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夏秋两季秸秆禁烧成了政府头痛的事情。总结了陕西省汉中市近年来秸秆禁烧的现状,吸取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经验,结合汉中市地理、气候和农业种植结构特点,提出汉中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旨在探索有陕南特色的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物质资源,是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组成部分。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会产生很多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属于一种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应得到重视和利用。为维护大气环境,贯彻《大气防治污染法》,广汉市实施全域农作物秸秆禁烧,通过大量宣传和各部门努力,农民认识得到了提高,禁烧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但在秸秆综合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简要阐述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尽早实现合理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
在收获季节,大量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数量大大增加,由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暂时得不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农民对秸秆焚烧的认识也不够健全,秸秆焚烧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而秸秆焚烧对我国环境的破坏极为严重,如加重雾霾天气、对交通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等。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和环保问题的不断重视,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已是秸秆今后的重要走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焚烧秸秆现象在不断减少,秸秆的利用在不断加大。秸秆作为可再生能源,其利用价值是非常大的,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轻工业等多个领域。当前阶段,秸秆的综合利用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没有跟得上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艺措施的改变,使得浪费秸秆资源、污染环境等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对我县秸秆农业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秸秆农业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有力推进了全市农业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根据青岛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其产业体系与利用路径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中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田间焚烧环境污染、消除火灾隐患,还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各省级行政区的统计数据,探讨了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构成与空间分布特征。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秸秆占全国秸秆资源总量的84.8%;秸秆资源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统揽中国秸秆产业发展全局,系统梳理并深入解析了中国秸秆产业政策体系、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和监管体系发展历程和现状。分别以单一利用、综合利用、战略布局和区域统筹为鲜明特征,将秸秆利用政策历程划分为政策起步期(1979—2007年)、政策发展期(2008—2012年)、政策转型期(2013—2016年)和政策深化期(2017年至今)。系统阐释了中国农作物秸秆农业利用、能源化利用和高值化利用的主要路径与模式。该研究可为指导中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农业领域,农作物秸秆普遍用作牲畜的饲料或者直接用于燃料,因为使用量有限,所以大量被弃用,导致资源浪费。农作物秸秆是具有极大利用价值的生物质资源。中国是农业大国,秸秆数量多、种类丰富,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基于此,针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没有跟得上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艺措施的改变,使得浪费秸秆资源、污染环境等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对我县秸秆农业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秸秆农业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涪陵区的地貌以丘陵为主,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除了用作饲料或肥料之外,大部分会被焚烧,还有一部分秸秆会被直接丢入水中,造成较为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甚至对交通出行安全也造成一定影响。很多时候农户会感觉秸秆是废品、没有利用价值,其实,秸秆利用新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为土地化学肥料的过度利用、土壤板结、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相当的贡献,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高综合利用率,力促农村节能减排、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所以有必要探究和思考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国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法规综述及其经验启示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发达国家在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取得丰富的经验和研究进展。中国的秸秆利用管理政策和法规尚不完善。分析国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和法规,总结其成功经验,以资中国借鉴。发达国家秸秆利用方式以秸秆还田循环利用为主。为了实现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许多发达国家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法规。国外秸秆利用政策主要集中在目标政策、投资扶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与信贷优惠政策、政策激励机制4个方面。国外有关秸秆利用的法规主要包括农业类法规和能源类法规2大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秸秆利用政策与法规的建议:一是明确秸秆利用的主导方式和目标,二是加大政府投资扶持力度,三是制定并实施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四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五是完善和制定有关秸秆利用的法规和条例。  相似文献   

12.
