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离褶伞林地栽培体系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离褶伞称作“香味松口蘑,美味玉蕈”。是日本具有广泛分布的食用菌代表种之一。离褶伞 Lyophyllumshimeiji(kavam)Hongo,属于伞菌目口蘑科离褶伞属。是一种寄生在植物根系上的菌根菌,到目前为止采用试管分离、培育离褶伞仍很困难。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榆干离褶伞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替换培养基中碳氮源、调整碳氮比,筛选出榆干离褶伞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适合预感离伞菌丝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的碳氮源为蔗糖、可溶性淀粉;碳氮比24∶1;培养温度24℃;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荷叶离褶伞是大兴安岭林区名贵药食用菌,是典型低温性草腐菌,其工厂化原生态培育是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参考项目,对低温型草腐菌荷叶离褶伞工厂化培育关键技术系统研究是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低碳循环经济和高效立体培育技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榆干离褶伞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了适合黑龙江省榆干离褶伞栽培的培养基配方及主要生态因子。研究出适合黑龙江省榆干离褶伞的栽培方法,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
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是一种营养丰富,兼具食药用功效的珍稀食用菌,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围绕荷叶离褶伞分离和鉴定、生物学特性、子实体和菌丝营养成分、人工驯化、生物活性物质及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灰离褶伞为低温形变温结实性菌类,林地内丛生;人工栽培的生长周期长,需后熟期菌丝体培养;以栽培草腐生菌类基料为主,添加部分辅料进行菌种生产,生物转化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小陇山林区具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中以羊肚菌最为名贵,但野生资源产量少,市场需求大,价格高,为增加林区职工和群众收入,掌握羊肚菌的林下种植技术,通过在不同林分选择地块覆盖地膜进行越冬茬种植试验,并取得成功.从江洛林场野生羊肚菌分布调查、林下羊肚菌越冬茬种植林分选择,越冬茬种植各环节技术要点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真姬菇栽培技术真姬菇为玉蕈属,日本俗称本清水蘑,中名叫荷叶离褶伞,译名真姬菇。除营养丰富外,还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特点,出口换汇率为盐渍菇7000元/吨。真姬菇的菌丝生长适温为20~24℃;原基发生的适温为13~16℃;子实体发育的适温为14~1...  相似文献   

9.
缪玉和 《绿色科技》2023,(5):104-108
为达成优化林下羊肚菌越冬茬种植技术质量、提升羊肚菌经济效益、加强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等目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宣威市野生羊肚菌林下分布范围为基础,结合云南宣威冬季种植条件,对林下羊肚菌越冬茬种植技术流程、种植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宣威市冬季温差波动大、羊肚菌种植与生长环境不稳定、越冬难度大。为此,提出了以下建议:(1)应完善云南宣威羊肚菌种植技术流程;(2)优化羊肚菌播种前、播种阶段、播种后种植技术;(3)构建科学化的羊肚菌越冬茬种植机制与采摘、加工、储存机制;(4)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此来促进云南宣威林下羊肚菌稳定越冬,提升羊肚菌生产效益、创新当地林业生产与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羊肚菌杂交选育及其杨树林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野生羊肚菌和东北野生羊肚菌为亲本,采用单孢子菌丝杂交融合技术,经过5 a多时间的筛选试验,选择出适合辽宁地区栽培的高产、稳产优良杂交羊肚菌菌株。利用筛选的优良菌种,建立了羊肚菌杨树林下栽培技术体系,使667 m2杨树林地的羊肚菌产量超过150 kg。  相似文献   

11.
对羊肚菌进行林下仿生态种植试验,掌握了羊肚菌的母种分离、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林地种植等技术,实现了羊肚菌的商业化生产,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林业实用技术》2021,(8):73-74
通过调研定西地区羊肚菌(Morehella spp.)种植企业和种植户的实际情况,结合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羊肚菌冷棚设施栽培技术试验确定了定西地区羊肚菌冷棚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从冷棚搭建、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要点进行要点总结。  相似文献   

