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3种草原实验区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设置7种氮添加梯度, 分别为CK(0 g N·m-2·a-1)、N1(5 g N·m-2·a-1)、N2(10 g N·m-2·a-1)、N3(15 g N·m-2·a-1)、N4(20 g N·m-2·a-1)、N5(25 g N·m-2·a-1)、N6(30 g N·m-2·a-1),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梯度氮添加下不同草原类型区植被生物量、土壤碳氮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氮添加并未对3种草原类型地下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P<0.05),且本研究初步判断在N3添加时接近饱和阈值, 整体上氮添加使内蒙古草原总生物量平均增加了29.66%,较干旱的荒漠草原对氮添加的响应较为明显。施氮肥使草甸草原的根冠比显著降低(P<0.05),典型草原根冠比在N3处理下显著增加(P<0.05),但对荒漠草原影响不显著(P>0.05)。2)选择不同土层(0~10 cm、10~30 cm)分析氮添加对3种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氮添加对草甸草原土壤碳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0~10 cm土层对施氮的响应更明显。3)施氮条件下地上生物量与土壤C/N、年均降水显著相关(P<0.01),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与土壤全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土壤C/N、年均温、年均降水显著相关(P<0.01)。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土壤碳氮含量对施肥的响应存在差异,这意味着草地恢复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养分的添加作用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
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元素,人为N添加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N输入的主要形式。施N作为改善土壤养分条件的重要途径,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也会对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产生影响。本研究在2012年5月设置0(CK)、10(N10)、20(N20)、30(N30) g·m-2·a-1的N添加试验,并于2018年8月采集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叶片,测定其碳(C)、N、磷(P)含量,分析不同水平N添加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索长期N添加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N添加显著提高了禾本科叶片碳(LC)含量而显著降低了豆科LC含量(P<0.05),莎草科和杂类草LC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随施N量增加,4种功能群叶片氮(LN)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叶片磷(LP)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2)N添加下4种功能群植物叶片碳氮比(LC/N)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片氮磷比(LN/P)和叶片碳磷比(LC/P)呈上升趋势。3)土壤含水量(SMC)与植物叶片各项指标均显著相关(P<0.05),SMC对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贡献率最高(10.28%,P<0.001)。4种功能群中,杂类草对SMC变化的响应最敏感,表现为杂类草LN、LN/P和LC/P随SMC增加显著降低而LC/N和LP显著升高。综上所述,4种功能群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N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N添加下影响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重要因子是SMC。  相似文献   

3.
氮沉降全球化对草本植物不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s)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依托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7年建立的不同水平氮添加试验平台,探究氮添加对赖草(Leymus secalinus)叶片和茎秆中的NSCs(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秆中可溶性糖、淀粉和NSCs含量显著高于叶片;氮添加降低了叶片和茎秆可溶性糖、淀粉、NSCs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茎秆可溶性糖、淀粉和NSCs含量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更敏感;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速效N∶P比值与叶片和茎秆中的可溶性糖、淀粉、NSCs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效P含量与这些指标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不同器官NSCs含量和计量格局对氮添加呈现非线性饱和响应,但响应大小在植物器官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蒙古冰草种群动态及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群落生境的变化,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MC)、蒙古冰草+老瓜头(ML)、蒙古冰草+牛枝子(MN)3种不同群落生境为研究对象,按丛径将蒙古冰草个体划分为Ⅰ级株丛(0~2.0 cm)、Ⅱ级株丛(2.1~4.0 cm)、Ⅲ级株丛(4.1~6.0 cm)、Ⅳ级株丛(6.1~8.0 cm)、Ⅴ级株丛(8.1~10.0 cm)和Ⅵ级株丛(>10.0 cm),研究了不同群落生境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和叶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在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中,Ⅰ、Ⅱ级株丛较多,株丛密度较大,在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以Ⅲ、Ⅳ级株丛为主,株丛密度较小。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蒙古冰草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分别为4.68 cm2和41.2 cm2·g-1、4.70 cm2和39.2 cm2·g-1,显著高于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的3.38 cm2和27.7 cm2·g-1。