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凤茶(亦称龙团凤饼茶),宋代驰名天下的御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 龙凤茶产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北苑,取名为原产地北苑有龙山和风凰山之意。北宋初年,宋朝废唐代顾渚山贡茶院至建安,设官焙,置龙焙精制贡茶,北苑开始成为宋代贡茶产制中心。  相似文献   

2.
正值建团市建县1800年、设市4周年庆典之际,“北苑茶”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4日在建巨市召开。建欧是中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1995年其外贸出口量达到3060吨,所产的闽北水仙、北苑乌龙茶等享誉海内外。建茶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建州就有人工种茶和茶叶加工。北苑龙凤团条,是我国茶叶生产中的一颗摧现的明珠,它始于南唐,盛于来元,衰于明朝,在这四百多年间,它一直作为“贡茶”,专供皇家享用。建区东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是北苑龙凤团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由于茶树品种优良“建茶皆乔木”。“茶树分七类”和丁谓创制龙团茶,后经蔡襄改进…  相似文献   

3.
福建茶文化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梓金 《福建茶叶》2000,(Z1):12-13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 ,最早见诸南安县莲花峰石刻“莲花茶襟” (公元 376年 )。陆羽《茶经》对福建建州等地产茶有“往往得之 ,其味极佳”之誉。八世纪福建列入全国主要茶区 ,为茶税主要来源之一。宋代采造茶叶供皇室饮用的贡焙 ,由江苏阳羡改设在福建建安 (今建瓯市 )的北苑。北苑贡茶经蔡襄等人的倡导 ,茶叶采制技艺的精湛 ,品饮的考究 ,“莫不胜造其极” (《大观茶论》)。与此同时 ,品尝 ,评比茶叶的“斗茶之风”更风靡全国。这时也是我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论述北苑茶采制技艺、品饮艺术的著作与诗文空前繁盛。以著名的蔡襄《茶录》 ,范仲…  相似文献   

4.
建瓯北苑是宋代贡茶产制中心,中国团饼茶最高制作工艺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御茶园。北苑在制作技艺上的独到之处,成就了中国贡茶史上最长的御茶。北苑御贡贯穿五代十国、宋、元、明数朝,时间长达458年。北苑贡茶的制作技艺的精妙绝伦及北苑贡茶在制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匠心,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今天,更应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让后人得以精神上的滋养。  相似文献   

5.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茶人,他以创制小龙团茶和著作《茶录》闻名于世。我在1984年曾写了“蔡君谟与茶”,刊登在《福建茶叶》第4期上,现根据新收集到有关他的茶诗方面的资料,写一续篇,蔡襄有茶诗二十余首,这些茶诗,既是福建的珍贵茶事史料。又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品,特撰之以文供大家研究和欣赏。北苑十咏这十咏包括:出东门向北苑路,北龙、茶垄、采茶、造茶、试茶、御井、龙塘风池、修贡亭。纵观这十咏,它写了北苑的地理位置(第一、二首),贡茶(龙凤团茶)的采制和品尝(第三、四、五、六、十首),优质的条…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之春 ,3月 10日。北苑之春茶会于福州凯闽茶艺苑举行。茶会以北苑茶为主题 ,回顾北苑千年茶都发展简况 ,探讨当今北苑茶发展方向。还品尝了荣获金奖的“水仙王”、“乌龙王”。茶会主办单位有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福州凯闽茶艺苑。省茶文化研究会林心炯会长谈茶会的收获 :发扬北苑茶成就 ,建茶为贡 ,见于五代闽 ,盛产于唐、宋、元、明 ,是历史辉煌壮丽的一页。古代茶叶技术进步 ,较大体现制茶技术的进步 ,贡茶采制技术又是集中表现。会上 ,省博物馆介绍“宋元建安北苑茶焙遗迹考” ,这七处…  相似文献   

7.
郑立盛 《福建茶叶》2000,(Z1):42-43
北苑茶产于宋代建安县 ,即今建瓯市。北苑茶作为贡茶源于后唐 ,盛于宋 ,经历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 4 58年 ,是我国茶业史上最辉煌壮观的一页。北苑茶文化也由此发展 ,博大精深 ,独成体系。本文就北苑茶文化作个初步探讨。一、北苑茶文化的主要形式与内容1、斗茶 宋代北苑茶品质的不断提高 ,又促进了茶叶品饮技术的提高 ,在茶人互相比试茶的品质高低的活动中 ,形成了一整套斗茶艺术 ,并为朝廷士大夫所仿效。斗茶要经过灸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茶六个步骤。灸茶 ,是把茶饼放到炭火上去烘烤。碾茶 ,把烘烤过的茶饼碾细。罗茶 ,用…  相似文献   

8.
1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准备工作福建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位居祖国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带 ,以其独特的气候与水土条件 ,孕育出了别具特色的茶品———乌龙茶、茉莉花茶、白茶等 ;在茶叶的生产技术上 ,闽茶在唐朝就执茶业之牛耳 ,(位于今日建瓯东峰镇凤凰山 )北苑茶中的龙凤团茶便是唐代贡茶中的上品 ;宋人蔡襄所撰的《茶录》是福建功夫茶品饮艺术最早的经典著作 ;160 0年来福建茶叶的发展历尽沧海桑田 ,但也积惦下深厚的闽茶文化理念与茶艺精髓。福建省的茶文化研究与生产同步发展 ,历史悠久。全省有领导的茶艺交流工作 ,开…  相似文献   

