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柯斌  林海  周沙  袁静  陈杰 《农药学学报》2020,22(5):801-807
为研究一株分离自南极海洋沉积物的菌株TCS007的分类地位、菌株抗逆性能及抑菌活性,采用形态及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比较了低温、高温及高盐3种胁迫条件下与正常条件下TCS007的菌丝生长差异,以评价菌株的抗逆性能;通过平板对峙试培养法测定了TCS007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谱;用乙酸乙酯提取TCS007发酵滤液中的代谢产物,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TCS007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并展现出在高盐胁迫下具有良好的抗逆性能;其对1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56.65%~87.62%之间,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sis的抑制活性最高。TCS007发酵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38.80 μg/mL。研究结果表明,TCS007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功能,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spp.)是一类有益微生物,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还能诱导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产生耐受性。实验室前期分离获得一株来自南极海洋沉积物的菌株TCS007,并鉴定其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研究表明,TCS007可显著提高植物抗盐、抗寒能力。本文以蚕豆为试材,从生理生化水平上研究了TCS007在诱导植株抗旱性方面的作用。采用温室盆栽法对不同处理条件下蚕豆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经TCS007孢子悬浮液处理的蚕豆幼苗的株高、株重、根鲜重和总叶绿素含量相较于空白对照(CK)分别增加了28.7%、42.9%、34.2%和26.2%;叶片中的总糖、总蛋白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增加了11.1%~106.0%、38.0%~68.8%和7.0%~19.0%;蚕豆根、茎和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了28.8%、13.3%和8.0%,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增加了10.8%、22.4%和14.8%,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37.2%、14.7%和12.1%;此外,蚕豆根、茎和叶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3株木霉菌,即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809、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孢子不同类型施用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809、拟康氏木霉886、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均在66.81%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886厚垣孢子防效最高,达到81.46%。当黄瓜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全株鲜质量均比CK显著上升,以厚垣孢子886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其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全株鲜质量分别较CK增加了85.33%、108.43%、235.29%、144.38%、272.32%。同时,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均比CK显著上升,厚垣孢子886的促进效果仍最显著,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97.47%、86.05%、172.49%、201.91%。  相似文献   

4.
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3株木霉菌,即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809、拟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886和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525,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抗氧化能力及对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均在66.81%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菌886厚垣孢子防效最高,达到81.46%;当黄瓜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与CK(即只接种病原菌)相比,经哈茨木霉菌809、拟康氏木霉菌886、棘孢木霉菌525分生孢子以及厚垣孢子处理后,黄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保护性酶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拟康氏木霉菌886厚垣孢子的变化幅度最显著;拟康氏木霉菌886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分别比CK下降了47.74%、41.40%;而叶片中的POD、CAT、APX、SOD活性则分别比CK增加了318.11%、155.36%、157.09%和300.34%。研究表明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均能通过改善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能力,增加保护酶活性,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展了3种生防木霉菌,包括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且以棘孢木霉525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53%。与只接种枯萎病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株木霉菌单独接种或与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同时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拟康氏木霉886单独接种促进效果最强。研究表明,3种木霉菌通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长枝木霉T6菌株(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m)对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促生效果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水琼脂培养法、浸泡法和灌根法进行种子处理,并测定了长枝木霉T6菌株及其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滤液处理后小油菜种子活性、根系发育及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水琼脂培养法,接种长枝木霉T6菌株后小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苗鲜重和干重相对增长率分别为2.51%、20.55%、70.79%、21.98%、32.00%和30.00%,幼苗根系总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和根尖数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8.49%、58.79%、18.18%、100.00%和77.88%;采用种子浸泡法,浓度为1.0×107 cfu·mL-1长枝木霉T6菌株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小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苗鲜重和干重,其相对增长率分别为2.06%、19.60%、82.21%、43.36%、31.58%和40.00%,根系总...  相似文献   

