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山羊瘤胃液的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酵母培养物对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发酵底物精粗比为7:3,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为0、0.75 g/L1、.5 g/L2、.25 g/L。结果表明,发酵各时间点,各处理组的pH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24 h、36 h4、8 h时,各处理组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2.25 g/L处理组的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时间点,三个处理组的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而发酵24 h4、8 h时,三个处理组的丙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48 h时,1.50 g/L处理组的乙丙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整个发酵期内,1.50 g/L、2.25 g/L处理组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酵母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瘤胃VFA浓度,降低乙酸/丙酸比例,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
海南霉素对人工瘤胃体外发酵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精料日粮日粮条件下(6:4),利用体外静态模拟发酵法,设计4个水平3个重复,通过分别添加0mg/L、50mg/L、100mg/L、150mg/L海南霉素于发酵瓶中,研究海南霉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恒温培养箱39℃培养72h,在设定的时间点测定pH值、产气量、氨氮含量、挥发性脂肪酸、中性洗涤纤维,发现在体外条件下海南霉素各处理组在0~24h内能减缓pH的下降,和对照组比差异都显著,但24h后却影响不大;产气方面,各时间点的海南霉素各处理组的产气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72h时间点上,50mg/L、100mg/L、150mg/L海南霉素组分别比对照纽减少产气25.1%、28.2%、20.9%,和对照组都差异极显著(P〈0.01);海南霉素能减少瘤胃液中氨氮含量,72h后,50mg/L、100mg/L与150mg/L处理组比对照组氨氮浓度分别减少31.9%、33.4%、28.7%,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可以改善瘤胃发酵类型,海南霉素各处理组能降低乙酸丙酸比例,差异显著(P〈0.05),而72h后各处理组能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量,但影响不大(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笔者研究了不同浓度(5mg/kg、10mg/kg、20mg/kg、40mg/kg)的棉酚对瘤胃真菌和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稻草活力的影响。瘤胃真菌发酵试验中,各处理组的底物消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mg/kg)(P〈O.05)。产气量结果表明,20mg/kg和40mg/kg两试验组的发酵明显滞后于其他各组,且发酵24-h和48h的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5mg/kg和10mg/kg试验组(P〈0.05),说明20mg/kg和40mg/kg的棉酚可显著抑制瘤胃真菌的发酵。在瘤胃细菌发酵试验中,5mg/kg和10mg/kg棉酚处理组的底物消失率与对照组(0mg/kg)无明显差异,而20mg/kg和40mg/kg棉酚处理组的底物消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累计产气量结果表明,各浓度水平的棉酚对瘤胃细菌发酵无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瘤胃真菌对棉酚较为敏感,而瘤胃细菌对棉酚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但高浓度的棉酚对细菌发酵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通过人工瘤胃持续发酵体系,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研究设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K),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1%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1组(TR1)和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5%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2组(TR2)。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有提高瘤胃pH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TR2组NH3-N浓度始终高于对照组(CK)(P〈0.05),但TR1与CK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中TR1和TR2组微生物蛋白(MCP)值均显著低于CK组(P〈0.05)。与CK组相比较,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挥发性脂肪酸(VFA)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R2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分别提高6.52%、1.96%、11.02%和5.77%(P〈0.05),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上升(P〈O.05);但TR1和TR2组之间,TR2组除了丁酸含量显著高于TR1组(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氮的转化利用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提高了瘤胃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酚棉籽蛋白替代奶牛日粮中不同比例豆粕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选用3头经产的中国荷斯坦泌乳中期奶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日粮包括对照组、50%颗粒替代组(试验Ⅰ组)和100%颗粒替代组(试验Ⅱ组),共3期,每期17d。结果表明:(1)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奶牛瘤胃内pH呈升高趋势。对照组pH平均值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P〈0.05);(2)三个处理组奶牛瘤胃液内NH3-N浓度平均值依次增加,其中对照组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3)对照组瘤胃液内的乙酸、丙酸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高于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乙酸丙酸比值平均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低于试验Ⅱ组(P〉0.05)。