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磊  张素香  张城伟  孙铁 《油气储运》2012,31(7):553-556,99
焊接具有磁性的管道焊口时,焊口剩磁产生的磁场和焊接电弧产生的磁场组成复合磁场,若复合磁场的洛伦兹力大于电磁场的收缩力,焊接电弧带电粒子的运动角度将发生偏转,在宏观上表现为电弧偏吹,即磁偏吹。若电弧的偏转角度大于45°,在焊接过程中将出现严重的磁偏吹现象;反之,磁偏吹现象不明显。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管道、消磁线圈以及外部空气进行实体建模,通过对模型简化和求解,得到消磁磁场的分布情况:磁场以通电螺线管的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且线圈中心的磁场强度最弱,距离线圈无限远处的磁场强度为0;沿径向两端管壁的磁场强度最大,无限远处的磁场强度为0,中间区域分布较均匀。最后,对长输管道直流消磁方法进行优化,并介绍了直流消磁方法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
油气长输管道施工、检测过程中的剩磁会引发焊接电弧的磁偏吹,可能影响管道焊接作业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而威胁管道本质安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由于采用大口径、高钢级管道,具有较高的管道剩磁水平,对现有退磁技术与退磁设备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此,引入永磁铁退磁技术,开展基于响应面法设计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动态退磁实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输油气管道某些特殊部位,管道漏磁检测器难以实现漏磁信号正常检测的问题,根据管道被漏磁检测磁化器磁化至磁饱和后产生的剩磁效应现象,提出了线圈励磁方式,利用剩磁效应检测管道缺陷的方法。研究了剩磁检测磁化器磁化方式、剩磁效应产生原理、剩磁场检测原理。实验采用线圈励磁方式,将管道磁化至磁饱和后产生剩磁效应,磁敏元件对管道进行剩磁信号外检测。结果表明:管道缺陷的径向深度、轴向宽度与剩磁检测信号呈线性关系,通过实验分析剩磁信号可准确判断管道缺陷,证明了利用剩磁效应检测管道缺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长输管道在建设、改线或维抢修作业时,常会遇到管道对口处有磁偏吹现象,使得在焊接施工时,电弧发生偏离,导致焊接缺陷甚至无法焊接施工,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及管道的本质安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采用1422 mm口径、X80钢级管道,以往所采用的消磁方法和消磁设备已无法满足其大口径、高钢级管道的消磁作业。通过分析管道剩磁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得到不同消磁方法对中俄东线管道的适用性。通过现场试验验证直流消磁法,分析直流消磁和直流焊机消磁的优缺点及工作参数,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油气长输管道维修更换作业中,为了缩短更换作业周期及减少剩磁对管道焊接质量的影响,需要对管道进行退磁作业。分析了导致油气管道带磁的原因:管道检测;外部存在磁场、电场;管道焊接与摩擦等。探讨了管道带磁对管道焊接、其他检测方法与管道寿命的影响。基于油气管道的退磁原理,提出3种管道退磁方法:直流退磁法、交流退磁法及永磁铁退磁法,以此提高油气管道在线焊接质量。研究结果对于工程实践中油气管道退磁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春芳  陈燕  周芳  黄月  吴州阳  杨松  王自发 《油气储运》2012,31(12):934-936,967
爆破吹扫法通常应用于大直径管道或拐弯多、支线多、脏物不易清除的管道。介绍了爆破吹扫原理:将管道的一端用低强度爆破片封堵,采用压缩机对管道进行充气升压,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爆破片破裂,管内杂质被高速喷出的气流带出。详细阐述了爆破吹扫施工安全要求,并介绍了爆破吹扫技术工艺特点及工艺流程。将该技术应用于国内某天然气站内管道,实践证明:站内管道爆破吹扫时,气体向外的流速可达100m/s以上,不但管内杂物能被清除干净,而且可以扫除管道拐角处的石块。  相似文献   

7.
中国浙江部分红壤的灼烧磁性增强特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红壤的灼烧磁性增强特征,测定了五种红壤在不同温度下灼烧后样品的磁化率,依频磁化率,软剩磁,硬剩磁,饱和等温剩磁和非滞后剩磁.结果表明:红壤灼烧至350℃开始产生磁性增强,在650~750℃和950℃出现磁化率峰值.五种供试土壤的磁性增强强度在3.49~42.75之间.红壤灼烧磁性增强主要由于非铁磁性的无定形氧化铁转化为铁磁性的氧化铁所致.大约在350~650℃灼烧产生“软”多畴和超顺磁的磁铁矿/磁赤铁矿.所生成的“软”多畴和超顺磁磁铁矿/磁赤铁矿颗粒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转变为FV颗粒,在750℃以上转化为不完全反铁磁质的赤铁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制海底管道漏磁检测器,使用陆上管道漏磁检测器对海底管道的磁化效果进行研究。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海底管道厚壁管、混凝土配重层、双层管对漏磁场的影响。小口径漏磁检测器用于海底双层管检测时,被测管壁的磁场强度可达漏磁检测磁场要求阈值下限,需要改进。大口径漏磁检测器用于海底管道检测时,管壁的磁场强度能够达到漏磁检测的要求,缺陷信号量化和识别精度亦能够满足漏磁检测器的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对指导海底管道漏磁检测器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红壤的灼烧磁性增强特性,测定了五种红壤在不同温度下灼烧后样品的磁化率,依频磁化率,软剩磁,硬剩磁,饱和等温剩磁和非滞后剩磁。结果表明:红壤灼烧至350℃开始产生增性增强,在650 ̄750℃和950℃出现增化率峰值。五种供试土壤的磁性增强强度在3.49 ̄42.75之间。红壤灼烧磁性增强主要由盱非铁磁性的无定形氧化铁转化为铁磁性的氧化铁所致。大约在350 ̄650℃灼烧产生“软”多畴和超顺磁的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输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管道运营者进行完整性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目前以一维探头为基础的漏磁内检测设备不能准确描述三维的漏磁场,很可能造成对缺陷检测精度和检测可靠性的缺失。为了提高缺陷检测能力和度量准确度,通过三维探头技术还原真实漏磁场情况,从而准确识别与度量管道缺陷。通过搭建静态试验平台,探索探头采集数据与缺陷形状的关系和提离对数据的影响,通过搭建动态试验平台,着重研究速度、提离值、剩磁等因素对漏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