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律援助制度具有历史上的纵深性,早在十五世纪的英格兰就已经出现。现代社会,法律援助更成为国家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而普遍实施的一项措施。因各国的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的差异,学者们对于法律援助的概念众说纷纭。作为一项实体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必然有其法学理论的支撑,主要表现在人权保障、司法公正、社会稳定与发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百姓》2001,(4)
除司法救助制度外,我国目前还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请不起律师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依法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制度。法律援助机构依照行政区划,中央到地方共四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农业院校教职工在行政方面、民事方面、仲裁方面的法律援助的需求,将农业院校教职工法律援助机制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农业院校职工法律援助的法律制度规定缺失、法律援助民间模式应用不足、法律援助机制缺少管理制度。探讨了农业院校职工法律援助制度运行机制的建立问题,强调完善农业院校教职工法律援助的相关法律规定,鼓励发展农业院校教职工法律援助的民间模式,建立规范教职工法律援助的管理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法律援助,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组织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服务组织,为经济困难或者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刑事辩护、代理等法律服务,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能够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民对法律援助知之甚少,不知道利用法律援助制度解决自身困难。下面依据2011年10月1日施行的《湖南省法律援助条例》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书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45-17847,17850
简单介绍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情况,分析了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新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终于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正式确立。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论、立法和实践进行系统性、专门性研究较少,且创新不足、前沿问题研究不多。本文试图在对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理论探索的基础上,着眼于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魏小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88-21490
介绍了律师服务新农村的动力构成,即追求经济利益、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构建了相应的动力保障机制,即国家与社会的经济支持、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社会对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认同与价值肯定。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共6章31条,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全国性立法.制定这个条例的目的在于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这个条例的公布,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从制度创立进入到了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体现了我国法律文明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21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所以有必要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建设途径。作者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人的素质层面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视,此制度逐渐完善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地区,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法律援助制度立法落后、难以建立专业化的法律援助人才队伍、法援资金渠道单一和法援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董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85-20387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村社会的改革始终处于整个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地位。从政治、经济、文化阐述了社会转型下我国农村现状,剖析了社会转型条件下农村法律秩序的特征,提出农村社会构筑兼具现代性与地方性的法律秩序是农村实现法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覆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巨大系统,科举制度的推行是与这个系统相互配合得较为良好的一个环节。它已完全超越了选官本身的意义,而成为集中体现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标志:它调动了宗法制的积极性,并将之推广到全社会,形成了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开放性;它倡导了追求礼法的价值观念,成为凝聚人心的坚韧纽带,有效地实现了主流价值观念的普及;它强化了社会分层的等级意识,建立起了一种社会相对和谐的稳定秩序。山东临朐冯氏家族的发展史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是以儒学体系为理论架构的,这与建立在商品经济和宗教理性基础上的西方法律文化迥然相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法制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历史品格。目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研究也过多地囿于“西法移植”这一单一的范式,忽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中国的法制进程似无根之浮萍。然而,具体的法律制度需要相应的文化心理来支撑,就中国法制变迁的价值取向而言,只有从本体文化的内在理路去寻求,借鉴地融合西方法律智慧,才是获得国人接受和认可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法律援助经费是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法律援助经费制度体系的重点工作是科学界定法律援助经费的概念和定义、明确法律援助各项经费的开支使用比例、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经费监督管理制度等。文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在认真查找目前法律援助经费拨付、管理监督、开支使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根据财权与财政相匹配原则,从制度体系建设层面对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由于是在各自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中产生与形成的,因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整体型与个体型,和谐型与抗争型,人治型与法治型。通过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政治体系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道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保障 ,是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 ,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根本 ,道德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道德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要积极探索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并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民主政治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形式的主流,中国也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将“依法治国”写进最新修订的宪法。通过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轨迹的考察,认为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权力与权利的制衡问题,而解决的途径便是法治。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宪法的产生是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标志着民主与法治的全面融合。中国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宪法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仍然处于初步开展的阶段,仍然难以满足农村逐 步增长的需求,农村法律援助制度仍然需要得到完善。因此,本文探讨了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 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经济和政权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经 济发展的前提,虽然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羁绊着中国前行的脚步,但基于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 以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中国农民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 极大的转变。因此,它将先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探究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特点、及转变的 原因,得出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随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结论;然后将对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民社会 意识形态的特点进行概括性分析;最后将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在教育观念、政治思想、法律思 想,经济意识四方面的演变过程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