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及其区域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其综合利用不仅保护产地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而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与推广,该文针对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的区域适用性进行初步研究。根据技术流程进行秸秆收储运和饲料化转化技术分类,进而总结出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的多种模式;然后,根据评价原则进行指标筛选,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以沈阳市于洪区为例,进行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的区域适用性评价研究,找出适宜当地青绿玉米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和适宜当地水稻秸秆饲料化集成技术模式。并结合未来畜牧业发展规划,对现有模式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玉米秸秆皮纤维形态特征对其力学特性影响的基本规律,该文对不同取样高度的玉米秸秆皮的拉伸特性及其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硝酸法获得不同取样高度的玉米秸秆皮纤维及其形态特征参数,同时测试相应取样高度的径向抗拉强度和轴向抗拉强度,并以径向抗拉强度和轴向抗拉强度为考核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纤维长宽比、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参数与玉米秸秆皮拉伸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取样高度的玉米秸秆皮的纤维形态特征参数及其拉伸特性的差异显著(p0.01),玉米秸秆皮轴向抗拉强度显著高于径向抗拉强度(p0.01);玉米秸秆皮拉伸特性与其纤维形态特征参数存在相关关系,径向抗拉强度与纤维壁腔比相关(r=0.9972),轴向抗拉强度与纤维长宽比(r=0.8885)和纤维壁腔比(r=0.6648)均相关。研究结果为玉米秸秆皮加工装备设计及其材料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国有机肥的资源丰富,数量持续增长,质量却有所降低,利用率也在下降。有机肥利用技术不适应当前农村的新需求,以及有机肥管理工作不到位,是我国有机肥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后应以秸秆与畜禽粪便的简便处理、直接利用为主要发展方向,争取逐步达到5000万t养分的年施用量,与化肥形成1∶1的施用比例,实现合理的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分析了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国有机肥的资源丰富,数量持续增长,质量却有所降低,利用率也在下降。有机肥利用技术不适应当前农村的新需求,以及有机肥管理工作不到位,是我国有机肥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后应以秸秆与畜禽粪便的简便处理、直接利用为主要发展方向,争取逐步达到5000万t养分的年施用量,与化肥形成1:1的施用比例,实现合理的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6.
凯氏定氮法(Kjeldahl)与杜马斯燃烧法(Dumas)是测定农业生物质总氮含量的主要检测手段,但二者的测定结果数值存在差异。该研究获取农作物秸秆样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共计1 179个,分别采用Kjeldahl和Dumas方法测定总氮(TKN和TCN,total Kjeldahl nitrogen and total combustion nitroyen)含量,通过多种统计与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农作物秸秆总氮含量及其分布的异同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秸秆氮含量分布均呈非正态分布,建议采用中位数统计;5种秸秆总体的TKN质量分数为(7.12±1.87) g/kg,TCN质量分数为(8.00±2.13) g/kg,TKN含量显著小于TCN含量;小麦和棉花秸秆的TKN含量和TCN含量与其他秸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不同生物质TKN含量与TCN含量关系不同,建议采用最小中位数二乘法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农作物秸秆科学利用提供数据及方法互通性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满足度和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之一,为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养提供充足的粗饲料,能保障“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该文以中国31个省市的农作物秸秆饲料为研究对象,对2008-2013年各省市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进行计算,并求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和优势度。结果表明:1)2008-2013年,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和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均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分别达到16895.12和12568.36万t。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六大牧区中内蒙古和四川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高的地区。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地区和六大牧区中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和新疆为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多的地区。2)2008-2013年,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呈波动增长的趋势,2013年满足度达到了134.43%,意味着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满足反刍动物秸秆饲料需求,但呈现“东高西低”情况。六大农区中的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六大牧区中的内蒙古和四川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具有优势。3)六大农区中的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六大牧区中的内蒙古和四川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核心地区。该研究为分析中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现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The risk to food security is particularly dire in rural sub-Saharan Africa, where a third of the world’s undernourished people reside. Intercropp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rural livelihoods through bet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improved resilience to curr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ncepts in intercropping and outlined how resources are captured and utilized within the system. Crop simulation models (CSMs) as decision support tools for intercrop/multicrop syst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modelling multicrop systems are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Through increased crop biodiversity, intercropping improves resilience,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improved resource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due to difference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 crops. For farmers to maximize on these advantages, they need to have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species combination, arrangements and proportions. A major drawback to intercrop systems is that most of the existing agronomic recommendations are tailored on monoculture practices. This is also evident in the structure of most CSMs that cannot account for heterogeneous crop stands. In conclusion, there is a need to enhance agricultural research on intercrop systems, combining conventional and modern research approaches. Moreover, CSMs should be multidimensional in order to simulate system diversity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19.
区域秸秆资源分布及全量化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秸秆利用产业科学合理化,推动区域秸秆全量化利用,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人均秸秆占有量等进行了估算,明确了湖南省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湖南省秸秆利用竞争性需求量计算分析了全省秸秆全量化利用潜势。结果表明:2018年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和可收集资源量分别为4 021.7和3 039.1万t,主要以水稻秸秆为主,占比约65%;其次为油菜、蔬菜和玉米秸秆。不同农作物秸秆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水稻、油菜和蔬菜秸秆总体呈现自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玉米秸秆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全省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仅为0.68 t,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分析秸秆潜在利用途径,预测湖南省肥料化需求量为887.3万t,饲料化需求量为885.1万t,基料化需求量为83.2万t,原料化利用量为65.7万t;剩余秸秆可能源化利用量为1 117.9万t。结合目前湖南省秸秆资源利用结构,全省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的总体趋势应为在保持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肥料化,提高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