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程度及来源,采集研究区44个土壤样品,测定Cr、Co、Ni、Cu、Zn、Cd、Pb、As、Hg、Se含量,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r、Co、Ni、Cu、Zn、Cd、Pb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积累,而As、Hg、Se 3种元素含量低于背景值,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r、Co、Ni、Cu、Cd属于轻微污染,Zn、Pb、As、Hg、Se属于清洁无污染;由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可知,Ni、Cr、Cu 3种元素以人为污染源为主,Cr与Co、Ni、Cu、Zn之间,Co与Ni、Cu、Zn之间,Ni与Cu、Zn之间,Cu与Zn之间,Zn与Cd之间,Cd与Hg、Se之间,Pb与Se之间,Hg与Se之间同源性很强。  相似文献   

2.
以彩叶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0、0.2、0.5、1.0、1.5、2.0、2.5 mg·L~(-1))处理下彩叶草各器官中矿质元素(K、Ca、Na、Mg、Fe、Mn、Cu和Zn)和重金属元素(Cr、Cd、As、Pb和Se)含量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Se处理明显改变了根茎叶中矿质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K和Ca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茎叶根,Fe和Mn为根叶茎,Zn为叶茎根;低浓度Se(≤0.5 mg·kg-1)处理,Na和Mg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分别是根茎叶和叶根茎;高浓度Se(≥1.0 mg·kg-1)处理,Na和Mg元素的顺序则分别为茎根叶和叶茎根。重金属元素Cr和Cd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根茎叶;Pb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根叶茎。相关性分析表明:(1)彩叶草根中Se含量与As、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K、Ca、Na、Mg、Fe、Mn、Cu、Zn、Cr、Cd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呈正相关与负相关元素个数相当且基本呈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2)茎中Se含量与K、Ca、Na、Mg、Fe、Mn、Cu、Zn、Cr、Cd、As、Pb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正相关元素个数多于负相关元素个数且呈2个简单网状结构;(3)叶中Se含量与C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K、Na、Mg、Fe、Mn、Cu、Zn、Cr、Cd含量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正相关元素个数多于负相关元素个数且呈2个简单直线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以水稻和皇竹草为供试材料,在江西省不同地区设计试验,分析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Cu含量最高,且均未超出NY/T 2596—2014中相应的限量值.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土壤中,Hg潜在风险最高,其次是Cd、As、Cu、Zn,而Cr、Pb的潜在风险最低;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Cd、As、Cu、Zn的累积情况;皇竹草种植土壤中,Pb和Zn的潜在风险较高,其次是As和Cd,而Hg、Cr和Cu的潜在风险较低;沼液中Zn含量较高,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Zn的影响;对于糙米和皇竹草,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含量最高分别为17.844~23.073和9.665~35.913 mg/kg;其次是Cu分别是2.638~3.323和2.816~9.392 mg/kg;Cr、As、Pb和Cd的含量相对偏低;皇竹草中重金属受沼液施用的影响,且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北方30个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除Cr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PbAsZnCuCrNi,其中Cu、Cr、Ni在不同灌区差异性相对较小,Cd、Hg、Pb在不同灌区差异较大;Cu与Zn、Cr、Cd、As、Hg,Zn与Ni,Cr与Pb、Ni、As、Hg,Cd与As呈显著相关的概率较大,Pb与Cu、Zn、Ni、Hg,Hg与Zn、Cd、Ni、As呈高度相关的概率较大;各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由大至小依次为CdHgCuAsZnPbNiCr。