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4年在管涔林区怀道林场大干沟龙王脑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受到华北落叶松鞘蛾的侵害,2015年开始设立多个调查观察期样地,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发生与华北落叶松受害株率及华北落叶松受害后自我补偿效应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鞘蛾在怀道林场每年发生一代,主要为害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平均有虫株率为70%,最高达95%;成虫每年6月4日至6月30日在林间扬飞一次;阳坡林地比阴坡受害严重,林缘比林内更易受华北落叶松鞘蛾危害,郁闭度低的林分比高的林分受害严重;华北落叶松具有高度耐害性和自我恢复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鞘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害虫发生量预测模式来测害虫未来种群数量,就成为制定防治计划和措施的依据。在森林害虫管理中,把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生量视为“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为了防治落叶松鞘蛾为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进行防治时,事先要衡量害虫造成的损失价值与防治经费之间的得失关系,如有所获得时,才要进行防治,这种与“经济受害允许水平”相应的阈值就是防治指标。在确定害虫防治指标前,首先确定害虫为害指标,就是有多少头落叶松鞘蛾幼虫食多少落叶松计叶而导致对树木生长有明显影响。从模拟摘叶试验中得出结论,摘叶量达到1/2时,对落叶松生长量有明显影响,所以当落叶松鞘蛾幼虫为害达到此标准时的虫口密度定为为害指标。试验证明,当落叶松鞘蛾幼虫发生量控制在9头/株以下时,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超过此发生量,一定要进行防治,所以当鞘蛾虫口密度超过9头/株,针叶量损失1/2时定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疆落叶松鞘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落叶松鞘蛾,别名西伯利亚落叶松鞘蛾,鳞翅目,鞘蛾科,寄主植物为新疆落叶松。2002年阿尔泰山哈巴河、布尔津林区爆发成灾,发生面积1.3万公顷,被害林木嫩梢被蚕食殆尽,整个林分呈现一片焦枯。经过连续3年的防治才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1999年至2000年,山西省太岳山林局应用人工合成的华北落叶松鞘蛾性信息素对华北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大量诱杀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雄蛾有较强的引诱作用,60个诱捕器在成虫扬飞期共诱到鞘蛾成虫51万头,应用诱捕器后,林地内华北落叶松鞘蛾被害率下降50.1%,虫口密度下降81.2%。可用于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于2011年至2013年,调查黑龙江黑河地区110块标准地(22个小班)兴安落叶松林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分析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ukey检验表明,立地因子坡位、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林分因子郁闭度、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林龄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下坡位、中坡位、阴坡、斜坡立地条件下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较低,郁闭度较大以及珍珠梅兴安落叶松林型的林分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较小,海拔和林龄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主成分分析及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坡向和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影响,而坡位、坡度、海拔、郁闭度、林龄、木本植物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兴安落叶松鞘蛾的性引诱剂入手,研究兴安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的应用技术,并介绍兴安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的使用效果,进而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鞘蛾是华北落叶松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渭源县莲峰、会川和五竹3个国有林区落叶松人工纯林中大面积发生,局部危害严重,幼虫取食落叶松叶肉,大发生时针叶被蚕食75%以上,林分一片枯黄,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种实产量。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落叶松鞘蛾对渭源县森林资源的危害,防止进一步蔓延、扩散,通过对该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细致观察,制定了科学的化学农药和烟剂薰杀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杨贵生 《农村科技》2011,(10):29-29
落叶松鞘蛾又名落叶松筒蛾,属鳞翅目鞘蛾科,是落叶松林的重要害虫之一,具有暴食期短、易成灾、危害重等特点。以早春幼虫蛀食针叶危害,虫体虽小,但群体危害比较严重,虫口密度在10厘米长枝条上平均有8头以上幼虫,就可将林木叶片吃光,所剩叶表皮先由灰白变成赤褐色,  相似文献   

9.