蒙古冰草株丛结构主要受土壤全钾的影响,而土壤水分、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是影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由此,可通过改变种群数量特征和叶功能性状以适应自然生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依托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2017年建立的氮(Nitrogen, N)添加梯度试验平台(0~32 g·m-2·a-1),探究N添加对优势植物赖草叶片养分[N、磷(Phosphorus, P)、钾(Potassium, K)]、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防御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输入显著提高叶片N,K含量和N∶K和N∶P比值,降低叶片P含量和P∶K比值;N素输入显著降低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N素输入显著增加叶片总酚、单宁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PCA分析表明低N(≤8 g·m-2·a-1)和高N(>8 g·m-2·a-1)输入下赖草叶片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无机N含量、土壤有效N∶P和N∶K是其主要影响因子。以上结果表明N素输入改变了盐渍化草地赖草叶片养分-碳组分-防御性化合物的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添加亚油酸条件下不同剂量硝酸钠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脂肪酸组成及相关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母水牛,以精粗比40∶60为底物进行瘤胃液体外发酵试验。试验组硝酸钠的浓度分别为1、2、3 mg·mL-1,对照组不加硝酸钠,每组均添加0.25 mg·mL-1的亚油酸,每组各5个重复。在体外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24 h结束培养,测定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含量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P<0.05);2)添加硝酸钠pH值和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升高(P<0.05),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添加1 mg·mL-1硝酸钠,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C20:5n3 (EPA)含量显著高于添加3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2 mg·mL-1硝酸钠C22:6n3 (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添加硝酸钠组原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3 mg·mL-1硝酸钠产甲烷菌数量显著低于添加1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1 mg·mL-1硝酸钠总细菌、真菌、溶纤维丁酸弧菌、蛋白分解丁酸弧菌、非典型丁酸弧菌、亨氏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由此可得,体外法添加1~3 mg·mL-1硝酸钠和0.25 mg·mL-1亚油酸在维持水牛TVFA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甲烷含量,且1 mg·mL-1硝酸钠能促进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优化脂肪酸组成,并能增加大多数瘤胃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紫花苜蓿在叶片和根系水平上响应干旱胁迫的形态和生理的品种特异性规律,在温室内分析了干旱胁迫下WL363HQ和巨能7紫花苜蓿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及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MDA)、脯氨酸、抗氧化酶类物质、C、N含量、C/N、稳定性C同位素(δ13C)和稳定性N同位素(δ15N)。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供试品种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重及分枝数(P<0.05)。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巨能7的株高(P<0.05),但增加了巨能7的根冠比,而WL363HQ的结果与之相反,这说明干旱胁迫下供试品种的株高和根冠比具有品种特异性的规律。干旱胁迫增加了WL363HQ和巨能7叶片和根系中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及抗氧化酶物质的活性,且在器官水平也具有品种特异性规律。干旱胁迫下巨能7叶片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在WL363HQ根系中的MDA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干旱胁迫下WL363HQ叶片脯氨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及根系SOD的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而巨能7仅叶片SOD活性,根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尽管干旱胁迫对供试品种叶片和根系C、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WL363HQ和巨能7紫花苜蓿根系的δ13C(P<0.05),且WL363HQ叶片的δ15N均显著高于巨能7(P<0.05)。此外,干旱胁迫均显著提高了巨能7叶片和根系的C/N(P<0.05)。干旱胁迫下供试品种C、N代谢参数并没有在叶片和根系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品种特异性规律,深层次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掌握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协同抗旱机制及抗旱丰产紫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为材料,采用盆栽法探究外源添加谷氨酸(2 mmol·L-1和4 mmol·L-1)对铝胁迫(500 mg·L-1)下多花黑麦草生长和生理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外源谷氨酸显著降低了多花黑麦草叶片和根系中的铝离子含量(P<0.05);铝胁迫下添加谷氨酸能提高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和根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叶绿素含量、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片、根系中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并降低了叶片和根系中相对电导率、根系中MDA含量及叶片中POD活性,且添加4 mmol·L-1谷氨酸的效果优于2 mmol·L-1谷氨酸;铝胁迫下4 mmol·L-1谷氨酸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含量,但根系中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却均有所上升(P<0.05)。