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夏晴  龚兰  江云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3-193
1病例 孕妇,29岁,孕27周,孕2产1,已有一健康女孩,此次孕期无不良接触史。超声所见:胎儿颅骨强回声环消失,脑组织显示漂浮于羊水中,且脑表面不规则,脑内结构紊乱(见图1);脐带横切面呈“吕”字形,羊水深度8.2cm,羊水指数29.0cm,胎心147次/min。胎儿颜面、唇、四腔心、双肾、膀胱、四肢均可显示。CDFI:脑组织内可见血流信号,胎儿脐带显示为一红一蓝两根血管(见图2)。超声提示:①单胎,胎儿存活;②胎儿露脑畸形;③单脐动脉;④羊水过多。孕妇引产后证实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2.
病例:赵某,女,27岁,因孕39+2周,NST评5分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3/36~40天,量中,色暗红,无痛经。末次月经1999.10.16,预产期2000.7.23,孕期顺利,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孕中、晚期在外院产检9次,孕6周测宫高28cm,腹围90cm。臆断:IUGR,孕妇拒绝入院未行治疗。2000年7月18日来我院门诊产检,NST评5分收入院。 入院后行OCT评5分,提示胎儿宫内窒息,急诊行剖宫产术,见羊水Ⅲ°污染,顺利娩出一活女婴,体重2.26kg,身长49cm,Apgar评分8~10分,脐带细长,绕足2周,胎盘粘连,人工剥离胎盘娩出部分胎盘,感宫底处有一女拳大小包块,色灰白,质软,剥离困难,行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及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后再轻轻剥离,包块与剩余胎盘一并娩出,检查宫壁粗糙,无残余胎盘胎膜,缝合子宫切口及腹壁各层,术中出血大约200ml。 术后检查肿块9×12×7cm,重310g,表面光滑,有一细蒂与胎盘相连,切开肿块见质地均匀,灰白色,无明显血管。胎盘大小15×11×2cm,重580g,无明显钙化,脐带长约60cm。肿块与胎盘送病检,病理报告:①胎盘组织大致正常;②肿块镜下为新生的血管伴疏松水肿的间质。 术后产妇及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痊愈出院。 讨论:胎盘血管瘤较为罕见,发生率为0.01%-1%,因肿瘤小不易被发现,胎盘血管瘤常因改变胎盘正常的血供及宫内占位引起胎儿发育迟缓,致胎儿窒息或死亡。当胎盘血管瘤合并胎儿畸形时,应及时终止妊娠,如无畸形应加强孕期管理,临产后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5岁,孕24周,外院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脊柱异常,为明确诊断前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产科检查:孕妇职业、结婚年龄、末次月经无异常;未计划受孕,孕前未服用叶酸;孕早期无病毒感染史、用药史、接触放射线史;既往无患病史、手术史和家族的遗传病史;LMP:24周怕,胎儿胎动时间正常;胎心多普勒未见异常,临床化验各项指标未见异常。胎儿超声检查:胎位头位,胎心胎动可见,胎盘位于后壁。胎儿双顶径6.0cm,头围22.5cm,腹围20.1cm,股骨长径4.1cm,脐动脉S/D2.88,羊水深度4.0cm;胎儿脊柱扫查:旁矢状切面示胎儿脊柱走行方向略为异常,冠状切面示胸腰段可见后骨化中心回声紊乱,腰段椎管管腔增宽,中央可见一个不均匀强回声,似呈“倒三角形”,横切面扫查示此强回声确位于椎管内,脊髓受压分成左右两部分;椎体未见明显缺损;皮肤表层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1.单活胎,头位(超声孕周24周^+)2.胎儿脊柱回声异常(脊髓纵裂不除外)。  相似文献   

4.
患者25岁,停经39+4周,下腹不规则坠痛3小时入院.查体可扪及不规则宫缩.入院后B超检查左上腹可见一大小约13cm×8.9cm无回声暗区,透声好,与脾、左肾无关.诊断:孕1产0.孕39+4周先兆临产,腹部巨大包块.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探查盆腹腔,见左侧卵巢约30cm×30cm×15cm大小,吸出约2500ml清亮囊液后行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检结果:左侧卵巢单纯性囊肿.  相似文献   

