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产学结合工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回顾和总结了郑州牧专动物医药系通过加强产学结合,保证和提高高职教育培养质量的工作情况。通过系产学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和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旨导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了产学结合的组织与管理机制。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结合行业生产特点组织实训学习,举办非学历高职教育与在职培训,创办与服务企业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等形式开展产学结合工作,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产学结合是 2 1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也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有之路。几年来 ,我校食品科学系通过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的实践 ,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机制 ,主要有管理机制、互动机制、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学形式 ,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发展高职高专教育 ,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必需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我校多年来积极实施产学结合教育 ,探索产学结合途径 ,建立产学结合良性运行机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认为 ,实施产学结合不仅企业从学校得到了技术和人才回报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锻炼了教师队伍 ,完成了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  相似文献   

4.
本结合教改实践探讨了新世纪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若干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方法 ,总结了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若干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讨论了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目标、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合理确定了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业方向、业务范围和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模块组合、突出素质、加强实践、产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的“一主线两体系”教改方案。围绕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提出了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行“模块组合、突出素质”的培养,将实践教学体系放在与理论教学体系同等地位;加强校内外的基地建设,实行产学结合;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健全与专业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教材体系,特别是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的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都是突出高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33(3):F0002-F0002,F0003
动物医学专业突出人才职业特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兼顾人才发展的多向性和创业能力培养,拥有一支专业技术一流、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达100%。该专业实验实训条件精良,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为主要手段,在读学生曾多次获得全国高职高专技能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动物医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建设,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要求作为高职高专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工作中,必须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增强传统专业的活力,提高专业吸引力,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此次调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  相似文献   

9.
我院畜牧水产系设有畜牧、兽医、淡水渔业3个本科专业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1个专科专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畜牧专业培养从事畜牧生产和畜牧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兽医专业培养从事畜禽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的高级技术人才;淡水渔业专业培养从事淡水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增养殖生产、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渔业科技人才;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培养适应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的高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对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试点畜牧专业的教学与行业、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建立了产学结合教育体系,实现了产学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