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科委通过构建食品安全装备制造体系、研发创新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科技服务体系等四大体系,为首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一成立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检测装备创新发展依托普析公司,成立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面积约3000m2,光学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相关软硬件建设已完成。其中,光学实验室由普析通用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该实验室的建成,将使企业具有自主研发和制造分析仪器核心部件——光栅的能力,扭转我国长期以来对进口光栅十分依赖的局面;中心实验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通讯》2006,(5):64-64
从召开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验收会上了解到,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建立了219项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150种农药,兽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122种兽药,并研制出了81个检测技术相关试剂(盒)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拥有多项发明专利、集多项检测技术于一体的食品安全监测车不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成为移动式检测实验室,在2005年松花江水环境污染实时监测等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还建立起了食品安全网络监控和预警系统,构建了全国共享的污染物监测…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科技》2006,(1):60-60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为保障我国百姓“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建立了219项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150种农药,兽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122种兽药,并研制出了81个检测技术相关试剂(盒)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此外,针对H5、H7、H9等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成功,在保证我国禽肉进出口贸易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文章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的意识,及时更新检测设备,完善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健康发展,从而改善食品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专项,研制出了上百种小分子化合物抗体和一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建立了近200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和确证方法,研制了至少40种相关检测设备,为我国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配套的基础手段。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由山东省质量监督检验局建设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正式启用,它将有效避免类似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发生。这是我国第一家仿照发达国家建设的保障食品安全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政策措施体系 (一)建立确保中国食品安全需要的科技支撑 1.发展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建立一批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经过科学认证的重点研究和检测机构,为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与重点方法提供科技支撑。依据中国国情,近期应重点发展快速检测技术。同时,有选择性地研究与研制部分高、精、尖检测方法,开发部分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快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基础,发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实现市场流通领域现场、进出口岸等快速检测的需要,在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就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明确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以及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主要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对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影响,包括:快速检测技术提高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增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保障、降低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成本以及其他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学理化实验技能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丛健 《现代农业科技》2012,(14):340-341
在食品安全学课程建设中,食品安全理化检测技术对于食品专业课程的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食品安全检测人才,该文通过分析目前食品安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食品安全理化实验技能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教改实践证明,改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概念,介绍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探讨了如何提高食品安全及降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阐述食品安全的涵义,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严峻形势和突出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可以从抓好产地环境治理、生产流通环节规范、法律法规完善、安全标准及技术制定、加强监管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新技术和信息化研发,以及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先进国家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惧感,降低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信任度。本文着手于食品安全理论,结合我国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分析,总结其特征,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Ever since the Melamine event, China has faced challenges of food safety both domestically and globally.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consumers are demanding high quality, nutritious, and safe foods from the food industry but are not willing to pay higher prices. The Chinese food chain system of mostl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presents challenges to the government to monitor and implement food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academia and media are learning to take on their responsibilities with some success. Discussion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of the global challenges of the five pillars for the food safety in China are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并从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两大方面做了综述,指出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物资.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到加速发展期,城镇化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出现诸如耕地减少和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应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加快创建节水型城市.  相似文献   

18.
环境化学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均与人类密切相关。“民以食为天”道出了食品的重要性。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要生存就不能离开食品。食品安全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显得极其重要。食品卫生安全是我们预防疾病,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了解、重视并搞好这项工作是保证食品的质量,增强人民体质,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环境污染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对人体健康危害,环境污染目前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无…  相似文献   

19.
从三个层次梳理了安全食品的消费者购买倾向动因研究,并结合中国本土相关研究的实际背景,提出了开展中国食品安全的消费者购买动因研究的建议:(1)注重基于中国的现实背景对安全食品概念的内涵进行厘清和界定;(2)注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安全食品的消费者购买倾向进行研究;(3)注重从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等方面来开展安全食品购买倾向动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从经济学角度对现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分析,从其外在表现、特点、影响、发生机理到相关理论,初步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从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现代生产和消费方式的产物,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目标应该是食品风险最小化。通过维护市场公正以及提供相关信息改变消费支付意愿,将是发挥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