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文广 《中国蜂业》2009,(10):20-20
2009年8月下旬,国家蜜蜂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江西省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副院长曾志将教授应邀来到石城县,组织协同该县农业局及蜂业经济合作社,在县农业局多媒体教室举办了蜜蜂产业体系技术讲座。主要以《国家现代蜜蜂产业体系推广技术》、《蜂农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以及《改进蜂箱结构,提高养蜂效率》和《蜜蜂饲养风险控制点》为内容的讲座。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蜂业行业管理,提高蜂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促进我市蜂产业规模化发展,2015年12月10~11日,北京市蚕业蜂业管理站在北京圆山大酒店举办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养蜂新技术培训班"。北京市各区县养蜂管理机构负责人、重点养蜂专业合作社社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负责人、北京市蜜蜂病虫  相似文献   

3.
《蜜蜂杂志》2014,(2):I0003-I0003
<正>2013年11月26-27日,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站暨武汉市葆春蜂王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蜂场蜂友会在葆春公司召开。会上对蜂农养蜂质量标、蜂产品生产规范、蜂产品溯源管理准进行了培训和讲解,同时重点对"葆春多功能移虫取浆机"进行现场演示和技术交流,来自全国各省市近100名养蜂能手参加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模仿蜜蜂生物学特性,设计了一种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器,然后系统研究了不同方法处理台基条对蜂王产卵率、不同取浆时间对免移虫生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免移虫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免移虫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的效率.结果表明:蜂王在免移虫的王台内产卵率高达(90.1±7.3)%;蜂王产卵后6.5 d台王浆量达到(1.072±0.189)g;免移虫生产蜂王浆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相比,蜂王浆产量提高了32.6%,蜂王浆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比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的效率提高了150%~280%.  相似文献   

5.
《蜜蜂杂志》2014,(4):46-46
<正>为了解决蜂王浆生产中人工移虫的难题,在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研究项目(No.nycytx-43和No.CARS-45)连续六年资助下,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先后不断研发和改进了九套模具,至今免移虫产浆技术已成熟。应广大蜂友的需求,将从2014年2月开始对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2月7日,春降大地,接近年关,乍暖还寒,江西农业大学蜜蜂所、赣州市养蜂学会在瑞金市进行赣州市"蜜蜂产业现代管理技术讲座"。来自信丰、崇义、全南、赣县、章贡区的13位蜂业合作社社长、养蜂专业户与瑞金56位养蜂人,共计79人,参加了"蜜蜂产业现代管理技术讲座"。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吴小波就"免移虫生产蜂王浆"的全套技术,通过投影、录像、图片、教具,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为蜂农进行了讲解与示范,学员们用心听仔细记。并免费赠送了两套免移虫生产蜂王浆器具和10套育王框。接着,赣州市养蜂学会秘书长就深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5,(6):44-45
<正>蜂王浆是纯天然的滋补佳品,数十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是蜂王浆生产大国,蜂王浆年产量达到3200多吨,占世界蜂王浆总产量的90%多。但是目前蜂王浆生产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尤其是移虫环节,更是需要大量的操作时间。我国目前养蜂队伍逐渐老龄化,随着操作者年龄的增大,体力逐渐衰退,视力逐渐下降,使得移虫操作越加困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有人提出免移虫蜂王浆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养蜂生产蜂王浆,必须走机械化道路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近几十年来,养蜂界的科学工作者和广大的蜂农为此做了很多工作,研制出了不同种类的移虫机械。但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推广使用这些移虫机械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供机械移虫的虫源脾。用"移虫机"移虫,对虫源脾要求很高,即在"移虫机"移虫的范围内必须有成片的适龄幼虫,没有或者  相似文献   

9.
<正>阳春三月,万物吐新,到处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在一年一度的养蜂生产刚刚开始之际,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山西晋中试验站、山西省晋中种蜂场、中国农科院蜜蜂所、山西省蜂业协会联合组成阵容强大的技术培训团队,应山西省离石市石楼县养蜂协会邀请,在贫困县石楼开办养蜂协会会员第一期高级培训班。石楼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黄河东岸、吕梁山南麓,全县面积1808km2,辖4镇5乡506个自然村,11  相似文献   

