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2019年9月份采自广西桂林市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为供试种子材料;以2019年10月份采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类植物园的芝麻(Sesamum indicum L.)植株根、茎、叶为原料,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浸提液(25、50、75、100 g·L-1)为种子处理液;以蒸馏水为对照,在培养皿(直径15 cm)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芝麻根、茎、叶浸提液,每个培养皿中放入50粒毛竹种子,置于恒温恒湿箱(温度25℃、湿度90%)中进行发芽培养试验;发芽结束后,抽取幼苗10株,测定胚根的生理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以毛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化感效应综合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质量浓度芝麻根、茎、叶水浸提液对毛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芝麻对毛竹生长的潜在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芝麻根、茎、叶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降低趋势;芝麻根、茎、叶浸提液质量浓度为100 g·L-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玉竹连作障碍形成机制。[方法]从连作玉竹根际土壤中提取浸提液,设置连作玉竹根际土壤浸提液的浓度为5.0、2.0、1.0、0.5 g/mL,分别处理萝卜、芝麻、莴苣种子,研究连作玉竹根际土壤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玉竹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萝卜、芝麻、莴苣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玉竹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莴苣的抑制效果最明显,7 d内各浓度处理莴苣种子均没萌发。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对萝卜和芝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呈上升趋势,5.0 g/mL处理对萝卜和芝麻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分别为-0.98和-0.99。[结论]在这3种受体植物中,萝卜最适合作为玉竹的下茬作物,芝麻最适合作为进一步研究玉竹化感作用的受体作物,而对莴苣种子的影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3.
太子参茎叶和连作土壤对莴苣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的成因,进行了太子参茎叶和连作土壤水浸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太子参茎叶浸提物抑制莴苣种子的发芽,延长平均发芽时间;太子参连作土壤浸提物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无显著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1~0.1g/mL),高浓度太子参茎叶浸提物抑制莴苣胚根生长,促进胚芽生长,浓度过高(1g/mL)则胚根胚芽生长均受到抑制;高浓度的太子参连作土壤浸提物抑制莴苣胚根生长,促进胚芽生长,但作用强度均小于茎叶浸提物。化感作用可能是导致太子参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的成因,进行了太子参茎叶和连作土壤水浸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太子参茎叶浸提物抑制莴苣种子的发芽,延长平均发芽时间;太子参连作土壤浸提物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无显著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1~0.1g/mL),高浓度太子参茎叶浸提物抑制莴苣胚根生长,促进胚芽生长,浓度过高(1 g/mL)则胚根胚芽生长均受到抑制;高浓度的太子参连作土壤浸提物抑制莴苣胚根生长,促进胚芽生长,但作用强度均小于茎叶浸提物.化感作用可能是导致太子参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3,(4):15-17
通过采用PEG模拟干旱和添加NaCl的方法,研究了干旱和盐胁迫复合逆境对芝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逆境程度的增大,芝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逐渐受到抑制。轻度干旱+轻度盐(50 g.L-1PEG+50 mmol.L-1NaCl)复合逆境处理对芝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中重度干旱和盐的复合逆境(150~200 g.L-1PEG+100~200 mmol.L-1NaCl)各处理组合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轻度干旱和盐的复合逆境(50 g.L-1PEG+50 mmol.L-1NaCl)处理(P<0.01)。  相似文献   

6.
15个芝麻品种(品系)红壤连作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芝麻耐连作种质资源,以赣芝5号、赣芝9号、万荣黑芝麻、青麻、金黄麻、武宁黑芝麻、东乡黑芝麻、冀9014、玉山黑芝麻,豫芝11号、陕西旬阳、中芝13号、P13–2、WS46、樟树褐芝麻为供试材料,于2014—2015年对芝麻进行连作耐性筛选。结果表明:连作导致芝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空梢尖长、始蒴部位和瘪子率显著升高;对千粒质量无显著影响。结合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认为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连作系数可作为芝麻萌发期连作耐性筛选指标;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蒴果数和单株产量的连作系数隶属函数值组成的指标池,可作为基于产量的芝麻田间连作耐性筛选标准。通过芝麻萌发期和田间耐性筛选,得到耐连作能力较为稳定的金黄麻(C5)和武宁黑芝麻(C6);中等耐连作能力较为稳定的玉山黑芝麻(C9)和豫芝11号(C10)以及不耐连作的赣芝5号(C1)、赣芝9号(C2)和P13–2(C13);其他品种(品系)对连作耐受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科技》1993,(5):11-11,14
<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市夏播芝麻面积越来越大。总结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现提出如下高产栽培技术。一、轮作倒茬。芝麻对水分、土壤质地和酸碱度较为敏感。夏播芝麻要求地势高燥,土壤酸碱适中,质地轻松,特别是最忌连作。芝麻病害较多,同一块地种植芝麻必须间隔2—3年方可。二、精细整地,合理施肥。芝麻种子很小,发芽出土要求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细平的表土层。因此必须精细整地,以确保全苗。尤其夏  相似文献   

8.
