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苗期低温胁迫下不同稻秸全量还田方式对小麦植株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不同稻秸全量还田方式下小麦的抗寒性生理机制及适宜的稻秸还田方式.[方法]采用盆栽方法,以扬麦13为试验材料,设稻秸不还田(CK)、均匀覆盖还田、宽行覆草、浅旋还田和翻耕还田5种还田方式,以低温培养箱进行-3、-6和-9℃3种低温处理,低温胁迫结束后5d调查各处理的冻害情况,并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小麦植株由叶尖萎蔫变黄的2、3级冻害加重至叶片全枯的4级冻害,甚至出现大部分分蘖冻死的5级冻害.小麦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低温胁迫的加重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细胞保护物质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同一低温胁迫下,与CK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的冻害指数和叶片中MDA含量,降低了SOD活性,减少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但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下小麦的受冻程度和叶片生理指标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较高的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较低的MDA含量可减缓低温胁迫对小麦植株的危害.[结论]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有利于提高稻秸全量还田小麦的抗寒性,是较适宜的稻秸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盐(NaCl)胁迫后水稻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印度梨形孢提高水稻幼苗耐盐性的机理.[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和200 mmol/L)的盐(NaCl)溶液处理水稻幼苗,72 h后加入5×105个/mL的印度梨形孢孢子悬浮液10 mL侵染水稻根部(接种处理),以未侵染为对照(不接种,CK);20 d后测定水稻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耐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盐胁迫处理后,与CK相比,接种处理水稻幼苗的MDA含量降低,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其中,盐胁迫浓度为150和200 mmol/L时,CK的MDA含量是接种处理的1.5和2.8倍;盐胁迫浓度为150 mmol/L时,接种处理的Pro含量是CK的2.1倍;盐胁迫浓度为200 mmol/L时,接种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是CK的1.8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qPCR检测结果表明,经盐胁迫后接种处理水稻幼苗叶片中耐盐相关基因SNAC1、OsNAC6、OsBZIP23和OsDREB2A的表达量均高于CK,各基因表达量均在100 mmol/L处理下达最大值,其中SNAC1和OsNAC6基因表达量分别是CK的1.5和1.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接种印度梨形孢可降低盐胁迫后水稻幼苗叶片的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Pro、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促使水稻叶片中耐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上调,从而增强水稻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印度梨形孢作为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低温胁迫下苦瓜幼苗生长和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10-2mg/L BR喷施苦瓜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测定处理和对照(清水)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对照与BR处理的SOD和POD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胁迫第4d达到最高;电导率和Pro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BR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叶片电解质的外渗,减缓叶片MDA含量的降低和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SOD、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叶片萎蔫面积和死亡率.[结论]低温胁迫条件下,外源BR处理通过调节苦瓜叶片的生理代谢,稳定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强植株抗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4.
油菜素内酯对苦瓜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低温胁迫下苦瓜幼苗生长和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10-2mg/L BR喷施苦瓜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测定处理和对照(清水)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对照与BR处理的SOD和POD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胁迫第4d达到最高;电导率和Pro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BR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叶片电解质的外渗,减缓叶片MDA含量的降低和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SOD、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叶片萎蔫面积和死亡率.[结论]低温胁迫条件下,外源BR处理通过调节苦瓜叶片的生理代谢,稳定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强植株抗低温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程度下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木薯抗寒品种选育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南205、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试验设置4、8、12、25℃4个不同温度分别处理1、3、5、7d,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SOD、POD、MDA、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4、8、12、25 ℃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SOD、POD、MDA、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与脯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DA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木薯品种和耐寒性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和脯氨酸差异较大且比较稳定,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间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源硅对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外源硅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硅处理后,供试水稻品种的株高和生物产量均显著增加。低温胁迫条件下,添加外源硅使北稻4号和垦稻21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4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则下降。