10.
《蜜蜂杂志》2017,(第一)
正【胡宗文报道】2017年9月11~16日,受贡山县人民政府的委托,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为来自茨开镇、丙中洛镇、捧打乡等5个乡镇的养蜂员共计33人举办了2017年第一期中华蜜蜂科学饲养技术培训班。怒江州贡山县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参与本期培训的蜂农有独龙族、傈僳族、怒族、瑶族、藏族等,汉语交流难度大,文化程度不一、养蜂基础薄弱。针对蜂农在  相似文献   

11.
<正>【胡宗文报道】2017年9月11~16日,受贡山县人民政府的委托,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为来自茨开镇、丙中洛镇、捧打乡等5个乡镇的养蜂员共计33人举办了2017年第一期中华蜜蜂科学饲养技术培训班。怒江州贡山县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参与本期培训的蜂农有独龙族、傈僳族、怒族、瑶族、藏族等,汉语交流难度大,文化程度不一、养蜂基础薄弱。针对蜂农在  相似文献   

12.
<正>【王云玲,徐文德报道】2014年11月24日,盐都区老科协和盐城市现代养蜂专业合作社,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扬州站的支助下,邀请养蜂界的5名专家,在盐城宾馆举办蜂产业技术培训班。来自我市5个县﹙市、区﹚132户蜂农和长期从事养蜂业服务的科技人员,顶风冒雨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培训。培训开始前,市蜂协原会长、高级畜牧师唐泽为培训班致辞,代表市老科协和全市蜂农感谢5位教  相似文献   

13.
养蜂生产中,小幼虫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移虫与取浆效率,尤其是采用快速离心式移虫技术生产蜂王浆时,更需要一套完整的程序化供虫方法来提供数量充足、虫龄适宜的幼虫。采用循环供虫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虫源难题。该技术主要包括供虫蜂群的基本要求、组织以及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和培育蜂王是模拟蜜蜂自然育王规律,此方法费工费时,质量和产量都较低。试验研究表明:根据蜂群自然繁殖规律,利用配套专利工具(多功能组合式王笼、多功能王台巢脾)和技术,让蜂王成片地往王台里产卵,不用移虫,其方法简便。试验结果表明:养蜂100群,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和培育蜂王需6人以上,不移虫生产蜂王浆和培育蜂王只需1人,王浆单产增加40%,提高工效6倍。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功能研究室第7次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病敌害防控和质量监控功能研究室第5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20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4届4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第13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第11次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功能研究室第7次、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病敌害防控和质量监控研究室第5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  相似文献   

16.
<正>[祁文忠报道]由中国养蜂学会、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主办,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承办的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功能研究室第6次、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病敌害防控和质量监控研究室第4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9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4届2次、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第12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19,(4):I0004-I0004
2019年3月6-7日,由中国养蜂学会、黑龙江省蚕蜂业发展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蜜蜂研究所(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联合主办的“成熟蜜养蜂技术培训班”在虎林市东方红镇举行。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1~13日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标准化学术论坛在安徽黄山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养蜂学会主办,黄山市徽州区农业委员会和安徽农业大学蜂业研究所承办。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巩固提高全省蜂业技术水平,促进吉林省养蜂业的健康发展,吉林综合试验站于2014年3月1214日、1714日、1718日、20日,分别在珲春市、汪清县、延吉市、舒兰市、和龙市举办五场养蜂技术培训班,来自吉林省东部山区十余个市县蜂农50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班分别由延边州养蜂管理站、舒兰市鸿达养蜂专业合作社、和龙市海兰江蜂业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召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薛运波研究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养蜂学会报道】中国养蜂学会饲养管理专委会第20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生物学专委会第4届4次、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蜜蜂授粉专委会第13次、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保护专委会第11次;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研究室第7次、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病敌害防控与质量监控研究室第5次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0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养蜂学会饲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