳ类群除生育期外,其余性状均较符合机采要求。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07%,解释了120份棉花材料12个数量性农艺性状绝大部分信息,前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单株铃数、生...  相似文献   

4.
棉花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为材料,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株高、果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327、0.275、0.265,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铃数、果枝数,提高铃重、株高是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有最高的直接效应(通径系数为0.8960),其次为铃重(通径系数为0.3729)。因而,棉花高产育种中应注重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数多、铃多铃大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选用长江流域20个杂交棉新品种(系),就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皮棉产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存在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子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呈负相关;除断裂比强度、果枝数、始果节位、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外,其余各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长度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马克隆值相关程度依次为:衣分>单铃重>株高>单株铃数>果枝数>生育期>子指>始果节位;断裂比强度与生育期、衣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余各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深耕时间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别在冬前、开春、播前进行深耕,以棉花(冀棉228)免耕直播处理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深耕时间对棉花苗期0~40 cm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含盐量、含水量、容重)以及棉花植株性状(株高、果枝数、幼铃数、成铃数)、产量构成因子(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产量(子棉产量、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直播处理相比,深耕处理的土壤容重均明显下降,其中,冬前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和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株高、果枝数和成铃数无显著变化,幼铃数明显增多,产量提高不显著;开春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明显降低,10~40 cm土层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和单铃重明显增大,幼铃数在生育后期(9月10日)明显减少,产量显著提高;播前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明显增大、含水量显著降低,株高、果枝数、幼铃数、成铃数和单铃重明显减小,产量明显降低。开春深耕能有效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彭浩  祁家凤  刘成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03-104,107
选用6个棉花新品种(系),对其生育期、若干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进行研究,并对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株铃数、总铃数与铃重,与产量相关均极显著;株高、节位与整齐度呈正相关;衣分与马克隆值呈较显著性正相关;株高、铃重与比强度呈较显著性正相关;铃重与跨长呈较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甲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棉花的株高和叶枝数呈递减的变化规律,第一果枝节何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移栽密度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匕升的变化规律。在洞庭湖棉区,1212~1516株/667m^2为壤佳的种植密度,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从而最终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棉花的株高和叶枝数呈递减的变化规律,第一果枝节位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移栽密度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上升的变化规律。在洞庭湖棉区,1 212~1 516株/667m2为最佳的种植密度,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从而最终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抗虫棉常规种几个农艺性状遗传力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秀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19-5220
分析了不同转Bt基因抗虫棉常规种几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遗传力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遗传力值的大小顺序为皮棉产量>株铃数>衣分>铃重;其他性状遗传力值大小顺序为株高>节位>生育期>果枝数。株铃数、衣分与皮棉产量,生育期与节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节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此相关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1.
以14个棉花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棉花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排列顺序为:霜前花率衣分株高单株果枝数单铃重子指单株铃数第一果枝节位生育期。在育种工作中,为提高棉花产量,应以霜前花率、衣分两个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主攻目标,进行高产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素对旱地棉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气象因素对旱地棉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9年试验资料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和有关性状影响的大小,因生育时期而异。整个生育期间,干燥度和蒸发量是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株铃数、铃重和绒长与其关系密切;苗期,蒸发量是主要决定因素,铃重与其关系密切;蕾期,降雨量是主要决定因素,铃重和株高与其关系密切;铃期,蒸发量和积温是主要决定因素,株铃数、绒长和生育期与其关系密切。其间,各因素对有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了较高的同步性。由此认为,这一规律可作为旱地棉田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并提出了旱地棉花育种和栽培的有关方略。  相似文献   

13.
对2005~2007年河北省审定的抗虫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霜前皮棉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单株结铃数>铃重>霜前花率>株高>子指>单株果枝数>衣分>第一果枝节位>生育期.单株铃数和铃重是影响河北省春播棉区抗虫棉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组合中,株高、总果节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总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总果枝数可通过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主茎节间长度可通过单株铃数或株高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经回归分析,不同组合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均对皮棉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茎节间长度、总果节数和总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影响因不同组合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通过农艺性状来预测棉花纤维品质,以新疆陆地棉系9和海岛棉新海16号及其回交自交后代BC4F2:4群体为研究材料,对165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海陆回交群体的表型非常丰富,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11%~48.14%,其中,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有效果枝数、铃数和有效铃数与纤维长度和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始节高与纤维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株高和有效果枝数与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252%。其中,PC1为成铃数相关因子,PC2为纤维品质选择因子,PC3为低品质控制因子(株高和纤维品质),PC4为衣分与马克隆值选择的综合因子。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始节数和有效果枝数对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果枝数对纤维长度产生负向直接效应;铃数对纤维长度产生正向直接效应;铃数和始节高对棉花纤维强度产生正向直接效应;有效铃数对马克隆值产生负向直接效应,而衣分对其产生正向直接效应;纤维整齐度只受株高的正向直接效应;株高、铃数和有效铃数对纤维品质的间接影响占主导地位。因此,可通过对农艺性状的选择实现对纤维品质的间接选择,为新疆及周边地区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早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多项式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早熟陆地棉预备试验品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多项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单铃质量及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成负相关,影响力顺序为生育期>籽指>单铃质量;果枝始节位、株高、单株铃数及衣分与霜前皮棉产量成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衣分>株高>单株铃数>果枝始节位。并提出新疆早熟棉区棉花育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目标为:生育期127~132 d、果枝始节位4.4~5.3、株高(7月15日打顶后自然株高)62~74 cm、单株铃数6.5~9个、单铃质量5.2~5.9 g、籽指10.1~11.3、衣分42%左右。  相似文献   

17.
棉花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个棉花不育繁殖自交(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数是决定棉花单株皮棉产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它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0.911 1和0.835,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0.459 6和0.435,紧随其后.在棉花育种过程中,根据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皮棉产量影响的大小并参考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选育出皮棉产量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棉花育种效率,以24个棉铃大小不一、铃型各异的转Bt基因常规棉品种(系)为试材,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测定了其子叶性状、棉铃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性状、纤维品质性状、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熟性性状7类性状的24项指标值,并分析了品种间的指标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品种间表型性状(9个)中,子叶性状、棉铃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株高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育种性状(15个)中,抗病性、熟性性状以及产量性状中的皮棉产量、单铃重和衣分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中的单株铃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纤维品质性状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并利用SPSS软件,对表型性状与主要育种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9个表型性状中,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有株高,与产量相关性状显著相关的性状有子叶长、子叶宽、铃长、铃宽、铃柄长和株高;与枯萎病显著相关的性状有铃长、单株果枝数和株高,与黄萎病显著相关的性状有株高;与熟性显著相关的性状有子叶长、子叶宽、铃宽、铃柄长和株高;与纤维品质显著相关的性状有铃长、铃柄长和株高。陆地棉表型性状与主要育种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表型性状对陆地棉主要育种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实现棉花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以邯棉559为试材,设氮肥(尿素,N含量46.7%)施用量0(不施,CK)、180、270、360和450 kg/hm~2计5个处理,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60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且指标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其中,施氮量≤360 kg/hm~2时增施氮肥效果普遍明显,而施氮量450 kg/hm~2与360 kg/hm~2处理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条件下,邯棉559适宜的氮肥(尿素)施用量为360 kg/hm~2,该施肥量较为经济,且棉花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单铃重较大,产量和衣分较高。  相似文献   

20.
彩色杂交棉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彩色杂交棉组合F1代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彩色棉F1代杂优组合皮棉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衣分>株铃数>果枝数>667 m2株数>铃重>株高>果枝始节>生育期,为选育彩色棉优势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