综上所述,外源添加谷氨酸能有效缓解铝胁迫对多花黑麦草叶片和根系的毒害作用,且4 mmol·L-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选取三江源区果洛州不同坡度退化程度相近的高寒草甸,进行氮添加试验,运用Miseq PE250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s rDNA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探讨3个氮添加水平低等量氮添加(LN, 2 g N·m-2)、中等量氮添加(MN, 5 g N·m-2)、高等量氮添加(HN, 10 g N·m-2)对不同坡度退化草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研究区草地土壤中最主要的两大类群。缓坡地与陡坡地土壤细菌个别丰度极低的门以及61.4%以上(包括未鉴定的细菌属)细菌属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施氮水平对退化高寒草地各细菌门以及大部分细菌属影响不显著,对一些丰度较低的属的影响显著(P<0.05),且在不同坡度所响应的细菌属不同。无论是缓坡地还是陡坡地,氮添加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整体上呈现出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中等量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高水平氮添加显著抑制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下降(P<0.05),说明氮添加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阈值限制性。  相似文献   

10.
含水量及添加剂对高冰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水量以及添加蔗糖、甲酸对高冰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探究优质高冰草青贮饲料的调制方式。试验选用结实期间的高冰草为原料,原料含水量分为鲜贮与晾晒2个处理,添加剂设置对照、添加甲酸、添加蔗糖3个处理。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为对照,甲酸添加量为6 mL/kg,蔗糖添加量为2%,袋装青贮360 d。结果表明,高冰草青贮时,原料进行晾晒,青贮饲料的pH显著增加(P<0.05)。晾晒处理减少乳酸(P<0.05)和氨态氮(P<0.01)的生成,增加乙酸的生成(P<0.05)。添加甲酸能够极显著降低高冰草青贮饲料的pH(P<0.01),提高乳酸的生成量(P<0.01),减少乙酸的生成(P<0.05)。添加蔗糖能够显著降低高冰草青贮饲料的pH(P<0.05)和乙酸的含量(P<0.01),提高乳酸生成(P<0.01)。添加甲酸或蔗糖都能够极显著降低高冰草青贮饲料的氨态氮含量(P<0.01)。晾晒、添加甲酸或蔗糖对高冰草青贮饲料的CP、NDF、ADF、Ash、EE等养分含量和干物质保存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也没有显著影响。与原料相比,硝酸盐含量下降48%~53%,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郭香  陈德奎  陈娜  李云  陈晓阳  张庆 《草业学报》2021,30(8):199-205
为了研究含水量和添加剂对黄梁木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将两种不同含水量60%、75%的黄梁木叶片切碎后进行不加添加剂、添加6.00 log10 cfu·g-1植物乳杆菌(LP)、120 U·g-1纤维素酶(C)、6.00 log10 cfu·g-1植物乳杆菌和120 U·g-1纤维素酶(LP+C)处理,每个处理6组重复,装入塑料袋中,室温(约30 ℃)贮藏60 d后开袋。结果表明,黄梁木干物质中粗蛋白(CP)含量为12.48%,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为4.49%。75%含水量导致黄梁木叶青贮的pH值,乳酸菌(LAB)和酵母菌数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单宁含量,氨态氮(NH3-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显著升高(P<0.05)。LP和LP+C显著降低pH值、乳酸菌数和缩合单宁(CT)含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含量(P<0.05)。同时,C和LP+C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含量(P<0.05)。75%含水量且添加LP和LP+C的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75%含水量处理对黄梁木叶青贮发酵品质有积极的影响,使用添加剂可以改善青贮品质,以LP和C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根颈直径苜蓿生理生化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颈粗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抗寒性与其根颈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颈粗(3.50 mm,5.25 mm,7.00 mm)苜蓿根系进行低温胁迫(4℃,-10℃,-15℃,-20℃)处理,测定了苜蓿根颈活力、非结构碳氮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苜蓿根颈活力、非结构碳氮含量、非结构碳氮比(Cnstructured carbon nitrogen ratio,C/N)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低温胁迫的增加不同颈粗的苜蓿根颈活力均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淀粉含量、C/N和CAT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苜蓿根颈活力大小与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及C/N显著相关(P<0.05)。