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7,(6):30-33
以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设置旱育秧、旱育水寄育秧和湿润育秧等3种育秧方式处理,研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生育期、分蘖动态、剑叶SPAD值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秧方式下,水稻产量旱育秧>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其中旱育秧为10.29 t/hm~2,较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增产3.63%和8.66%;旱育秧的有效穗数较旱育水寄育秧和湿润育秧分别提高15.79%和29.41%,群体颖花量分别提高16.39%和30.51%,结实率和千粒重也略有增加。与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相比,旱育秧水稻返青快、够苗期提前,抽穗期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4.10%和13.93%。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水稻早育秧与软盘育秧、湿润秧的生长特点,比较三者的增产作用。于2008年早季在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漏头村进行早稻旱育秧、软盘育秧、湿润秧三种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对三者进行分析比较,旨在筛选出适合梧塘镇示范和推广的栽培技术,为旱育秧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根据连续三年对旱育秧技术的系统研究,结合1993-1994年旱育和水育秧多点同田对比资料,揭示了能秧的增产原理,探讨了旱育秧增产效果与海拔高度、水育秧基础产量、稻作类型的关系。为旱育秧在四川大面积推广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繁殖制种中母本抛栽试验李科祥,符策强,梁安满,陈经保,福能(海南省农科院粮作所571100)杂交稻繁殖制种母本育秧,在海南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湿润育秧。二是旱育秧.三是直播。湿润育秧需要较大的秧地和较多的用工;旱育移栽需种量较大;直播员能省工节...  相似文献   

5.
水稻肥床塑盘旱育抛秧是一项先进的稻作技术 ,具有节水、节地、节本、节工、高产、适应机械化和产业化生产等十大优势 ,5年来的推广应用表明 ,一般单产在700kg/667m2左右 ,高产田块单产在800kg/667m2 以上 ,比肥床旱育手栽增产13.39% ,显示了比肥床旱育和塑盘湿润育秧抛栽更明显的增产优势。现根据江苏省东台市5年来的高产栽培实践 ,结合试验、示范资料 ,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供生产应用时参考。一、选址建床塑盘旱育秧要选择地势较高、耕作层深厚的旱地建立秧床 ,切忌选用上年种过水生作物的田块。每667m2…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试验简报邱木生,肖步金(清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清流365300)1994年早季进行了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与木栽、湿润秧对比试验。现将试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试验设计:1.旱育秧铲秧带土插,2.早育秧拨秧插I3.早育...  相似文献   

7.
岩棉隔离层水稻旱育秧,是水稻旱育秧方式的一项革新技术,经我扬科研站试验两年培青壮秧率在96.8%。1995年,我场11队继续承担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应用“岩锦隔离层水稻旱育秧技术”试验示范,经手工插秧与本田管理取得成功。1试验内容与方法1.1育秧及秧田管理试材选用岩棉和育秧专用肥及河沙,采用竹木大棚和竹弓小棚,秧田面积4lin‘。以上床隔离层常规旱育技术为对照,秧田面积182m‘,施用化肥、壮秧剂、敌克松等。秧田管理以旱育稀植育秧技术实施。试验品种为星稻6号。做廉:翻后搂碎整平,四周筑起10cm高与宽小埂。用农膜…  相似文献   

8.
1996~1999年,选用湘早籼19号等供试材料,在湖南安化等地进行了软盘育秧、旱育秧和湿润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壮秧营养剂培育水稻秧苗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干物质增加,苗期病害减少,成秧率增加,抛栽大田后能早生快发,提高水稻的产量,施用壮秧营养剂是水稻抛秧、旱育秧、水育秧培育壮秧、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熟制稻区“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方式的效果,1997年在临澧开展了几种旱育秧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与旱育多两大秧相比,小苗期表现出苗整齐度、茎基宽、白根数、百株干重均较优,立枯病株率较低;寄秧期秧苗分蘖增长相对较快,最高苗数有较明显的优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较高,增产达43%72%。  相似文献   

10.
据多年杂交稻制种父本育秧技术摸索和实践,对父本肥床稀播旱育栽培优势作了分析,总结了肥床稀播旱育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床土培肥质量的优劣 ,一方面制约着旱育秧的推广 ,另一方面又制约着旱秧增产潜力的发挥。而水稻旱育壮秧对秧床培肥质量的要求很高 ,要经过冬前、冬季和春季多次培肥 ,才能达到秧床土壤厚、熟、肥的标准。笔者在生产实践中 ,通过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 ,总结出一套旱秧床的快速培肥技术 ,现简介如下 ,供各位同仁和广大稻农参考。一、增厚秧床熟土层旱育秧要求秧床熟土层达到20cm ,但通常水稻土耕层厚度只有15cm左右 (以东台地区为例 ) ,不能满足旱育壮秧的要求 ,故过去一直采取冬前和冬季深挖、床土冻晒 ,以增加秧床熟土厚度。但是 ,在…  相似文献   

