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弄清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7、11、16、20和25年生时测定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数据,对7、11、16、20和25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乔木层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K、Ca、Mg在同一林龄杉木各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树叶>枝>皮>根>干。不同林龄时,同一营养元素在相同器官的含量不一样。林分11年生以前,各器官养分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11年生以后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积累在乔木层的各元素量多少排序是:N>Ca>K>Mg>P,各养分元素积累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养分积累量在不同器官分配上:叶>枝>皮>干>根。各器官养分积累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养分积累增加的速率,皮>干>根>枝>叶。各器官的养分积累量分配比例随林龄变化而变化。研究显示:不同林龄的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和分配主要受不同林龄时生产量、不同器官的生产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控制,而且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影响养分积累和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林龄的沙棘的生长、生物量与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根据各器官热值、灰分、及养分含量,研究了不同年龄对沙棘燃烧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沙棘林木枝、主干、叶生物量与树龄间有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运用Quadratic模型对沙棘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增长动态进行拟合效果最好(R2 0.943~0.976);(2)沙棘不同林龄枝、主干、叶的热值整体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沙棘地上部分各器官灰分随着年龄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达到一定值之后又升高。沙棘地上部分各器官碳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依据全国碳汇专项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对福建省霞浦县不同林龄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碳、氮含量及碳、氮储量格局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层各器官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枝干根叶,氮含量为叶干根枝;草本层碳、氮含量从大到小均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土壤碳、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随林龄的增大而上升;系统各组分C/N从大到小依次为枝根干枯落物叶土壤;12年生、19年生和28年生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别为164.066、231.751和290.985t!hm-2,氮储量分别为15.011、23.503和31.236t!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60.27%、46.50%和39.50%,氮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45.94%、33.09%和28.67%;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氮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对米槠树生物量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样株各器官干物质含量其组成顺序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即主干与侧枝>粗根>叶子>中根>细根>小根>嫩枝.需给予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根系吸收和输送,以满足树体旺盛生长的需要.合理的树体空间结构对米槠优质丰产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各器官的生物量、碳含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各主要器官平均生物量均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其中以干器官变化幅度最大。各器官中,以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根、枝、叶。影响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林龄,次要因素是不同器官。(2)落叶松不同林龄各器官碳含量在470~505 g/kg之间,差别不大,其平均碳含量为481.07 g/kg。此数值可为落叶松碳储量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3)落叶松各器官平均碳储量随着林龄增加均呈逐渐增高趋势;相同林龄各器官平均碳储量大小为干根枝叶。(4)落叶松人工林各林龄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趋势,其变化呈乘幂关系。截止2013年末,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碳储量为3.8×106t。  相似文献   

6.
湖南油茶林不同经营措施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桃源县理公镇泥头山60年生油茶林内,按不同经营措施,采用三阶抽样法,测定标准株的枝、干、叶、果的鲜重,并进行回归计算,研究在不同经营措施油茶林中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长关系及垂直结构,结果为“三保”地油茶林果实生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各器官养分分配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油茶N、P、K、Ca、Mg、Cu、Fe、Zn、Mn等元素含量均受不同器官和不同时间的影响,并呈现极显著(P <0.01)的差异。2)5月与8月油茶各器官的N、P、Ca含量均以叶片最高;5月K含量以叶片最高,8月则以果实最高;Mg的含量均以根最高。3)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P、K以及N(果、叶、枝、干)、Mg(果、叶、根)、Ca(干、根)含量减少了2.08%~59.58%,而根系的N含量、枝与干的Mg含量以及果、叶与枝的Ca含量则增加了3.19%~90.60%。4)Cu、Zn含量均以枝最高,Fe含量以根最高,Mn含量以叶最高。5)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Mn含量、叶Fe含量, Zn含量(枝、干、根)增加了1.36%~171.15%;而各器官Cu、Fe(果、根、枝、干)、Zn(果、叶)含量则下降了10.44%~88.99%。6)本研究发现在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叶片具有很高N∶P,各主要器官的N、P、K、Cu含量较大幅度降低,大量K向果实转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油茶"大小年"现象的成因,为油茶的花果平衡调控技术提供依据。研究了5年生、9年生2种不同林龄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芽数与当年春梢数呈正相关,其中5年生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当年的植株产果量、座果率呈负相关,其中5年生林分别呈显著(p0.05)、极显著(p0.01)负相关。(2)5年生油茶林中只有5%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花芽数量、座果率较为均衡;30%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较大,当年花芽分化受到明显的抑制;25%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与花芽数量均较少;40%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较小,当年花芽数量较多。(3)9年生油茶林中15%植株单株产果量与花芽数均较高,单株挂果为3.98~5.92 kg,花芽数为1 360~1 500个,座果率为18.9%~44.1%;25%的植株单株挂果量较大,花芽数量明显减少;30%植株单株产果量与花芽数均较低,35%的单株产果量较低,花芽数较多。  相似文献   

9.
研究喀斯特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中的碳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含量也不同,除楸树外,3种树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地下部分(根);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88%~7.02%;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09.70~461.02,335.44~569.61和307.01~400.88g·kg-1,植被恢复初期,柏木林地、楸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地提高了56.37%和33.49%,而花椒林地下降了2.09%;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4种林分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楸树林>车桑子林>花椒林>柏木林;楸树、花椒和柏木林地0~20cm土层碳储量分别为113.061,82.424和126.841t·hm-2,与对照地相比,楸树和柏木林地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了31.14%和47.13%,而花椒林地却下降了4.39%,车桑子林地0~10cm土层碳储量为50.517t·hm-2;楸树林、花椒林、柏木林和车桑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7.207,84.117,127.919和53...  相似文献   

10.
京北山区板栗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北部山区板栗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地上各部分中不同养分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特点各不相同;但在根系中含量特征相同,即不同养分元素的含量均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大而降低,且在根干中的含量最低。板栗林现存生物量5种养分元素贮存量为315.38kg/hm^2,在干中的贮存量最大,占养分总贮存量的36.75%,各器官中养分元素贮存量排序是干>枝>根>叶>花>果苞>果。5种养分元素中以Ca的贮存量最大,占总养分贮存量的33.45%,各元素贮存量排序为Ca>N>K>Mg>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