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氧和氨氮含量与鱼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氧和氨氮含量与鱼病的关系兴化市水产养殖场于94年7月份和8月份对养殖鱼种的池塘进行了快速水质分析测定,发现了精养鱼的池塘中溶氧量和NH4+-N含量与鱼种的鱼病发生和流行有一定的关系.溶氧量在3mg/l、NH4+-N含量在0.2mg/1时,及NH4+...  相似文献   

2.
最大深度为3-5米,热天水温层化的池塘,多用于商品化水产养殖。本研究采用的六个水塘中无溶解氧、黑色金属含量为2.4-43.2mg/L、总镁0.01-2.25mg/L、总氨氮0.24-3.59mg/L、总亚硫酸盐0.07-1.25mg/L。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在盐碱地新池塘配方施肥培育鱼种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足基肥的盐碱地新池塘中,将有机肥、无机肥氮、磷、微量元素按比例连续不断地配方施肥和水质调控,使水体中NH4^+-N+NH3-N为0.835 8mg/L,PO4^3--P为0.128 6mg/L,SiO2为1.49mg/L,N/P为6.02:1。微量元素Fe、B、Mn、Zn、Mo、Co分别按60、50、50、5、5、5μg/L施入池水,隐藻、硅藻为优势种群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达到46.939mg/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水体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分两期试验探讨了投喂和充气对罗非鱼养殖水体尿素、pH、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前期试验中,充氧条件下喂食和不食组的尿素浓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两组尿素浓度水平差异不明显。后期试验中,充气喂食条件下尿素浓度水平高于充气不喂食组,高于不充气不喂食组,充气喂食组的尿素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充气不喂食和不充气不喂食组尿素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在三组中均处于较低的浓度水平,但不充气不喂食组高于其余两组;充气喂食组氨氮浓度水平最高,且是保持上升的趋势,其余两组氨氮浓度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结果表明,本实验鱼类养殖水体尿素含量主要受到鱼类生理代谢活动影响,而饲料是水体氨氮的主要来源,充气对水体尿素浓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墨吉对虾幼体耗氧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墨吉对虾(PenaeusmerguiensisDemen)为实验对象,测定其无节幼体至仔虾阶段的耗氧量,以及在pH值、盐度、氨氮浓度变动情况下幼体的耗氧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幼体各阶段(由N1~P1)耗氧量逐渐提高,且在Z2期和M2期分别出现突跃点,相应递增率也加大。仔虾耗氧量在适宜的pH值、盐度及无氨氮的情况下呈稳定状态,高于或低于适宜范围耗氧量明显增加;而氨氮浓度由0~2mg/l,仔虾的耗氧量变化先低后高,这是慢性中毒和死亡挣扎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臧维玲 《水产学报》1997,21(4):422-427
养殖中国对虾的试验塘,以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加以管理,养殖周期为87-159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虾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NH3-Nt〈1mg/,0.005mg/L≤NO2≤0.016mg/L,溶氧处于过饱和状态,CODMn〈12mg/L,池塘单位水柱毛产氧量约为7g(m^2.d),总耗氧量约为5-11g/(L.d),并借助增氧机补足池水所缺需氧量。  相似文献   

7.
精养鱼池氨氮中毒预防与抢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养鱼池在鱼类生长旺季,因投饵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有机物经氧化分解所产生的含氮物质也随之增多。据测定,鱼池通常含有效氮在0.5-2.0mg/L,最高可达4.0mg/L以上。精养鱼池过量的氮元素常有60%以上以总铵的形式存在,其中非离子态氨的毒性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氨氮中毒。 一、氨氮中霉症状 鱼群中毒初期表现食欲下降,起水、抢食不紧不慢,时而游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喂量不多,食场周围则平静无鱼。但在池塘四周却可见到有鱼溜边漫游,甚至出现大白天浮头不散现象。这一阶段也随之有数量不等的死鱼现象.…  相似文献   

8.
NO2ǎ抹DN能将鲢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MHb),而且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随着NO2-N浓度的升高呈指数形式的增加;在水环境中有40mg/LCl-/L存在时,带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且高铁血红蛋白含量随着NO2-N浓度升高由未加Cl-时的指数回归关系转化为直线回归关系;被NO2-N中毒后的鲢转入清水中10h,有明显的恢复现象,即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急性致毒试验表明:Ⅴ期幼体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为1.14mg/L,安全浓度(SC)值为0.11mg/L;Ⅸ期幼体96h的LC50值为1.40mg/L,SC值为0.14mg/L,建议在育苗期间加强水质管理,有效地控制水体中非离子氨氮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养鳖温室水质管理技术措施养生水体中氨氮浓度低于0.02mg/L、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mg/L、溶氧高于6mg/L,水温维持30℃为理想的养鳖水环境。但通常这种水体无专门的净化设施是很难长久维持的,特别是在温室内养鳖,因鳖密度高、排泄物、残饵量大、换...  相似文献   

