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在产后催乳及产后康复中的效果,以期帮助产妇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正常阴道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HBC-2000综合治疗仪于产后早期进行催乳及产后康复干预护理,对照组延用我科传统产后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和量、产后子宫复旧情况、尿潴留发生情况、会阴切口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催乳及产后康复方面的干预护理,有助于产妇泌乳提前、泌乳量增加,早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并能有效预防尿潴留,促进子宫收缩和复旧,减轻产后会阴切口疼痛,促进产妇体力的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观察组术后4 h开始在产后3 d内施行每日2次的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的;两组术后48 h泌乳量情况显示观察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2、3天乳房疼痛的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联合手法按摩促子宫收缩的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妊娠顺产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采用母乳喂养联合子宫按摩促子宫收缩,对照组使用缩宫素促子宫收缩。结果:实验组子宫复旧速度、产后恶露干净时间均比对照组快,实验组产后子宫收缩中、重度疼痛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结论 :母乳喂养联合手法按摩促子宫收缩在临床上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有控式牵引脐带法对第三产程及孕妇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820例住院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0例。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采用有控式牵拉脐带法娩出胎盘,对照组产妇胎儿娩出后等到出现胎盘剥离征象时牵引脐带娩出胎盘。两组防止产后出血的措施相同。比较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分别为(7.71±2.56)min和(117.01±35.81)mL,对照组则分别为(15.29±5.35)min和(217.33±76.1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胎盘缺损和急性子宫内翻等并发症。结论有控式牵拉脐带法能有效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简单而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缓解产妇产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9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3例和对照组141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产妇的认知、行为、心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干预,3d后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的程度。结果观察组0级疼痛76例,1级疼痛32例,2级疼痛31例,3级疼痛1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40、23、48、30例,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Hc=20.67,P<0.01)。结论对产妇认知、行为、心理、环境等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产后疼痛,增加产妇舒适感,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产后借助改良后的婴儿奶嘴进行母乳喂养对乳头异常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118例乳头异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指导哺乳,并指导产妇以手法纠正奶头。观察组借助改良后的婴儿奶嘴直接进行母乳喂养。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乳房胀痛程度和有无出现乳头皲裂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产妇产后48、72 h乳房疼痛的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Hc值分别为14.742与26.7935,P〈0.01);住院期间,对照组产妇出现乳头红肿、皲裂和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65.5%vs 5.0%,P〈0.01)。结论乳头异常的产妇借助改良后的婴儿奶嘴进行母乳喂养,可促进泌乳素分泌,减轻乳房胀痛以及减少乳头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妇,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00%,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是安全、可行的,不但能有效的提高产后的护理质量,还能增加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按摩关元穴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阴道分娩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按摩关元穴,对照组给予肌注甲硫酸新斯的明1mg,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3、7、0例,对照组则为24、10、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95,P<0.05)。结论按摩关元穴治疗产后尿潴留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前置胎盘产妇中,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其对前置胎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产后贫血、产褥感染、胎盘植入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83%、18.75%、6.25%、2.08%,对照组分别为64.58%、39.58%、16.67%、12.50%,观察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gar评分、体质量、死亡率分别为(9.25±1.63)分、(3.35±0.59)kg、0%,对照组分别为(7.32±1.98)分、(2.74±0.52)kg、8.3%,两组新生儿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前置胎盘产妇中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新生儿结局,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术后促进康复程序(ERAS)对择期剖宫产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ERAS组应用ERAS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末梢血微量血糖、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乳汁分泌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RAS组术后末梢血微量血糖(5.17±0.72)mmol/L,低于对照组(6.78±0.92)mmol/L(P<0.05);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8±3.98)h及住院天数(5.4±0.50)d较对照组(40.28±5.32)h(、7.1±0.84)d明显缩短(P<0.01);ERAS组乳汁分泌量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ERAS组(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应用ERAS,能促进术后的康复且有利于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早期进食对产妇的康复及其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本组200例产妇均为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住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0名。A组按术后6h进食,B组按肛门排气后进食。饮食为清淡流食,免奶糖及易产气食物。观察两组产妇肛门排气,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情况,还有产妇的心理及身体的恢复情况。结果A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4.8±1.05)h,明显短于B组的(29.5±1.12)h,A组1-6h泌乳及纯母乳喂养情况、产后心理状况及体力恢复均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进食可加速产妇肛门排气,乳汁分泌,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用拉玛泽分娩法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拉玛泽分娩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糖尿病及产科常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用拉玛泽分娩法分娩可缩短自然分娩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应用开塞露的效果.方法 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使用开塞露,对照组不作此项处理.对比两组的产程平均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2h出血量、产后尿潴留的情况.结果 第二产程<30 min者及产后2h出血量<100m1者均以观察组为多(P<0.01);观察组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5% vs 5.0%,P<0.01).结论 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使用开塞露可以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2h出血量和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66例产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从围产期开始实施心理干预,至产后1个月,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抑郁评分及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 16.9%,P〈0.05)。结论早期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于奶牛分娩后的较早时间内(2—8小时)随机按分娩顺序1、3、5、7……作为试验组,2、4、6、8……作为对照组.将无菌铬制肠线埋于实验组牛的交巢穴深部(24cm左右),对照组不作处理,在产后不同时间采血观察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的变化、产后子宫复旧速度、产孕间隔及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交巢穴埋线后,可明显提高白细胞总数.实验组与对照组经T检验P<0.01,差异极显著,实验组子宫复旧快,产孕间隔较对照组缩短14.03天,实验组乳房炎发病率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P<0.0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212例(第二产程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头位非第二产程剖宫产9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出血发生率和出血原因。结果第二产程组的出血发生率为15.6%(33/212),术中出血量为(378±252)mL,对照组则分别为5.4%(50/930)和(309±21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组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4.5%、3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和12.0%(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是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产程观察和评估、处理好围手术期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产后奶牛服用"产复康"对子宫复旧情况及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的影响,将75头胎衣不下奶牛随机分为5组,即产复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产后宫康王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头,用药后观察奶牛子宫分泌物、收缩性,子宫复旧情况和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产复康用药奶牛子宫分泌物、收缩性和子宫复旧效果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药物对照组奶牛与中剂量组效果相近。服用产复康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提前,85 d配孕率升高,同时降低了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说明服用产复康中药组方可提高产后奶牛子宫收缩能力,促进子宫内恶露排除,可加快子宫复旧,有效促进奶牛提前发情,提高配孕率和降低子宫内膜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发生率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于孕6周将335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9例)和对照组(1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孕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式健康教育,包括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健康教育,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教育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并进行住院教育、产程辅导和产后教育。分别于孕6周和产后42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的抑郁阳性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观察组产妇EPDS评分为(5.67±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3±3.21)(P<0.01)。结论全程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助产的效果。方法: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300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分娩服务模式,观察组150例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其剖宫产率为1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为(170.8±87.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4.6±98.5)mL;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间程度及总产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为98.0%,观察组则为99.3%。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能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满足产妇及家属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快薇乔在瘢痕切口行剖宫产手术皮内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有手术瘢痕需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快薇乔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切口愈合情况:观察组60例甲级愈合59例、乙级愈合1例,对照组甲级愈合54例、乙级愈合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2.427,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及开始哺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产后42d,观察组产妇术后腹壁遗留瘢痕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3.288,P<0.01)。结论瘢痕切口行剖宫产手术用快薇乔行皮内缝合,切口愈合好,瘢痕小,产妇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