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牛的接触性传染病,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疫病之一。自1955年美国暴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后,欧洲、澳洲、亚洲、南美洲均有IBR暴发,呈世界性流行。我国于1980年首次分离鉴定出IBRV,自此后我国各地牛均有IBR感染的报道。现在瑞士、芬兰、丹麦、挪威等少数国家利用免疫、扑杀、检疫等手段已经根除了IBR,为我国防控提供了参考。但由于我国IBR阳性率高,扑杀阳性牛成本大,综合考虑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检疫-扑杀措施"我国不适用。但可通过实行"免疫-扑杀"措施,以达到降低IBR阳性率,控制IBR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具有特异和敏感及准确等特点,而血清学诊断具有敏感、快速、方便和价廉等特点。为了实施IBR的净化和根除计划,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采用IBR基因缺失疫苗,配套使用鉴别诊断方法来鉴别IBR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常用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有免疫标识,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主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如IBRV gE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根除计划并净化了该病。然而,由于现存的疫苗仍存在免疫抑制与潜伏感染等问题,亟需研制更有效的标记疫苗。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免疫抑制及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有效疫苗的研发及其在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2例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例的荷斯坦奶牛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IBRV—C1株。该病毒可被IBR标准阳性血清完全中和;接种MDBK细胞可出现IBR病毒典型细胞病变效应;选取IBR病毒gB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动物回归试验显示,3头牛均可见体温升高、鼻流粘液、呼吸困难等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三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疫苗,并进行了疫苗安全性和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三批疫苗对靶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较好,免疫牛中和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可达1:41以上,攻毒保护率达5/5。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给我国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措施。当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2种常规疫苗和亚单位疫苗、DNA疫苗、IBRV基因缺失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4种基因工程疫苗,各种疫苗各有优点。现对上述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V疫苗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I型(BoHV-I)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疾病。主要从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疫病动态、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来论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以期为该病诊断、防控、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随着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IBR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近几年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笔者通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IBR的文献进行汇总,对当前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有效防控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强  于团  刘刚 《中国乳业》2023,(12):32-36
随着奶牛产业的发展壮大,病毒性牛呼吸系统疾病不断发生,且防控难度日益加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我国农牧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奶牛养殖场(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IBR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应加强饲养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产地检疫,依法依规做好屠宰工作,规范调运引种,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建议,以期为做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控,增加牧场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疫苗接种和扑杀是当前主要的防控措施,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该病的病毒分离和鉴定、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IBRV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IBR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80年3月,广东省光明华侨农场从新西兰进口一千余头奶牛.根据原农业部畜牧总局的指示,我们承担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检疫任务.在检疫过程中,我们于四月首次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其致细胞病变作用可被匈牙利Bartha Nu/67 IBR标准毒抗血清所中和.五月,周泰冲等同志也从新西兰进口牛中分离到了IBR病毒.本文就IBR病毒的分离及鉴定作一简要介绍.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a review and updat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IBR), a herpesvirus infection of cattle, has diver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Known mainly as a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racheitis, rhinitis, and fever, IBR plays a prominent role among causes of undifferentiated 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abortion. It also causes conjunctivitis, infectious pustular vulvovaginitis, balanoposthitis, and rarely, encephalitis. The virus is readily transmitted and has worldwide distribution. Some cattle develop a latent infection, which can be reactivated. The disease can be diagnosed by clinical signs and lesions and by a variety of virologic and immunologic techniques. Control of IBR is based largely on vaccination. A review is timely becaus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he wide assortment of available vaccines requires knowledge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diagnosis, immun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目前肉制品的健康情况备受人们关注,而猪肉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制品之一,猪只的安全饲养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在饲养猪只中,可发生多种传染病,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非洲猪瘟,该传染病不仅具有高热性的特点,还具有高度接触性的特点,再加上目前对于该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疫苗,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做好该种疾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该文主要论述非洲猪瘟进行论述,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为减少猪只发病几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引发机体产生发热、出血等症状,是一种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和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为做好非洲猪瘟疫病检疫和综合防治,该文总结非洲猪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我国部分省市该病有蔓延趋势。论文主要针对该病的危害、病原特性、国内外流行情况、防控现状与趋势进行了阐述,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感染而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该病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炎症为主,另外伴有结膜炎、流产、脑炎等并发症。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科罗拉多州某些牧场首次发现该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对动物实施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较理想的方法。目前,某些国家仍然使用传统疫苗,然而,经过基因改造的糖蛋白E基因缺失疫苗已在欧盟上市,该疫苗分为活苗和灭活苗两种。文章着重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及DNA疫苗最新的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6.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性皮炎、牛结节疹或牛疙瘩皮肤病。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出现水肿、消瘦、淋巴结肿大、局部溃疡、可形成坚硬的结节为主要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该病潜伏期长,病毒流行传播快不易发现;发病急,是严重影响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加强生物安全的综合防控措施,强化动物检疫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传播。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早诊断、早处置,对控制疫情的蔓延极为重要。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应建立内部疫情通报制度,落实疫情报告责任,使疫情地区接壤的相关区域尽快建立免疫隔离区,防止疫病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To improve his position as an exporter of pedigree animals, an owner wished to establish his herd as serologically negative for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IBR). After a test on all animals older than six months the herd was split into seronegative and seropositive groups. The seronegative group was tested four times during the first year, twice during the second year and given a final test 12 months later; any positive animals were remov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right circumstan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BR seronegative hard is practicable.  相似文献   

18.
动物检疫不仅是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证动物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规范的动物检疫可以降低或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主要对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原则及检疫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钟承  潘玲  刘亚 《中国奶牛》2012,(21):36-38
本试验对蚌埠市一家未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病毒性腹泻免疫的规模化奶牛场的94份奶牛血清样品,分别使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病毒性腹泻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共检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血清65份,阳性检出率为69.15%;病毒性腹泻阳性血清83份,阳性检出率为88.30%。结果表明,该规模化奶牛场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病毒性腹泻的感染和接触史,应采取净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