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孟炜博 《中国猪业》2021,16(3):26-28
近年来,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传统的生猪养殖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生猪的养殖风险,但保障程度较低,而随着生猪期货的上市,生猪“保险+期货”为我国的生猪产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分散方式。本文力图在分析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猪“保险+期货”模式面临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托“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的基础研究,调研分析“粮改饲”政策在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具体实施情况,剖析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探寻“粮改饲”政策实施过程中参与主体经济效益的变动情况,针对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西式餐饮、烘焙等新业态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奶酪为主的干乳制品占我国乳制品消费的比重逐年提升,奶酪消费增长潜力很大,中国奶酪市场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本研究基于全国6 座典型城市3 000 个奶类消费调研微观数据,总结目前中国居民奶酪消费现状及异质性特征。最后提出推动居民由“喝奶”向“吃奶”转变,促进我国奶酪消费的三点建议,一是多渠道普及奶酪营养价值,提高居民认可度;二是增加学生奶产品种类,从小培育奶酪消费习惯;三是发展奶豆腐等特色奶酪,丰富消费者选择。  相似文献   

4.
陶莎  张峭  葛瑞华 《中国猪业》2021,16(6):13-16
2021年生猪期货合约上市,“保险+期货”模式在国内各个省(市、区)落地。本文介绍了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特征以及通过该模式转移生猪市场风险的运行机制和重要意义。目前生猪“保险+期货” 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生猪期货市场交易容量不足、风险管理公司代交易风险高等问题,同时交易所和地方政府针对项目的补贴目标各不相同,国家层面缺乏补贴指导政策等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非洲猪瘟疫苗毒株、变异毒株、野毒株并存背景下,只做好外部生物安全已不足以达到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因疫苗毒株隐蔽性强、检测难度大,不知道通过引种是否会将疫苗毒株带到猪场。因此,未来猪场生物安全不能只关注场外生物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以猪为本”的“1237”P氏生物安全立体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即在做好“控五流”等外部生物安全的同时,更要关注饮水安全、注重猪的自身健康度、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实现“与非共存,与蓝共舞”。所谓“立体防控”是指全方位的防控,而不是仅仅针对猪场大门的传统生物安全防控。  相似文献   

6.
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是现代奶业产业链不可分割的三大环节。探索种、养、加三者结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奶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对解决奶业深层次矛盾、构建河北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河北省奶业“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剖析奶业产业链种、养、加各环节的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促进河北省奶业可持续发展,帮助养殖场走出困境、提高养殖效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指导乌兰察布市优质育肥羔羊生产体系建设,进一步了解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与当地蒙古羊羔羊在养殖效益方面的对比情况,进行了“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产肉性能试验。试验分为试验组(“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组)和对照组(蒙古羊羔羊组)2个组,每组采取随机取样方式选择试验用羊。经过体重测定与屠宰试验测定,统计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进行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经过对生长及产肉性能测定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杜蒙萨”三元杂交组羔羊平均初生重、断乳重、5月龄出栏活重、5月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蒙古羊羔羊。试验充分证明了在牧区推广“杜蒙萨”三元杂交羊生产体系建设,是实现牧区草原生态高效养殖和促进农牧民养殖户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发展不平衡,液态奶产销量占比过重,大量干乳制品需要进口。本文基于2016—2020年乳制品的消费结构占比,分析了我国目前乳制品的发展阶段、各乳制品的进口量对比,并结合乳制品新产业政策及理化性质分析预测乳制品市场的新走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关于食物营养的评价模型,计算各乳制品得分以评估其营养素含量高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我国奶酪制品的市场需求前景大;目前,我国大部分奶酪制品依靠进口,但国外奶酪制品的口味不被我国大部分消费人群接受。因此,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口感好的干乳制品在中国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我国消费者正从“喝奶”向“吃奶”转变;对乳制品的现状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可指导适合我国消费者的新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9.
2021年伴随着猪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尤其是中小生猪养殖企业亏损严重,同时该群体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缺乏有效地规避风险和对冲风险的金融工具。为此,本文基于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发展、提升中小养猪企业融资能力为目标,在生猪“保险+期货”的模式基础上,构建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合作机制,探索生猪“保险+期货+银行”的合作模式。通过保单收益权优先赔付银行和保险公司利用期权规避风险的方式,提升银行的放贷意愿、放贷规模和保险公司的担保意愿,以期助力中小养猪企业探索融资新方式的目的。随着该模式的发展,在未来或能够对我国生猪行业的产能稳定和价格维稳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故城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优化自主式扶贫开发模式。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规划培育具有特色的“政银企户保+奶牛产业”的扶贫模式,助力精准脱贫。以该县“奶牛贷543”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模式的运行机制、扶贫成效以及该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旨在为推动贫困地区畜牧产业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丹麦是欧盟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国,是欧洲国家乳制品、肉类重要供应国,该国生产的三分之二农牧产品用于出口。近年来丹麦的奶牛养殖场数量不断减少,但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保证了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奶牛单产不断提高,生鲜乳产量稳中有升;乳制品加工业经历集中和整合后,目前只有24家乳制品加工企业,包括合作社和私营两种形式。为了保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丹麦乳制品加工企业均设定了合理的奶价制定机制,且为牧场提供了高效的第三方服务;丹麦乃至欧洲地区的消费者具有良好的乳制品消费习惯,但液体乳消费趋于饱和,奶酪消费增长明显。在乳制品贸易方面,丹麦始终保持净出口状态,主要的乳制品市场是欧盟地区的其他国家及亚洲国家。多年来,中国和丹麦形成了良好的奶业合作关系,未来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和拓宽奶业合作,推动中国奶业的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两国奶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22年,中国牛奶产量为3 932 万吨,同比增长6.8%;乳制品产量为3 118 万吨,同比增长2.0%。原奶产量充足,但生产量明显下降,乳业市场进入到短期的调整阶段。从消费变化来看,消费降级、消费平移、消费升级同时存在,乳品消费出现结构分化;从产品的变化看,低温鲜奶全面进入全方位的竞争阶段,将复刻常温乳品的发展路径;常温奶基础型产品增加较快,但价格竞争激烈;而中高端乳品的降价销售与价格恢复过程,品牌价值的作用明显;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成人类奶粉成为市场的热点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品类的竞争中来;为挖掘市场新的增长点,乳品的关联类产品受到重视,比如雪糕、奶酒、奶酪等;从渠道变化看,线上渠道受到更多企业的重视,线下渠道也出现了新的业态,这些都推动着乳品企业的渠道变革。  相似文献   

