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麻新品种福红952的选育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福红952是以非洲裂叶与粤红1号杂交,应用配合力育种理论及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高效综合育种新技术,于1993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该品种1995-1996年参加安徽省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24.3%;1997-1998年参加国家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粤743增产15.67%.福红952主要经济性状优良,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于2000年通过安徽省红麻新品种审定,2002年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
红麻引进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国外引进的红麻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V379、83-20、KGSU97比红引135(CK1)增产21.20%-28.38%,比青皮三号(CK2)增产16.23%-23.1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KGSU92比两对照略增产或减产。各参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稳定性好,抗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2009~2010年在福建闽南地区对8个红麻品种进行了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平均原麻产量均比对照福红951增产,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均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闽红321系从红麻722×闽红82-59有性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红麻新品种。该品种2003~2004年参加福建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平均原麻产量为6235.0kg·hm^-2,比红引135增产21.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999-2000年参加全国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为3491.25kg·hm^-2,比对照红引135增产15.4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闽红321表现株高、茎粗、有效株数多、抗病力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其纤维品质和抗病性亦均优于对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红麻K03-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六安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红麻新品种K03-2在本地区种植现蕾期、开花期较迟,生育期较长,单株农艺性状明显地优于中红麻10号(对照).3年区试的平均产量达6094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7.69%,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9.5-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红麻品种福红951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红951是1985年以"7380"与莱阳红麻杂交,应用配合力育种理论和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聚合育种新技术,于1993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1995-1996年,该品种参加安徽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纤维产量比对照青皮3号高21.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997-1998年,参加国家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纤维产量比对照粤743高13.1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测试福红951纤维强力比青皮3号大12.8%,比粤743大5%,居国家级区试参试品种首位.近年来,福红951在浙江海宁和安徽六安、霍邱、灵壁等县市进行生产性对比试验示范,比青皮3号增产23.3%-36.2%,表现出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抗红麻炭疽病等突出特点.2001年已通过安徽省新品种审定,为麻纺与造纸兼用优质高产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低浓度铅(300mg·kg-1)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铅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有明显影响,初步筛选出4个铅耐受黄/红麻品种。黄/红麻不同部位铅累积:根部茎部嫩茎叶;铅吸收量:根部嫩茎叶茎部。黄/红麻不同品种铅富集系数:红麻闽红964光钝感红麻,黄麻闽黄1号黄麻179埃及黄麻闽黄麻1号;铅转运系数:闽黄1号和光钝感红麻转运系数分别达到0.76和0.8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麻类研究室在红麻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等研究上取得了系列成果,其中红麻品种福红 2号、福红 3号、福红 951、福红 952等先后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品种。本文介绍福红系列红麻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丰产性与栽培要点,为发展红麻生产和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麻南通产区施钾技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红麻田的土壤钾肥系数为045kgK2O;红麻施用钾肥的临界值为113mg/kg,由此可确定红麻钾肥适宜施用量。据考察,钾素能极显著提高红麻茎粗、鲜皮厚及生麻产量,并能提早红麻生育进程,具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磷、钾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红麻又是对磷、钾肥需要量较多的作物。长期以来,栽培红麻都是单一地用氮素化肥,磷钾肥得不到补充,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影响了红麻的生长及产量的进一步提高。1982~1984年我们连续进行了增施磷钾肥试验,取得了很好效果。 一、促进产量提高 据三年9个点试验,红麻施钾肥平均增产8.28%,施磷肥平均增产6.53%(表1)。  相似文献   

11.
不同红麻品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潜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红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潜力,以7个国内代表红麻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于Zn、Cu、Cr、Cd、Ni复合污染(P综合=6.2)土壤。在纤维成熟期测定红麻产量,以及叶片、茎秆、根系重金属含量,并计算红麻重金属转移系数、富集系数以及重金属转移量。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红优2号在两年试验中,生物量均为最佳,分别为10.1 t·hm~(-2)和16.7 t·hm~(-2);红麻不同器官的重金属累积差异显著,叶片和根系重金属累积量均高于茎秆,但富集系数均低于1,未达到高富集植物特征;湘红1号转移系数优于其他品种,其中重金属Cd的转移系数达到1.39;红麻单季最高可转移重金属Cu 185.3 g·hm~(-2)(福红991)、Zn 1 012.9 g·hm~(-2)(湘红1号)、Cd25.7 g·hm~(-2)(浙8310)、Cr 40.8 g·hm~(-2)(H368)、Ni 34.8 g·hm~(-2)(H368)。研究表明:红麻生物量大,重金属耐性高,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但重金属提取能力不强,可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垦。  相似文献   

12.