核桃楸枝条与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花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芬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1):1716-1718
研究核桃楸枝条浸提液和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紫松果菊和射干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核桃楸枝条浸提液对紫松果菊种子和射干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核桃楸枝条浸提液则会抑制射干种子发芽期间的α 淀粉酶活性,从而抑制其种子发芽,但该抑制作用随枝龄的增加有减弱的趋势。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紫松果菊与射干种子萌发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牡丹种植下,其枝叶浸提液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通过对牡丹枝叶浸提液不同浓度处理下,研究水稻和玉米发芽率、发芽速率、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及种子发霉率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牡丹枝叶浸提液对水稻和玉米种子发芽率主要表现为高浓度抑制种子的发芽;同时,在牡丹叶浸提液下,水稻和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均低于枝浸提液;在枝叶浸提液各浓度处理中,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总体低于水稻种子。(2)水稻和玉米的发芽速率均随着牡丹枝叶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牡丹叶浸提液处理下,种子的发芽速率较枝浸提液处理下低;同时,无论在枝叶浸提中,玉米种子的发芽速率均较水稻低。(3)牡丹枝叶浸提液对水稻和玉米种子发芽总体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以玉米种子在牡丹叶浸提液中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强,牡丹叶较枝的化感作用更强;同时,部分枝叶浸提液处理浓度促进了玉米种子的发芽。(4)牡丹枝叶浸提液对玉米种子的发霉具有较强的作用,玉米种子发霉率随着枝叶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种子发霉率则基本不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用豫芝四号芝麻品种为材料,将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分别密封在25℃和5℃时贮藏12个月。结果表明:超干贮藏对芝麻种子发芽、根和苗的生长、发育时期等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持续到芝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25℃下适当干燥能使芝麻种子保持较高活力水平,存在一个超干水平临界值,25℃贮藏时为3.78%,5℃贮藏时为6.01%,在临界值时单果重和干重均较重,植株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蒴粒数较多,植株稍高。相关分析表明,芝麻种子活力与发芽率和株高达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出苗期和开花期达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连作年限对红壤旱地芝麻产量和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的影响,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正茬、连作1 a、2 a、3 a对芝麻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1 a、2 a、3 a与正茬比较芝麻产量分别降低14.0%、45.6%、64.4%,单株蒴果数分别减少25.4%、17.5%、55.9%,千粒重分别减少20.5%、8.5%、22.2%。连作1 a与连作3 a的每蒴粒数较正茬分别减少2.0%和14.5%。红壤旱地上芝麻连作会使茎点枯病和青枯病的病情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茎点枯病从正茬的6.80%增加到连作3 a的51.63%,而青枯病从正茬的2.54%增加到连作3 a的44.75%。这说明芝麻连作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主要病害病情指数的影响大,为了提高芝麻产量应实行轮作换茬。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芝麻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生理变化,丰富芝麻种子生物学内容,在25 ℃暗培养条件下,以2个芝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0~72 h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水分吸收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酶活性等代谢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在浸水后6 h吸胀,12 h萌动,24 h胚根开始快速伸长,48 h胚芽开始快速生长,72 h完成发芽。吸水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在 0~6 h和24~60 h 2个时间段表现为急速上升;吸水速 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过程,其中在0~3 h时下降最快,在胚芽开始生长(吸水后48 h)后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上升。随着萌发进程的推进,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后升趋势,氨基酸含量不断下降,粗脂肪含量在24 h后有所下降,游离脂肪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脂肪酶活性不断增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成变化非常小。因此,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启动糖代谢,随后启动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研究结果为芝麻种子萌发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连作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对烤烟移栽后30 d、50 d、70 d和90 d的根际耕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并结合简单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来探讨连作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和微生物菌肥均可明显改善连作植烟土壤的品质,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含量上升,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较强的简单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土壤综合肥力影响最显著的土壤环境因子为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连作植烟土壤氮素含量水平是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上载荷程度较高的脲酶、磷酸酶、碱解氮、过氧化氢酶和速效钾这五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能够和土壤理化因子共同评价土壤综合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连作对大蒜土壤养分、微生物结构和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引起大蒜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研究了连作0年(对照)、5年和10年的大蒜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大蒜产量降低,与对照相比,连作5年和10年的大蒜产量分别下降了31.1%和40.8%。大蒜连作使土壤p H升高,土壤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及有机质的含量降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而真菌数量升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说明长期连作影响土壤中物质和养分的转化。综上所述,长期连作使大蒜产量降低,p H升高,酶活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发生改变。建议施用有机肥来改善土壤性质,改良土壤中微生物的酶活性和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5.
