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卫赛超  谢晶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9):1907-1917
为探究不同纳他霉素添加量(0.05、0.1、0.2 g/kg)对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可食性复合涂膜保鲜芒果(N1、N2、N3)效果的影响,以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涂膜处理为阳性对照(CZ),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CK),研究芒果在低温(13℃)贮藏30 d过程中转黄率、病情指数、果肉色泽特征、生理生化、品质变化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CK组贮藏期仅为24 d,涂膜处理可至少将芒果贮藏期延长6 d;纳他霉素涂膜组推迟了芒果呼吸高峰的出现,N3组的呼吸峰值最低;与CK组相比,N3组在24 d的转黄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5.83%和44.17%;N3组显著抑制了自由水分、果实质量和硬度的下降,保持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同时,涂膜组的POD和SOD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果肉总色差和相对电导率上升得到了抑制,说明复合涂膜处理有效延缓了芒果衰老进程,保持了更好的果实新鲜度。综上,添加纳他霉素的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可食性复合涂膜可显著提升对芒果的保鲜效果,添加量为0.2 g/kg的纳他霉素复合涂膜效果更佳。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在水果保鲜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咖啡是热区重要的多年生经济作物,长期的连作产生了严重的连作障碍,已成为影响咖农增收、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采集咖啡园病株根际土壤,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其4个浓度的水提液(0、0.50、1.00和2.00 g/mL,分别表示为CK、T1、T2和T3)对咖啡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明晰咖啡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为克服咖啡连作障碍提供科学和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发病植株根际土壤水提液导致其幼苗根系表皮细胞变小、排列更加紧密,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根系细胞壁及内膜系统逐渐被破坏,形成空腔;初生木质部细胞的木质化程度逐渐增加。根系鲜重、干重、总根长、根体积、根尖数、总根表面积以及根系活力均随根际土壤水提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T2处理与CK相比差异显著(P<0.05),T3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根际土壤水提液浓度的升高,根系木质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T1处理与CK相比,木质素含量增加29.53%,差异显著,T2、T3处理木质素含量分别增加42.38%、66.52%,差异均达极显著;T2、T3根系相对电导率分别增加34.40%、58.30%,差异均达极显著。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土壤水提液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T2处理与CK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61.75%,差异显著。MDA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均随着土壤水提液浓度升高而升高,T3处理与CK相比,SOD活性增长56.77%,差异显著;POD活性增加96.28%,差异极显著。综上可知,发病咖啡植株根际土水提液中存在自毒物质,破坏咖啡幼苗根系结构、抑制根系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以40份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种质为材料,采用0(CK)、15%(T1)和20%(T2)3种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增加,干旱胁迫下不同竹节草种质枯黄率和萎蔫系数呈增加趋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相对于T1处理,T2处理下枯黄率和萎蔫系数增幅更大,变化更明显;T1处理可促进根系生长,而T2处理有抑制作用,种质间呈现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枯黄率、萎蔫系数、相对总根长、相对根体积、相对根表面积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相对根直径与萎蔫系数、相对根长之间显著相关,与其他形态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运用隶属函数对竹节草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分为抗旱种质(CA04、CA26、CA23、CA58)和敏旱种质(CA03、CA59、CA78、CA40)。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竹节草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土壤水分与槟榔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槟榔灌溉技术。以槟榔幼苗为对象,设置5个水分梯度,分别是T1:(30±5)%、T2:(45±5)%、T3:(60±5)%、T4:(75±5)%、T5:(90±5)%,测定槟榔幼苗的形态、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55%~6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可以提高槟榔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长,其中槟榔幼苗的株高和茎粗比在25%~3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分别提高了26.89%、19.89%,并且槟榔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达显著水平。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65%时,槟榔幼苗的裂叶长不断增加,但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2)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槟榔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出现下降趋势,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不断降低,槟榔幼苗的根冠比不断增加。(3)在30%左右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槟榔幼苗叶绿素含量达最低值11.16 mg/g,但水分利用率相对其他处理较高,植株叶片发黄且矮小,根系活力也较小。综上所述,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5%时,有利于槟榔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LED光源在金线莲工厂化栽培中的应用,利用研发的具有不同比例红(R)、蓝光(B)的LED灯作为光源,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CK),设置以下5个试验处理,T1:R/B(3/7), PPFD 20 μmol/(m2·s);T2:R/B(7/3), PPFD 20 μmol/(m2·s);T3:R/B(3/7), PPFD 30 μmol/(m2·s);T4:R/B(7/3), PPFD 30 μmol/(m2·s);T5:R/B(7/3), PPFD 50 μmol/(m2·s),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源及其光照强度对金线莲的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反应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T4、T5处理的金线莲株高、茎粗、植株干鲜重显著提高;T5处理的金线莲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1、T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T2、T4处理。不同比例红蓝光处理下金线莲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R/B(7/3)处理的金线莲叶片叶绿素含量大于R/B(3/7)处理。不同比例红蓝光源处理的金线莲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系统II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红光比例减少,蓝光比例增加,可降低金线莲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系统II活性,同时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也随之降低。