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微生物处理玉米胚芽粕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用高产细菌素乳酸菌、酿酒酵母茵、枯草芽胞杆菌3种微生物及其组合对玉米胚芽粕进行发酵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选出发酵效果较佳的混茵组与原料采用体外发酵法测定其产气量(GP)、pH值、干物质降解率(DMD)、氨态氮(NH3-N).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混茵组真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下降(P〈0.05)。②混茵组2-48 h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0.05),混茵组产气曲线的平滑度B值、达到理论产气量最大值一半所需时间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⑧混菌组在48 h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混菌组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生物处理玉米胚芽粕能提高该原料的营养价值,而混菌处理效果更佳.混菌发酵处理可提高反刍动物对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0、100、200、300mg/kg水平丝兰皂甙,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对试羊采食后的0、2、4、6、8h瘤胃内环境指标进行测定,各组在同一时间点pH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上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300mg/kg组较对照组4h和6h乙酸浓度下降15.1%和19.8%,丙酸浓度则提高22.7%和22.9%,差异显著(P〈0.05),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100、200、300mg/kg组对氨的抑制率分别为17.17%、29.84%和27.12%,200mg/kg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8d后,测定试羊血液生化指标,各组均处正常生理范围内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择9只年龄3.2±0.2岁、体重50.4±2.6kg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辽宁绒山羊公羊为试验动物。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动物分为3组,分别饲喂给以玉米秸、大豆秸、花生秸为主的1、2、3号试验日粮,每天8:00和16:00饲喂,全天自由饮水。试验预试期15d,试验期15d,连续7d测排尿量,采集瘤胃液、尿液,研究瘤胃内酸度和氮代谢参数。结果表明:三组的瘤胃液pH、乳酸浓度、总酸度、TVFA和戊酸均差异不显著(P〉0.05)。从试验1组到3组,瘤胃液TVFA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异丁酸浓度、丁酸浓度、异戊酸浓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试验3组的丙酸和异丁酸、异戊酸均显著(P〈O.05)高于1组;并且试验3组的丁酸极显著(P〈0.01)高于1组;其他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瘤胃NH4-N极显著(P〈0.01)低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而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uN浓度显著(P〈0.05)低于试验3组,但与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三个试验组瘤胃液BCP浓度和MCP合成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2组与3组BCP浓度和MCP合成量均高于试验1组。相关分析表明,瘤胃MCP(Y,g/d)合成量与瘤胃液TVFA(x,mmol/L)浓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y=2.32x+2.22,r2=0.61,P〈0.05;瘤胃MCP(y,g/d)合成量与瘤胃液丙酸浓度(X,mm01/L)存在显著相关关系:y=0.23x+9.68,r2=0.64,P〈0.05;瘤胃液MCP(Y,g/d)与UN(x,mg/L)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y=1.32x+2.53,r2=0.78,P〈0.05。因此,以花生秸为主的日粮瘤胃液BCP浓度、MCP合成量较高,秸秆粗饲料转化利用效率较好,提高该日粮的能量蛋白水平会进一步增加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和动物对其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了绵羊日粮中4种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1.84,1.51,0.92,0.71)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绵羊日粮中SC:NSC值在一定范围内对瘤胃最大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5),SC:NSC值与产气速率呈负相关,对干物质的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SC:NSC值的降低,干物质降解率逐渐提高,对瘤胃微生物降解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起到促进作用,随着SC:NSC值降低NDF、ADF降解率呈现上升趋势;发酵0—48h的NH3-N浓度随SC:NSC值的下降不断增加,差异显著(P〈0.05);而对pH值、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0~24h木聚糖酶活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木聚糖酶活与SC:NSC值呈正相关;对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乙酸、丙酸和丁酸摩尔百分比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乙酸与丙酸比例得到调控,从而使饲料转化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选用8只健康成年狍,采用瘤胃穿刺法收集瘤胃液。研究不同季节日粮组成对狍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s)、氨态氮(NH3-N)、茵体蛋白(BCP)、内毒素以及组织胺浓度等瘤胃内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日粮与冬季日粮相比较,瘤胃中NH3-N和BCP浓度显著升高(P〈0.05);瘤胃pH和乙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丙酸水平显著提升(P〈0.05);而内毒素和组织胺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结果表明,冬、夏日粮组成均能够满足狍的营养需要以及稳定狍的瘤胃内环境,但夏季日粮组成对狍瘤胃发酵和营养需要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