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种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采用小区对比方法,研究了3种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组穴均错栽插方式大幅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水稻生育期延后3~4 d,改善了稻株光养供给条件,叶绿素含量较高,光能利用率提高,有效增加了单位面积总苗数、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可获得11 711.11 kg/hm~2的产量,比宽行窄株的2种栽插方式分别增产11.66%和19.91%。在本试验条件下,宽窄行组穴均错栽插方式水稻栽插密度为27万穴/hm2,能发挥高产潜力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调整好种植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是实现垦区百亿斤商品粮基地的重要举措。提高科技含量,是高产、高效的捷径。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场1990年引进示范了水稻旱育宽窄行栽培,试验面积350亩,实测亩产538.Ikg,比对照的普通栽培亩增产43.4kg,增产幅度8.77%。1997年我场推广宽窄行8.l万亩,全管局推广68.26万亩,分布在15个农场,占人工手插的47·5%。1试验概况试验品种为东农416;亩用尿素gkg,二按5kg,硫酸钾3kg;4月15日一用日插种,全部采用壮秧剂有苗。待插秧苗素质较高;株高13cm,叶令35叶,报数11条。2插…  相似文献   

3.
纸质地膜是由牡丹江造纸研究所生产,用它覆盖水稻本田,可以节水、增温、灭草。结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少施化肥,减少污染,增产增效,生产无公害稻米。1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在居仁镇农科村新建电。运用大区直接对比法,面积33.3hm2。试验地属老稻田,土质肥沃,二龙山水自流灌溉,水温高,年有效积温2700℃。试验用品种五优稻1号,生育期140天。采用大中棚钵体盘育苗, 5月 22日插秧,宽窄行(40cm+20cm)×20cm超稀摆插,边覆膜边插秧,插后三天寸水浅灌。公顷施鸡粪等有机肥750kg做底肥,公顷追…  相似文献   

4.
“47-104”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卷2×IR58)×(窄叶青8号×龙菲313)杂交选育的早晚兼用型高产水稻良种。1989年安溪县引进试种,表现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1990年开始示范推广,1995年全县种植13587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1.8%;1990年至1996年全县累计推广65359hm2,平均每公顷产6874.skg,每公顷比原当家品种增产907.5kg,增产15.2%,累计增产稻谷5931.3万kg。至1997年早季,全县累计推广面积达7.33万hm2。本文重点对“47-104”高产稳产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一、充分利用本地光温资源“47-104”对温光反应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5.
水稻钵苗宽窄行机插高产及适宜密度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试验示范水稻钵苗宽窄行机插方式、栽插密度及高产途径,选用Ⅱ优118、C两优608、南粳505、南粳2728共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展示不同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宽窄行(宽33 cm、窄23 cm)机插杂交籼稻的适宜株距为16~17 cm,常规粳稻适宜的株距为12~14 cm,该密度水平的产量结构较为合理,主要表现为穗数足、穗型和千粒质量适中。  相似文献   