研究认为,根颈直径大的苜蓿抗寒性较强,其通过调控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及C/N以适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28日至9月底,在新疆伊犁昭苏马场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草地设置了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模拟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鸭茅生物量和贮藏性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及淀粉)的影响,以期为更合理地利用天然割草场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鸭茅叶片可溶性糖先增高后降低,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叶片淀粉含量平稳,根部淀粉含量变化规律为降低-升高-降低;利用方式显著影响鸭茅地下生物量,叶片、根部可溶性糖和根部淀粉含量(P<0.05),极显著影响鸭茅叶片淀粉含量(P<0.01);4种利用方式中,割草+秋季放牧利用下叶片可溶性糖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利用方式下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与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过度放牧对不同草原生态系统氮(N)素的影响,选取内蒙古3种主要类型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对植物生物量与叶片、根系和土壤中总氮(TN)和稳定氮同位素(δ15N)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显著降低草原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P<0.05);无牧条件下,3种主要类型草原植物叶片、根系和土壤的TN、δ15N值自东向西呈现下降趋势,并且所有植物叶片(R2=0.73, P<0.001)、根系(R2=0.86, P<0.001)的TN和δ15N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过度放牧降低了3种草原植物叶片、根系和土壤中TN、δ15N的值。综上所述,过度放牧对3种草地生态系统N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应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使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鑫  魏雪  王长庭  任晓  吴鹏飞 《草业学报》2022,31(4):155-164
为了查明外源性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12年5月在川西北的高寒草甸上用随机区组方式设置添加氮(N)、磷(P)和氮磷混加(NP)3种处理试验样地,每种添加处理均设置10、20和30 g·m-2三个处理梯度,以未添加养分的高寒草甸为对照样地(CK)。于2017和2020年的8月先后两次对各样地内的土壤节肢动物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N、P和NP添加均能增加高寒草甸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以梯度为20 g·m-2和NP混加处理效果最明显;2)N、P添加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密度、类群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2020年显著高于2017年(P<0.05),而NP混加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密度和类群数则表现为2020年显著低于2017年(P<0.05),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无显著差异(P>0.05);3)N、P添加显著提高长角?目密度(P<0.05),NP混加显著提高甲螨亚目和中气门亚目密度(P<0.05);4)多元回归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全N、全P、土壤有机质、pH、地上生物量和植物群落盖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对添加不同的外源性养分及添加量处理存在差异;高寒草甸上连续8年添加外源性氮、磷养分能提高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而氮磷混加则起抑制作用。建议对高寒草甸进行外源性氮磷混加控制在每年20 g·m-2,且连续添加年限不宜超过8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乳酸菌及丙酸钙对全株玉米和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微生物数量、霉菌毒素含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蒸馏水(CK组)、复合乳酸菌(LAB组,添加量为5×105 CFU·g-1鲜样)、丙酸钙(PACA组,添加量为鲜草重的0.4%)以及乳酸菌和丙酸钙复合(LAB+PACA)分别添加进全株玉米和燕麦原料中青贮120 d。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优良而萎蔫后的燕麦青贮丁酸和氨态氮含量较高。添加剂在不同青贮饲料中表现不同。所有添加剂均显著提高了燕麦青贮饲料的乳酸和乙酸含量,降低了pH值、氨态氮、丁酸含量和酵母菌数量(P<0.05)。而PACA和LAB+PACA组则显著提高了玉米青贮饲料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有氧稳定性并且降低了霉菌和酵母菌数量(P<0.05)。LAB和LAB+PACA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玉米青贮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P<0.05)。在两种青贮饲料中丙酸含量只有PACA和LAB+PACA组能够显著增加。因此,添加剂尤其是LAB+PACA的复合添加对于提高玉米和燕麦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和高氮600 kg/hm2)和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皖草2号植株茎杆、叶片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皖草2号叶片NO3-N含量显著低于茎秆(P<0.05),其第3次收获草(H3)茎杆和叶片中NO3-N含量最高;施氮处理植株茎秆、叶片NO3-N含量均高于对照(N0)。同种施肥方式下,各茬收获草(H1、H2、H3)的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所有氮素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收获次数的增加NR活性升高。一次性基施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分次施肥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施氮量分次施用(N3和N4)产草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N1和N2)(P<0.05)。施氮处理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N4处理产量最高,达到521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等降低。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变化情况是相同施氮量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基施处理,即:N3>N1,N4>N2,粗蛋白生产效率是高施氮量分次处理高于一次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18.
