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肉桂醛(CA)对炎性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和钠-氢交换蛋白3(Na+-H+Exchanger3,NHE3)表达的影响,以揭示肉桂醛抗炎止泻的分子作用机制。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5.00μg/mL LPS)和LPS+CA组(5.00μg/mL LPS+0.05μL/mLCA)组,各组按剂量孵育12h后,每组3个重复。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T-qPCR检测IL-1α、TNF-α、AQP4及NH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中IL-6、TNF-α、IL-1α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AQP4及NHE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μg/mL LPS能显著提高IPEC-J2细胞中IL-1α和TNF-α mRNA丰度及IL-6、TNF-α、IL-1α含量,说明5μg/mL LPS能诱导IPEC-J2细胞的炎症反应;与LPS组相比,0.05μL/mL CA与LPS共处理后,IPEC-J2细胞中IL-1α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IL-6、...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揭示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巨噬细胞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脂多糖(LPS,0、3、5、10、15、20、25μg/mL)、HO-1(0、0.02、0.04、0.06、0.08、0.10μg/mL)及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 ZPP;0、5、10、15、20、30 ng/mL)分别处理巨噬细胞(RAW264.7),12 h后通过CCK8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计算LPS、HO-1和ZPP处理RAW264.7细胞的最佳浓度。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T)、LPS组(LPS)、LPS+HO-1组(LH)、HO-1组(HO-1)、LPS+HO-1+ZPP组(LHZ),每组3个重复。CT组细胞用含10%胎中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LPS组细胞用LPS处理;LH组细胞用LPS和HO-1共处理;HO-1组细胞用HO-1处理;LHZ组细胞用LPS、HO-1和ZPP共处理,各组细胞的处理时间均为12 h,收集细胞和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蝇蛆抗氧化肽(FTP)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外化学和细胞试验,探究FTP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对IPEC-J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500、1 000、2 000、3 000、4 000μg/mL)FTP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检测FT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将IPEC-J2细胞用不同浓度(0、100、250、500、1 000、2 000μg/mL)FTP培养,利用MTT法测定孵育24 h后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利用MTT法筛选出适宜的过氧化氢(H2O2)浓度构建氧化应激模型;根据构建的氧化应激模型和FTP适宜的浓度梯度,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试验组(100、250、500、1 000μg/mL),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水平以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当FTP浓度为4 000μg/mL时DPPH和ABTS+·自...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 PC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 feline kidney, CRFK)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CP(5、10、15、25、35、45μg/mL)和LPS(20、40、60、80、100、125、150μg/mL)对CRFK细胞活力的影响;用不同浓度PCP处理LPS诱导的CRFK炎症模型,观察PCP干预后的细胞形态变化,通过硝酸还原酶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FK中一氧化氮(NO)释放和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25μg/mL PCP对CRFK无毒性,且可逆转LPS刺激后CRFK细胞形态变化。25μg/mL PCP可显著降低LPS刺激后CRFK内NO释放和细胞凋亡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CP能够显著降低LPS诱导CRFK中IL-6、TNF-α、Caspase3...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DNA甲基化是否参与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本试验研究了DNA甲基化抑制剂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首先用浓度为0μg/mL、1μg/mL、10μg/mL和100μg/mL的LPS分别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6 h、12 h、24 h,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白介素-6(IL-6)、牛防御素(BNBD-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TNF-α的浓度,随后用浓度为1.0μmol/L、2.5 umol/L和5.0 umol/L的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5-AZA)分别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24 h、48 h、72 h,qRT-PCR检测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处理后,IL-6、BNBD-5、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和TNF-α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5-AZA处理后的TNF-α的表达量相对于LPS处理组显著上升。表明DNA甲基化参与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TNF-α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来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探讨壳寡糖(COS)的抗氧化作用效果。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LPS和COS对IPEC-J2作用12、24、48 h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选择适宜浓度LPS(1.0μg/m L)和COS(200μg/m L)作用于IPEC-J2,分为对照组、LPS组、COS组、LPS+COS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1.0μg/m L的LPS对IPEC-J2作用24 h,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41.6%,为造模的最适浓度和作用时间;CO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IPEC-J2有增殖作用,其浓度为200μg/m L时效果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时,细胞增殖率达到126.3%。