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病虫害是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由镰孢菌属(Fusarium)引起的根腐病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1]。该病害通过破坏维管束影响水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输,从而减少光合作用进而导致植物过早死亡[2]。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一般田块减产10%~30%,重病田块减产达6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3]。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腐病是世界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也是严重危胁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与病原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和中部大豆产区23个市、县的大豆苗期疫霉根腐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PBNIC疫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从牡丹江、穆棱、林口和佳木斯豆田具疫霉根腐症状的大豆植株上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并从根腐病株上单独或与大豆疫霉菌同时分离到终极腐霉菌,研究进一步证实我国黑龙江省有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发现,大豆疫霉根腐病和终极腐霉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土质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或易积水的田块。  相似文献   

4.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特征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崇阳县主要农作物之一.但由于多年连作,使得一些土传性病害滋生蔓延.大豆土传性病菌为害引起根腐,俗称"烂蔸".据调查,发生面积约占年种植面积的20%~30%,一般田块损失产量2成~3成,严重田块损失产量5成以上,有的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大豆持续稳定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大豆根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抗原筛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豆根腐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省每年发病面积在70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大豆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迎茬面积迅速增加,根腐病的发生为害亦日趋严重,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991~1996年作者进行了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抗源筛选的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辣椒根腐病侵染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根腐病由真菌有丝分裂孢子类群镰孢霉属腐皮镰孢菌[Fus 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侵染引起,是1种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文献记载,烟台郊区由于辣椒根腐病的为害,辣椒减产轻者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产翻种.  相似文献   

7.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sororiniana (Sacc .)Shoem是近几年阜城县小麦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2 0 0 0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2 .4万hm2 ,此病发生 1 .3万hm2 ,病田率达 54% ,病田平均病株率达 61 % ,严重田块病株达1 0 0 %。小麦根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能为害小麦植株的各个部位。苗期感病 ,芽鞘及根变褐腐烂 ,无效分蘖增多 ,丛生不长 ;成株期感病根冠或茎基部腐烂 ,引起茎基部折断而倒伏或形成“白穗” ,造成小麦减产。1 严重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分析 ,造成小麦根腐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小麦主栽…  相似文献   

8.
<正>咸宁地处鄂南,气温偏高,降雨充沛,油菜菌核病常年发生较重,是影响咸宁市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该病可为害叶片、茎秆、花及角果等,主要为害油菜茎秆,引起植株早枯,角果减少,种子皱瘪,千粒重和出油率降低,产量下降,一般油菜减产10%~30%,重病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1症状识别  相似文献   

9.
谢明全 《植物保护》1989,15(5):59-59
大豆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主要大豆产区都有发生。1985—1986年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呼盟、兴安盟发病率达30%左右,平均减产15%,严重地块基本绝产。1987年我所大豆普遍发病,病株率达22.3%;与向日葵毗邻田的发病率达75.4%,减产55%左右。  相似文献   

10.
姜国庆 《湖北植保》2012,(6):26-26,28
大豆是崇阳县主要农作物之一。但由于多年连片连作,使得一些土传性病害滋生蔓延。大豆土传性病菌为害主要引起"烂蔸",每年发生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20%~30%,一般田块损失产量2成~3成,严重田块损失产量5成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大豆持续稳定发展。为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笔者于近年来探索治理大豆  相似文献   

11.
引起河北省保定市白术根腐病的病原镰刀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其根腐病在各产区发生普遍.河北省保定地区为白术秧苗的生产基地,一年生白术种植地块根腐病的病株率在5%~20%,二年生地块的病株率达到30% ~ 50%,造成严重减产.引起白术根腐病的病原菌较...  相似文献   

12.
河北廊坊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廊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基地大豆孢囊线虫病田内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种类,对362份罹病枯萎大豆植株进行病原真菌分离,得到335株真菌;使用镰刀菌通用引物鉴定出镰刀菌(Fusarium spp.) 279株,占分离菌株83.3%;镰刀菌特异性引物、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鉴定镰刀菌种类,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189株,占分离菌株56.4%;茄病镰刀菌(F. solani)67株占20.0%、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16株占4.8%、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株、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um)2株、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和厚孢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各1株;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数量最多的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中约92.8%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这些结果表明该试验基地大豆枯萎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大豆孢囊线虫与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大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引起青海省马铃薯根腐类病害的镰刀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也是我国青海省主要的经济作物。马铃薯干腐病是镰刀菌根腐类病害中最重要的一种病害,其窖藏期发病率最高可达60%~([2]),根腐类病害已成为限制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形态学、EF-1α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引起青海省马铃薯根腐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975~1981年间,从浙江省各地采集麦类赤霉病穗标样500个,分离获得1203个纯菌株,鉴定结果分别属于镰刀菌的12个种和变种。其中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占总标样数的93.9%;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占2.4%;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占1.2%;砖红镰刀菌(F.lateritum)占0.6%;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均占0.4%;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雪腐镰刀菌(F.nivale)、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镰状镰刀菌(F.fusarioides)、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F.oxysporum var.redolens)均占0.2%。从福建寄来要求鉴定的标样中,还分离到弯角镰刀菌(F.camptoceras)。  相似文献   

