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晚稻塑盘旱育抛秧苗期喷施多效唑对秧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应用于杂交中、晚稻水育秧 ,其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秧苗高度 ,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低节位分蘖 ,增加叶绿素含量,达到培育壮秧、增产的目的。但多效唑在晚稻塑盘旱育抛秧中试验和应用 ,则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试验研究报道尚少。湖北省监利县双季晚稻育秧期间高温、多雨 ,秧苗生长快、易徒长 ,尤其是塑盘旱育抛秧播种密度增大 ,秧苗更易徒长成高脚弱苗 ,不利于抛栽和立苗。因此 ,晚稻塑盘旱育抛秧在培育壮秧上控苗是关键。我们就晚稻塑盘旱育抛秧施用多效唑的控促效果及其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做了试验 ,…  相似文献   

2.
于2009年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旱育保姆、壮秧剂和多效唑3种调理剂在水稻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调理剂均能创造出适宜秧苗生长的条件,实现增根、增叶、壮秧目的。其中,以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各项指标最好,秧苗健壮整齐,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其次为壮秧剂处理。以上2种调理剂的增产效果较好,分别比多效唑处理增产15.74%和12.88%,可在水稻湿润育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1997~1999年在晚稻育秧上试验证明 ,施用壮秧剂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 ,表现为返青快 ,有效穗多产量增。但在连晚塑盘育秧上应用 ,遇到高温或大雨 ,有药害死苗现象发生。现把晚稻不同育秧方法壮秧剂施用效果、施用技术和注意点介绍如下 :一、施用效果1 施用壮秧剂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连晚3种育秧方式施用壮秧剂后 ,秧苗素质明显提高 ,表现为叶色深绿 ,叶龄增加 ,绿叶数增多 ,茎基宽 ,根数多 ,地上部、地下部百株干重高 ,在15~20天秧龄控长效果明显 ,超过20天秧龄控长效果消失(表1)。2 施用壮秧剂能增产连晚3种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县连作晚稻以种植杂交稻为主 ,因受生产季节限制 ,较难培育满足塑盘育苗抛秧夺取高产要求的壮秧 ,所以连作杂交晚稻抛秧推广面积远不如早稻的大。我们通过分析连作杂交晚稻抛秧塑盘育苗的若干难点 ,开展了连作杂交晚稻塑盘育苗技术的研究 ,通过试验、示范、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1997~19 99年都出现了连作杂交晚稻主栽组合协优 46、K优 7号抛秧单产超 5 0 0 kg/6 6 7m2的示范方和超 5 5 0 kg/6 6 7m2 的攻关田。一、连作杂交晚稻抛秧塑盘育苗的主要难点1.秧龄长、苗高 ,不适抛栽 连作杂交晚稻抛秧要求苗高小于 2 5 cm,秧苗过长 ,入土不…  相似文献   

5.
水稻塑盘湿播早育抛栽技术优势和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塑盘湿播旱育栽培即按照塑盘湿播育秧方式做秧田、铺盘、装泥和播种,播种后水的管理采用旱育秧管水法。它把抛秧省工、省力早发优势和旱育秧增产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了抛秧在三熟制早稻和连作晚稻上推广应用,拓宽了抛秧的应用范围,加速了抛秧的推广速度。我市1996年首先在春花田早稻和连作晚稻上进行了试验示范,1997~2000年加大了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摸清了塑盘湿播旱育抛栽生长特点和技术优势,总结完善了配套技术。4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万hm2,占抛秧面积的63.31%,平均单产439.2kg/667m2…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17,(6):44-49
为培育适宜双季晚稻机插的健壮秧苗,提高机插双季晚稻产量,以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喷施多效唑对机插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苗根量、发根力、假茎宽、成秧率均高于湿润育秧秧苗,机插大田后叶面积指数、大田干物质生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高于湿润育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200 mg/kg多效唑可提高秧苗发根力、假茎宽以及成秧率,且机插大田后秧苗返青快,叶面积指数、大田干物质生产量、有效穗数和实际产量均明显增加;旱育秧并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200 mg/kg多效唑处理秧苗素质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机插后大田生长优势明显,有效穗数、实际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双季晚稻机插育秧选择旱育秧并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200 mg/kg多效唑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董雪明  杨付生 《中国稻米》1997,(3):30-30,35
塑盘旱育抛秧是将塑盘育秧抛栽与旱育秧技术结合起来,达到省力、高产的目的,江苏省在单季晚稻上推广该项技术获得成功。我们于1996年在连作晚稻上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试验概况本试验设三种处理:①塑盘旱育抛秧;②塑盘水有抛秧;③常规半旱育秧手插(对照)。供试品种为特早熟晚稻品种95-503。试验小区面积39.2m2。塑盘旱育秧床地前作系蔬菜地,播前整平床地,浇上一层水河泥,将塑盘依次放好,秧盘上再浇上水河泥,待稍沉实后播种,播种期为7月13日,播种量100g/盘芽谷,播后覆盖麦草。塑盘水有床地为连晚秧田,…  相似文献   

8.
杂交双晚塑盘旱育抛秧要抓好10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自1993年以来,在水稻栽培方式上经历了湿润育秧手栽——旱育稀植——塑盘旱育抛秧和在生产季节上由重点发展早稻、一季稻塑盘旱育抛秧到双晚塑盘旱育抛秧的发展过程。双晚塑盘旱育抛秧由于具有省工、节本、争时等优点而受到农民的欢迎,1997年推广面积达39...  相似文献   