LPS+COS组较对照组的SOD、CAT活性和M 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rf2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LPS+COS组较LPS组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O-1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SOD、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 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LPS诱导IPEC-J2氧化应激,而COS可进一步促进Nrf2和HO-1蛋白的高表达,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氧化产物含量,从而增强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茶树菇多糖(Agrocybe aegerita polysaccharid, AAP)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为阐明AAP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AAP对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以安全浓度进行后续试验;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AP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设置细胞、脂多糖(LPS)和植物血凝素(PHA)3个对照组,筛选出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强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亚型CD4+/CD3+和CD8+/CD3+比值的影响,利用ELISA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结果】低于1 000μg/mL AAP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不产生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AP均可极显著协同LPS和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P<0.01);125和250μg/mL AAP可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海藻多糖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IPEC-J2细胞加入浓度分别为0(对照)、60、120和240μg/mL的海藻多糖处理培养基培养24 h,分析海藻多糖对IPEC-J2细胞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相关基因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0、120μg/mL的海藻多糖可以显著上调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和闭合小环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但240μg/mL海藻多糖组occludin和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120和240μg/mL的海藻多糖可以显著上调封闭蛋白-1(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120、240μg/mL的海藻多糖可以显著上调claudin-1和ZO-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60、120和240μg/mL的海藻多糖均显著降低了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和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240μg/mL的海藻多糖显著降低了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海藻多糖可以上调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IPEC-J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对改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NF-κB信号通路对鸭肠炎病毒(DEV)增殖的影响,本实验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LPS(2.0μg/mL、4.0μg/mL、6.0μg/mL)和抑制剂SN50(25.0μg/mL、50.0μg/mL、75.0μg/mL)处理鸭胚成纤维(DEF)细胞后,采用CCK8法分析LPS或SN50对DEF细胞活性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LPS或SN50预处理DEF细胞4 h后,再于12 h~120 h后收获细胞和上清液(未感染DEV);上述经LPS或SN50预处理细胞4 h后接种DEV(MOI 0.01),12 h~120 h后(每间隔12 h)分别收获细胞及上清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上述未感染和感染DEV的DEF细胞中NF-κB1基因和DEV NP基因的转录水平;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上述未感染和感染DEV的DEF细胞上清液中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IL-1β、IL-6和MyD88)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LPS和SN50处理对DEF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LPS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DEF细胞中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其中4.0μg/mL LPS处理的DEF细胞中NF-κB1基因转录水平最高;而在LPS预处理再感染DEV后,4.0μg/mL LPS和6.0μg/mL LPS处理的DEF细胞中NF-κB1基因转录水平整体上调(p0.05),2.0μg/mL LPS处理的DEF细胞中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整体下调(p0.05);不同浓度的SN50预处理后,未感染和感染DEV的DEF细胞中,均以50.0μg/mL SN50处理的细胞中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下调效果最好(p0.05)。LPS预处理DEF细胞后感染DEV,12h~84 h DEV NP基因的转录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p0.01),84 h后2.0μg/mL和6.0μg/mL LPS均会促进DEV NP基因的转录水平;而经SN50预处理DEF细胞后感染DEV,细胞中DEV NP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ELISA结果显示,经LPS预处理后,不感染或感染DEV,DEF细胞中IL-6表达量整体稍呈下降趋势(p0.05),而IL-1β和MyD88的表达则呈无规律变化;经SN50预处理后不感染或感染DEV,DEF细胞中IL-1β、IL-6和MyD88的表达均无规律变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LPS均可促进正常DEF细胞中NF-κB1基因的转录,而DEV则可以阻断低浓度LPS(2.0μg/mL)的这种促进作用。不感染或感染DEV,SN50均于高浓度(50μg/mL和75μg/mL)时才能有效降低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不同浓度的LPS或SN50均对NF-κB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基本无影响;LPS在DEV感染后期才能促进其增殖,而SN50则可以有效抑制DEV的增殖。本研究为阐明NF-κB信号通路与DEV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旨在研究沙葱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应用CCK-8法筛选沙葱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浓度,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LPS组(应激模型,1μg/m L LPS)、沙葱总黄酮低剂量组(25μg/m L沙葱总黄酮+1μg/m L LPS)、沙葱总黄酮中剂量组(50μg/m L沙葱总黄酮+1μg/m L LPS)、沙葱总黄酮高剂量组(100μg/m L沙葱总黄酮+1μg/m L LPS)。