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7年4月29日下午某动物医院接收一只白色京巴,雌性,2岁,5蚝。发病2d前吃了红烧肉,第2天出现拒食,喜欢呆在某地一动不动,精神差,不喜欢搭理人。出现弓背、颤抖,触摸疼痛等症状。以前出现过2次复发胰腺炎,测量体温39.5℃。  相似文献   

2.
1.深翻熟化土壤(1)深翻时期: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宜(即中熟品种采收后至晚熟品种采收前)。此时秋雨多,墒情好,土温适宜,利于根系恢复和生长,增强吸收功能。(2)深翻的方法、深度:幼树宜采用条沟或环状沟,深翻80-100厘米;成龄树宜采用隔行、“井”字沟深翻,深度60-80厘米,2-3年进行一次。(3)深翻注意事项:第一,深翻位置一定要与前次接茬,切忌留隔层,距主干切勿过远或过近。第二,尽量少伤根,尤其是粗度1厘米以上的大根不可切断。第三,表土、底土分堆放,挖露的根系不可久晒或受冻。第四,深…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鱼是提高稻田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养鱼与晒田、追肥、施药等措施之间存在着矛盾.稻田养鱼如何过好这三关呢?1.晒田;晒田前疏通鱼为、鱼溜.保证沟、溜畅通;晒田时放水速度要慢.使鱼有充足的时间游进鱼沟、鱼溜.晒田期间.鱼沟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鱼溜水深保持80~100厘米之间,同时应随时注意鱼情.发现鱼浮头立即向鱼沟、鱼溜注入新水.晒田完毕及时灌水。2.追肥:农家肥和化肥一股对鱼毒性较低.但应控制好用量.追施人畜粪要充分腐熟,每公顷每次用量不通过2250千克.追施化肥要少量多次,分片施用.每公顷每次…  相似文献   

4.
宝兴是大熊猫的故乡。由于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面临着饥饿的严重威胁。为此,宝兴县建立了大熊猫救灾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县长担任组长,领导有关人员积极开展救灾工作。有一次张副县长和县林业局领导同志带领十多人组成的一支大熊猫救灾队,前往永富乡山区负责转移一支处于饥饿状态的大熊猫。我们坐汽车到永富乡,又会同当地干部十八人,徒步踏上山区深谷中的羊肠小道,途经滴水岩、老鹰沟、擦耳岩、扑鸡沟、灯笼沟等几处沟壑山涧,到达重灾区石筍沟。下午三时,我们稍作休息并为大熊猫准备了在转移途中的食物,便与当地巡回救护队一  相似文献   

5.
沈慧 《山东饲料》2009,(9):26-26
晚秋初冬收获的菜花进行假植贮藏,可以延长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几种主要贮藏方法。1、沟藏首先挖东西延长沟,一般沟宽1.1.5米,深1~1.2米,长可根据贮量而定。沟底保留15~20厘米的松土,并在沟内施入有机肥及速效肥,肥量可根据菜花大小确定,原则上以满足花球的需要为宜。在小雪前后,将花球带土坨挖起,按花球大小分类。入沟前将下部的黄老叶去掉,注意搬动时要轻拿轻放,否则花球受到损伤后在贮藏当中容易出现褐色小斑点或腐烂。然后一棵挨一棵直立栽在沟内,土坨间隙用土填实。  相似文献   

6.
上个月末,探险家花雕来杂志社拜访。花雕是一位著名的探险家、资深“老驴”,国内排得上号的“无人区”基本都被他徒步穿越了个遍。花雕与《环球人文地理》的合作已有两年多了.但见面这还是头一次,因此杂志社上下者时艮高兴.连忙在嘉陵江畔的洪崖洞摆酒,为花雕接风。  相似文献   

7.
霍金兵 《江苏蚕业》2002,24(1):60-61
我场始建于1989年,桑园建设也于同期完成,但从1993年秋开始桑树生长出现明显的整体衰败趋势。笔者经过多次分析,得出是否存在因桑园的沟系过浅而影响了桑根的发育,从而抑制了桑树的生长,于是从1995年冬开始着手做了一系列试验和调查,从中得到一些体会,现汇报如下:1 试验设计 低于成年桑树的根系主要分布于10cm-30cm的表土层中,而桑园沟系应以多深才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于是笔者结合生产操作上的需要,主要设计沟深10cm、25cm、45cm三种深度,试验分场内桑园和农村两个试验点。1.1 场内试验…  相似文献   

8.
发病情况 2007年10月份,正值秋收麦种季节。我县黄沟乡某养鸡专业户饲养的65日龄海兰褐蛋鸡750只,发生以眼部病变为主的大肠杆菌病。该鸡群饲养密度过大,长时间未清除鸡粪,通风不良,室内氨气刺鼻,空气极度污浊。从10月12日开始发病,发病鸡日渐增多。到26日就诊时已发病125只,发病率16.7%,死亡42只,病死率33.6%。曾用土霉素、青、链霉素、痢特灵、维生素A等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产房高床多为双列式,其跨度一般为8.24.8.50米,长度一般在50m左右,安装产床50余张,两列高床头对头排列,中间有1.2m宽走道,主要用于喂料,每列尾端有一个坡度为30—40度,宽0.24m的排粪沟,两侧排粪沟到两侧墙各有一条1.24m宽到走道,用于清理粪便和母猪进出。  相似文献   