13.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是一种珍贵的食用和药用真菌,子实体味鲜美,营养丰富,含有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其它种类的食用菌所不及的。其性平,味甘寒无毒,具有益肠胃、化痰理气之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营养均衡的追求不断加强,羊肚菌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人工栽培技术的提高也就显得更加迫切了。因而寻找羊肚菌菌丝的最适培养材料,探索和分析羊肚菌  相似文献   

14.
羊肚菌是最珍贵的食用菌,属高级营养品,一般为野生,产量少而极为鲜见。人们早就寻求人工栽培方法,但进展缓慢。我们通过对培养基组分和栽培方法的改进,提供一种成本低廉,能节省人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收集到的117株野生羊肚菌(Morchellaspp.)形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到:(1)根据现有资料的查阅,初步将收集到的野生羊肚菌规划为10类,分别为肋脉羊肚菌、尖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小羊肚菌、羊肚菌、普通羊肚菌、宽圆羊肚菌、粗腿羊肚菌、褐赭羊肚菌和高羊肚菌;(2)经单孢分离纯化的羊肚菌培养菌落在复合PDA培养基上均出现菌丝体颜色逐渐加深的现象,由最初的无色透明渐变为淡黄色,最终变为黑褐色;同时,菌丝分泌的褐色素使复合PDA培养基也变为黑褐色;(3)在数字式目镜显微成像仪下,羊肚菌菌丝生长初期为无色透明,生长中后期呈现黄褐色透明,且表面光滑,菌丝呈"桥连状"或"竹节状",并有分枝且交织成网;子囊近圆柱形,一般含有8枚孢子;孢子椭圆形,无色,平滑;侧丝细长,顶部稍粗;(4)羊肚菌菌核呈现土黄色或黄褐色,仅从其菌核表面分辨不出有关羊肚菌的任何可识别信息。  相似文献   

16.
羊肚菌为珍稀食用菌,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目前主要是大田栽培。针对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毛竹林资源丰富,而竹林经济效益不佳等现实问题,探索出毛竹林套种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技术。对羊肚菌在毛竹林下栽培的生长环境、林地条件、栽培基质和生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有关其种类分布、生态环境、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均有研究报道。2013—2016年,采用区域调查和定点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野生羊肚菌的种类、自然分布和生态环境等资源学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该地区有7种野生羊肚菌,分别为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小羊肚菌(Morchella deliciosa)、紫褐羊肚菌(Morchella purpurascens)和半开羊肚菌(Morchella semilibera),其中紫褐羊肚菌(Morchella purpurascens)和半开羊肚菌(Morchella semilibera)为甘肃省新纪录种。(2)该地区野生羊肚菌发生季节为每年的4—5月,春夏之交的雨后广泛生于桦、栎等阔叶林中及林缘空旷草丛中,并且每年的10—11月也偶有发生。(3)该地区野生羊肚菌大多发生在壤质潮土、粘质潮土和褐壤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中,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镁、铁、锰、铜、锌、硼、钼等。(4)该地区野生羊肚菌发生温度一般在4.4~16.8℃,相对湿度在75%左右,若阴、晴天交替和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则非常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裂褶菌是一种兼性寄生真菌,既能腐朽枯立木和倒木,也能侵染活立木。笔者介绍了裂褶菌的分布及危害特点,阐述了山西省平定县核桃裂褶菌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和爆发原因。最后,从改善林业技术措施、减少核桃树损伤、加强核桃溃疡病的防治、核桃裂褶菌病害化学防治4方面提出了核桃裂褶菌病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羊肚菌在营养保健和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开发与应用潜力。对羊肚菌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羊肚菌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羊肚菌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芝位于西藏的东南部,植被丰富、雨水充沛,海拔从几百米到三千多米,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也为野生羊肚菌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通过对林芝的波密、察隅县和易贡乡的野生羊肚菌资源采集、生境调查。结果表明:林芝野生羊肚菌种质资源存在多样性,整体出菇较多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4~5月。该调查研究为西藏本地野生羊肚菌的人工驯化栽培及资源保护分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