用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IL-10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TNF-α、IL-6、IL-1β、IL-10、一氧化氮合酶(i NOS)m 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沙葱总黄酮的添加浓度在25.0~100.0μg/m L时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能显著提高细胞上清液NO的含量(P0.05);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沙葱总黄酮均能显著抑制NO的产生(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IL-10含量以及细胞中TNF-α、IL-6、IL-1β、IL-10、i NOS m RNA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除了低剂量组IL-1β外,25、50、100μg/m 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L-10外,显著增加IL-10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 NOS外,25、50、100μg/m 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抑制细胞中TNF-α、IL-6、IL-1β、i NOS m RNA的表达(P0.05),有促进IL-10 m RNA表达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沙葱总黄酮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索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及其表面分子脂多糖(LPS)诱导胰腺再生蛋白Ⅲγ(RegⅢγ)表达调控的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灭活E.coli(109、108、107、106、105、104 CFU/mL)和LPS (0.01、0.1、1、5、10、20、40、80 μg/mL)诱导猪肠黏膜上皮细胞(IPEC-JⅡ),用MTT法测D490 nm值,检测E.coli和LPS对IPEC-JⅡ细胞活力的影响;其次,用不同浓度灭活E.coli(107、106、105 CFU/mL)和LPS (0.01、0.1、1、5 μg/mL)处理IPEC-JⅡ细胞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egⅢ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最后,用1 μg/mL LPS处理IPEC-JⅡ细胞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65、p38、JNK、ERK mRNA和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除0.01 μg/mL LPS不抑制IPEC-JⅡ细胞活力外,其他浓度的灭活E.coli和LPS均可抑制IPEC-JⅡ细胞活力,且109、108 CFU/mL E.coli和10、20、40、80 μg/mL LPS组细胞活力极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107、106和105 CFU/mL E.coli均能诱导RegⅢγ表达增加,且105 CFU/mL E.coli组RegⅢγ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0.1、1和10 μg/mL LPS均能诱导RegⅢγ表达增加,且0.1和1 μg/mL LPS组RegⅢγ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egⅢγ蛋白表达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 LPS组p65、p38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JNK、ERK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p38、JNK蛋白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均极显著增加(P<0.01),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ERK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均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灭活E.coli和LPS均可诱导RegⅢγ表达,1 μg/mL LPS可增加p65、p38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山豆根多糖(SSP)对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感染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 virus Ⅱ type,PCV2)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本试验设空白对照组、PCV2感染组、脂多糖(LPS)对照组和3种浓度(100、200和400 μg/mL)的山豆根多糖组,采用PCV2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0、200和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培养24 h后收集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和胞内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的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OX-2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显示,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后极显著提高了MCP-1、IL-8分泌水平和细胞内COX-1、COX-2酶活性(P<0.01),iNOS、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提升(P<0.01);100、200、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后,3D4/2细胞MCP-1、IL-8分泌水平和细胞内COX-1、COX-2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后效果最显著,细胞内iNOS、COX-2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样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100、200、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后,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了由PCV2诱导的iNOS蛋白表达量的增加(P<0.05;P<0.01),经200、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后显著抑制COX-2蛋白表达量的增加,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山豆根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CV2感染所引起的促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升高及其蛋白的表达,起到一定的缓解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3,6-二溴-beta-氟-N-(3-甲氧基苯基)-9H-咔唑-9-丙胺(P7C3-A20)对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细胞)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修复作用。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0.03 μmol·L-1药物治疗组(C组)、0.3 μmol·L-1药物治疗组(D组)、3 μmol·L-1药物治疗组(E组)和药物空白组(F组),TBI细胞模型通过使用10 μL枪头划出横竖相间4 mm的直线来制备。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活性氧(ROS)情况,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血红素氧合酶1(HO-1)、NAD (P) 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TBI造模后细胞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0.