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拮抗放线菌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制及其控病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株TA21是一株从重庆烟区土壤中筛选出的对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为了明确其抑菌效果和控病作用及其在烟草根黑腐病生防中的应用潜力,本文进行了菌株TA21抑菌活性检测和温室控病测试;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分类的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室内测定试验表明,菌株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菌带宽达12.5mm;温室控病试验发现其对烟草根黑腐病防治效果达85.3%。无菌滤液试验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菌滤液均能有效抑制烟草根黑腐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TA21为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获得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放线菌,以野生山地兰花表层土壤为分离样本,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25株放线菌,初筛出6株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SVFJ-07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3.64%。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认菌株SVFJ-07为酒红链霉菌。该菌对多种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建兰炭疽病的室内防效为70.06%,田间防效66.27%~68.54%。可见,酒红链霉菌SVFJ-07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生防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苹果树腐烂病内生拮抗放线菌A-2的鉴定及其活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为靶标菌,从健康苹果树枝条中获得一株高效内生放线菌A-2。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峙培养法和玻片法测定了菌株A-2的抑菌谱及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了菌株A-2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A-2发酵滤液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90%以上,对其他9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菌株A-2可导致腐烂病菌菌丝畸形、分支增多和局部膨大;不同稀释倍数的A-2发酵滤液对苹果离体枝条腐烂病均有明显的防效,接种病原菌前后24 h和同时施用500倍发酵滤液的防效均达70%以上。根据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将菌株A-2鉴定为卡伍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cavourensis。  相似文献   

4.
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细菌性软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ZF510。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ZF510为东湖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onghuensis,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蛋白酶,有合成IAA能力、嗜铁能力、溶磷能力。通过抑菌谱分析,证明菌株ZF510对巴西果胶杆菌、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致病变种等7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黄瓜蔓枯病菌、茄匍柄霉3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菌株ZF510的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症状明显减轻,防治效果达到44.56%。综上所述,菌株ZF510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黄瓜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活性菌株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植物内生放线菌中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农用活性代谢产物,可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资源。本研究结果发现黄瓜幼苗的根、茎、叶中均有内生放线菌的存在,根组织中的数量、种类明显多于叶片和茎,占总分离株的72.7%,以链霉菌的淡紫灰类群、灰褐类群为主。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黄瓜内生放线菌中对12种靶标真菌和6种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占46.8%和39.0%,主要为分离自根组织的链霉菌淡紫灰类群。分离自黄瓜叶片的gCLA4菌株抑菌谱较广,其发酵滤液对供试12种靶标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靶标细菌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rectus)。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陕西、宁夏和内蒙等地典型盐渍土中放线菌组成及拮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盐渍土中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为主,非链霉菌仅占9.27%,链霉菌属中以球孢类群,粉红孢类群,灰褐类群,黄色类群为主,占到放线菌总数的55.62%。(2)供试的706株放线菌中有拮抗活性的占到76.44%,但广谱性拮抗菌株较少;对细菌拮抗能力较真菌强;拮抗性放线菌以粉红孢类群、灰褐类群和球孢类群为优势类群;(3)发酵滤液拮抗性试验筛选出4株能产生较强抑菌活性物质的菌株,其中3株都是粉红孢类群。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纳木错盐湖中度嗜盐放线菌的数量、种类组成、拮抗活性和酶活性。采用盐浓度为5%和10%的4种分离培养基,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对盐湖土壤和水样放线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细胞壁化学组成对放线菌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抑菌和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纳木错盐湖土壤和水样中分离到36株中等嗜盐放线菌,其中土样中26株,水样中10株。分别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放线菌形态学排重后合并为13株,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别有4株放线菌对小麦赤霉菌、小麦根腐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有抑菌活性,抑菌率占30.8%。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最大抑菌圈直径达22 mm。酶活性测定发现,纳木错盐湖中度嗜盐放线菌的酶活性菌株数少且弱。  相似文献   

8.