红壤旱地芝麻防早衰叶面调控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速效肥料、生长调节剂及抗病药剂对保持芝麻生长中后期的正常生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铵+腐植酸+赤霉素"配制能有效防控红壤旱地芝麻早衰,在此配方基础上,添加代森锰锌能对防控芝麻叶部及茎部病害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红壤旱地上芝麻的抗早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浸种温度及化学诱变剂对芝麻种子发芽的影响,在不同浸种温度下,研究了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不同时间对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浸种后,EMS处理时间超过4h或者EMS质量浓度大于10g/L时,3个芝麻品种均不能正常发芽,而25℃浸种后,10g/L EMS处理6h或15g/L EMS处理4h,3个品种仍能正常发芽。4℃和25℃浸种后,不同浓度NaN3处理下,3个品种均能正常发芽,但当6mmol/L NaN3处理12h时,4℃下浸种,3个品种的发芽率均低于50.0%,而25℃下浸种,3个品种的发芽率最低为69.3%。相同(质量)浓度、相同处理时间下,4℃浸种能更好地发挥EMS和NaN3的诱变作用。不同芝麻品种对EMS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对NaN3的敏感性差异较小。从诱变育种创造有益变异角度,建议4℃浸种24h后,以5g/L EMS诱变处理8h或4mmol/L NaN3诱变处理12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芝麻生长和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 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芝麻生理、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相比,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芝麻开花期土壤酶活性和光合特性,土壤蔗糖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33.3%、26.4%和23.6%,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47.4%、35.9%和29.5%,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0.4%、13.6%和12.1%,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7%、9.4%和8.0%,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分别提高24.2%、16.2%和10.9%;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均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生物炭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效果较为显著;生物炭、有机肥、饼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较不施肥显著增产,较氮磷钾化肥处理分别增产11.7%~13.3%、8.8%~8.1%和4.4%~8.7%。【结论】 应用1 hm2施用生物炭1 500 kg 或有机肥1 500 kg配施化肥N 120 kg、P2O575 kg、K2O 75 kg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和酶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数量变化以及土壤酶的活性.[方法]以新疆高产棉花连作5、10、15和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棉花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总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细菌数量变化有极显著差异,真菌和放线菌变化无显著差异,棉田土壤B/F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的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进行测定,结果脲酶、蔗糖酶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强的趋势,磷酸酶活性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先呈下降趋势,再随连作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芝麻发芽期耐盐性鉴定方法研究及耐盐候选基因的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芝麻发芽期耐盐性鉴定适宜的NaCl胁迫浓度和评价指标,发掘耐盐种质和耐盐相关重要基因,为芝麻耐盐性大规模鉴定、遗传改良和耐盐机理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优异基因资源。【方法】以8份耐盐性差异较大的芝麻种质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的NaCl(0、50、100、150、200和250 mmol·L-1)胁迫下发芽,测定其发芽势、成苗率、根长、芽长和鲜重等指标,通过对指标值的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相关性分析等,筛选芝麻发芽期耐盐性鉴定适宜的NaCl处理浓度和评价指标。以100 mmol·L-1 NaCl溶液为处理浓度,相对成苗率为鉴定指标对71份芝麻核心种质进行发芽期耐盐性鉴定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对获得的候选基因进行功能注释;通过NaCl胁迫下芝麻幼苗叶片转录组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筛选耐盐相关候选基因。【结果】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8份芝麻材料发芽各指标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表明,100 mmol·L-1的NaCl处理下,除发芽势外,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成苗率、根长、芽长和苗鲜重的标准偏差值均较大,所有指标在0.05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100 mmol·L-1的 NaCl溶液可以作为芝麻发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胁迫浓度;相对成苗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芽长、相对根长和相对鲜重7个指标与芝麻发芽期耐盐性关系密切,贡献率较高,可以作为芝麻发芽期耐盐性鉴定的评价指标。71份芝麻核心种质材料的相对成苗率变异比较丰富,符合正态分布;通过对71份芝麻核心种质相对成苗率与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7个与芝麻发芽期耐盐性显著关联的SNP标记(LG5:688003、LG7:9582027、LG10:5274091、LG10:10788493、LG11:11924186、LG14:2128695和LG16:3930301),SNP标记上、下游各100 kb区间内共有基因67个,其中有功能注释的基因34个;通过耐盐材料S04在盐胁迫下的转录组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对预测的候选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共有21个候选基因受到盐胁迫诱导显著差异表达。【结论】芝麻发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NaCl胁迫浓度为100 mmol·L-1,相对成苗率等7个指标可以作为适宜的评价指标;检测到与芝麻发芽期耐盐性显著关联的SNP标记7个,并鉴定出耐盐候选基因21个。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下茬胡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设置胡麻/小麦间作(CI)、胡麻-小麦轮作(CR)和胡麻连作2年(CC2)3种种植模式,于第二年收获后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土壤水提液综合效应,及第三年的胡麻生长和产量,探寻间作和轮作影响胡麻生长和产量的原因。结果表明,与CC2相比,CI和CR降低土壤pH,使土壤中的氮、磷、钾被作物充分利用;CI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CR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CI减弱土壤水提液对胡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自毒作用,而CR土壤水提液的综合化感效应则表现出促进作用。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CR降低了土壤真菌多样性;且CI和CR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与CC2相比,CI和CR都有利于下茬胡麻生长,使得单株产量显著提高,从而提高小区产量,且CR增产效果更加显著。由此可见,胡麻与小麦间作或轮作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升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自毒作用、改变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有利于下茬胡麻的生长,为胡麻高产栽培模式及区域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