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毛的有无为主要依据 ,结合花冠大小及树型、枝叶等的形态特征提出关于茶组植物分类的讨论 ,即将茶组植物分为大厂茶CamelliatachangensisF S Zhang、厚轴茶C crassicolumnaChang、大理茶C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秃房茶C gymnogynaChang和茶C sinensis (L )O Kuntze等 5个种 ,在茶下分茶C sinensisvar sinensis、普洱茶C sinensisvar assamica (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 sinensisvar pubilimbaChang等 3个变种。列出了茶组植物分种检索表 ,描述了每个种、变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 ,讨论了茶组植物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为试验对象,研究高温下遮阴处理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可有效降低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的灼伤株率和单株伤叶率,提高幼龄茶树成活率,并降低后期补苗成本。其中,以8针遮阳网遮阴处理效果最显著,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灼伤株率和单株伤叶率较不遮阴处理降低57.65、41.77个百分点,成活率提升43.68个百分点,每666.7 m2补苗成本降低58.44%。综上所述,认为在原生境外移植汝城白毛茶幼龄茶树后,加以8针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可显著提升汝城白毛茶的移栽表现及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3.
海南的野生茶树在植物形态分类学上,在植物分类上一般都认为属于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也有人认为是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五指山市以水满乡为代表,是海南野生茶分布的集中地区,为了进一步明确五指山市的野生茶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在五指山市境内8个居群的野生茶植株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五指山市野生茶树与茶(原变种)、普洱茶和白毛茶(茶的变种)等相比较,在形态方面,五指山市野生茶树更为接近普洱茶,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五指山市野生茶的叶子要比普洱茶、白毛茶的叶子大,侧脉稍多;从花形态分析,普洱茶的花瓣多为6~7枚,白毛茶为5~6枚,五指山市野生茶都是5枚。psbA-trnH叶绿体编码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8个居群的五指山市的野茶30个样品为独立的一组,与普洱茶、白毛茶并列。我们认为五指山市野生茶也可确定为茶(原变种)的另一个变种,因此,命名为海南五指山水满茶(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Kuntze var. shuiman F.Su and X.B.Yang),简称水满茶。  相似文献   

4.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汝城白毛茶、凌云白毛茶、阳春白毛茶、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和曲江白毛茶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引物扩增平均表现的多态性为75.00%;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以乐昌白毛茶和仁化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914),凌云白毛茶与曲江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712),汝城白毛茶与两广主要“白毛茶”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乐昌白毛茶(0.4605)、曲江白毛茶(0.4406)、仁化白毛茶(0.4232)、凌云白毛茶(0.2968)和阳春白毛茶(0.2665)  相似文献   

5.
云南紫娟特种茶特征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植物(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茶种(Camelliasinensis)中的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年在云南大叶群体品种中发现的一株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干茶和茶汤皆紫色的茶树品种,故取名为"紫娟"。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茶树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  相似文献   

6.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单株扩增的谱带数最多时为13条,最少时为10条;DNA多态性最高为92.31%,最低为70.00%,平均为85.40%。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汝城白毛茶种群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82,最大为0.5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中有些单株聚类很近,遗传基础比较一致,有些聚类较远,显示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种群单株间的遗传变异呈现连续性,当结合距离I为0.14时,汝城白毛茶种群可分为6个类型,这与其表观形态类型相符。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汝城白毛茶的核心种质基因群在汝城县白毛茶示范场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1993年湖南省名茶鉴评会评出了5个新名茶,其中,汝白银针与汝白银毫均属“汝城白毛茶野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利用我省特种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所创制的系列名茶。它们的品质特征是: 汝白银针外形肥硕匀齐、重实饱满、毫多  相似文献   