13.
第三季度乳品行业的基本面主要表现为:1—8月乳制品生产量增速放缓,同比仅增长2.1%;生鲜乳收购价格进入下滑通道,8月首次止跌,但长期看,奶价将会触底反弹;而乳品的进口量出现大幅下滑,同比减少19.8%,创历史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乳品行业整体在第三季度呈现出整体增长放缓的局面,从上市公司2022的半年报数据看,乳业巨头、特色乳品企业的销量、利润同步增长,而大部分中型乳品企业整体增速下滑。当前中国奶业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规模到质量的提升,这将对进一步促进奶业消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扩大行业发展规模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伊利推出特色乳品骆驼奶,细分品类正成为乳品企业新的增长点;卫岗乳业推出鲜奶调制乳生椰菠萝牛奶,在低温乳品类别中突破单一口味,正成为新趋势;光明推出的高钙奶酪棒,充分说明奶酪消费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Chobani在中国市场首次发售希腊式发酵乳,这反映出其对中国市场高端酸奶前景的看好。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奶牛养殖业发展面临着行业性危机,甚至普遍出现亏损的时期,基于“拉动”型生产方式理论,由乳制品消费市场“拉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成为走出困境,壮大河北省奶业市场规模及竞争力的必然出路。通过对河北省保定、石家庄、邯郸、张家口等市(区)调研问卷整理,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巴氏奶消费现状、发展过程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合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爆发后,我国乳制品消费量一度下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液态乳制品销售量于4月后开始恢复为同比正向增长,此后乳制品消费总量加快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低温鲜奶消费一枝独秀。近年来,我国低温鲜奶消费呈加速增长趋势,2020年同比增幅达25.6%,增速创历史新高。总的看,近年来在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三大因素推动下,低温鲜奶消费持续较快增长,而疫情下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大大助推了这一进程,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建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大奶源生产基地和冷链设施建设,构筑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第四季度乳业市场逐渐稳定,生鲜乳价格出现下滑,零售终端价格战频繁。从国内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报表看出,乳业头部品牌继续高速增长,但利润增速有所放缓;区域乳品企业业绩出现分化,利润普遍下滑;特色乳品销售额和利润都普遍增长。第四季度的世界杯大赛促使国内乳品企业展开了体育营销,蒙牛成为最大赢家;双“11”促销中,强者恒强的特征依然明显;进入12月,春节销售大战开启,市场竞争激烈。第四季度的新产品呈现出高价值、高营养、产地化的特征,这充分说明消费者对于乳品的消费升级的需求明显,随着市场逐渐恢复,这类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骆驼奶的生产和消费具有悠久的历史,新时期随着骆驼乳制品新功能和丰富营养价值的发现,国内外需求迅速增长。本文分析了全球骆驼乳制品的产业链以及供给、成本和市场情况,结合中国骆驼奶生产、消费与流通实际,提出为促进骆驼乳制品的发展,在产业链前端要大力发展合作社模式;在生产加工环节需扶持生产厂商,加快产品创新和建立品牌;在流通阶段重视电子商务引发的流通革命,探索供应链利益共享机制;在行业内要制定更高层面的行业标准,加强管理净化市场;监管部门要打击仿冒假冒商品,提升消费者信心,逐渐培养消费市场,为西部荒漠地区开创新型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区域型乳品企业瓶装巴氏杀菌乳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常见的质量投诉,进行归纳总结;从原料乳的微生物、化学残留、理化指标,瓶装产品的回收瓶源控制,回收奶瓶清洗与消毒生产工艺,食品接触面清洁中设备清洗剂,CIP清洗工艺,产品冷链管理中冷藏贮存管理,配送路线及经销商管理等方面,分析其对瓶装巴氏杀菌乳产品的质量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郭瑞雪  郭俭 《中国乳业》2021,(12):137-140
液态奶包括巴氏杀菌奶、UHT超高温灭菌奶等。目前国内采用的液态奶杀菌工艺是热处理法。但通过热处理法的液态奶仍可能残留休眠芽孢,给液态奶产品带来潜在风险。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液态奶杀菌工艺的种类和存在问题,申报了发明专利“一种能延长液态奶保质期的生产方法”和“一种能使液体隔离空气的无菌罐体”,并利用氢医学制作含氢乳制品,实现了提高液态奶品质,延长保质期,获得氢分子医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