6.
北方寒地水稻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等距机插存在光能利用率低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利用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经过近2 a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确定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适宜在北方寒地水稻产区推广使用。总结了2016年和2017年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机插技术的试验示范效果,并阐明了适宜在北方推广的技术模式。根据品种特性,合理育秧,配套机插模式,加强田间肥水管理,能够获得较好的水稻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1 在赣北湖口试种示范概况。棉花多头叶枝栽培法是利用主茎下部潜伏腋芽发育成营养枝而结桃的一种新式栽培方式。湖口县农业局于2003年在武山、文桥、付垅等乡镇进行了15公顷的简优1号试种示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10月中旬,对其中的6块棉田(面积0.4公顷)进行了一厘地法测产,共测12点,平均每株桃数63.0个,密度每公顷17520株,平均铃重4.2克,每公顷总桃数110.4万个,子棉产量4635公斤。12月中旬,调查了植棉水平中上等的10家农户,多头叶枝棉种植面积2.2公顷,共收子棉9075公斤,每公顷子棉产量4125公斤。比同等地力和施肥水平而采用常规栽培法的棉田增产15%~20%。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东北地区水稻主要有4种栽插模式:宽行窄株栽插(M1),宽窄行栽插(M2),宽窄行杂糯间栽(M3),三角形强化栽培(M4)。2009至2011年经过三年比较试验研究,对4种栽插模式进行了现场观摩评议和实收结果评价,三角形强化栽培(M4)的稻谷产量最高,标准产值也较高,是理想的栽插模式,建议在四川东北丘陵区大力推广。宽行窄株栽插(M1)虽然简便,但稻谷产量及其标准产值均最低,建议四川东北丘陵区淘汰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基础上 ,结合现代光合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高产再高产的栽培技术。是通过稀播育壮秧 ,大苗超稀栽插 ,充分利用分蘖成穗 ,增加穗粒数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途径来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新体系。1 水稻超稀植栽培的特点1 1 秧本田比例大 秧本田比例为 1∶1 0 0 ,比普通旱育稀植平均减少秧田 80~ 1 0 0m2 /hm2 。1 2 节省用种 超稀植栽培育苗 ,每公顷本田用种只需 1 2~ 1 6kg ,比普通旱育苗节省稻种 2 4~ 3 0kg。1 3 单株营养面积大 ,早生快发 采用超稀植栽培的规格为 3 0cm× 2…  相似文献   

10.
呼单4号由内蒙呼盟农科所育成,组合为:383×原黄22-3.经1986~1992年各级试验,表现为抗大斑病(0.5级),产量高,在适宜密度:45万~4.8万株/hm2,产量可达6006.9kg/hm2,比对照克单4号增产12.9%,该品种为极早熟玉米品种,从出苗到成熟98d,需≥10℃活动积温1908℃,适宜北方高寒地区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也可作为辽宁地区麦茬复种品种或积温较高地区的救灾品种。制种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每公顷保苗7.5万株,父母每公顷保苗4.5万~6.0万株。  相似文献   

11.
云大─120(原BR-120)是国际上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有极强的激活性能。该产品无毒、无害、安全可靠,是发展绿色食品的高科技产品。我县自1997年初开始引进该产品,在不同土质、不同肥力地块,进行水稻不同时期应用试验示范,获得很好效果。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云大—120①种子处理:用3000培云大—120溶液浸种24h,晾干后播种.清水浸种做对照;③苗期处理:在水稻秧苗2~3叶期及插前1周,各喷1次400O倍云大一120溶液司十照喷施清水。试验设三次重复,随机排列,每个处理面积Zm‘。③水稻生殖生长期处理:用4O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应用试验及生产示范,探讨优质水稻温水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达乡示范点,采用松粳6号等大穗型品种、超早播种培育高素质带孽壮秧、栽插36cm×17cm,每穴1~2株苗,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干湿交替灌溉(水量为450m3/667m2)的温水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可使水稻增产5.5%~9.1%。  相似文献   

13.
梨树农场现有水稻面积1.2万公顷,多属盐碱地。近年来,水稻公顷产量一直徘徊在8500─9000kg左右。自1994年以来,通过对比试验,总结出大小垅双行栽培技术是本场水稻增产的新途径。大垅行距50cm,小垅行距30cm,株距均为6─8穴/m,每穴3─5株基本苗。1大小垅双行栽培的优点1.1具有省工、省力、省钱的特点,由于单位面积插秧数减少,公顷保苗要比常规栽培减少10─20万株,因而提高了插秧工效,节省了开支。1.2由于省种省苗,秧本田比例由常规栽培的1:IOO增力D到1:120。1.3有利于发挥水稻边行优势,棵棵是地头,穴穴是边行,从而使…  相似文献   

