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鱼类的生长旺季,鱼类很容易因缺氧或鱼病造成死亡。然而,越冬鱼池管理不善同样可引起越冬鱼类的死亡,特别是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冰封期较长,鱼类活动不易被观察,越冬池死鱼事故时有发生。现将鱼类越冬期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一、缺氧  相似文献   

2.
<正>北方地区,由于受气候条件影响,鱼类生长期较短,而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大规格的商品鱼消费,于是,鱼类越冬便成了养殖户必须经历的养殖过程。如何能让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这就是摆在养殖户面前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鱼类养殖及越冬管理的技术经验,下面就向养殖户介绍一下,鱼类越冬的注意事项。1越冬池的选择好的越冬池,是鱼类安全越冬且有高成活率的根本。那么,越冬池怎样才算好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地区越冬池塘冰封期长,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冰封期最长达到150 d以上.随着池塘越冬鱼类密度的加大,越冬死鱼事故频繁发生,经调查发现由于鱼病引起的越冬死鱼占40%以上,渔农损失惨重.从1997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摸索、试验及推广,提出了健康鱼类安全越冬的理念,通过鱼类病害防治技术,减少了鱼类越冬死亡,提高了池水鱼类越冬的成活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河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冰封期长达100多天。因此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成为河套地区渔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部分养殖单位鱼类越冬技术不过关而造成的损失呈增加趋势,越冬鱼类在春节和开春融冰时期出现褐血病、出血病等暴发性疾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北部地区,鱼类越冬时间较长,尤其是黑龙江省,越冬冰封期长达5个多月。鱼类在越冬期间基本不摄食,只靠消耗体内的营养维持生存。特别是有的越冬池塘,在夏季连年进行高密度的养殖,投喂大量的优质饲料,鱼类的排泄物较多,  相似文献   

6.
冬季来临,水温持续降低,鱼类活动能力开始减弱,摄食量降低,鱼类进入越冬季节。为了鱼类安全越冬,提高鱼类冬季成活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公告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冰下水温低,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作为越冬池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用于改善水质、满足鱼类呼吸的需要,达到鱼类安全越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冰下水温低,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作为越冬池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用于改善水质、满足鱼类呼吸的需要,达到鱼类安全越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鱼类在冬季的死亡,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六防”工作。 (一)防越冬池淤泥过多 越冬池内淤泥厚度一般保持在20厘米左右。若淤泥过多,有机物在分解时会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使二氧化碳急剧上升,鱼类呼吸困难,影响代谢,造成大批死亡。因此,鱼类越冬池的淤泥不能过多。  相似文献   

10.
冬季来临,水温持续降低,鱼类活动能力开始减弱,摄食量降低,龟类进入越冬季节.为了鱼类安全越冬,提高鱼类冬季成活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确定鱼类合理放养密度,防止因鱼类放养密度过大而发生缺氧死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北方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冰封期长,鱼类越冬长达4~5个月,鱼类越冬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在鱼类越冬管理上,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勤测氧,注意冰下水体的溶氧变化情况 测氧有助于了解冰下水体溶氧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目前,测氧多采用化学试剂测氧法,这种方法比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冬季冰封期长(达 150d以上),水温低(约为1℃~3℃),越冬池塘的溶氧量成为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越冬池塘中的溶氧状况主要取决于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耗氧是指水中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产氧是指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增氧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生物增氧可改善水质、满足鱼类呼吸的需要,有利于鱼类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3.
张明  韦学 《江西饲料》2008,(5):39-40
养殖鱼类在越冬期存活率低,鱼体失重比例高;越冬后鱼体虚弱,生长缓慢,且容易发生疾病,是养鱼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如何让鱼类安全越冬,降低鱼体越冬失重,越冬后如何快速恢复活力,快速生长?这些一直都是困扰养鱼户的难题。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们北方的冬天,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结冰,到来年的4月中旬解冻,冰封期长达半年之久。在整个冬季,会造成大量养殖鱼类的死亡,严重地影响了鱼的成活率,甚至有的鱼种,亲鱼在越冬时全部死亡。为了能够使鱼安全越冬,不断提高养殖鱼类越冬的成活率,可以采取下面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以黑龙江省为例,封冰期长达150~180d,冰的厚度最大可达80~100cm,如何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高寒地区渔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鱼类冰下生物增氧安全越冬技术主要通过采取明冰封冰,坚持扫雪除尘,杀灭大型浮游动物,少量补水,掌握合理放养密度等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以补充鱼类及其他耗氧因子的消耗,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6.
十四、罗非鱼的几种主要越冬方式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除海南、台湾和云南、广东省的部分地区能自然越冬外,我国大多数地区不能自然越冬,需要采取人工越冬保种措施。长江流域越冬期约6个月,整个越冬期要求水温保持在16~20℃,以达到保膘和安全越冬。罗非鱼的越冬方式很多,根据热源的途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鲤鱼是北方地区主要的鱼类养殖品种,每年都涉及大量鱼种和成鱼越冬问题。目前,鲤鱼多采取池塘越冬。实践表明,鲤鱼网箱越冬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便于管理、成活率高等优点。(一)越冬水域的选择鲤鱼网箱越冬水域多选择湖泊、水库和江河等。如果鲤成鱼短期越冬,即越冬至元旦或春节前销售,也可选择越冬池作为越冬水域。要求选址管理方便,水质  相似文献   

18.
越冬鱼池的缺氧,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各地应对越冬期的水层管理、水质调节、扫雪保冰等工作作为避免鱼池缺氧的主要措施来抓,但尽管这样,许多地方仍有大批鱼类因缺氧死亡,特别是化冰前的一段时间尤为突出。这时期缺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二、鱼池中耗氧因子迅速增加 化冰前期这段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这时由于北方的气温逐渐回升,鱼池水中大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开始复活衍繁。水中鱼类也  相似文献   

19.
鱼种秋季进箱越冬,由于经过池塘育肥后,体质一般较壮,加之气温适宜,容易适应网箱环境.同时,秋季大水面沉箱越冬,不仅越冬鱼体体重消耗比池塘少,而且越冬结束春季起箱后,水温5℃左右鱼类即开始摄食,生长期较春季进箱鱼延长了约1个月,鱼体生长速度快,产量明显提高.秋季沉箱越冬的鱼种比春季进箱的鱼种,生长速度约快30%,出箱规格约大35%.因此,鱼种秋季进箱越冬是一种利于鱼类生长和高产的好方式.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管好水质要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指标. (一)pH值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要求pH值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实践表明,凡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