【结论】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不同污染背景生境中背角无齿蚌的重金属积累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无明显外源污染)、太湖梅梁湾(历史上污染较为严重)以及云南茈碧湖(高原洁净湖泊)生境中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了蚌样软组织中15种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南泉基地养殖蚌中Al、Cr、Mn、Fe、Ni、Cu、Zn、As、Cd和Ba的含量显著低于梅梁湾野生蚌(P<0.05),茈碧湖野生蚌中Al、Mn、Ni、Cu、Zn、As、Cd、Ba和Pb的含量显著低于梅梁湾蚌样(P<0.05),但前者Mo和Tl的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南泉基地蚌样中Cr、Fe、Mo和Tl的含量显著低于茈碧湖蚌样(P<0.05),而Cu、As和Pb的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梅梁湾、南泉基地和茈碧湖蚌的金属污染指数(MPI)分别为11.1、1.8和1.0,显示出南泉基地养殖蚌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很低,与生活于洁净水体茈碧湖中蚌的情况相近,而远低于采自太湖梅梁湾蚌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及其影响要素,制定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技术和策略。【方法】系统采集了吉林省四平市部分区域内设施菜地、露天菜地、大田玉米地及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148个样品,分析了其Cr、Ni、Cu、As、Cd、Pb、Zn等重金属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结果】在研究区域内,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中Cr、Ni、Cu、As、Cd、Zn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平均含量顺序均为:设施菜地露天菜地大田林地,但对Pb含量的影响不显著。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设施菜地中Cr、Ni、Cu、As、Cd、Zn的累积最多,其次是露天菜地、大田玉米地,林地未出现累积。研究的7种重金属元素中以Cd的累积较严重,其次是Cu。其中设施菜地的Cd含量平均达0.467mg·kg-1,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II级标准(0.3mg·kg-1,6.5pH7.5),也相当于自然状态下林地Cd含量平均值的5.2倍;但4种利用类型中其它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国家II级标准。分析认为,与土地利用年限相比,农用化学品、特别是肥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Cr、Ni、Cu、As、Cd、Zn的累积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设施菜地累积较显著,避免重金属含量较高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施用是防止土壤重金属累积、促进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绿洲连作棉田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绿洲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富集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地质累计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延长,元素As、Cd、Zn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元素Hg、Cu、Pb、Cr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元素Ni的全量整体变化不大;As逐年累积达轻度-中等污染,元素Cd累积达中等-强污染,元素Hg在土壤中含量水平已达到强-极强污染程度。棉田土壤中As、Cd与全磷含量达极显著相关性,表明长年连作条件下,磷肥的施用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因此棉田的耕作制度及施肥量应作适当调整,避免加重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认识宿州煤矿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来源,利用富集因子指标评价尘样中Cu、Pb、Zn、Cr、Cd、As、Mn和Fe的污染等级,并借助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手段对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Cu、Pb、Zn、Cd和As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而Cr、Mn和Fe则低于土壤背景含量;Cd的元素富集因子为9.02,为显著污染水平,Cu和As的富集因子介于2~5,为中度污染,其余元素富集因子均小于2,为无污染至弱污染;降尘中的Cd和As元素具有同源性,与煤矿开采及煤炭资源利用等相关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Cu、Pb和Zn的含量富集主要受到矿区大型运输车辆交通污染影响,而降尘中Cr、Mn和Fe则来源于地表土壤颗粒物。  相似文献   

9.