14.
对水稻抛秧栽培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秧是水稻栽种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属于轻型栽培技术。全国SO年代初开始试验研究,SO年代中期以后逐步进入大面积示范;90年代初局部地区投入生产应用。1987~1990年全国年平均抛栽面积达3.43万公顷;1991~1994年平均达18.33万公顷。从1995年起,加快了发展速度,达到了68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O6倍;1996年扩大到154万公顷,又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早稻抛秧35.93万公顷,占抛栽总面积23.3%,中稻抛秧85万公顷,占55.2%,双季晚稻抛秧33.07万公顷,占21.5%。水稻抛秧东北起步早,至1996年东北三省面积达34.87万公顷,…  相似文献   

15.
齐齐哈尔市在富裕、讷河、龙江、泰来、昂昂溪等5县区实施的3万亩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多点试验、示范工作,取得显效。水稻稀值机插深施肥技术是水稻生产继旱育稀植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突破。1996年,齐齐哈尔市在全市的5个县区的3万亩水稻生产中进行试点,经过一年努力,目前已获得成功。田间生产表明,凡应用这一技术的地块,都较应用常规旱育稀植施肥技术地块长势良好,同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两大优点,可以达到省种、省肥、省工、增产、增收、保证成熟和质量的效果,每亩可省种1.5公斤,省肥30%-35%,省工2—3个,三…  相似文献   

16.
覆膜旱管对水稻群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水稻栽培效益,1998-1999年在江苏省东海县进行了覆膜旱管水稻栽培试验与示范。覆膜旱管条件下水稻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重等都显著大于不覆膜旱管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更趋协调,从而缓解了水份对植株的胁迫程度,与露地栽培旱作物(如陆稻、玉米)相比,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4.3%-39.8%,产值半加24.5%-42.9%,可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株行距配置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光能截获的影响,2006和2007年,选用3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在湖南省长沙、桂东和永州3个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等行距、宽行窄株、宽窄行3种插植方式下的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特性、群体生长特征、光能利用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3个超级稻采用宽窄行插植方式的平均产量为9387kg/hm^2,分别比宽行窄株和等行距处理高2.4%和4.3%。采用宽窄行和宽行窄株插植,在不降低群体有效光合辐射截获量的同时,可提高中下部叶片的光截获量.从而提高群体的光合利用率,增加籽粒充实度,实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地膜覆盖增产原因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解决镇巴县中、高海拔地区低湿冷浸田光热严重不足,前期低温烂秧、坐蔸,后期秋封的问题,受地膜玉米的启示,在农户零星栽培成功的基础上,从1992年开始连续4年试验示范水稻地膜覆盖技术,累计示范28.67hm2,平均公顷产量6103.5kg,比常规栽培增2622kg,增产76.31%,高产田块产量达9037.5kg/hm2。扣除所增费用684元,较常规栽培增效益2462.4元/hm2。(一)水稻地膜栽培增产原因分析1.能够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通过1995年试验,从移栽到成熟,逐日测定膜内外5cm土温,增加积温287.4℃。2.生育期提前在4月4日同期播种的地膜水…  相似文献   

19.
引言播种期和播种量是各大麦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9月份播种冬大麦可以显著增产.每平方米土地面积内,大麦的穗数越多,籽位数越多.则大麦的产量越高,但大麦每穗粒数减少、粒重下降.据Hatris研究,每平方米面积内播种大麦300位的产量比扬种200粒的产量高,但播种量增加为400粒时.大麦产量则不能继续增加.Conry发现,在同一播种期,采用中等播种量(160公斤/公顷)比采用低扬种量(110公斤/公顷)更能取得高产.但是,播种量过大(2O7公斤/公顷)与中多播种量相比,增产不显著.播种量过大.每平方米面积内植株分繁数(税数/…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多系1号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于1994年早季用龙特甫A(不育系)与多系1号(恢复系)配组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1995~1996年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试种示范10多公顷,表现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米质优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在8.25~9.0t,高者达9.75t以上,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10%左右。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性好,增产潜力大,是漳州市早、中、晚兼用型的杂交水稻优良新组合。一、产量特优多系1号在漳州地区作早、中、晚稻种植,每公顷产量在8.25~9.0t。1995年参加福建省晚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