10.
牛奶中五氯酚钠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农业大学农场遭受五氯酚钠污染后造成沟水和青饲料中含大量五氯酚钠:1982-1985年沟水1.73-50.07、提灌站水0.38-10.32、青饲料0.75-8.87。五氯酚钠随着乳牛饮水和采食进入机体残留于奶中,残留量1.21-40.08mgl/L。  相似文献   

11.
1消化器官特点 嘴尖、唇薄、齿利,上唇有一纵沟,采食能力强,尤以山羊更甚。绵羊喜食杂草,包括非禾本科草和一些草本植物,可以作为控制草地杂草,如大戟、艾菊、带斑的黑矢车菊、高的燕草属植物等的除草剂;山羊喜欢灌木的嫩枝叶包括叶、茎和嫩枝。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回字形地塘养鱼、种饲料都很方便,能较好地解决鱼的青、精饲料,挖掘渔业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新开挖的回字形池塘当年养鱼亩产即可达400~450公斤,以后年年可突破500公斤大关。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开挖池塘。回字形池塘由池埂、鱼沟和平台三部分组成,所占面积各为1/3。池埂建筑在外围,鱼沟居中,平台在内。鱼沟的宽窄按开挖面积而定,沟底距平台2米,平台比池埂低2.5米,有效水深3.5~4米。开挖鱼沟时,将开挖出的土堆成坡度1:2的池埂,埂面应整平成厢,用以种植青饲料。将平台整平成田,可种植水稻、大麦和小…  相似文献   

13.
中蜂无础造脾法笔者饲养的中蜂造脾未利用过巢础,其方法如下:1.选择新王或造脾好的蜂群造脾。2.选择强群造脾,如出现雄蜂造脾,将新脾提出,割掉雄蜂房,插入有3.5脾蜂的群内继续造脾。3.旧巢脾割掉2/3后让蜂群造脾。因为蜜蜂喜欢在靠近上梁的部位储蜜,用...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蟹新技术近两年来,稻田养蟹业已成为河蟹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广大农民致富的好路子。现将稻田养蟹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稻田选择。用来养蟹的稻田必须灌排方便,大旱不干,大涝不淹,土质以粘土为好。二、开挖蟹沟。一般在稻田四周开挖蟹沟,沟深0.5...  相似文献   

15.
这里是《环球人文地理》读者的美图交流平台。无论您是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还是拍下了一种难得的天象;无论您是摄影高手.还是摄影爱好者。都欢迎来这里展示、交流。  相似文献   

16.
水芹田水浅、土肥、底栖动物丰富,可用来发展河蟹养殖与水芹菜间作。利用水芹菜田沟养殖河蟹是一项新兴的水产业,以独有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渔业生产方式,可以收到节肥、节水、节地的功效,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大力发展水芹菜田养蟹,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具有重要作用。其技术如下: 一、水芹莱田工程建设 养蟹的水芹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块。单口水芹田养蟹水面以0.2~0.67公顷为宜,四周离田埂1.5米至2米处开挖一条环沟,环沟…  相似文献   

17.
夏天,由于稻田水体较浅,水温过高,水质易污染,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鱼类的大批死亡。为确保稻田养鱼安全度夏,必须抓好以下五项措施: 一、经常疏通鱼沟、鱼溜:夏季,由于鱼类的摄食量增大,残饵、排泄物过多,加上鱼类的活动旺盛,鱼沟、鱼溜极易被堵塞,使沟、溜内的水位降低。为此,应每3~4天进行疏通一次,确保鱼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鱼溜深60~80厘米,并做到沟沟相通、沟溜相通。 二、保持稻田养鱼水位:如水位过浅,易引起水温发生突变,可导致鱼类大批死亡。因此,稻田养鱼的水  相似文献   

18.
1 猪舍建筑的指导思想 1.1 提高效率 尽量提高场地利用率、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1.2 节省占地面积,提高猪密度 大棚式猪舍每只占地1.2~1.4m^2(包括饲喂通道,粪尿沟等)。  相似文献   

19.
苏兰朵 《草原》2013,(7):47-49
我有一组自己很喜欢的单人特写照片,是照日格图拍的。那一年《民族文学》杂志在呼和浩特的蒙古风情园开笔会,他帮很多人拍下了美丽的照片。喜欢摄影,喜欢电影,为流行杂志写专栏、书评,这些时尚元素勾勒出一个属于城市的照日格图。属于城市的照日格图在一家以城市青年为阅读对象的杂志社上班,每天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稻田养鱼、养鸭,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消灭了大量的害虫,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也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黑龙江省创业农场“稻、鱼、鸭”生态农业,面积已发展到2万多亩。现将该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田间工程:根据每块稻田的实际情况挖“口”字型、“日”字型或“田”字形鱼沟,沟深30厘米,沟宽40厘米,每块稻田挖2-4个鱼溜,鱼溜长宽1米,深60厘米。二.养殖品种:鱼种以鲁鱼为主,搭配少量的草鱼、鲫鱼、鲢鱼;鸭以本地鸭、北极寒鸭、番鸭和落地鸭等市场畅销品种为主。三.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