健康羊全血和被毛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检测了健康羊全血和被毛中9种微量元素(Zn、Cu、Mo、Cd、Fe、Se、Pb、As、F)和3种常量元素(Ca、Mg、P)的含量。结果表明,Cu、Se、F等以及常量元素分布比较集中,被毛Zn、Mo等变异度较大;被毛中Zn、Cu、Se、Cd、Pb、F、Ca、Mg含量显著高于全血水平,而Fe、As、P则相反。部分元素与年龄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山羊全血Zn、Fe和绵羊被毛Mg随年龄增长而升高,Cu则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所有元素均对性别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9种重金属Cd、Cu、Zn、Pb、Mn、Ni、As、Cr、Se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9种重金属的全量平均含量均已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重,Se的污染程度最轻;污灌区土壤以Cd元素的有效系数最高,Ni元素的有效系数最低.Zn、Pb、Cu以及Cd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逐渐减少,Cr、Ni、As以及Se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呈上下波动状态或几乎不变,而Mn元素则是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先略有减少而后骤升.Cu、Cd、Zn等3种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以及这3种元素全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阮从海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79-1084
[目的]为了探讨土壤中5种重金属(Cu、Cd、Zn、Fe、Cr)含量,评价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方法]以太湖流域某农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土壤样品15组、蔬菜样品17组,检测土壤样品和蔬菜样品中5种重金属含量。通过研究蔬菜中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表-中-底层土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Cr(底层未超标)、Cu和Cd污染,其中Cd含量严重超标,超标率达97.8%,Zn含量比Ⅱ类土壤标准限值低,Fe含量远远低于中国土壤背景值、世界土壤中值。Cr、Cu、Cd和Z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垂直迁移。土壤Cr、Cu、Fe、Zn以残渣态为主,而Cd以离子交换态存在,蔬菜Zn、Fe、Cr以氯化钠态为主存在,Cu、Cd以乙醇态为主存在。5类蔬菜中,Cr(葱蒜类除外)和Cd含量均严重超标,5类蔬菜对土壤Cr、Cd存在生物富集,对WS-Cd、WS-Cr,EXC-Cd、EXC-Cr有明显的富集。[结论]该研究为农业活动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以及防治耕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相关标准和管理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中K、Na、Fe、Zn、Cu、Cd、Pb和Cr等微量元素在身体肌肉、螯足肌肉、鳃丝、性腺和肝胰脏中的分布状况,以及雄蟹和雌蟹的差异,并对中华绒螯蟹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中K、Na含量最高,Fe、Zn、Cu次之,Cd、Pb、Cr最低。同一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异,鳃丝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较高。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雌雄蟹各部位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性腺中Cd、Cu、Na、K和Cr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r在雌蟹和雄蟹肌肉中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华绒螯蟹是K、Na、Fe、Zn、Cu等微量元素的良好食品来源,但Pb、Cd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中K、Na、Fe、Zn、Cu、Cd、Pb和Cr等微量元素在身体肌肉、螯足肌肉、鳃丝、性腺和肝胰脏中的分布状况,以及雄蟹和雌蟹的差异,并对中华绒螯蟹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中K、Na含量最高,Fe、Zn、Cu次之,Cd、Pb、Cr最低。同一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异,鳃丝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较高。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雌雄蟹各部位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性腺中Cd、Cu、Na、K和Cr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r在雌蟹和雄蟹肌肉中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华绒螯蟹是K、Na、Fe、Zn、Cu等微量元素的良好食品来源,但Pb、Cd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粤东地区海水经济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摄入健康风险,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了10种海产经济贝类肌肉和内脏团中6种重金属(Zn、Cd、Pb、Cr、Cu及Mn)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目标危险系数(THQ)及总目标危险系数(TTHQ)分别评价其污染程度和食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10种贝类肌肉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由高至低为Zn > Mn > Cu > Cr > Cd > Pb,内脏团中为Zn > Mn > Cu > Pb > Cr > Cd。除Cr外,贝类内脏团中其他5种金属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均高于其相应的肌肉组织。Pi结果表明,除Cu外,贝类肌肉和内脏团均受Zn、Cd、Pb、Cr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的Pi最高,其次为Zn、Pb,而Cr指数相对较低;且大多数贝类内脏团中Cd、Zn及Pb的Pi值指示为重污染水平(即超标)。THQ评价结果显示,除了栉江瑶内脏团中的Cd外,该10种贝类中5种重金属暴露对儿童或成人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但TTHQ结果表明,约有50%贝类的内脏团重金属TTHQ值大于1,表明暴露人群若长期食用这些贝类的内脏团将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总之,粤东地区10种海水经济贝类分别受到Cd、Zn、Pb和Cr不同程度的污染,表明该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或贝类生产已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安全隐患,建议加强该地区贝类产品重金属残留的质量监控及重金属污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福星  吕颂辉  滕德强  江涛  焦泽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12-9216,9313