说明外源硅可以有效提高水稻防御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墨西哥柏幼苗在不同低温环境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10个不同种源的墨西哥柏离体叶片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淀粉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多呈现“低-高-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结论]不同低温处理下,墨西哥柏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杀虫剂胁迫下水稻体内生化物质的变化,探讨生化物质变化对水稻感抗虫性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用量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后,各生育期水稻叶片可溶性糖、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草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用量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苗期和4叶1心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1.5~2.0 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水稻在分蘖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当氯虫苯甲酰胺有效用量为1.0~1.5 g/kg时,水稻各生育期叶片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苗期和4叶1心期的草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在分蘖期除1.5 g/kg处理的草酸含量显著增加外,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推测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促进了水稻叶片类黄酮和草酸的增加,提高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从而减少靶标害虫对水稻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取食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稻水象甲取食选择性试验中,水稻品种IR16与抗虫品种T03差异极显著,确定品种IR16为感虫品种。通过测定各品种水稻叶片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研究其与稻水象甲对不同水稻品种取食选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对叶脉间距小、硅化细胞数目多的品种取食选择性差;对叶片含水量高、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的品种取食选择性强;叶片总糖、各类蛋白质含量与稻水象甲的取食选择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28和15 ℃ 2种处理对转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水稻EY105株系7、株系19及EY105(CK)种子进行萌发,并对幼苗进行低温(4 ℃)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转基因水稻发芽势及发芽率高于对照,低温处理使转基因水稻与对照均受到抑制,但转基因水稻种子仍有较高发芽势及发芽率.在常温下,转基因水稻生理指标较CK差异不显著,低温处理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桂两优2号在水分胁迫及复水下的生理效应、产量及其构成,明确桂两优2号的水分胁迫阈值,为桂两优2号的节水灌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桂两优2号在孕穗期和灌浆期设正常灌溉(CK)和4个水分胁迫处理,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饱和含水量90%~100%(T1)、80%~90%(T2)、70%~80%(T3)、60%~70%(T4).在水分胁迫处理后15d和复水后10d采样测定生理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相对于CK,桂两优2号在孕穗期受不同程度水分胁迫15d后,水稻叶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DA值)均不断提高,其中以T4处理最高,分别为7.53 μmol/gFW、36.55 mg/gFW、11.30 mg/gFW和39.08,极显著提高21.84%、57.00%、61.20%和20.36%,而以T1处理最低;复水10d后,T2处理丙二醛、T3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及T4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幅最大,分别极显著提高16.09%、54.23%、33.96%和11.31%;两个时期均以T2处理的叶片脯氨酸最高.在灌浆期受不同程度水分胁迫15d后,叶片丙二醛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以T2处理最高;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则不断上升且以T4处理最高;复水10d后,叶片丙二醛、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T1处理稍高于CK但均低于其他处理;两个时期的叶片脯氨酸随着胁迫程度加强而不断降低.在孕穗期和灌浆期进行水分胁迫后,T1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综合表现最好,产量较CK分别增加18.15%和10.92%,而其他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综合表现均不如对照.[结论]轻微水分胁迫可提高桂两优2号的抗旱能力并在复水后可获得较好的补偿效应;桂两优2号在孕穗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高于灌浆期.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耐热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温胁迫下水稻生化特性变化及其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可为水稻耐热性育种、耐热品种的鉴定和热害后补偿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智能温室对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6项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的影响,对各品种生化指标变化与热敏感指数进行多元同归分析筛选水稻耐热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内源多胺含最在3个处理阶段均旱下降趋势,但耐热品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耐热品种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热敏感晶种,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则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处理7 d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处理14 d和21 d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高温胁迫后,叶绿素、可溶性糖、脯胺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等含量变化与水稻耐热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含量可以作为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耐热性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外源钙对NaCl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方法]在向培养西瓜幼苗的营养液中添加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的同时,添加CaSO4使Ca2+浓度分别达到4、6、10和14 mmol/L.