12.
几种早稻育秧方式生育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祥足 《作物研究》1998,12(2):21-22
1997年以湘早籼17号、湘早籼19号和威优早1号为供试品种,进行旱育秧、塑盘旱育抛栽和水秧栽培的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因素均优于水秧,因而产量较高,而又以塑盘旱育抛栽的效果较好,分别比旱育秧和水秧栽培增产4%和15.1%,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董雪明  杨付生 《中国稻米》1997,(3):30-30,35
塑盘旱育抛秧是将塑盘育秧抛栽与旱育秧技术结合起来,达到省力、高产的目的,江苏省在单季晚稻上推广该项技术获得成功。我们于1996年在连作晚稻上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试验概况本试验设三种处理:①塑盘旱育抛秧;②塑盘水有抛秧;③常规半旱育秧手插(对照)。供试品种为特早熟晚稻品种95-503。试验小区面积39.2m2。塑盘旱育秧床地前作系蔬菜地,播前整平床地,浇上一层水河泥,将塑盘依次放好,秧盘上再浇上水河泥,待稍沉实后播种,播种期为7月13日,播种量100g/盘芽谷,播后覆盖麦草。塑盘水有床地为连晚秧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早稻旱育高效栽培的叶片粗蛋白质积累动态和稻米品质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旱育秧较湿润育秧具有校强的吸氮能力,叶片粗蛋白质含量高,有利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旱育秧较湿润育秧能改良稻米品质的某些性状,表现其整精米率和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至白米率及垩白级别降低。综合米质性状较旱育秧配大田适度密植、前促、中稳、后补栽培技术较好。  相似文献   

15.
晚稻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栽培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是以两段秧为基础,以旱育秧和软盘抛寄秧为特点,多种技术配套的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996年在临澧基点开始小面积试验,1997年全县共推广5333hm2。现将1997年晚稻研究、示范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和组合试...  相似文献   

16.
水稻育秧环境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环境下秧苗生理和形态结构方面的差异及对本田生长的影响。旱育秧苗植株矮壮,体内积累的淀粉多,过氧化氢酶活性强,叶绿素含量高,抛植大田后发根快、分蘖多,具有明显的“爆发”优势,最终成穗率高,有效穗多,产量较高;湿润育秧的秧苗,秧田期生长量大,体内积累的淀粉少,抛植大田后发苗慢,缓苗期长,最终有效穗少,产量较低;前期旱育后期多雨寡照的秧苗体内积累的淀粉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不及正常旱育秧,抛植大田后秧苗体的“爆发”优势丧失,产量与湿润育秧相仿。  相似文献   

17.
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技术优势及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彬艺 《中国稻米》2003,9(2):20-20
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是利用菜园地、幼龄果园、房前屋后空地等旱地作为秧地 ,以肥沃的塘泥、沟泥作营养土 ,播种后水的管理采用旱育秧管水法。这一育秧方式自1998年在福建漳浦试验示范以来 ,深受当地农民欢迎。尤其是漳浦县沿海乡镇 ,由于冬种面积大、粮经用地矛盾突出、秧地难寻、劳力紧张等因素 ,严重制约了水稻抛秧技术的迅速普及。水稻浆播旱育秧技术的推广 ,大大缓解了这些矛盾 ,拓宽了抛秧的应用范围 ,加速了抛秧推广速度。漳浦县1998~2001年累计推广水稻浆播旱育抛秧面积达1.5万hm2 ,平均单产485.4kg/66…  相似文献   

18.
旱育抛秧技术,于1995年引入我县,近年来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达到4.33万hm2,占全县早稻面积的75.6%。旱育抛秧在旱地进行育秧,鼠害严重,已成为推广此项栽培方法的一大障碍。现将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论述如下,供类似地区参考。(-)鼠害特点在常规湿润育秧中很少发生的鼠害,在旱育抛秧苗床中发生比较普遍。1995~1999年,我县苗床平均被害率为17.3%。老鼠吃掉种谷、秧苗或咬断秧苗,造成秧盘空穴,空穴率为害轻的为10%~20%,为害较重的为20%~30%,为害重的达30%以上。旱秧和常规湿润育秧被老鼠为害,如果不是很严重,…  相似文献   

19.
泸县是四川盆地双季稻主要栽培区域之一,杂交晚稻历来以水田多蘖秧为主。近年,部分农民从节约秧田出发开始自发地搞旱地多蘖秧。1992年,县农技部门在调查总结农户的“晚杂”旱育多蘖秧经验的基础上,在四川省水稻高粱研究所指导下,借鉴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早稻旱育秧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了杂交晚稻旱育多蘖秧技术。据统计,1992年全县示范杂交晚稻旱育多蘖秧3.32万亩,旱秧栽插面积占晚稻的17%;其中,在通滩镇、胡市镇设置的同田对比试验结果,旱育多蘖秧平均亩产313kg,比水育多蘖秧亩增产23kg,约增产7.9%;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1 杂交晚稻…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广西的水稻育秧产业化始于平南县1990年春商品化供秧的温室工厂化育秧,而有计划地开展育秧产业化则自1997年开始。目前已形成集中连片育秧、旱育商品秧、抛秧商品秧、工厂化商品秧多种形式。1998年水稻育秧产业化试点达5764个,插(抛)大田面积达2744万hm’,比1997年扩大了2277万hm’。其中抛秧商品秧示范点543个,抛栽大田面积1.63万hm‘,旱育商品秧示范点228个,插大田面积044万hm‘,工厂化育秧商品示范点43个,建工厂对座,抛(插)大田面积0.40万hm’,集中连片育秧示范点6003个,抛(插)大田面积24.97万hm’。(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