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显著提高TBI后的细胞活力(P<0.05),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提高TBI后的细胞活力(P<0.01)。TBI造模后细胞早晚期凋亡细胞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0.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显著减少TBI后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P<0.05),极显著减少TBI后的晚期凋亡细胞比例(P<0.01),0.3和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减少TBI后的早晚期凋亡细胞比例(P<0.01)。TBI造模后活性氧细胞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0.03和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显著减少TBI后的活性氧细胞比例(P<0.05),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减少TBI后的活性氧细胞比例(P<0.01)。0.3 μmol·L-1浓度的P7C3-A20能极显著减少TBI后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提升TBI后Bcl-2、HO-1、NQO1和GCLC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P7C3-A20对TBI后的PC12细胞有抗凋亡、减轻氧化应激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PERK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中的作用。首先,试验设对照组(CON)和LPS组(LPS,4μg·mL-1),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影响;随后用不同浓度的PERK抑制剂GSK2606414(GSK)预处理细胞,通过测定PERK、ATF4、eIF-2α和CHOP的mRNA表达,筛选出GSK的最佳抑制浓度;最后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CON)、LPS组(LPS)、GSK+LPS组(GLPS)和GSK组4组,研究抑制PERK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内质网应激、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GRP78和p62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PERK、IRE1α、ATF6、GRP78和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LPS还可以显著升高LC3、ATG5、ATG14和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并且显著降低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犬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cAd-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体外模型的抗凋亡作用,以期为利用干细胞治疗胰腺炎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①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cAd-MSCs,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干细胞标志物CD29、CD34、CD44、CD45、CD73和CD90的表达,用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来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②用Ⅰ型胶原酶从小鼠胰腺组织中分离胰腺腺泡细胞(PACs),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ACs及胰腺组织中胰腺导管特异性基因CK19、β-胰岛细胞特异性细胞基因Insulin-1、α-胰岛细胞特异性基因Glucagon及PAC特异性基因PTF-1α、CPA-1、AMY2B的表达;③以10、20 μg/mL脂多糖(LPS),10、100 mmol/L雨蛙肽(Caerulein)以及10 μg/mL LPS+100 mmol/L Caerulein处理PACs,不添加药物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4 h后使用CCK-8检测PACs存活率,筛选体外构建内质网应激模型的最佳处理组(即模型组,P);用CCK-8检测对照组(Naive)及模型组(P)细胞0、2、4、8、12和24 h的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P组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④为确定cAd-MSCs对PACs的作用方式,试验分为PAC组(仅PACs,Naive)、P组、间接共培养组(IC)、直接共培养组(构建PAC模型时与cAd-MSCs直接共培养,DC),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在PACs中的表达水平;⑤在间接共培养系统中,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PACs,Naive)、对照组(PACs与cAd-MSCs共培养,C)、P组及试验组(药物处理的PACs与cAd-MSCs细胞共培养,T),细胞培养12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①分离培养的cAd-MSCs呈现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高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29、CD44、CD73及CD90,不表达CD34和CD45,且具备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②分离的原代PACs呈鹅卵石样,与胰腺组织相比较,AMY2B、CPA1、PTF1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CK19、Glucagon、Insulin-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10 μg/mL LPS+100 mmol/L Caerulein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因此选为构建内质网应激模型的最佳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4 h时P组PACs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8、12、24 h均极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Grp78、CHOP、Caspase-12蛋白的表达水平自4 h开始均极显著增加(P<0.01)。④与Naive组相比,P组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极显著增加(P<0.01);与P组相比,IC和DC组TNF-α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后续用间接共培养系统进行试验。⑤在间接共培养系统中,与P组相比,T组Grp78、Caspase-12和CHOP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TUNEL检测结果显示,T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本试验成功构建SAP体外内质网应激模型,且证明cAd-MSCs对PACs内质网应激具有调控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LPS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其炎症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阿司匹林组(aspirin,Asp,150 μmol·L-1)、丁香酚组(eugenol,Eug,150 μmol·L-1)、AEE低(75 μmol·L-1)、中(150 μmol·L-1)、高剂量(300 μmol·L-1)组。