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放线菌JPD-1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从苹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筛选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菌株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采用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所筛选获得的拮抗菌株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从苹果树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28株放线菌,其中菌株JPD-1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2.50%,该菌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培养7 d时菌落生长旺盛,气生菌丝白色,基生菌丝深粉红色,无可溶性色素产生;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JPD-1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菌株JPD-1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及对离体枝条上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减弱,发酵滤液原液使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膨大、末端畸形,抑制率为78.14%,对离体枝条上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为76.37%。表明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JPD-1可以用作苹果树腐烂病的生防材料,具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烟草赤星病颉颃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小麦植株中分离得到21株分离物,经对7种植物病原菌颉颃试验分析,获得1株对烟草赤星病菌等具有良好颉颃活性的菌株2-7。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等方法测定其抑菌及生防作用。结果显示,放线菌2-7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抑制率为62.1%,盆栽防治率为48.73%。通过该菌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细胞壁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JN638883),将菌株2-7归属于放线菌中的玫瑰暗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ulvus)。  相似文献   

10.
拮抗性链霉菌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拮抗性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微菌核萌发法研究了6株拮抗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菌落生长、菌核形成和微菌核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49的抑菌效果最好,5倍稀释发酵液培养14天时对菌落生长的抑菌率达69.7%;菌株B49、D184和Act12的5倍稀释发酵液对微菌核形成的抑制率达100%;将经B49、D184和Act12发酵液处理后丧失形成微菌核能力的大丽轮枝菌菌株转接至不含发酵液的PDA培养基,连续传代至第5代,其仍然不能恢复形成微菌核的能力;微菌核在含有菌株D184 5倍稀释发酵液的培养基上培养168 h时,萌发率仅为38.3%。  相似文献   

11.
烟草疫霉引起的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链霉菌Sa-21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应用潜力,用盆栽试验测定了链霉菌Sa-21的生防效果,并用生长速率法等手段探讨了链霉菌Sa-21对烟草疫霉的抑菌作用。盆栽试验表明,链霉菌Sa-21菌株发酵液对苗期和成株期烟草黑胫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高防效可达98.39%。菌株Sa-21粗浸膏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抑菌中浓度为56.1 μg/mL,50 μg/mL的粗浸膏处理后可以降低50%的菌丝生物量。菌株Sa-21粗浸膏对烟草疫霉孢子囊的产生、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以及细胞膜透性均有抑制作用,100 μg/mL的粗浸膏基本能够完全抑制孢子囊的产生,并且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达50%以上;粗浸膏浓度为150 μg/mL时,对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达94.35%;随着粗浸膏浓度增加,菌丝细胞膜的透性也会加大。研究结果表明,链霉菌Sa-21代谢物对烟草疫霉的生长繁殖产生抑制作用,并为链霉菌Sa-21生防菌剂的开发及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贝莱斯芽胞杆菌B006是一株高效生防菌株,但其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防病促生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和施肥条件下B006菌剂对娃娃菜生长及对软腐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14%、施肥量为3.57 g/kg土的条件下,播种时沟施5 g B006菌剂(菌含量为1×107 CFU/g),出...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新的水稻稻瘟病拮抗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中药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到一株性能优良的拮抗细菌CWJ2。平板对峙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9.51%。根据菌落、菌株形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滤液能明显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的发酵滤液能100%抑制菌丝生长;2%的发酵滤液能导致菌丝分支明显减少,菌丝变短、膨大或畸变。菌株CWJ2的发酵液在高温、蛋白酶K、紫外和酸碱处理下,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WJ2对稻瘟病菌拮抗效果好,且抗菌活性成分稳定,有望作为生防菌株开发防治稻瘟病制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和离体生防试验评估了B9601-Y2对软腐病的生防潜力,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Y2-gfp,测定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在温室内研究了B9601-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B9601-Y2在LB平板和离体植物组织上均能有效地抑制软腐病原菌的生长;淋灌Y2-gfp发酵液后,标记菌在大白菜根际、根、茎、叶等组织内的种群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最终稳定在约10~3cfu/g组织;温室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移栽生防苗后淋灌Y2菌悬液防治效果最佳,为62.23%,仅移栽生防苗与移栽普通苗后淋灌Y2菌悬液防效分别为28.87%与49.48%,大白菜产量分别增加了146.58%、47.52%及109.37%。