11.
利用温泉水越冬罗氏沼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温泉水,在土池塘越冬罗氏沼虾,历经197天,平均水温21.7℃,水质状况,一般溶解氧4mg/l,PH7 ̄8,氨氮0.5mg/l,透明度30 ̄40cm。经常投饵,越冬期平均尾日增重0.06g,性腺发育正常,成活率达66.6%,试验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2.
Cl^—在NO2^——N对鲢毒性实验中的拮抗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O2^--N能将鲢血液听血红蛋白(Hb)氧化成主铁血红蛋白(MHb),而且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随着NO2^--N浓度的长高呈指数形式的增加;在水环境中有40mg/LCl^-/L存在时,鲢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且高铁血红蛋白含量随着NO2^--N浓度升高由未加Cl^-时的指数回归关系转化为直线回归关系;被NO2^--N中毒后的鲢转入清水扣10h,有明显的恢复现象,即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显  相似文献   

13.
非离子态氨及亚硝酸盐对欧洲鳗鲡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6~8月,通过人工控制NH3-N及NO2--N的浓度,对欧洲鳗鲡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非离子态氨对欧洲鳗鲡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6、3.27、2.19mg/L,安全浓度为0.219mg/L;亚硝酸盐对欧洲鳗鲡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0.0、84.1、26.6mg/L,安全浓度为2.66mg/L。  相似文献   

14.
氯化物水型盐碱池塘的限制性营养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沿黄盐碱地池塘水(ClⅡNa 和ClⅢNa) 的主要营养盐(N、P) 的限制作用和适宜施肥浓度。首次发现该类型池塘普遍表现为氮限制。塘水中无机氮浓度很低,只有(23 .56 ±12 .53) μg/L( M±SD) ,与无机磷的比值仅为1 .02 ±0 .85 ;而总氮和总磷并不低,分别为(3 .35 ±1 .08) mg/L 和(0 .24 ±0 .11) mg/L;TN/TP为14 .94 ±3 .43 。适宜的施肥N∶P( 重量) 为(10 ~15)∶1 。文中提出了1 种氮限制指数:INL= (DOIN1 .0- DOIc)/(DOIN1 .0P0 .1 - DOIc) ,并拟合出INL 与TN/TP的相关模型,INL 可准确地表示氮限制程度。文章最后分析了氮限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994年对进贤湖泊水体理化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含盐量平均在82.25—138.98mg/l。总硬度和总碱度均在2.8德国度以下,均偏低。DO、PH和COD均适合主要经济鱼类生长。总无机氨0.265—2.175mg/l,PO43──P在0.012—0.026mp/l。N/P在11.3—97.4,N/P均大于7,磷可能是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氨氮对栉孔扇贝血淋巴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胞内胞外活性氧自由基(ROI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氨氮胁迫下,胞内胞外活性氧含量都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浓度继续增加到20~40mg/L时,胞内外活性氧含量都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不同氨氮浓度下两种酶活性也不同,当氨氮浓度为1.25~20mg/L时,CAT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增大到40mg/L时,CAT活性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当氨氮浓度为1.25~5mg/L时,S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而当浓度为10~40mg/L时,酶活性显著下降。实验结果说明,适当的氨氮刺激可增加胞内外活性氧的含量,增强扇贝的两种抗氧化酶活性,但较高浓度氨氮则使胞内外活性氧的含量显著下降并明显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精养鱼池如何保持水质精养鱼池中影响鱼产量的重要因素是溶氧和水体中的氨氮量,为此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水产养殖中心的科研人员在循环水养殖池(水温27℃、硬度20mg/L、碱度137mg/LCaCO3)中放养斑点叉尾蛔鱼种(平均体重66±19g,平均总体长17...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对水中氨氮浓度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澳大利亚螯螯虾氨氮急性中毒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水温21-22℃,pH6.7-7.2时,该虾对水中氨氮浓度的耐受性为:48小时的LC50为118.06mg/L,而且LC50值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分子氨诱发池养鱼类烂鳃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瑞兰  冯志荣 《淡水渔业》1999,29(10):11-12
用鳜鱼、广东鲂、青鱼三种鱼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分子氨试液里暴露72h后,转移到含烂鳃菌的试液里感染72h,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鱼经过分子氨致毒后在烂鳃菌感染下,发生不同程度的烂鳃病,NH3-N浓度0.190mg/L和0.252mg/L两个浓度72h的感染率达100%;72h0.158mg/L(MH3-N)是诱发三种池养鱼烂鳃病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监测池塘水体藻类群落组成、多项水质指标、底泥总有机碳(TOC)和底泥异养细菌数等指标值,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对凡纳滨对虾生产性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污染底泥的修复能力,微生物固定所用载体为改良沸石和生物活性炭(相应的固定化微生物分别记为ZE-M组和BE-M组)。试验结果显示,处理组(ZE-M组和BE-M组)池塘水体中藻类组成呈多元化,隐藻、蓝藻和绿藻数量比较接近,而对照组则是蓝藻占绝对优势。试验过程中,对照池的氨氮浓度和COD呈直线上升,而处理组氨氮浓度和COD的增长幅度缓慢,ZE-M、BC-M载体微生物的使用是产生差异的直接原因。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其它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池塘水体由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所致。固定化微生物对池塘底泥TOC含量和异养细菌数的影响显著(P<0.05),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池塘底泥TOC含量随着养殖时间均有增加的趋势,但对照组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试验初期,各组表层底泥中的异养细菌数量在3.367×105~8.60×105CFU/g范围内,试验结束时增长到85×105~393.7×105CFU/g。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异养细菌差异显著(P<0.05),其中ZE-M处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