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麦158”高产栽培策略及配套技术扬中市农业局瞿廷广扬麦15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材料,采用综合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逆优质小麦新品种。扬中市1992年引进试种,1993、1994年逐步扩大,表现穗大粒多、千粒...  相似文献   

2.
“扬麦12号”是扬州市农科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丹徒区2003年引进试验示范。为了探讨“扬麦12号”经济丰产栽培技术。2003年秋播安排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1 基本情况小麦9523系江苏省丘陵地区农科所利用杂交本K258选育而成的花皮、中抗穗发芽、品质好的新品系。1998年秋播在丹徒县高资镇引种0-24hm2,平均产量5002-5kg/hm2(333-5kg/亩)。1999年进一步扩大示范。现将其引种观察的生育特性和初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2 9523生育特性2-1 产量较高据实产测定,在同等条件下,比扬麦158增产7-44%。其产量构成为穗多,千粒重高。据考察,9523每667m2有效穗26-5万,每穗33粒,千粒重42g,比扬麦158有效穗25-…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和小麦蚜虫是小麦收获前主要影响小麦产量品质的一病一虫,我们用24%霉蚜净对赤霉病、蚜虫进行防治试验,以进一步明确24%霉蚜净防治小麦赤霉病和蚜虫的应用效果。一、材料与方法:选择本市主栽品种扬麦158。试验地点在丹阳市农业推广中心院东。试验处...  相似文献   

5.
扬麦158套播栽培亩产400公斤配套技术唐孝荣,蒋国祥,翟廷广,黄玲,施吉文稻田套播麦就是在水稻收割前将小麦种子直接插入稻出的一种栽培方法。它能保证小麦适期适墒播种,可以有效地解决晚熟水稻收获迟、腾茬晚、小麦难以适期播种的矛盾,有利于稻麦双高产。在种...  相似文献   

6.
绿丰素对扬麦158灌桨特性的影响陈恒喜高效叶面肥绿丰素能显著增加小麦的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已经得到了试验证实。那么,其提高小麦结实率和粒重的途径是,提高灌桨物质的转运效率还是延长灌桨时间,搞清这个问题,对于增产机理的解释有着现实的意义。为此,我们设置了...  相似文献   

7.
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小麦从中低产走向高产,而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减苗促壮,迄今已有许多报道和实践证明,多效唑在这方面具有很好的调控作用,矮苗壮是多效唑和强力增产素的复配剂,在播前拌种对小麦生产有何影响,本试验作了探讨。1 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扬麦158,种子处理剂为15%多效唑和矮苗壮。共设计5个处理,即每667m2用种子8kg对水1kg后:①拌15g矮苗壮,②拌75g矮苗壮,③拌8g多效唑,④拌4g多效唑,⑤拌清水1kg作对照。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器发芽试验与田间拌种试验相结合,均重…  相似文献   

8.
“宁9144”是江苏省农科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过我镇的三年试验、示范、推广种植,表现出矮杆抗倒、分案性强、稳大粒’多、高产稳产,1996年我镇独山村百亩丰产方经镇江、丹阳上级农业部门测产40495公斤,实收单产394.4公斤。丰产方中高产田块实产达到527.75公斤,突破了小麦子斤关。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特性。“宁9144"届春性品种,一生总叶片数11张,全生育期220天左右,分荣性强,成穗率高,超长8~9厘米,呈纺锤型,短芒,株高SO~85厘米,有利于机械收割和抗倒伏,经过三年种植没有发现倒伏现象,比扬麦158小麦…  相似文献   

9.
镇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南北过渡地带,生长优质小麦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扬麦19号由里下河农科所育成,是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适宜在我市种植。2008年秋播少量引种,取得了470kg/667m2的高产;2009年秋播扩大示范,2010年夏收在世业镇取得了平均450kg/667m2的高产,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8%~10%,高产田块可达500kg/667m2以上。通过2年的种植,初步掌握了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麦地膜机械穴播栽培技术,简称‘“地膜小麦”。是近几年来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高新技术,具有提高地温及土壤湿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孔隙度,促进小麦早熟等作用,是发展粮食增产,实现“两高一优”的突破性技术。“地膜小麦”的种植方法是将一定规格的塑料薄膜紧密地覆盖在小麦苗床表面,然后按照农艺要求机械穴播小麦。覆膜后地温增加,同时有保水作用,产生明显的节水、节种、增产效果。“地膜小麦”栽培比常规小麦栽培一般增产30%;每公顷节水750一1500n。3;每公顷节种乃~150kg。1.增产节水原理门)小麦覆膜后,播种至出苗期0…  相似文献   