15.
 由小麦赤霉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目前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种群的组成、毒素化学型的分布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本研究于2018年采集分离了96株小麦赤霉菌菌株,经TEF1-α基因鉴定,78株为Fusarium asiaticum,18株为F. graminearum,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的优势群体为F. asiaticum;利用特异性片段扩增法鉴定了菌株的毒素化学型,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菌菌株以3A DON化学型为主,占供试菌株群体的58%,其次为15A DON,占32%,NIV化学型最少,占10%。采用区分浓度法共检测到2株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均为F. asiaticum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Fusarium spp.对戊唑醇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平均值为(0.66± 0.29)μg·mL-1,其敏感性已经下降;其中,F. asiaticumF. graminearum对戊唑醇的EC50均值分别为(0.77± 0.26)μg·mL-1和(0.35 ± 0.08)μg·mL-1,表明F. graminearum群体对戊唑醇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从防风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对根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MR-47,基于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MR-47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桃色顶孢霉Acremonium persicinum(GenBank No. OK287149.1)。通过对峙培养、显微镜观察,探究了菌株MR-47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的抑菌机理;基于盆栽试验,明确菌株MR-47的定殖能力及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菌株MR-47对木贼镰刀菌抑菌率达69.26%,病原菌菌丝出现缢缩、膨大、扭曲、畸形等现象;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等多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了良好的广谱抑菌活性;在土壤中定殖35 d内,最大定殖量为8.38×106 CFU/g,最低为5.57×106 CFU/g;MR-47对防风根腐病防效达75.05%。因此,桃色顶孢霉MR-47在防风根腐病的病害管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88-1989年采集山东大豆根腐病标样553个,经分离接种证明,致病菌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orda)Sacc.]三种,以茄病镰刀菌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为主要致病菌。并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光照、温度及pH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将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定名为茄病镰刀菌大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glycines Li et Luo],本专化型过去没有报告。  相似文献   

18.
 由致病性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严重危害果蔬生产,但非致病性镰孢菌可作为潜在的生防菌。为筛选防治根腐病的非致病生防镰孢菌,从京津冀设施大棚采集茄科、葫芦科果蔬78份根际土样中分离2 402株真菌,筛选出对致病性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具有拮抗效果的真菌173株。利用镰孢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从中筛选出28株候选镰孢菌;通过镰孢菌发酵液泡根进行安全性测试,筛选出对寄主黄瓜幼苗安全无害的镰孢菌菌株4株(1418、1441、1436和1473)。进一步通过镰孢菌测序通用引物TEF1αF/TEF1αR结合菌落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学特征,1418菌株和1441菌株被鉴定为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1436菌株被鉴定为茄病镰孢菌(F. solani)。盆栽测试发现,除1441菌株外,1418菌株、1436菌株和1473菌株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均在50%以上,其中1418菌株的防效为70%,与杀菌剂咪酰胺的防效相当,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筛选获得的具有生防潜力的镰孢菌不仅为镰孢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也为新型生防产品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77~1987年采集103个稻恶苗病标本,分离后获8种镰刀菌。其中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的一个变种占总标本数的60.2%,其特征为:菌落生长直径2-4c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5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形,串生和假头生;产孢细胞单、复粳并存;具厚垣孢子,球至亚球形。此变种定名为(F. moniliforme var. Zhejiangensis Wang et Chen var. nov.)。其他7种镰刀菌为木贼镰孢(F. equiseti),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砖红镰孢(F. lateritium),雪腐镰孢(F. nivale),尖镰孢(F. oxysporum),半裸镰孢(F. semitectum),腐皮镰孢(F. solani)。试验证明,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6种(除腐皮镰孢未接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弱致病性。串珠镰孢浙江变种也能侵染小小麦、大麦、玉米、西瓜、豌豆等作物的幼苗,并有徒长症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法,从甜瓜种子上分离得到23个镰刀菌分离物。采用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致病性以及对甜瓜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色素颜色,以及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同时分析ITS-rDNA序列和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α)基因序列,以确定真菌分离物的分类属性。结果表明,4个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5个分离物为层生镰刀菌(F. proliferatum),5个分离物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9个分离物为轮枝样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这4种镰刀菌均对甜瓜幼苗有致病性,其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甜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这是我国首例开展甜瓜种子携带致病性镰刀菌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