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蒙城县往年常因干热风侵袭使小麦减产。1985年秋受长期连阴雨影响,小麦播期延迟了20——30天,从各方面估计,今年小麦生长后期如遭遇干热风,损失必然更为严重。为了预防这一可能发生的灾害,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携带1985年8月的《全国三十烷醇农业应用学术讨论会纪要》、该所的情报调研论文《决定三十烷醇效应的三大主要因素》(见《安徽农业科学》1985年第3期),以及发表在《农林科学实验》1985年第10期上的《使用三十烷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文件,向蒙城县委、县政府建议,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三十烷醇,以确保该县小麦的稳产和争取高产。蒙城县委、县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决定今年先在十方亩小麦上进行喷施示范,并在示范区布点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以测计喷施三十烷醇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取得经验,再决定明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前言近年来,磷酸二氢钾和三十烷醇被广泛用来进行小麦根外喷施,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据申玉清大面积试验表明,小麦孕穗期每亩用3两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喷施可增产6—9%。王忠孝等用0.1ppm三十烷醇于小麦孕穗和开花期进行叶面喷施,增产5—8%。黑龙江海伦农场陈乃康用飞机亩喷三十烷醇1毫升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可增产13.6%。本文旨在对磷酸二氢钾和三十烷醇二者混合喷施的效应作进一步探讨,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4年在五三农垦科研所进行。试验地为一级原种田,黄泥土,中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三十烷醇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成本低、无毒、高效,不变质等优点.1998年我们在晚稻进行了三十烷醇喷施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影响的试验.1材科与方法供试的三十烷醇由福州仓山胪雷农业技术服务站提供.  相似文献   

4.
强力增产素是上海铁道学院应用化学研究室研制而成的新型植物助长剂,由微量元素、增效剂 K 和三十烷醇三部分组成。据本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于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约增产10~15%。为了探索不同浓度的强力增产素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叶面喷施最佳浓度与喷施时的生育期,从而测出用于水稻的效果。试验于1987年单季稻上进行,分小区对比生统分析和大面积生产性示范,两方面均已取得了初步效果,为水稻应用强力增产素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使进一步研究应用强力增产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梯田旱地条件下,叶面喷施三十烷醇、硼酸、钼酸铵对花生荚果性状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三十烷醇、三十烷醇+硼酸、三十烷醇+钼酸铵处理对花生荚果产量、饱果性状、秕果性状等的影响。[结果]利用三十烷醇在花生开花期进行茎叶喷雾可以极显著地增加每株果数,进而极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在开花期茎叶喷施三十烷醇基础上,于下针期、结荚期对茎叶喷施硼酸可极显著提高百果重。[结论]该研究对提高梯田旱地花生产量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新蔡县小麦生产已经由中产进入到高产阶段,为进一步深入探索我县小麦高产的能力,运用化学调控等技术进行高产开发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显得日趋重要。为验证"吨田宝"在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处理方式的应用效果,2015年9月-2016年6月,新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河坞乡农业服务中心开展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化控剂吨田宝(小麦抗逆增产剂),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  相似文献   

7.
三十烷醇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刺激素,为了进一步摸清水稻施用的增产效果,我们在1981年小区试验的基础上,1982年又继续进行了浸种和扬花期喷施试验,为大面积生产使用提供依据。一、试验设计和方法浸种处理:0.5ppm 浸种24、48小时,1ppm浸种48小时,2ppm 浸种48小时,4ppm 浸种48小时,清水浸种48小时。扬花期喷施:浸种 喷0.5ppm,浸种 喷1ppm,浸种 喷2ppm,浸种 喷4ppm,浸种 清水,清水喷施。三次重复,随机区组,小区面积120平方米,总面积3亩。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对三十烷醇的喷施浓度、适时、时间、方法和三十烷醇质量、剂型、药液 pH 值、金属离子浓度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结果。但对其增产效果的研究,由于众多研究者所采用的试验方案、方法、供试作物和三十烷醇的纯杂各异,许多试验的结果迥然不同,因而出现了肯定与否定的两种观点。三十烷醇的质量、剂型和稀释药液的 pH 值,是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国光优丰(0.1%三十烷醇微乳剂)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为该药剂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国光优丰(0.1%三十烷醇微乳剂)对小麦生长有很好的壮苗增产的作用,而且安全无害,对有益生物无明显不利影响,可以在小麦生产上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三十烷醇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据刘国池研究,三十烷醇以0.01—1PPm浸种对水稻发芽及苗情有着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以0.5—1PPm的浓度最为理想。詹重慈,250—1000PPm浓度尿素浸种对发芽以及秧苗生长效果较好。据报导,磷酸二氢钾浸种以0.1—0.2%的浓度为好。但三十烷醇与哪些化肥混合浸种,效果较好的报告尚不多见。我们于1984年4—6月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旨在探索三十烷醇与化肥混合浸种的途径及其效果。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江陵县李埠区李埠村进行。试验田前茬种过紫云英,但到去年9月全被水渍死。试验田按大田一般水平进行管理。小区为4.3(米)×1.7(米)的长方形,面积0.011亩,  相似文献   