9.
茶叶历来为闽江上游山区的传统产品,武夷茶是茶中之精品.武夷茶生产可远溯唐代,至明代,茶叶生产虽有所停滞,但"(武夷)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1].降至清代,茶叶商品生产有较大发展,鸦片战争后走向鼎盛. 一、福建茶叶生产的兴衰沿革 福建茶叶大规模种植开始于唐代.肃、代年间,陆羽著《茶经》记:茶"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福建有武夷茶(建州茶)与福州茶,福州茶主要是方山露牙和正黄茶两种,《三山志》记方山茶:"唐宪宗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麟德殿说法,赐之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之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盖建茶未盛前也"[2].《膳夫经手钞》记正黄茶:"福州正黄茶,不知在彼味峭."直至唐末,建茶才开始出名,所谓"自建茶出,天下所产皆不复可数"[3].五代期间,建州茶生产更加兴盛,南唐统治建州时,还大规模组织人民种茶采茶于北苑,并制造团茶,用特制的龙凤模压印,谓之"龙凤腊面茶",简称"龙凤茶",为贡茶.作为建州茶中突起的名品——武夷岩茶也已普遍种植.福建茶叶除了茶品有名外,其产量也颇为可观.唐代时,福建茶叶产量已居全国第五位[4],为全国重要产茶区.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生她的山,是中国最绿的地方。身披龙凤,是她倾国倾城的衣裳。多少诗人,把她深深吟唱……"为弘扬北苑御茶文化,打造北苑御茶品牌,推进北苑御茶产业的发展,建瓯市北苑御茶文化研究所委托建瓯市方志委主任、《建瓯市志》主编赖少波等创作的《北苑御茶》荣获福建省十佳文明金曲奖,日前在福建大剧院举办的福建省"谱文明  相似文献   

11.
罗昊 《中国茶叶》2023,(4):69-74
宋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茶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宋代采取贡茶等政策以加强对茶业的管制以增加财政收入。相较于唐代,宋代贡茶不但求早求量,而且注重品质。北苑茶诗是我国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称得上是宋代茶文化兴盛的标志。文章研究了宋代茶文化著作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北苑茶诗与贡茶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提出贡茶的发展促进茶诗进步的初步结论,以期为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茶是闽北茶叶的总称 ,生产历史悠久 ,在茶叶发展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贞元中首创研膏、腊面茶为贡 ,南唐北苑立茶官 ,北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焙” ,龙团凤并从此诞生 ,取代了江苏阳羡历史名贡茶。历五代宋元 ,垂延四百多年盛名不衰 ,史家称“龙凤盛世”。北苑贡茶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 ,以及花色品种 ,层出不穷。于是饮茶习俗风行九州 ,饮茶方法从煎茶发展到斗茶、点茶、分茶和设茶宴。烹茶时已讲究茶质、水质、茶具、火侯和冲泡技巧。唐、宋建州“煎茶法”、“点茶法”、“斗茶法”已是武夷茶艺的雏型。不愧为“建溪官茶天下绝”。…  相似文献   

13.
<正>建瓯茶叶历史悠久,由于生态环境优越,所产的茶叶品质特别好。唐末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建州人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茶山悉数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从此建茶由贡茶升格为御茶,从五代至明代,北苑御茶深受六朝(五代的闽和南唐、北宋、南宋、元、明)42位皇帝的青睐,历时458年。更可贵的是北苑茶灿烂辉煌过后没有沉寂,没有殒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时而变,与时俱进,用前世今生谱写了中国茶叶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四、中国茶文化形成后的早期发展[宋代、元代(960-1368)茶文化] 1.宋代茶叶生产和贡茶的发展到了宋代以及后来的元代,茶区继续扩大,制茶技术得以改进,贡茶和御茶的精益求精促进了名茶的发展,饮茶更加普及。斗茶之风盛行,文人墨客的推波助澜,塞外的茶马交易和茶叶对外贸易都逐渐兴起。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是世界闻名的茶叶,是世界三大茶类之一。欲谈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先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专门谈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如宋子安《东  相似文献   

16.
1关于北苑 北苑古代属于建州的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建安是州治的所在地,因此建安是建州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建州约为现在的闽北地区,建州茶叶简称建茶.建州茶叶历史较早,并稍有名气.陆羽《茶经》中说:"岭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由于唐时盛行饮茶,"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旧唐书),茶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生活物质,也成为一个有利的经营项目.  相似文献   

17.
福建发展茶业的九大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是红茶与特种茶——乌龙茶、茉莉花茶、自茶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早在东晋(公元376年)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峰就有“莲花荼襟太元丙子”摩崖石刻,是福建茶事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比睦羽《茶经》(公元780年)问世要早404年,距今已有1632年的历史。从唐代开始,福建就是贡茶的产地——福州长乐郡(福建福州),福州的方山露芽、“蜡面茶”,“福州柏岩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与世。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新石器时代,福建宁德就有彩釉陶茶具。有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镇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376),这比世界最早的茶书陆羽《茶经》(780)间世要早404年。陆羽《茶经》记载:“福州、建州(今建瓯)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9.
<正>《嘉靖建宁府志》载,南朝萧齐年间,建州已广泛人工种茶,而且还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建瓯茶叶真正兴盛并登上辉煌的巅峰是从唐末开始的。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建州人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茶山悉数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从此建茶由贡茶升为御茶,从五代至明代,北苑茶深受六朝(五代的闽和南唐、北宋、南宋、元、明)42位皇帝的青睐,历时458年。北苑御焙名倾天下45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时而变,  相似文献   

20.
传承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北苑贡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衍生出的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大力挖掘和整理北苑贡茶文化,不仅可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增强文化自信,而且能够为助推建瓯茶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