8.
茶树优质资源花粉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 4份优质茶树资源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 )及其扦插繁殖后代的花粉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 :4份资源与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大小、形状、平均轴径及P/E值均无显著差异。对蓝标 1、汝城白毛茶及其扦插后代花粉外壁纹饰的三维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凹穴数量、密度、两凹穴间的最小距离或凹穴最小面积均较相似 ;对日铸茶、云桂大叶及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外壁纹饰平面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长脊长度、粗脊粗度、大穴及小穴长径均基本接近。花粉外壁超微结构所显示的覆盖层、柱状层、基层和外壁内层的形状或厚度 ,4份优质资源与其扦插后代均无明显变化。因此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的无性后代 ,其花粉遗传性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叶乃兴 《福建茶叶》2010,32(10):44-46
<正>目前,在茶叶市场上有白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黄金白茶(台湾)、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靖安白茶(江西)、天目湖白茶(江苏)、乐昌白毛茶、凌云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名称的茶叶产品,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有必要了解白茶、白叶茶(黄叶茶)、白毛茶之间的区别。1白茶、白叶茶(黄叶茶)和白毛茶概念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自然环境优越,种茶历史悠久,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现存古茶园400多hm2,茶树品种有普洱茶种(C.assamica)和茶种(C.sinensis)2大类。通过实地调查,在倚邦村曼拱二队发现了7株红花茶树,记录其地理位置、维量特征、花器特征等,建立了红花茶树资源档案,为进一步研究红花茶树的遗传与变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普洱茶及其提取物的柱层析组分、以及晒青毛茶渥堆加工过程样等为试验对象,研究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含量、晒青毛茶渥堆加工过程中没食子酸的变化规律以及没食子酸与普洱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普洱茶中没食子酸的平均含量为9.01βmg/g,但不同样品间含量差异比较大;晒青毛茶渥堆加工过程中没食子酸的含量遵循着先上升而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没食子酸富集的柱层析组分表现出了比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降低铝毒害,探讨铝胁迫下花生幼苗根系代谢变化,以花育23(H,铝敏感型)和粤油7号(Y,耐铝型)两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铝胁迫对花生根系的影响。结果发现,从两个花生品种的幼苗根系中检测出416种代谢产物,与对照(HC)相比,花育23(HA)共筛选出155个差异代谢物(即HC vs HA),其中上调代谢物为27种,下调为128种;粤油7号(即YC vs YA)共筛选出10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为28种,下调为81种。铝胁迫下两个花生品种幼苗根系之间(即HA与YA之间)筛选出14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为76种,下调为69种。代谢物主要集中在酚酸类、黄酮、有机酸、木脂素和香豆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异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上。铝胁迫下,花生幼苗根系代谢物发生的明显改变,可为花生生产有效降低铝毒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开发茶叶多酚类生物化学改良途径的遗传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叶的特征性成分是茶多酚、类黄酮衍生物和咖啡因,茶多酚的基本组成是类黄酮衍生化合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儿茶素与其它类黄酮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享有共性,因而具有相似的合成机制。多种植物的广泛研究表明,该生物合成途径受到决定主要产物的一系列结构和调控基因的严格控制。欲在茶树遗传改良产生最大价值,必须了解茶多酚合成途径的生物化学、分子和遗传控制。本文综述了儿茶素合成过程中类黄酮化合物合成途径和关键基因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列举了该途径的知识潜力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作为一种强自由基清除剂,它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能。紫芽茶树作为一种高花青素含量的特异性茶树资源,其研究与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解茶树紫芽中花青素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自选紫芽品种9803与绿芽品种9806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得到42条与花青素代谢相关的unigene,其中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中的有34条,未在参考基因组中登录的有8条。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42个基因被富集到5个代谢通路中,包括类黄酮合成途径,木质素合成途径,黄酮和黄酮醇合成途径,油菜素甾醇合成途径,以及参与转录因子的编码。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荧光定量PCR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本次试验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出了茶叶紫芽花青素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为进一步揭示茶叶紫芽产生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上探讨茶树特别是新梢中特征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主要侧重在与茶叶品质和健康功效密切相关的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萜烯类香气物质等合成途径的研究,并在茶树基因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代谢组、茶叶加工过程代谢谱、茶叶品质化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茶叶生物化学作为茶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成果为茶树栽培和育种、茶叶加工和深加工、茶叶贸易和茶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随着行业和科技的发展,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汝城白毛茶对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降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星辉  宋双良 《茶叶科学》1997,17(2):235-239
汝城白毛茶是一个由野生毛叶茶(Cameliaptilophyla)驯化栽培后开发的新绿茶产品。用该茶对64例高脂血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虽然汝城白毛茶和普通绿茶(对照)均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它们在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和β-脂蛋白4个指标上的效果差异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前者比后者效果更好、更快,两种茶的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汝城白毛茶的降脂作用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也无明显副作用,但停饮后与其他降脂药物一样,其降脂作用消失。本试验提示,供试的两种绿茶对减肥均无效。  相似文献   

17.
霜疫霉侵染对不同荔枝品种果皮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荔枝品质和产量。本文以霜疫霉病抗病品种‘黑叶’和感病品种‘桂味’成熟果实为材料,研究霜疫霉悬浮孢子接种后果皮中苯丙烷类代谢通路相关酶活性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苯丙烷代谢通路与荔枝对霜疫霉侵染抗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霜疫霉菌后,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抗性品种‘黑叶’的P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桂味’。与之相反,‘桂味’的β-葡萄糖苷酶(BGLU)活性高于‘黑叶’。抗性品种‘黑叶’的总酚、类黄酮和花色素苷含量高于感病品种‘桂味’,而‘桂味’的香豆素含量高于‘黑叶’。接种霜疫霉菌后,总酚、类黄酮和花色素苷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香豆素含量则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相关分析表明,上述指标与病情指数显著相关,暗示它们与荔枝对霜疫霉侵染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茶树类黄酮合成及调控相关基因在花瓣、花粉、休眠芽、萌发芽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花瓣、休眠芽、萌发芽中类黄酮合成基因大量表达,而花粉中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量极少,这与茶树中类黄酮物质的分布规律一致。同时本研究在类黄酮调控相关MYB、bHLH、MADS、GST、WD40、Homeodomain基因家族中找到12个基因可能与花瓣中类黄酮物质合成调控有关,9个基因可能与芽中类黄酮物质合成调控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解析茶树类黄酮合成、调控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