5.
1病例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2月”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中上腹偏右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胆B超示胆囊轮廓显示欠清,约4.5cm×2.6cm,囊壁毛糙,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最大直径2.0,胆总管明显扩张,内径1.5cm,胆总管下段1.4cm×1.2cm强回声光团。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并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检查对宫内胎物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ALOKA——SSD500型B超诊断仪对56倒产后、引产及流产后的患者在充盈膀胱后经腹常规检查子宫大小及宫腔内回声情况。结果:56例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子宫内膜线模糊或消失.宫内均见实质性回声团(中强回声38例、中等回声16例及低回声2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1.1%.误诊4例.漏诊1例。结论:对子宫内胎物残留的患者超声不仅能迅速、直观地做出诊断,并可确定残留物的大小、部位.指导清官.避免子宫损伤.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病例 患者,女,21岁,孕25邶周,因外院检查胎儿异常来我科行超声检查,超声示:双顶径5.19cm,头围18.41cm,股骨长3.43cm,上述各测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羊水深度5.3cm,胎盘位于后壁,0级,胎心140次/min,脐动脉S/D5.3。  相似文献   

8.
病例:患者男性,15岁。于半年前发现左上腹肿物,近来逐渐增大就诊。临床检查:左上腹触及质中等硬的肿物,无活动。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脐左上方可见4.3cm×1.7cm×2.3cm的实质性肿物,边界清楚,其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条状强回声光带,肿物后方回声稍强。肿物内血流丰富,测其血流为高速低阻血流,阻力指数RI=0.45,超声诊断:左上腹实质性肿物(考虑为恶性)。手术所见:左上腹可见4.5cm×2.0cm×2.5cm的椭圆形肿块,内呈灰白色、鱼肉状、质地软脆。病理诊断: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 术后22月因左上腹切口下方肿物就诊。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于左上腹原切口处可见3.3cm×1.7cm×2.0cm形态规则实质性肿物,内回声不均,可见多个低回声光团。肿物内可见血流信号丰富,测血流为高速高阻,RI=0.80。超声诊断:左上腹实质性肿物——肉瘤复发。手术所见:左上腹可见3.5cm×2.0cm×2.0cm椭圆形肿块,瘤质韧实呈鱼肉状。病理诊断: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 讨论: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是从血管外皮细胞发生的肉瘤。通常单发,大小不一,呈结节状。恶性度高,易复发。应尽早检查诊断,以便早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超声波检查可作为复查的一项主要手段,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简便易行的特点。只要肿块在1cm以上便可被检出。根据肿块回声性质、血流信号特点,结合病人及上次超声诊断,可为病人及早再手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我们认为超声波复查应在术后每2~3个月进行1次为宜。  相似文献   

9.
某女 ,3 4岁 ,婚后 7a未孕 ,上级医院诊断 :“高泌乳素血症、脑垂体肿瘤 ?” ,经治疗至催乳素正常后 ,用克罗米酚促排卵来我院以西子 2 5 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 3 .5~ 5MHz)进行卵泡监测 ,每次均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探测。经期第 9天开始 ,超声所见 :子宫大小形态正常 ,双侧卵巢均明显增大 ,内均见 5个以上大小不等 ,形态不同的无回声暗区 ,直径 0 .9~ 1.8cm。第 2次监测在经期 11d进行 ,双侧卵巢仍见数量同上无回声暗区 ,边清 ,直径 1.9~ 4.2cm。经期 13d进行第 3次探测 ,双侧卵巢无回声暗区减少 ,左侧 2个 ,右侧 3个 ,最大的无回…  相似文献   