7.
宿畅  廉华  马光恕  李梅  高玉刚 《植物保护》2021,47(2):142-149
采用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木霉,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研究木霉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性酶活性及防治枯萎病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木霉处理均能够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和茎粗,增加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64%以上。播种后8~14 d,各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不同程度下降,保护性酶活性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先接种拟康氏木霉886,2 d后接种病原菌的T886-F处理的提高程度最显著。播种后14 d,该处理的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比只接种病原菌的F处理分别下降了37.02%和14.80%,同时,叶片的SOD、POD、CAT、PPO活性分别比F增加了46.82%、34.93%、18.75%和11.63%。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的3株木霉均能通过改善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能力,增加保护酶活性,促进幼苗生长,防治黄瓜枯萎病。在实际应用中,提前施入木霉菌剂,有利于促进黄瓜的生长、提高幼苗抗病性、提高病害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木霉菌剂的高效使用、保障黄瓜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黄瓜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简称Rs)侵染引起的苗期土传病害。本研究采用前期筛选获得的对黄瓜立枯病菌R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437、哈茨木霉T.harzianum 670和752,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产量、品质以及立枯病防效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均能显著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黄瓜幼苗的生理活性和保护性酶活性,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效均在75%以上;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全株鲜重、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以及抗逆性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均显著高于对照。木霉与病原菌Rs共同处理的黄瓜幼苗,上述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病原菌Rs单独处理。其中木霉670处理的黄瓜幼苗各项检测指标高于木霉437和752。此外,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单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和保护性酶活性,促进了幼苗生长,提高了对黄瓜立枯病的抗性,改善了黄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长枝木霉对禾谷胞囊线虫卵的寄生和毒杀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卵的防治潜力和作用机制,在室内测定了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卵的寄生和毒杀作用,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了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卵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中1.5×107 CFU/mL的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12 d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卵的寄生率和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1.33%和88.35%.温室盆栽试验中1.5×107 CFU/mL处理对土壤中胞囊、线虫和根系中线虫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9.84%、92.67%和88.30%;接种卵悬浮液和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后,小麦幼苗株高、根系长度、地上部鲜重和根系鲜重的增长率分别为66.72%、159.31%、169.09%和170.19%;叶绿素总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17.52 mg/g和356.25 μg·g-1·h-1.研究表明长枝木霉可作为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的生防制剂.  相似文献   