T2处理可有效提高金线莲叶片SOD和CAT活性,但POD活性降低;T4处理下金线莲叶片POD和CAT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与对照相比,T1处理的金线莲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较对照提高19.4%,而T5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各处理金线莲生长来看,T5处理R/B(7/3), PPFD 50 μmol/(m2·s)的金线莲生长最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及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4年生结果始期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无性系为材料,比较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修剪(T3)以及不修剪(CK)处理下无患子新梢萌发、生长与开花结实情况。结果表明:修剪强度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无患子无性系的新梢数量、新梢枝长和新梢基径。主成分分析显示,新梢数量(-0.3426)和新梢基径(0.7035)是影响无患子果实产量的主要因素,新梢数量和新梢基径影响了新梢的营养分布。经不同强度修剪后,无患子的新梢总数、开花枝数、开花枝率、结果枝数、结果枝率和果实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1、T2和T3的无患子无性系平均单株果实产量分别高出CK的4.99倍、7.28倍和1.54倍。可见,修剪可以有效调节无患子新梢的数量和质量并控制新梢营养的分布,对无患子幼林采用中度修剪,可提高无患子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7.
含茶多酚的大豆分离蛋白涂膜对甜樱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天然抑菌抗氧化物质茶多酚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中制成复合涂膜液,以感官指标、硬度、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为质量指标定期取样分析测定,研究所制成的涂膜液在室温条件下对甜樱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含茶多酚的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涂膜液能较好地保持贮藏樱桃的感官品质,降低甜樱桃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从而延长果实的保鲜期。5%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中添加200mg/kg茶多酚制得的涂膜液保鲜效果显著,和对照相比,可将甜樱桃的室温保鲜期从2d延长至8d。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浓度的海藻叶面肥(Organic-based biostimulant formulas,OBFs)喷施下茶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红壤区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以不喷施OBFs为对照(T0),在茶园设置5个OBFs叶面肥喷施体积分数0.33%、0.66%、0.99%、1.32%、1.65%,分别记为T1、T2、T3、T4、T5,研究喷施不同浓度OBFs对茶树嫩叶吸收养分、以及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OBFs可以改善茶树农艺性状、促进嫩叶吸收养分和增产提质。与T0相比,T1、T2、T3、T4、T5处理茶青产量分别增加1.4、1.4、1.3、2.1、2.4倍(P<0.05)。随着OBFs喷施浓度增加,茶青总生物碱、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含量先升后降。与T0相比,T<...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新鲜槟榔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常温贮藏条件下,负载茶树精油(0%、0.1%、0.3%和0.5%)的辣木籽渣蛋白乳液涂膜液对新鲜槟榔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0.1%、0.3%和0.5%茶树精油的辣木籽渣蛋白乳液对抑制槟榔的腐烂具有较好的效果,且随着浓度的增加(0%~0.3%),抑制越显著,但高至0.5%时效果减弱,其中0.3%茶树精油涂膜可有效减少新鲜槟榔贮藏期内水分的蒸发,进而减缓质量损失,同时还能有效维持较高的硬度,减缓组织软化,可有效减缓槟榔表皮转黄,保持较好色泽形态,常温贮藏期达到11 d,且抑菌试验表明,负载0.3%茶树精油–辣木籽渣蛋白乳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直径为(11.33±0.81)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直径为(13.38±0.88) mm。综上所述,负载0.3%茶树精油–辣木籽渣蛋白乳液涂膜效果最好,既能达到抑菌效果,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保持槟榔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可作为延长槟榔保鲜时间和贮藏品质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田间栽培条件下,3种果蔗-花生间作处理[1行果蔗间种2行花生(T2)、1行果蔗间种1行花生(T1)、果蔗单种(T0)]对果蔗、花生产量和种植前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并对不同间种处理的经济效益、土地当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T0相比,T2、T1间种处理对果蔗、花生产量构成因素和单产均无显著影响。比较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理化指标,T2和T1间种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碱解N含量并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T2间种处理效果更为明显。通过对3种间种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与T0相比较,T2和T1 2种间种处理均能显著地增加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94和1.72,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其中T2处理间种优势更加明显。并通过经济效益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果蔗间种花生虽然部分增加种植成本,但能提高总产值和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在3种间种处理中,1行果蔗间种2行花生(T2)处理对土壤影响较小,果蔗、花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较高的间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目前冬季北运苦瓜生产上肥料过量施用问题,探讨氮、钾不同施用量对嫁接苦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苦瓜嫁接苗为试材,以6个不同的N、K施肥量为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和各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伸有不同程度增加,在幼苗期和初瓜期同等施钾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盛果期,在同等施氮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随供钾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其中T2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盛果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90.76 g/株、43%。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变化随生育期的延伸呈上升趋势,嫁接苦瓜对钾需求量较高,其次是氮,磷最少;T2处理在各生育期氮、磷、钾累积量持续呈较高水平,成熟期累积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每株20.9、3.5、27.3 g,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52.7%、43.2%、38.5%;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明显增强叶片(源)向 果实(库)的养分供应能力,氮、磷、钾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成熟期分别为59%、48%、4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均有差异,同等施钾条件嫁接苦瓜产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2处理嫁接苦瓜单瓜重、产量均显著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37.1%、46.4%。综合研究嫁接苦瓜生长量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性,T2处理(N 260 kg/hm2、K2O 430 kg/hm2)对嫁接苦瓜增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加减法”。  相似文献   

12.