氮磷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背景下,持续的氮沉降加速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磷循环,进而引发了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磷限制,因此研究氮磷耦合对于植物应对环境变化导致的养分限制至关重要。以川西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根管原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根系动态变化特征对不同梯度氮磷添加的响应机制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氮磷(NP)添加增加了表层(0~10 cm)土壤全磷、速效磷以及速效氮含量,整体上降低了土壤pH和C∶P,但对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影响微弱;氮磷添加不仅延长了根系寿命,还使得表层根系现存量提高了8.79(NP20)和13.21 mm·cm-3(NP30),生产量、死亡量分别提高了3.17(NP30)和2.92 mm·cm-3(NP30),但深层(10~20 cm)根系现存量降低了8.85(NP10)和5.37 mm·cm-3(NP30),生产量降低了1.63(NP10)和1.43 mm·cm-3(NP20),死亡量降低了2.14(NP10)和1.78 mm·cm-3(NP30);另外,根系生产量、死亡量及现存量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性总体上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可知,氮磷添加通过改变土壤可利用性氮磷含量,不仅使得植物根系分布浅层化,而且以延长根系寿命的方式减缓了根系周转,进而减少了根系对碳的消耗,增强了其碳汇功能,从而改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9.
象草收获时往往具有较高水分,单独青贮发酵品质不佳。为提高象草青贮品质,研究了不同水分吸附材料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的影响。处理设为对照、分别添加象草鲜重10%的米糠、小麦粉、干豆腐渣和麦麸。青贮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添加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了青贮原材料的干物质(DM, P<0.01),降低了缓冲能(P<0.05);青贮后,所有添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1)。添加小麦粉显著增加了丁酸(0.81% DM)和氨态氮(NH3-N, 14.40% TN)含量(P<0.05),而其他添加处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干豆腐渣的处理丁酸和氨态氮含量最低,分别只有0.04% DM和9.75% TN。添加小麦粉和干豆腐渣对青贮饲料好氧稳定性改善效果最佳。综合比较分析营养特性、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添加干豆腐渣的处理青贮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
添加剂对红豆草鲜贮或晾晒后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不同含水量和添加剂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青贮品质的影响,为红豆草青贮饲料的调制提供科学依据。将红豆草分为2组,其中1组以鲜样进行青贮,分别设对照、添加甲酸(6mL·kg-1)和蔗糖(2%)处理;另1组晾晒后进行同样的处理;袋装密封青贮360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晾晒处理能够改善红豆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晾晒后青贮可以显著降低乙酸含量(P<0.05),极显著地降低青贮饲料中氨态氮含量(P<0.01)。添加甲酸能够极显著降低红豆草青贮饲料的pH、乙酸和氨态氮含量(P<0.01),提高乳酸的生成量(P<0.01)。晾晒可以极显著地增加青贮饲料中干物质(DM)含量(P<0.01);添加甲酸可以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与原料相比,青贮之后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红豆草在单独青贮时因较高的缓能值和低含量的碳水化合物(WSC)而不易调制为优质的青贮饲料,通过添加甲酸可以显著改善红豆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