10.
以麦麸、玉米粉、稻壳、秸秆、甘蔗渣等固体基质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棘孢木霉DQ-1分生孢子固体发酵基质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发酵产物对黄瓜、辣椒、番茄和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单一麦麸为发酵基质时,棘孢木霉DQ-1产孢量最大,发酵5 d产孢量为1.51×109 CFU/g;以麦麸:玉米粉:稻壳:硅藻土复配比例为5.8:0.5:1.7:1.0时产孢量最大,发酵5 d棘孢木霉DQ-1产孢量可达2.63×109 CFU/g。固体发酵条件以液体接种量为2%时,发酵第12 d棘孢木霉DQ-1的产孢量最高,可达7.18×109 CFU/g。盆栽试验表明,棘孢木霉菌DQ-1分生孢子粉对黄瓜、辣椒、番茄和西瓜幼苗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效果。本研究结果为棘孢木霉菌DQ-1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诱导水稻幼苗抗瘟性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以0.01mM水杨酸(SA)喷雾处理或稻瘟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稻苗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定位于细胞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POD),特别是与细胞壁结合的POD和细胞间隙POD的活性迅速升高,但没有明显的新POD同功酶带出现。同时叶片中木质素含量迅速增加。在SA处理后的稻叶中提取到能抑制稻瘟菌分生孢子萌发、含有Momilactone A的抑菌物质,并检测到分子量分别为48、52、59、106.5KDa的碱性病程相关蛋白(PRs)。这些生化指标的时序变化与SA诱导抗瘟性的表现相吻合。对SA诱导水稻幼苗抗瘟性的可能生化机理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2.
木霉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及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设施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应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该病害对黄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抑制率在74%以上的拮抗木霉,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研究了3种木霉对黄瓜生理特性和幼苗生长作用效应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霉与黄瓜枯萎病菌同时接种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其中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的田间防效达到81.5%。与只接种枯萎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种木霉与黄瓜枯萎病原菌同时接种或单一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以及黄瓜株高和茎粗,其中以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促进效果最强,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比表面积增加幅度分别达到38.7%~49.5%、32.1%~33.6%、29.5%~66.3%、10.8%~21.5%、19.6%~23.5%、17.9%~25.0%、4.9%~13.1%,株高、茎粗和全株鲜重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0.7%~28.8%、29.7%~35.1%、10.0%~10.70%。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外源调节剂包衣对低温胁迫棉花幼苗耐寒性的调控效应,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了外源调节剂包衣处理对低温下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了5℃低温胁迫下以及恢复常温后外源调节剂包衣对棉花幼苗耐寒性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水杨酸以及外源调节剂复配包衣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其中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41.2%~44.4%和51.2%~63.9%;外源调节剂包衣处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和MDA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也显著增强;5 mmol·L-1水杨酸+45 mmol·L-1氯化钙+60 mg·L-1亚硒酸钠复配包衣处理的叶片REC、MDA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包衣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增幅显著高于其它包衣处理。说明水杨酸、氯化钙和亚硒酸钠三元复配包衣在缓解棉花幼苗低温逆境中具有协同效应,可以缓解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植物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14.
七种化学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高氯甲维盐、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阿维杀虫单、虫酰肼对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以研究化学药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为化学杀虫剂和白僵菌制剂混合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田间常用浓度下,7种杀虫剂对该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27.93%~38.74%.虫酰肼组的孢子萌发率为33.19%,几乎不形成菌落,产孢量仅为0.05×106个/mL;而其余6种杀虫剂组的孢子萌发率为50.34%~70.62%,能形成较致密的菌落,产孢量为(2.51~3.58)×106个/mL.杀虫剂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田间浓度再稀释5倍后,各处理组孢子萌发率升高到72.08%~84.92%;产孢量为(3.01~9.61)×106个/mL.在田间浓度下,虫酰肼与该菌株不相容;其余6种杀虫剂的相客性较好.并且相客性随着杀虫剂浓度的降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病原菌—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自然染病的桃小食心虫幼虫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测定不同培养基、外界不同温度和湿度对该菌株菌丝营养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株在PDA、PPDA、SDAY、SMAY 4种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菌落厚而致密,产孢量均大于3.95×107孢子/mL;菌株适应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宽,15~30℃之间,RH 30 %~100%之间孢子均可萌发、生长和产孢.随着温度接近25℃、湿度增大,孢子的萌发率、菌落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都显著增加.15℃、RH 100%时产孢量为1.32× 107孢子/mL;25℃、RH 30%时,产孢量也能达到1.37×107孢子/mL;25℃、RH 100%时产孢量达到6.19×107孢子/mL.15℃、RH 100%孢子萌发率为52.28%;25℃、RH>80%时,孢子萌发率都能达到90%以上.[结论]TST05菌株能适应北方干旱低温条件,可开发成为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微生物农药原药生产技术已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但制剂技术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剂型结构不合理、制剂质量差、农药助剂种类及品种少、剂型加工工艺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等方面。苏云金芽胞杆菌(Bt)等功能微生物产品的市场容量及应用效果与剂型是密切相关的。为了明确新型生物杀线剂NBIN-863的最佳施用剂型,特开展此试验。通过对防腐剂、分散剂、悬浮剂等不同助剂的选择,研制了一种高含量Bt悬浮剂(5.2×109~7.9×109 CFU/mL)。配方优化试验表明,在Bt发酵液中加入0.4%防腐剂山梨酸钾、1.0%分散剂硅酸镁铝、4.0%悬浮剂木质素磺酸钙,用盐酸调节p H至4.5,54℃热储前芽胞数最高为7.9×109 CFU/mL,对秀丽隐杆线虫活性最高,LC50为2.83 mg/L,对黄瓜根结线虫田间防效达68.64%。综合各指标,尤其是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半致死浓度,杀线虫NBIN-863悬浮剂(7.9×109CFU/mL)效果最好,不仅流动性好,而且耐贮藏,是防治作物根结线...  相似文献   

17.
 棉花品种抗黄萎病鉴定一般在田间病圃中进行,其结果受病圃中病原菌分布均匀程度、气象等因素影响极大,往往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为了使鉴定方法简单、科学、可靠,我们在温室条件下比较了3种苗期接种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即切根蘸孢子法(接种浓度为106分生孢子/mL);菌培养物土壤接种法(0.5%、1%、2%,w/w);微菌核土壤接种法(103个微菌核/g土)。结果表明,切根蘸孢子法导致棉苗发病均匀、严重、迅速,播种35~45 d后即可得到均匀一致的发病结果。而其它2种接种方法在播种75 d后才得到相对稳定的发病结果。同时,研究还表明接种浓度为104分生孢子/mL所导致的黄萎病显著比105或106的轻。利用切根蘸孢子法在室内鉴定12个棉花品种或品系的抗黄萎病能力,证明该方法是抗黄萎病快速鉴定的有效方法。此外,该鉴定方法还可快速鉴定黄萎病菌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并可应用于作物对其它土传病害的抗病性鉴定上。  相似文献   

18.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BMF 04是本实验室从连云港海域分离纯化得到的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优良生防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该菌株,以细菌总数和芽胞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发酵物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菌株BMF 04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豆粕92.5%,菌糠6.7%,硝酸铵0.6%,氯化钠0.2%;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2℃,接种量15%(浓度为108细胞/mL),料水比1:1,培养时间68 h。优化后,细菌总数可达6.61×1010细胞/g,芽胞率为90.7%。发酵物与土壤以1:250质量比混和时,能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及根须数,对黄瓜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