11.
<正>镇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南北过渡地带,生长优质小麦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扬麦19号由里下河农科所育成,是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适宜在我市种植。2008年秋播少量引种,取得了470kg/667m2的高产;2009年秋播扩大示范,2010年夏收在世业镇取得了平均450kg/667m2的高产,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8%~10%,高产田块可达500kg/667m2以上。通过2年的种植,初步掌握了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麦地膜覆盖精播技术的两种模式□榜生郑天锡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精播栽培技术,简称小麦地膜覆盖精播技术,可分为“坑东模式”和“甘肃模式”,这两种模式均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1“坑东模式”该模式基本做法是整地起垄,集雨蓄墒,趁墒盖膜,保水提温,精播优种...  相似文献   

13.
《四川农机》2012,(3):27-27
广汉市以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创新农民培训渠道和培训模式,建立“四大课堂”,一是专家深入乡镇村办“大课堂”;二是农业技术指导员入户办“小课堂”;三是建立示范基地办“田间课堂”;四是建立“空中课堂”,主要推广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小麦免耕稻草覆盖技术、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学技术,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小麦地膜覆盖若干机械化技术问题的探讨新疆自治区农机局尚达声地膜小麦栽培技术自1995年引进新疆,1996年在全疆7个地州的26个点试验开发以地膜覆盖栽培为中心的“小麦高产组合配套机械化技术”,先后研制出5种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机,制订《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机...  相似文献   

15.
小麦地膜机械穴播栽培技术,简称“地膜小麦”。是近几年来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高新技术,具有提高地温及土壤湿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孔隙度,促进小麦早熟等作用,是发展粮食增产,实现“两高一优”的突破性技术。 “地膜小麦”的种植方法是将一定规格的塑料薄膜紧密地覆盖在小麦苗床表面,然后按照农艺要求机械穴播小麦。覆膜后地温增加,同时有保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为筛选出适合丹阳市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选用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对参试品种的长势、长相及产量有了初步的了解。1参试品种(系)6个品种分别为:镇08066、镇08178、生选6号、扬麦21、扬麦22、扬麦16(CK)。2试验设计按试验方案要求进行,每个品种设3个重复,每小区面积为13.33 m2,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的方式,小区间留有40 cm的走道,田中间开有一条主排水沟。周围设置保护行,品种为扬麦16。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丹阳市三麦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服务,狠抓措施落实,压缩稻套麦,恢复机灭茬,扩大免耕机条播,主攻单产,促进增产增收。实现全市三麦面积恢复种植2.53万hm^2,其中小麦2.4万hm^2,重点推广扬麦10号,搭配种植扬麦158,积极示范扬麦13号、扬辐麦2号,单产增一成,总产达11万t左右。其主要生产技术措施有4条:  相似文献   

18.
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机械化技术李建春为解决半干旱和高寒阴湿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半干旱山区农民群众脱贫问题,由甘肃省农科院研究成功的“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内陆干旱灌区小麦种植示范中达到领先水平。由于小麦地膜覆盖穴播种植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省推广的地膜小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旱地周年覆盖栽培技术,二是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在纯作小麦的旱肥地、盐碱地和晚茬麦上应用效果较好。 1.旱地周年覆盖栽培技术 推广该技术的配套机械当前以莱阳市花生机械厂生产的“万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我国小麦产量上台阶的重大突破。山西省近年来大力推广闻喜县“坑东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小麦的高产稳产作用确实很大。闻喜县农修厂根据该模式的农艺要求研制了2BFM—2/4型施肥铺膜播种机,经过2年的试验改进和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