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2010-2015年连续6年7省的农户数据,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期以后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投资和涉林收入增长乏力;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规模和配套扶持政策会显著促进农户对集体林的经营和投资,而林权不稳定和不完整对农户林业投资有较大的负向影响。应积极稳妥推动流转,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稳定和加强有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户持续经营投入;完善相关基本立法,强化农户林权的安全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及林权流转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集体林权流转的重要现实作用,根据集体林经营的特点,探讨了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和集体林业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及林权流转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集体林权流转的重要现实作用,根据集体林经营的特点,探讨了集体林权流转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和集体林业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魏春霞 《新疆林业》2010,(5):10-10,14
<正>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发后,各地积极探索推进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2007年,为更好地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巴州启动了集体林权  相似文献   

5.
2013年是完成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任务的最后一年,通过对国家林业局随机抽查的10个省(区)、20个县、40个乡(镇)、80个村800户农户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次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各地在深化改革阶段的创新实践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探讨了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明确集体林地发展定位,引导集体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贵州省瓮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瓮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符合农户意愿,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体现为农户收入增加,林业生产积极性提高,林权纠纷调处卓有成效,盗伐滥伐林木明显减少。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完善林权流转机制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林业保险体系建设等,已经成为巩固和深化瓮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于2007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省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2.4亿元,抵押面积127.9万亩。其中,农户抵押贷款余额9074万元,抵押面积64.7万亩。一、出台政策,规范运作省林业厅和银监局联合印发了《吉林省林权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为基础,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林业贷款融资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改革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随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完成,生态公益林经营中处置权得到了落实、收益权得到了保障、产权得到了明确。我国很多农户在集体林权制度激励下,开始承包生态公益林经营,公益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如何在生态公益林看管中规范、引导、激励林农,成为当前林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了深化公益林管护模式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飞 《绿色大世界》2012,(4):250-251
指出了我国为加快林业的发展先后制定了的有关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和政策,探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流转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is now carried out throughout China with the aim to clarify the property,increase forest farmers' income and motiva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But the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in nature reserves comes to a dilemma.The current implemen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provide that forests and trees in nature reserves shall be under strict protection,while the forest farmers hope to improve their livelihood in the reform.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集体林地实行均山到户政策,由林农单独管理,难以实现统一的可持续经营,由此造成森林质量较低、森林生态服务能力减弱等问题,为此借鉴他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3个方面整理总结美国家庭森林发展与保护方面的经验,首先梳理其由政府主导构建的家庭林业政策扶持体系,其次对非政府环保组织培育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银行”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美国利用市场激励机制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引导家庭林主加强林地管护的做法;据此提出促进我国集体林发展的建议:完善林地产权制度,保障林农合法权益;构筑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林业碳汇项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户视角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满意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 改革政策评估受到了广泛关注。文中在构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以福建、云南和陕西3省为例, 运用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从农户视角考察改革政策的满意度。通过对IPA象限图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 改革的配套措施是影响改革政策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需加强改革配套措施的落实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回顾;评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指出了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吸收广大林农参与改革,促进林地和林木适度流转,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林,改革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和税费制度,构建林权交易平台等6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平  王玉玲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2):41-44,48
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促进山区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山区农村生产力的一次解放,实现了产权制度的重大突破,可增加农民就业和经济收入,促进林权法制化建设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山区基层组织领导能力.籍此提出了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的建议,诸如建立林权流转制度,规范流转市场,逐步构建和完善适应山区集体林制度改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山区林农应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待遇等.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林农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市县林业合作社的调查,总结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效,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林业合作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与林区和谐。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经营管理林地决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本文针对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束后林地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对原木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中国原木进口量加速扩大。为有效提高中国原木的自给量,保证中国的木材供给安全,中国推行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文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CGTM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中国原木供给方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中国原木供需量和净进口贸易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林权改革政策对原木供给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供给的增长幅度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原木的净进口量还将继续增加,进口原木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接近尾声,林改后涉及的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涉林单位和实体大量增加,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要力量,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林改后林农对森林经营的理念、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林业产业化发展、森林安全、生态建设、现行的商品林政策、产权流转等方面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藉此提出林改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