10.
曹乐  龚兰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2-192
1病例 患儿,男,4岁,因“腹痛1d伴呕吐2h”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不明显,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可见:右下腹区可探及一腊肠样低回声,长约6.2cm,内径约1.6cm,壁厚0.2cm,加压不变形,一端为盲端,另一端管腔内可见一范围约1.5cm×0.8cm的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余处管腔内为液性暗区及弱回声光点充填(图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环江香猪妊娠早期胎儿体重与胎液生化参数的关系,为揭示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机制及探寻其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体重35—40 kg的雌性环江香猪,7头,单栏饲养,每栏1头。配种第45天,颈动脉放血处死并解剖,分别称取胎儿、胎盘和子宫的重量;对每头母猪各选取2只体重最大和最小的胎儿,采集与胎儿对应的母猪羊水、尿囊液和胎盘,-20℃保存备用。【结果】与体重最大胎儿相比,体重最小胎儿的体重及母体胎盘重、子宫重和羊水+尿囊液体积分别低23%、62%、41%和39%(P<0.05),羊水总胆固醇浓度高30%(P<0.05),尿囊液丝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浓度分别低58%、44%和29%(P<0.05),而赖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浓度分别高25%、40%和114%(P<0.05);胎盘总蛋白质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分别高39%和70%(P<0.05),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低22%(P<0.05)。【结论】妊娠早期胎儿体重大小与部分生化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经阴道超声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4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超声图像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8.3%(38/43)。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内见多个细小无回声,内呈蜂窝样改变,与肌层分界尚清晰,未见或仅见少许血流信号,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孕妇 ,30岁 ,孕 1产 1;孕 38周 ,因腹痛伴阴道流血 5 0 min到我院急诊并收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及心肺检查正常 ,血压16 / 11k Pa。腹隆、腹部凹陷性水肿。 B超检查 :双头位、双活胎、胎心率分别为 140次、145次 ,律整 ,双顶径 8.5 cm、8.4cm,胎盘位于后壁 ,厚径 3.0 cm,无钙化 ,羊水暗区直径最大 5 .3cm,羊水中未见光点回声。于次日下午 3时 30分出现规则宫缩 ,合并妊娠水肿而送手术室行剖腹取儿术 ,术中取出一联体双女活婴 ,呈重度窒息 ,经吸痰、吸氧、脐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及洛贝林后自然啼哭 ,因婴儿畸型家人放弃治疗。术后联体婴进行超…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岁.因突发腹痛伴呕吐3h,于2004年4月27日凌晨2 h 30 min急诊入院.患者近2年月经周期缩短至20d,经量增多,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未治疗.末次月经:2004年4月21日.患者入院前3h房事后出现上腹部剧痛并渐波及全腹,伴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及胆汗.查体:T37℃,6次/min,0次/min,130/90mmHg.急性痛苦病容.腹平软,剑突下及麦氏点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示:肝脾正常,子宫切面10.3×8.3×6.6cm,前壁厚4.7cm,后壁厚2.1cm,左侧附件区见5.3×4.0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右侧附件见两个无回声区,大小各为:1.4×1.5cm,1×3.2cm.陶氏腔见前后经2.2cm的液性暗区,阑尾区无异常.查血Hb120G/L,C10G/L,T222G/L.行腹腔穿刺阴性.在内科疑为阑尾炎,予抗炎、支持治疗后,病情无缓解,腹痛加重,不能平卧,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后再次B超检查示腹腔积液增多,复查血色素明显下降,考虑腹腔内出血,急请妇产科会诊.妇检: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举痛,子宫、附件触及不清,均有压痛,行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5ml,初步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于当日中午12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鲜红色血液1500ml,凝血块300g位于上腹部,子宫11×8.5×7.0大小,表面欠光滑、充血、质硬、活动.左侧卵巢鸭蛋大小,囊性,表面光滑,无破口,右侧卵巢正常,双侧输卵管充血,积水,与盆腔粘连.盆腔内未见出血点,右侧探查上腹,见肚脾包膜完整,肝胃韧带处有-0.5×1.5cm的小结节.脾区不断有小凝血块及血液溢出,疑为脾破裂,行左肋下切口探查:脾正常,肝胃韧带温氏孔有-4.0×3.0cm的血块附着,清除血块,见肝胃韧带近胃小弯处有一小结节,呈暗红色,表面有0.3×0.1cm的破裂口.诊断为:肝胃韧带血管瘤破裂,行病灶切除,同时行全子宫 左侧附件 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胃韧带毛细血管瘤破裂,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呈增生改变;慢性子宫颈炎伴潴留囊肿;左侧卵巢单纯性事宜肿;双侧慢性输卵管炎.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少见,作者遇1例巨大膈疝并双肺不张,临床罕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孕妇,35岁,因孕41+3周,B超发现羊水过少无产兆而入院。孕妇已婚7年未育,曾自然流产一次,非近亲结婚,双方曾查染色体未发现异常。入院查:BP14/9kPa,R20次,P90次,心肺无异常。产检:胎先露头,宫高32cm,胎位LOA,股心148次。胎心监护出现晚期减速及重度可变成速,提示胎儿窘迫。B起示股心偏于胸腔右侧,羊水平段1.7cm.于刻它产,术中见羊水清,量200ml,取出一女实,重度窒息,即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抢救无效而死亡。2尸对:体重…  相似文献   