处理10天后对西瓜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包括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植株最大叶的叶长和叶宽、鲜重、干重、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抗坏血酸(As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结果]100 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西瓜幼苗的生长,使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含量也不同程度增加;外源CaSO4可影响NaCl胁迫下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并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其中6 mmol/L Ca2+处理显著促进了NaCl胁迫下幼苗的生长,使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外源CaSO4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减轻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伤害,缓解NaCl胁迫对西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且以6 mmol/L Ca2+处理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源物质处理对低温胁迫过程中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用0.5 mmol/L外源亚精胺、50 mg/L壳聚糖、2mmol/L水杨酸和10 mmol/L甜菜碱喷施处理辣椒幼苗,并将幼苗置于昼温/夜温为10℃/5℃条件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在胁迫0、2、4、6和8d,25℃/20℃恢复2d后取样测定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和SOD、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探讨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过程中辣椒幼苗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外源亚精胺、壳聚糖、水杨酸、甜菜碱处理能明显地降低低温胁迫过程中辣椒幼苗叶片中的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结论]4种外源物质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辣椒幼苗的抗冷性,作用效果最好的物质依次为亚精胺、壳聚糖、甜菜碱、水杨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合理的水肥管理条件下,研究摘叶、喷施绿藻粉和保水剂等措施对库尔勒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一年生枝抗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5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试材,设CK(对照)、摘叶、喷施保水剂、喷施绿藻粉等4个处理,人工低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与抗寒相关生理指标,研究各处理对库尔勒香梨一年生枝抗冻能力的影响.[结果]人工低温胁迫条件下,CK和摘叶处理枝条受严重冻害,保护酶系统(SOD、POD)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致使膜脂过氧化物MDA大量积累.与对照相比,绿藻粉和保水剂处理SOD、POD活性明显提高,MDA积累少.CK和摘叶处理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低于绿藻粉和保水剂处理,电解质渗出率显著高于喷施绿藻粉和保水剂处理.[结论]绿藻粉和保水剂处理明显提高香梨一年生枝透调节物质含量,减轻库尔勒香梨一年生枝的受冻害程度,对库尔勒香梨一年生枝起到一定的机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水稻耐冷性.[方法]利用低剂量电子射线播前辐射处理水稻种子,在三叶期进行日温13℃、夜温10℃持续10 d的人工低温胁迫,然后在生长适宜温度缓冲5d进行耐冷等级评价;同时,测试分析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SOD、POD、MDA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低剂量电子辐射提高水稻1级耐冷植株所占比例,其中15 Gy辐射处理组1级耐冷植株所占比例比对照提高10%以上;由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SOD、POD、MDA等生化指标分析,辐射处理组的逆境适应能力更佳.[结论]适宜剂量的辐射可以提高水稻耐冷性.该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木薯品种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木薯的抗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华南8号、南植199和华南205等3个木薯品种朱砂叶螨的种群数量;采用盆栽法比较接螨叶片(处理)与健康叶片(对照)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不同木薯品种的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在调查期内同时出现一个高峰(10月30日左右),其中华南205朱砂叶螨高峰期种群数量最多(105.6±6.9头/叶),其次为南植199(53.2±8.6头/叶),华南8号种群数量最少(38.7±3.8头/叶).朱砂叶螨为害后,3个木薯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同期对照相比均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与同期对照的比值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和POD活性整体上有升高趋势.其中抗螨品种华南8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与同期对照的比值上升幅度较大,感螨品种华南205的上述生理指标较同期对照升高幅度较小.[结论]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初步推测这几项生理指标变化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抗螨性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巴西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A对香蕉幼苗抗冷性的生理影响及冷害机制,为ALA调节香蕉抗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巴西蕉幼苗为材料,设清水常温(CK1)和清水低温(CK2)为对照,喷施1 mg/L ALA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7℃)低温胁迫12、24、36、48 h,期间取样测定叶片质膜透性、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以及SOD、POD酶活性等.[结果]与低温对照相比,在低温胁迫期内,外源AL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提高,质膜透性、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则有所降低;当低温胁迫36 h后,外源AL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OD 、POD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0.6%、11.7% 、58.4%,O2-生速率、质膜透性、MDA含量降低了85.3% 、27.6%、37.1%.[结论]低温胁迫下,外源ALA可提高叶片SOD 、POD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减小质膜透性,同时还可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维持叶绿素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巴西蕉幼苗的抗玲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云南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和青薯9号对马铃薯块茎蛾危害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抗虫马铃薯品种筛选及抗虫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盆栽合作88和青薯9号马铃薯,人工接种健康的马铃薯块茎蛾初孵幼虫,分别于取食危害胁迫0、3、6、12、24、48、72和96 h时进行马铃薯叶片取样,每处理重复3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取食胁迫时段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主要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在马铃薯块茎蛾取食胁迫的3~96 h,两个马铃薯品种叶片的MDA和H2O2含量均增加,受害合作88和对照叶片的MDA平均含量分别为8.24±1.55和5.61±0.66 nmol/gFW,H2O2平均含量分别为2.92±0.16和2.14±0.11 U/gFW;受害青薯9号和对照叶片的MDA平均含量分别为9.60±0.58和4.62±0.55 nmol/gFW,H2O2平均含量分别为3.03±0.21和2.45±0.14 U/gFW;其中合作88叶片MDA和H2O2含量达最高值的时间(取食胁迫24 h)均早于青薯9号,青薯9号则分别在取食胁迫96和48 h时达最大值.虫害后,合作88叶片可溶性糖平均含量略低于对照,青薯9号叶片可溶性糖平均含量略高于对照.两个品种中POD活性均略低于对照,其中受害合作88和对照叶片POD平均活性分别为143.55±21.21和144.41±25.43 U/gFW,青薯9号和对照叶片POD平均活性分别为53.17±3.65和67.99±2.34 U/gFW.虫害后,合作88和青薯9号叶片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其平均活性分别增长了59.13%和20.61%.[结论]云南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对马铃薯块茎蛾取食危害胁迫的生理响应强于青薯9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