11.
斜面培养结果,CX-1联合固氮菌株在32℃下恒温培养21h,固氮酶活性达最高值。盆栽和大田小麦种子接菌试验,扬花期植株根际固氮活性达最高值。1989和1990年进行多品种多点小区试验表明,小麦拌菌接种平均增产17.47%;1990年在新疆昌吉、奇台等7个点进行大田(共173.8hm~2)示范,平均增产13.9%。1991年在兵团各师团场示范24733.3hm~2,增产7.17%—15.07%。  相似文献   

12.
<正> 三十烷醇是一种无公害无残毒的新型植物激素,对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均有调节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广泛的重视。据厦门大学及江西工学院报导,三十烷醇对玉米、花生、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均有增产作用,并能使水稻、高粮提前扬花,使棉花、马铃薯提前发芽。而且三十烷醇提取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用量少,成本低。 1978年及1979年,在我院试验田进行了本试验,着重研究三十烷醇对大豆生长、  相似文献   

13.
1980年我们用助壮素在我院农场作小区试验(面积0.02亩,随机排列,四次重复,下同),经变量分析Q值测定,最佳处理增产效果极显著(子花平均增产29.80斤/亩,约8.49%)。1981年除继续进行上述试验外,并探索可允许的最高浓度、助壮素促控增产的原因。与此同时还在潜江,天门和汉阳三个县及后湖、军垦和汉南等三个国营农场进行喷药时期、次数和浓度、不同棉种和密度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面积近百亩,平均子棉增产35.73斤/亩(10.82%)。1982每在总结1981年试验基础上,又在湖北湖南13个县和7个国营农场进一步重复上述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77年美国密执安洲立大学里斯教授在《Science》上撰文报道卅烷醇是种具有高生物活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并能增加某些作物产量,引起了国际上广泛重视。这项技术于1978年引进我国。几年来,我省在卅烷醇对某些作物的生理和增产效应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报道由江西农大植物生理教研组主持的全省卅烷醇农业应用研究协作组在小麦方面的一些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自1977年美国Ries发现从首蓿中分离出的三十烷醇对水稻等作物有增产效果以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与应用。有人充分肯定了它的应用价值,甚至宣称三十烷醇进入实用阶段后就意味着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开始;而另一些研究者则指出,虽然三十烷醇在有些试验中表现增产作用,但在不少试验中却看不出任何效果,因而它的效应不稳定,可靠性差。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不同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大量实验来进一步明确其效应。本文应用三十烷醇对小麦进行种子浸种及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喷洒处理,研究三十烷醇对小麦发芽、幼苗生长,分蘖成穗、开花结实和籽粒重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亚硫酸氢钠(NaHSO_3)作为光呼吸抑制剂在农业上应用,国外至今尚未报道.作者等于1979年首次提出200ppm NaHSO_3对水稻有增产效果后,目前国内已有16个省、市、地区开展了NaHSO_3大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面积达200多万亩,取得良好效果.为阐明施用NaHSO_3增产的生理机制,近年来我们进行了NaHSO_3对小麦增产的有关生理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研究并应用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小春作物病虫害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过4年16组721个小区和21组63个同田对比试验(3.93 hm2)和5 200hm2大田示范研究,首次提出小麦、蚕豆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最佳行比;初步弄清了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氮、钾养分转化利用与抗病虫害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小麦、蚕豆多样性的控病增产机理;2002年至2005年在玉溪市7县(区)33个乡镇206个村示范应用小春物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病虫害技术3.89万hm2,新增粮油总产量1 623.51万kg,新增产值5 934.03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小麦生产上频繁遭遇季节性干旱、低温冷害、冻害、后期倒伏和干热风等隐性灾害,对小麦持续增产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河东区小麦高产创建专家组全面分析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情况,总结出本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隐性灾害,并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和大田推广示范,初步制定了一套适于河东区小麦生产的隐性灾害防控综合技术体系,旨在促进小麦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和全区小麦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0.67 mg/kg国光"优丰"三十烷醇微乳剂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喷施2次。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麦生长、增产的促进效果明显,在小麦"一喷三防"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麦套花生施底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证明麦套花生施用底肥,是使花生增产的一项新技术。1986—1990年,全市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00.59万亩,平均亩增产花生果46.8公斤。在1983—1984年,对麦套花生田增施底肥试验研究的基本上,1985—1989年,又在兰考、杞县、开封、通许、尉氏等县采取小面积试验和大田示范相结合,进行花生施底肥试验,共32个点次,92.4亩,每亩底施农家肥500—2000公斤。结果表明,麦套花生施底肥后,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幅度的大小与底肥量呈正相关,比不施底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