16.
1病例 男,50岁。因车祸伤1h入我院。查体:阴囊明显肿胀,呈紫黑色,触痛明显,内容物无法扪及。超声所见:左侧睾丸切面形态不规则,大小约4.8cm×1.5cm,包膜不连续,中下部实质内可见数个不规则的液性暗区,范围约2.3cm×1.4cm,部分向包膜外突出,暗区内可见弱回声光点漂浮,左侧睾丸余实质内光点分布欠均匀;左侧附睾未见异常,左侧阴囊内余处为较多弱回声光点及线状稍高回声充填;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患者32岁,因停经7月,阴道流水1h,于1998年3月31日收入院。孕妇为第一胎,末次月经为1997年8月18日,预产期1998年5月25日。查体:T36.6℃,BP15/10kPa,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如孕月。产检:腹围86cm,宫高31cm,头先露,胎头浮,胎位ROA,胎心率156/min,肛查宫口未开,经腹下压子宫底时阴道流水,色清,量多,无异味,硝嗪试纸检查流液呈碱性。血常规正常。B超示:胎头双顶径8.3cm,股骨长6.1cm,最大羊水暗区直径5.8cm,散在,胎盘功能级。拟诊为:G2Po孕32+1周,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入院后嘱左侧卧位,吸氧,会阴部抹洗,先锋预防感染,硫酸舒喘灵抑制宫缩,…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中新生儿股骨骨折少见 ,易被忽视。本文分析我院 1995~ 1998年 3例剖宫产术中新生儿股骨骨折的病例 ,以总结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例 1:2 6岁 ,初产妇 ,孕 40周 ,臂位 ,宫高 34 cm,腹围 99cm,行子宫下段横切剖宫产术。牵引左下肢后再将右下肢相继牵出 ,臀牵引娩出胎儿 ,体重 3.2 kg。术后 2 d发现新生儿右下肢肿胀 ,活动力差。X线照片证实新生儿右股骨上 1/ 3骨折。例 2 :32岁 ,经产妇 ,孕 41周 ,持续性枕横位 ,活跃期停滞 ,于宫口开 7cm行子宫下段横切剖宫产术。因胎头深定卡于骨盆腔 ,取头失败 ,改牵胎足 ,以期内倒…  相似文献   

19.
超声检查对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517例妊娠早期出血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旨在观察超声显像对诊断早期流产的可靠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17例均为停经后阴道出血,尿HCG阳性,孕周<12周的患者。用东芝AloRa-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进行检查。膀胱适当充盈,经腹壁对子宫及附件扫查,首先了解子宫内有无妊娠囊(GS)。如确认宫内妊娠,观察GS形态、位置、大小,GS内有无胚胎及原始心管搏动,如GS<3.5cm,孕周<8周或孕周不准确,GS内未检出原始心管搏动者,1周后复查B超,或征得患者同意,采…  相似文献   

20.
使用AMI-900型便携式兽用B超诊断仪的5.0 MHz的线阵探头,通过直肠对配种后30 d的母牛进行了妊娠探查,主要目的是探讨B超在生产应用中对肉牛早期妊娠诊断的适用性和意义。本试验对妊娠30 d左右的母牛的探查可以看到增厚的子宫壁、尿囊腔、胚胎、胎盘突等回声,没有观察到胚心搏动。与传统的直肠触诊法相比,B超早期妊娠诊断法快捷、简便、准确率高,对早期妊娠诊断以实时图像显示,具有直观性,对子宫及其胎儿的应激小且无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