红麻秸秆发酵转化燃料乙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麻秸秆含纤维素42.31%、半纤维素22.58%、木质素23.79%.分别采用热水和3%硫酸、1.5%烧碱溶液对红麻秸秆进行预处理(121℃,60 min),通过纤维素酶催化水解,红麻秸秆平均纤维素转化率分别达到12.23%、25.62%和85.34%,说明碱性预处理比较适合.以10 g碱处理红麻秸秆样品为底物的同步糖化发酵试验表明,当发酵168 h后,乙醇浓度达到26.06 mg.mL-1,乙醇产率达到理论产率的76.7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建立红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与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单瓣木芙蓉和红麻野生种H040的越冬枝条为砧木,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63A和保持系763B越冬枝条上的新生芽为接穗,采用单芽切接法嫁接后扦插繁殖,成活后移栽大田与本砧嫁接株和种子繁殖株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不育系嫁接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保持系嫁接处理,用红麻野生种H040作砧木表现出较高的嫁接成活率,而用木芙蓉作砧木的成活率较低;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其中以木芙蓉作砧木的矮化效果最显著;嫁接对红麻的现蕾开花始期影响不大;用H040和木芙蓉作砧木的处理,其接穗的梢部枯萎长度显著小于本砧嫁接,表现出较强的越冬抗寒性;结果数的多少与越冬期的梢部枯萎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越多,越冬抗寒性越差。【结论】越冬枝条嫁接对红麻不育系与保持系成活率及越冬抗寒性存在一定差异;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选择适当的砧木对提高接穗的抗寒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其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红麻杂交种根系生长对盐胁迫的抗性优势表现。揭示不同程度盐胁迫对红麻杂交种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红麻杂种优势利用及耐盐红麻杂交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对盐胁迫的耐性存在明显差异;红麻杂交种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等均优于亲本,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表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随着盐浓度的提高,杂交种与亲本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在一定阈值内,红麻杂交种根系生长在盐胁迫下明显表现出比亲本较强的耐性,红麻杂交种在耐盐性方面具有杂种优势。同时盐胁迫改变了红麻根系的形态构型,使根系趋于简单化,可以有效增加根系生长形成更多的粗根,提高其耐盐能力。研究结果为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更加耐盐的红麻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红麻在重度与轻微镉污染耕地的修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品种红麻在不同镉(Cd)污染程度耕地中的修复能力,以7种红麻在重度与轻微Cd污染耕地中进行植物修复对比试验,对红麻各部位Cd的累积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生长指标、相应土壤Cd变化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试验总变异来源及各品种回归系数。结果表明: 7种红麻均能在Cd污染耕地中正常生长,在重度污染耕地中的Cd移除量为72.49~149.17 g·hm-2,在轻微污染耕地中的Cd移除量为25.95~49.91 g·hm-2。红麻各部位Cd的富集能力排序为:叶 > 根 > 茎,转移能力排序为:叶 > 茎。重度Cd污染下,红麻各部位富集系数为1.11~8.83,转移系数为0.32~4.25;轻微Cd污染下,红麻各部位富集系数为2.08~14.63,转移系数为0.38~2.92。所有红麻的回归系数均小于1,稳定性都较高。研究表明: 7种红麻都具较好的生物产量及Cd富集与转移机制,均可用于Cd污染耕地修复,其中中红麻13号可用于重度Cd污染耕地修复,中红麻13号与中杂红328号可用于轻微Cd污染耕地修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红麻叶片叶绿体DNA(cpDNA)非编码区的序列特征,采用改良CTAB方法提取红麻总DNA,以8份红麻光钝感突变体及其4份近缘种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8对植物cpDNA通用引物对红麻cpDNA非编码区序列进行PCR扩增,优化cpDNA非编码序列PCR的扩增条件,应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HindⅢ、TaqⅠ、AulⅠ)酶切扩增片段.结果表明:所筛选的通用引物适用于红麻cpDNA非编码序列扩增,扩增产物经1.5%琼脂糖电泳检测,片段大小为400-2000 bp,共扩增cpDNA片段大小约13000 bp.将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每个片段均有相同的酶切位点,只有cp4引物对cpDNA的扩增产物经AluⅠ酶切获得多态性片段,红麻光钝感突变体及其对照的cpDNA存在部分变异,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红麻叶绿体基因组种内的变异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广西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红麻种子繁育基地的角度,介绍了广西种植红麻的优势。然后指出红麻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品种资源不足;种植技术落后;种植不集中;缺少深加工企业;生产条件和抗灾害能力差。接着介绍了广西红麻产业发展的机遇:红麻的自身优势;广西悠久的麻类生产历史;种植红麻的生态效益;天然纺织材料的需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政策引导;加强红麻科研;大力发展红麻的深加工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红麻11号和H305两个洋麻品种生物学特性相对较好,亩产量高,抗性强,可在屏边地区进一步进行多点验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以红麻杆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栽培基质中栽培毛木耳,研究红麻杆袋料栽培对毛木耳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培养料配方,袋料栽培毛木耳。【结果】结果表明,在毛木耳栽培中添加麻杆的三个处理均有一定的产量,其中麻杆添加比例为26%时产量最高。【结论】这说明在毛木耳的栽培过程中添加适量麻杆是可行的,可以考虑开展进一步试验,为应用于生产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红麻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调控红麻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红麻的纤维产量。[方法]以纤维产量为参考数列,株高、茎粗、皮厚、笨麻率、干皮精洗率5个产量构成因素为比较数列,对8个红麻品种的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红麻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红麻纤维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皮厚>株高>干皮精洗率>茎粗>笨麻率。关联度分析表明,在育种上,红麻应选育皮厚、植株高大的品种;在栽培上,应主攻皮厚,增加植株高度,减少笨麻率,协调好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红麻的纤维产量与皮厚、株高、干皮精洗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