9.
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美 《中国稻米》2008,14(3):66-68
在相同水肥管理及秧龄条件下,编织布隔层育秧无盘抛栽每667m^2早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33.8k,增产7.25%;晚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61.9kg,增产10.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素质好,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根数、单株白根数和秧苗分蘖率等方面编织布隔层育秧均明显优于塑盘育秧,并且所育秧苗带泥抛栽时因秧苗的“外婆泥”形成“吸盘”,立苗快,基本无返青期,抛栽后分蘖早、分蘖多、够苗早。因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单株所占空间相对较大,可以增加秧苗弹性,适当提早播种,对于晚稻扩大迟熟品种种植,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培育适龄老壮秧、抢季节、避免“寒露风”危害均有利。秧苗素质的高低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水稻的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育中、晚稻长龄矮壮抛秧,在尤溪县西城镇设置了不同浓度多效唑浸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多效唑浸种浓度0-450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秧苗逐渐变短,白根数逐渐增加,移栽后,穗数逐渐增多,单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稻免耕抛秧生育特点观察、稻田选择、除草处理、抛秧密度、施肥效应等试验研究,提出了中稻免耕抛秧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孙博 《中国稻米》2004,10(1):31-31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 ,松嫩平原腹地 ,属寒地稻作区 ,水稻常年栽培面积在15万hm2以上。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 ,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日见突出 ,经常造成部分稻田因无水而种不上稻。改种旱田产量低、效益差 ,严重影响农民收入。为解决这部分稻田的种地困难 ,绥化市水稻站试验了水稻早熟品种晚育大苗延后插秧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避开用水高峰期 ,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一、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试验地点位于海伦市东风镇 ,属半山丘陵地区 ,无霜期115天 ,日平均大于10℃活动积温2300℃ ,正常年份降水量500~600mm ,土壤为中层草甸黑土 ,土质肥沃…  相似文献   

13.
水稻连免高桩抛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连免高桩抛秧的优势连免高桩抛秧是基于以往的研究于1999年提出的一项秸秆自然还田超简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在稻麦(油 )连续免耕 (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 )的基础上 ,收小麦 (油菜 )时只收麦穗 (油菜果枝) ,然后在留下的高桩小麦 (油菜 )秆间抛秧 ,利用秸秆改良土壤从而弥补常规免耕的缺陷 ,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土壤长期免耕 ,使作物持续高产高效。自1999年以来 ,连续设置试验对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同时省内许多地方也对该技术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应用 ,表明该技术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方向 ,即优质、高效、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抛秧的产量结构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免耕抛秧产量诸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免耕抛秧产量的4个构成因素对产量均呈正向相关.4个产量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居第3,千粒重最小.因此,要提高免耕抛秧产量,首先要在确保有足够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每穗粒数,同时也要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栽培上,要结合免耕抛秧稻的生育特性并加以相应的配套技术,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塑盘旱育抛秧超高产栽培中的障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抛秧栽培法因改变了稻农世世代代“两脚插在泥窝里 ,曲腿低头大躬腰”的艰辛劳动 ,且简便易行、快速省时、省工省力、高产高效 ,深受稻农欢迎。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稻作科学研究深入发展 ,超高产栽培技术成果不断创新涌现与提高完善 ,使产量水平大幅提高。而塑盘旱育抛秧法在现有技术下难以使产量再大幅提高 ,平均667m2产量徘徊在450kg上下 ,很难突破600kg。对此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和试验 ,在保留抛秧法最大优越性的基础上 ,对其有关限制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技术改进 ,创造出露地旱育同伸多蘖大苗塑“砣”抛秧高产栽培法 ,…  相似文献   

16.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ystem of RiceIntensification,简称SRI)是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方法。关键技术有:采用小苗、本田单本稀植,施有机肥,中耕除草,节水灌溉,间歇性地晒田、露田。寒地水稻单本植栽培法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主持的适合当地生产的研究课题,关键技术有:选用适宜品种,使用“最少基本苗”形成的水稻多蘖苗,本田单本稀植,肥水管理以促为主。通过对SRI及寒地水稻单本植栽培法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水稻高产栽培的新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寒地水稻单位产量提供科学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7.
棉花水浮育苗技术是采用多孔聚乙烯泡沫育苗盘为载体,以混配基质为支撑,以营养液水体为苗床,进行漂浮育苗的综合技术,是棉花栽培中一项育苗新技术。2009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农业技术服务站进行了该技术的试验。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考察秧龄和插植密度在早稻旱育秧栽培中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旱育秧秧龄可定为3.5~5.5叶,二因素互作显著,最适秧龄为4.5叶。秧龄4.5叶时,插植密度适宜范围25~30丛/m^2,以25丛/m^2最适宜。生产上适宜的组合是秧龄4.5叶、插植密度25丛/m^2。  相似文献   

20.
培养棉花壮苗是提高棉花产量,促进植棉增收的关键一环。多年来,在棉花育苗过程中,由于气候、不当的施肥施药以及茬口衔接等方面的原因,生产上常出现苗期发病死苗重,棉苗素质差,高脚苗多的情况,给棉花生产带来诸多不利。本试验旨在运用水稻壮秧剂具有施肥、调酸、消毒和化控四合一功能的作用,探索该剂在棉花育苗中不同施药方法和不同用药量对培育壮苗和提高成苗率的效果,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为葵花牌强力水稻壮秧营养剂(下称壮秧剂),由浙江江山市兴农复合专用肥厂生产提供(其中的母剂由黑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