CCK-8法检测AEE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β、IL-6、IL-8、TNF-α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通路关键酶PLA2、COX-2、COX-1、CYP450和5-LOX的mRNA表达量;分子对接研究Asp、Eug、AEE与AA代谢通路关键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 CCK-8结果显示,AEE浓度在0~350 μmol·L-1时,对细胞无毒性;2) ELISA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经不同剂量的AEE处理能极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8、TNF-α表达水平(P<0.01);在炎症因子IL-1β、IL-6、IL-8中,与Asp和Eug组比较,等摩尔的AEE与其差别不显著(P>0.05),表明其抗炎效果相似;不同剂量的AEE在炎症因子IL-1β、IL-6、IL-8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 RT-PCR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中AA代谢通路关键酶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经不同剂量的AEE处理能显著降低AA代谢通路关键酶的mRNA表达量(P<0.05);与Asp和Eug组比较,等摩尔量的AEE能够显著降低AA代谢通路关键酶PLA2的表达量(P<0.05);不同剂量的AEE在COX-1、COX-2、5-LOXCYP450关键酶表达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EE与靶蛋白的结合能均低于-20.9 kJ,表明AEE与靶蛋白结合稳定且质量高,且AEE能够与PLA2、COX-2、COX-1、CYP450和5-LOX之间形成氢键。综上,AEE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并且与前体化合物Asp和Eug抗炎作用相似,其可能通过AA代谢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沙门菌引致IPEC-J2损伤的分子机制,试验用沙门菌刺激IPEC-J2,在特定时间收集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或ELISA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炎症反应相关蛋白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确定该沙门菌能够引起IPEC-J2损伤,并进一步采用NF-κB抑制剂和小干扰RNA预处理IPEC-J2,分析了NF-κB/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沙门菌引起IPEC-J2损伤中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沙门菌感染组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mRNA表达量在感染后6和24 h呈极显著下降(P<0.01);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8的生成量以及LDH释放量在感染后6、12和24 h呈极显著上升(P<0.01),NF-κB p65的mRNA表达在感染后1、3和6 h也呈极显著上升(P<0.01);细胞增殖蛋白cyclin D1和c-Myc的mRNA表达在感染后6、12和24 h呈显著下降(P<0.05),其转录调控因子β-catenin的mRNA表达在感染后24 h呈极显著下降(P<0.01)。与沙门菌感染组相比,抑制剂+沙门菌感染组ZO-1Occludin的mRNA表达量在12和18 h呈极显著增高(P<0.01),而NF-κB p65、TNF-α和IL-8的表达以及LDH释放量在各时间点均呈极显著降低(P<0.01);siRNA-β-catenin+沙门菌处理组的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呈极显著降低(P<0.01),LDH释放量在6和12 h均呈极显著增加(P<0.01),但在18 h增加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沙门菌激活了NF-κB信号通路,促进了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加重了细胞损伤;同时,沙门菌抑制了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了细胞增殖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影响了细胞修复,从而出现细胞损伤与细胞修复之间的失调,最终呈现出细胞损伤。本试验从NF-κB/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角度揭示了沙门菌引致IPEC-J2损伤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奶牛产奶量、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接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K)及APS20、APS55和APS90组,每组11头。所有试验牛均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灌服温水200 mL,试验组分别灌服20、55、和90 g/d的APS溶液200 mL,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正试期内,每10 d统计1次产奶量;于正试期的第0、30、6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中体细胞数(SCC);于正试期第0、30、60天晨饲前,采集奶牛尾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中相关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结果】在试验全期,各组产奶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细胞数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和60天时,APS55组体细胞评分(SCS)均显著降低(P<0.05),APS20和APS90组SCS在各时间点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APS90组极显著高于APS55组(P<0.01)。在免疫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天时,APS20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增加(P<0.05),APS55与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且APS55与APS90组IL-2含量极显著高于APS20组(P<0.01);第60天时,APS55组血清中IL-6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抗氧化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SP90组血清中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增加(P<0.01),且显著高于APS20组(P<0.05)。【结论】55 g/d APS可以提高奶牛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并且降低乳中体细胞数,结果为APS在奶牛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芦丁(rutin)对肉鸡回肠组织形态、免疫、抗氧化及屏障功能的影响。选择256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添加0(对照组)、250、500和1 000 mg·kg-1的芦丁。试验分为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芦丁二次曲线提高21 d肉鸡回肠黏膜Bcl-2和ZO-1 mRNA的表达量(PQ<0.05),线性增加42 d回肠绒毛高度(VH)以及回肠黏膜中Bcl-2、ZO-1和Mucin2 mRNA的表达量(PL<0.05),且添加500 mg·kg-1芦丁显著提高了42 d回肠VH及黏膜中ki67 mRNA的表达量(P<0.05)。2)饲粮中添加芦丁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21 d回肠黏膜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PL<0.05;PQ<0.05),降低42 d回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2(IL-2)mRNA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