研究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能够有效防控大白菜软腐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平板稀释分离法,从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良好的细菌TD-7。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对其发酵滤液抑菌机理、最优发酵条件、最优发酵培养液组分及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菌株TD-7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在95%以上。皿内酶分泌试验发现,该菌可分泌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未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活性。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的条件为在250 mL三角瓶中,将种子液按3%的体积比接种到50~75 mL培养液中,初始pH 8.0,温度32~36℃,转速200 r/min,发酵5 d。通过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1.5%、KH2PO4 0.05%。经摇床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液组分优化,菌株TD-7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提高了26.39%。该菌的发酵液对温室盆栽及田间大棚中的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1%和87.70%。滤液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D-7发酵滤液中活性物质具有较广的pH适应范围(pH 4.0~9.0),在高温和紫外光照射下较稳定,有制成生物制剂应用于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和平板生长对峙法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FOC具有强拮抗能力的拮抗细菌,并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及16S rRNA和gyr B基因序列相似性对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拮抗菌无菌过滤发酵液对FOC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发酵液对盆栽和大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对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FJ17-4对FOC抑菌作用最强,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抑制FOC引起菌丝畸形、扭曲、膨胀、皱缩、缠绕等异常现象。10%无菌过滤液对FOC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96%和85.40%。50倍发酵液、菌体悬浮液和无菌过滤液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0.20%、58.87%和47.80%,大田防治效果分别为69.53%、58.46%和36.12%。综上,FJ17-4能有效抑制FOC,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花椒根腐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优良拮抗菌株,本研究以健康花椒侧根为拮抗菌来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花椒根部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对病原菌具备明显拮抗作用的真菌HB21-1,平板抑制率为61.00%,其无菌发酵滤液抑制率为41.24%,可致腐皮镰孢菌菌丝出现皱缩膨胀、孢子畸形现象,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ium oxalicu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B21-1对花椒根腐病的防效为56.59%,经HB21-1处理的花椒根部POD、SOD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时间均呈升高趋势,且始终高于空白对照。本研究表明草酸青霉HB21-1对花椒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能降低发病率,在生物防治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抑制黄瓜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对青海湖附近植被根系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测定拮抗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本文通过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出一株生防链霉菌S-101,该菌株对供试的几种病原真菌都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中对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的抑制率为53.3%,对草莓炭疽菌的抑菌率为45.5%;并通过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S-101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 lurid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101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57.11%;通过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基因工程菌S-101-GFP,检测了该菌株在黄瓜根部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能力,随着定殖天数的增加,数量由处理时的1×108 cfu/g逐渐减少到1×106 cfu/g,0~14 d下降较快,21~28 d下降较慢,28~35 d趋于稳定,孢子数维持在1×106 cfu/g。因此,菌株S-101是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潜在生防菌株,具有开发成为微生物农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孢子萌发法和温室盆栽法筛选高效防治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木霉共培养菌株。从17株供试菌株中,筛选出3株平板抑制率较高的木霉菌株:深绿木霉HB20111、哈茨木霉LTR-2和TW21990,并进行两两组合共培养发酵。孢子萌发试验表明,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滤液对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达71.83%,较单菌株HB20111和TW21990分别提高了6.13%和19.53%(P<0.05)。温室条件下,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液500×稀释浸种效果最好,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防治效果和幼苗质量增长率分别达78.81%和130.80%,较单菌株HB20111和TW21990的分别提高了17.88%、30.46%和50.05%、61.22%(P<0.05);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单菌株相比,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显著降低假禾谷镰孢在小麦幼苗根围土、根际土、根系和茎基部中的拷贝数(P<0.05),且假禾谷镰孢拷贝数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与幼苗鲜质量呈负相关。本研究发现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具有增效作用,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