付波 《农村科技》2014,(7):45-46
<正>近几年,阿尔泰山哈巴河天然林区连续发生大面积落叶松鞘蛾危害。为有效控制鞘蛾蔓延势头,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我们对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系统观察和调查,基本掌握了其生物学特性,并开展了多种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以小五台山王喜洞林场落叶松为研究材料,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落叶松虫害的发生情况,掌握了落叶松鞘蛾和落叶松叶蜂虫害的发生特征、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木撩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害虫,为害落叶松、杨、柳、榆、板栗、桑、桃、核桃等树木及多种草本植物100多种,已成为林木果树的重要害虫。幼虫取食叶片,大发生时能将叶片吃光,造成绝收。1996年5月,此虫在东港市暴发成灾.以榆树为主的用材林及板栗有虫株率95%以上,平均虫口密度250头/株,有1000多公顷树叶被吃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子落叶松种子园的昆虫群落和优势种群构成,结果表明:落叶松种子园有昆虫178种(12目,76科)。其中植食性昆虫109种,以落叶松为营养的有32种,肉食性昆虫48种,其他21种。昆虫来源有栽培地土壤中和残株上原有的种类,由周围林木和植物上迁移扩散而来的种类和临时飞来和着落的种类。列出了以落叶松为中心的食物链。由于种子园母树株行距大,光照充足,适于喜光性虫种的生存繁殖;化学防治的筛选使隐蔽性害虫得以保留,暴露性虫种受到淘汰,从而逐渐形成优势种群。主要有落叶松稀球果花蝇,黑胸球果花蝇、落叶松实小卷蛾、落叶松鞘蛾和松皮小郑蛾等5种,是影响树木生长和种子收成的主要害虫,应注意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鞘蛾为鳞翅目,鞘蛾科。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幼虫食害落叶松针叶。落叶松被害严重时一片枯黄,该害虫寄主植物还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等。本文总结了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性诱剂诱捕器对南湖公园内兴安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监测与防治实验。结果表明,今年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期为5月24日~6月6日,高峰期在5月30日前后。防治方面,性诱剂诱捕器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①落叶松鞘蛾在豫西山区一年发生代,以幼虫带着筒巢在短枝上、小枝基部、树皮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10日前后开始活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危害高峰期,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9月末幼虫开始缀鞘,10月上旬陆续入蛰。②落叶松鞘蛾在林缘、林间空地及郁闭度小的林分虫口密度高、危害较重,郁闭度大的林分虫口密度较低、危害轻。③落叶松鞘蛾成虫只能交尾一次,单雌蛾平均产卵19枚,最高可达到40枚。幼虫期主要特征明显分为孵化、潜叶危害、制鞘及负鞘危害、扩大筒鞘等一系列的变化。落叶松鞘蛾幼虫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型。该虫具有潜叶危害性和暴食性。④采用P=Po×E×[F/(m+F)]×(1-m)可推算下一代的发生量。⑤研究总结出在加强检疫,科学育林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积极采取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阐述三门峡市落叶松鞘蛾半翅目猎蝽科7种天敌昆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该类天敌昆虫以若蝽和成蝽捕食落叶松鞘蛾的卵和幼虫。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鞘蛾是落叶松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掌握发生规律基础上,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长白落叶松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包括松苗立枯病、早期落叶病、落叶松花蝇、西伯利亚松毛虫、落叶松球蚜、朝鲜黑金龟子、落叶松鞘蛾等病虫害,以为长白落叶松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人工林在其生长过程中,由于初期性害虫的严重为害以及自然环境和人为因子的干扰而长势衰退,促使落叶松八齿小蠹的为害日益加剧。8年生以上的落叶松人工林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受害最严重的林分株害率可达51%,这是落叶松人工林经营中非常值得关注的动向。  相似文献   

20.
慈姑钻心虫(Phalonidia sp.)属鳞翅目细卷蛾科,是为害慈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据江苏海安、扬州、邢江等地调查,为害严重的田块,株受害率高达70%,平均达25%.为了提高慈姑产量,1982~1983年对此虫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