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龙江省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马铃薯病虫害有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及二十八星瓢虫等,该文总结了上述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凉山州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特点、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侵染引起的土传、气传多循环流行性病害,在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分布,导致马铃薯鲜薯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1 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马铃薯早疫病在我国很多省(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本文作者对马铃薯早疫病症状、发病规律、病原菌特征、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为马铃薯早疫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包括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等4种马铃薯真菌病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以期为马铃薯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品种对早疫病的离体叶片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评价马铃薯品种对早疫病的抗性水平,利用NAA处理后的马铃薯离体叶片,在室内对国内的23个马铃薯品种早疫病抗性水平进行鉴定。通过测量病斑直径及发病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最终筛选出免疫品种6个、高抗品种1个、抗病品种6个、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各5个,为各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今年在富锦市开展了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田间示范试验,通过对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田间适用性、实用性试验示范,并为进一步优化该技术方案和扩大辐射面积提供理论依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茎病等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介绍了马铃薯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6种防治早疫病药剂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比早疫病发病情况、药剂的安全性及产量变化情况等,综合评价药剂对早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及试验制剂用量都比较安全,对马铃薯早疫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在末次施药7 d后400 g/L氯氟醚·吡唑酯、42.4%健达唑醚·氟酰胺、12%苯甲·氟酰胺、1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和70%丙森锌等对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83.5%、73.7%、67.8%、52.8%、53.3%和76.5%,与对照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6.5%、22.6%、15.8%、10.4%、10.2%和23.3%,表明供试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对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药剂,对4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叶面喷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好的是世高、科博,能有效降低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率,降幅在5.5% ~7.75%;世高、科博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达60.8% ~ 70.6%;早疫病轻度发生不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建议这2种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早疫病菌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产中马铃薯早疫病化学防治、主要防治药剂及其作用机理、早疫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性发生现状、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和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防治早疫病菌的杀菌剂抗性治理策略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表明,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90g/hm^2对马铃薯旱疫病的防效最好,为86.71%,增产率达55.2%,显著高于其余药剂。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对马铃薯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两种类型地块主要病害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药剂,采用播种期土壤处理法,分别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寡雄腐霉菌和辣根素五种生物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防治早疫病以辣根素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两种类型地块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0%;防治晚疫病以多抗霉素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分别高于40%和25%;防治疮痂病以枯草芽孢杆菌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的防治效果均分别高于80%和25%。各种药剂在旱作地的防治效果整体优于水旱轮作地。  相似文献   

13.
冯明义  刘忠建  姜府文  季彩勇  张捷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85-12885,12890
[目的]筛选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9种药剂稀释后,采用喷雾法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687.5g/L银法利悬浮剂、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较好,并且对马铃薯产量无抑制作用。[结论]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贵州马铃薯生产中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2008-2010年对贵州马铃薯主产区病害发生及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19种的病害为害马铃薯,包括真菌病害8种,细菌病害4种,病毒病4种,放线菌病害1种,非侵染性病害2种。其中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有晚疫病、生理性叶斑病、早疫病、病毒病(潜隐花叶病毒病)、青枯病、炭疽病和生理性早衰等7种,其中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危害最重。各种病害的发生时间与严重程度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喷雾施药,在陕西省榆林市进行了马铃薯早疫病防治技术研究。开展不同药剂混配的防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对早疫病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苯酰锰锌+精甲霜锰锌、吡唑醚菌酯+枯草芽孢杆菌、代森锰锌+ 氟噻唑吡乙酮药剂组合对早疫病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74.2%、70.3%、67.6%,兼有防控晚疫病作用,建议推广使用;丙森锌+烯酰吗啉、苯酰锰锌+精甲霜锰锌、氟啶胺+氟菌·霜霉威、嘧菌酯+噁酮·霜脲氰处理的防效较差,依次为:58.9%、54.6%、50.8%和50.5%。  相似文献   

16.
宁夏马铃薯病虫害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50多年的研究积累,系统总结了宁夏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研究现状。宁夏现已发现的马铃薯病害有12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有5种,细菌性病害有3种,病毒病有4种,为害程度严重的有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黑痣病和马铃薯Y病毒。宁夏马铃薯种植区虫害主要有9种,其中金龟3种,叩头虫2种,蚜虫4种,为害程度最严重的有华北大黑鳃金龟、黑皱鳃金龟、细胸叩头虫以及桃蚜。提出了以抗病虫品种选育,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建立,脱毒种薯应用和绿色防控技术研制为主的宁夏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 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 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 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 ℃,且连续3 d相对湿度超过75 %,同时连续降雨日超过5 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 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黄土高原典型区域马铃薯晚疫病观测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系,建立马铃薯晚疫预测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环境湿度、大气降水量、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光照时数、风速呈负相关。持续阴雨天气有利于晚疫病扩散流行。当农业生产及作物栽培管理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因子是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扩散流行预测预报模式,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模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方法]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安泰生WP,银法利687.5g/L悬浮剂3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防效试验。[结果]银法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优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安泰生WP。挽回产量损失效果十分明显,均在69%以上,其中用70%安泰生WP防治2次、银法利687.5g/L悬浮剂防治3次效果最好。[结论]结果为探索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办法,开发新的有效药剂,切实提高防病保产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晓红  许彦平  姚新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15-11317,11444
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多因素配置组合,分析气候变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适宜气象条件,单因子作用并不显著,以马铃薯7月开花并地下块茎形成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配置组合影响最大;8月上旬地下块茎速生膨大期阴寡高湿天气气候条件次之;6月分枝至花序形成期大气湿润条件影响最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全球性气候变暖,主要影响因子配置组合值明显增大,尤以马铃薯开花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地下块茎速生膨大期大气湿润度与日照时数配置组合值增幅更大,进而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病田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