[目的]研究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方法]对黄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和Cd)的含量分布和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有机碳(TO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在南黄海中部和威海以北的北黄海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Fe和Hg的含量偏高,海州湾和北黄海北部含量偏低,Mn、Cd的分布较不均匀,离散程度较大;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正相关性,Pb与Zn、Zn与Cr、Pb与Cr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7、0.96和0.94。Cd和Cu呈显著相关,但Cd与其他重金属无显著相关关系,重金属与TOC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Cu〉Pb〉Cr〉Zn,对黄海表层沉积物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显示,南黄海中部的泥质沉积区域环境质量较差,应予以重视。[结论]该研究为黄海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典型黑色岩系分布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风化作用条件下,黑色页岩富含的重金属元素释放到环境中,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运用生态地球化学的分析手段,对发育于浙江寒武系黑色页岩地层(荷塘组)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As、Cu、Zn和Hg均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67.81%、7.81%、7.18%、4.68%和1.87%;而Se、Ni、Pb和Cr等未超标;对黑色页岩和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可知,超标土壤分布区域与黑色页岩发育区域基本吻合,土壤中Cd、Cu、Se、Ni、Zn等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黑色页岩风化释放;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因来源不同而差异显著,其生物可利用率顺序为CdZnSeNiAsPbCuCr;Cd等元素的高生物可利用率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大冶龙角山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来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大冶龙角山矿区某溪流段沿岸农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分布情况,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提取并测定土壤中Mn、Cu、Zn、Pb、Cr、Ni和Cd 7种重金属的形态与含量,并分析了重金属含量与土壤Fe和S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重金属在大部分取样点总含量均超出湖北省土壤背景值;Cu和Cd总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 15618—1995)限值,Zn、Pb、Cr和Ni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Mn、Cu、Zn、Pb、Ni和Cd均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Pb、Cr和Cd存在一定比例的可交换态。矿山矿石组分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且Mn、Cu、Zn、Pb和Cd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以及总含量的分布均与土壤Fe和S含量分布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硫化物矿物开采引发了重金属Mn、Cu、Pb、Zn和Cd在该矿区农田土壤中的累积与污染。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大中城市郊区蔬菜矿质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陕西省大中城市郊区菜园14类152份蔬菜样品中12种矿质营养元素和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2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水平为钾>钙>钠>磷>镁>铁>锰>锶>锌>硼>钡>铜,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间有较大差异;5种重金属污染在元素在不同地区有含量超标现象,特别是铅含量超标严重,原因是采用污水灌溉及公路 干线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新民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沈阳新民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探讨蔬菜基地种植方式、种植年限等因素对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沈阳市新民蔬菜基地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露天菜地和玉米大田土壤为对照,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菜地土壤中镉(Cd)、铅(Pb)、镍(Ni)、铬(Cr)、铜(Cu)、锌(Zn)、砷(As)和汞(Hg)8种《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 333—2006)中控制的重金属含量并分析污染特征,同时,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含量等土壤基本理化指标。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民地区设施菜地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ZnCrCuNiPbAsHgCd,其中Cu、Cd和Hg含量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2.4%、26.8%和22.0%。与露天菜地和大田相比较,设施菜地土壤中Cd、Cu、Zn、As和Hg的平均含量高于露天菜地和大田对照,而Pb、Ni、Cr的平均含量低于露天菜地土壤。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约为0.87,评价等级为警戒限,重金属Cr、Cd含量与种植年限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Cu、Zn、Cd、Cr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Cu、Zn、Cr的含量同时又与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中重金属Cu与Zn,Cr与Zn,Cd与Zn,Pb与Ni,Cr与Ni,Cd与Cr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新民设施菜地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Hg含量达到污染水平,其他重金属处于尚清洁状态,重金属含量处于警戒和污染等级的点位占53.7%,重金属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