以西番莲香气物质较丰富的紫果‘台农1号’为试材,选取未成熟(T1)、近成熟(T2)和完全成熟(T3)3个时期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3个果实发育过程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情况,同时检测对应果实中酯类香气物质合成相关的脂氧合酶(LOX)和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以期了解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主要致香物质变化情况及物质与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西番莲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很大的提高,3个时期检测的香气物质总数分别为72种、95种和136种,总峰面积呈倍数增加;未成熟(T1)和近成熟(T2)2个时期萜烯类和酯类物质为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在完全成熟(T3)时期主要的挥发性香气为酯类,其峰面积占总峰面积达80.31%;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酯类香气的种类和含量不断的提升,其中己酸乙酯,1-甲基己酯-己酸、丁酸乙酯、辛酸乙酯、1-甲基辛酯-丁酸、己酸己酯、1-甲基己酯-丁酸、丁酸己酯、(Z)-3-己烯基酯-己酸、乙酸己酯、2-甲基-辛酯-丙酸、辛酸己酯、3-羟基乙酯-己酸、(Z)-2-丁酸-乙酯等含量提升或占比较大,这些脂肪酸代谢途径产生的酯类在西番莲果实成熟过程中可能发挥了致香作用。LOX是酯类合成第一步的限速酶,AAT为酯类合成最后的关键酶。对不同发育期果实酯类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LOX、AAT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3时期AAT酶活性显著的提升。由此推断,紫果西番莲果实发育过程中LOX和AAT酶的活性与酯类香气成分形成直接相关,酶活性的提升促进酯类香气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桃形李采后极易发生病害,难以保鲜,为了控制桃形李采后病害的发生,通过对分离到的病原菌扩展青霉菌株(Penicillium expansum,TXL-01)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对其它水果致病性试验,分别用硝普钠、葡萄籽提取物和NaHCO_3在PDA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形态学观察发现致病菌菌丝有分枝和横隔膜,具帚形孢子囊,能产生大小不同的2种类型孢子;对多种水果侵染后均能致病,说明致病菌对宿主要求专一性不高;硝普钠和葡萄籽提取物只能在前3 d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但是在第4天以后与对照无明显差异;NaHCO_3浓度为0.10%和0.15%时,培养到第6天时能显著抑制病原菌生长;当NaHCO_3为0.2%时,培养到第12天时内还能抑制病原菌生长;再分别以0.10%、0.15%、0.20%NaHCO_3和0.20%NaHCO_3+1.0%壳聚糖(Chitosan)复合处理桃形李采后果实,发现0.20%NaHCO_3处理虽然也能减少果实腐烂率,但结合1.0%Chitosan涂膜处理对果实保鲜效果更好,可以显著抑制致病菌的发生,降低果实发病率,说明NaHCO_3和Chitosan复合处理可以应用于桃形李的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西番莲果实耐贮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选取采后‘福建百香果1号’西番莲果实,用稀释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的卡多赞(壳聚糖)溶液浸泡5 min,以用蒸馏水浸泡5 min为对照,果实浸泡后取出晾干,之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每袋装果10个),置于28℃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隔3 d取样,用于测定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贮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西番莲果实相比,壳聚糖处理能有效降低采后西番莲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上升,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果实商品率;此外,壳聚糖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外果皮L *a *b *值及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维持较高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蔗糖、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因此,壳聚糖处理能增强采后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其中,以稀释200倍的卡多赞溶液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可作为提高西番莲果实采后耐贮性、延长其保鲜期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