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戴小枫 《世界农业》1992,(12):23-25
鳞翅目夜蛾科实夜蛾属(Heliothis)主要有4个种,即棉铃虫(H.armigera)、美洲棉铃虫(H.zea)、烟芽夜蛾(H.virescens)和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其中棉铃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澳洲棉铃虫仅分布于澳洲,美洲棉铃虫为美洲种,烟芽夜蛾分布于美洲和亚洲。因其食性杂、分布广、危害重,抗药性水平高,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近10多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包括英联邦国家)等国的科学家集中对该属上述各虫种的远距离迁飞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昌地区斜纹夜蛾种群的抗性水平及与两种解毒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生测与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了南昌地区斜纹夜蛾种群对多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体内两种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与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江西南昌地区的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高水平的抗性,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而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氟铃脲等药剂尚未产生明显抗性。与敏感品系相比,南昌地区斜纹夜蛾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和酯酶活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科技点滴     
新一代抗虫棉品种将于2003年面世第一个抗虫棉品种于1996年问世,其中含有抗虫基因(Bt),该基因可产生对几种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包括烟芽夜蛾和棉铃虫。研究者发现,棉花害虫对抗虫棉的抗性也在发生,几种害虫已对叶上的有毒蛋白质产生了抗性,包括印度谷螟、菜蛾等至少9种害虫。科学家担心烟芽夜蛾和棉铃虫会迅速对有毒蛋白质产生抗性。但就目前的检测结果,尚未发现烟芽夜蛾对抗虫棉的耐力有什么变化。新一代抗虫棉正在试验中,该品种含有两个Bt基因,他们正在检测双Bt基因抗各种鳞翅目幼虫的长效性,预计2003年面世。原载[美]《农…  相似文献   

4.
赵建周 《世界农业》1990,(11):34-35
实夜蛾属(Heliothis)昆虫中的一些种类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例如在亚洲的中国、印度、泰国,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希腊,非洲南部和西部以及澳大利亚等地,棉铃虫(H.armigera)是棉花、烟草及其它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在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美洲棉铃虫(H.zea)和烟芽夜蛾(H.virescens)是许多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另外还有发生危害范围较窄的种类,如烟夜蛾(H.assulta)、大棉铃虫(H.pe-ltigera)等。上述种类常对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等豆类作物、蔬菜、小麦和烟草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可统称之为棉铃虫类害虫。  相似文献   

5.
住保5%水乳剂(SUMIBAO 5EW)是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最新开发的合成除虫菊酯广谱杀虫剂。经使用证明,该药剂对南方水果龙眼、荔枝的尺蠖、蒂蛀虫、蝽象等抗性害虫,对瓜、豆、叶莱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荚螟等抗性害虫,对烟草的烟青虫、烟蚜、棉铃虫、夜蛾等抗性害虫有强烈的杀虫效果而且残效时间较长。在烟草、花卉上使用时,不造成污染,提高烟草和花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三门和萧山地区田间斜纹夜蛾,监测其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三门种群和萧山种群对这些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且萧山种群对测试药剂的敏感性高于三门种群。参考抗性诊断剂量(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存活率和11种杀虫剂LC99致死浓度与田间推荐浓度的比值,推断三门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溴虫腈敏感,对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隆、丁醚脲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抗性;同样,萧山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和多杀菌素敏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丁醚脲、啶虫隆、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因此,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大部分监测杀虫剂的抗性正在形成,已产生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虫酰肼应暂停使用1~2年;其余药剂则需要控制用药次数和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混用的方式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斜纹夜蛾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害虫和杀虫剂筛选靶标,用于害虫抗性监测和杀虫剂生物活性评价。培育发育一致的虫态是生物评价的关键因素,人工饲料的研究和开发可为杀虫剂生物活性评价提供所需虫态。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斜纹夜蛾的人工饲料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文章从人工饲料的研究历史和营养成分2方面对斜纹夜蛾人工饲料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斜纹夜蛾在人工饲养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为斜纹夜蛾抗性监测和杀虫剂生物活性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1983年后,我国开始在棉花上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棉花害虫。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在河南省新乡棉区,于1981—1990年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棉铃虫在1985年之前对菊酯类杀虫剂尚未产生抗性,但到1986年,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已分别猛增到26—36倍和58倍。1987年棉铃虫对这两种杀虫剂的抗性继续增长,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9.
B.t杀虫剂预处理缓解棉铃虫对化学农药抗性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B.t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24h后,敏感品系和田间抗性品系的棉铃虫二龄幼虫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分别提高到12.9和34.4倍。B.t杀虫剂预处理和未处理对照之间的棉铃虫二龄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无显著差异,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差异显著。与未处理对照相比较,B.t杀虫剂预处理田间抗性棉铃虫二幼虫的α-乙酸萘酯酶动力学值降低,对乙酰胆碱酯酶特异性抑制剂亲和力增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显示,试虫酯酶同工酶活力预处理组均低于未处理对照组。田间抗性品系中,B.t杀虫剂预处理后棉铃虫二龄幼虫E#-6酯酶同工酶带(乙酰胆碱酯酶同工酶带)消失。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生物杀虫剂和化学农药的联合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室内选育的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品系(Phoxim-R)和室内长期饲养的敏感品系(BK77)进行遗传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Phoxim-R品系与BK77品系相比对辛硫磷具有129倍抗性,正反交后代对辛硫磷的抗性分别为22.6和25.3倍,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通过分析杂交F1代和敏感亲本回交后代的辛硫磷LD-P线,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单基因性状.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内选育的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品系(Phoxim-R)和室内长期饲养的敏感品系(BK77)进行遗传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Phoxim-R品系与BK77品系相比对辛硫磷具有129倍抗性,正反交后代对辛硫磷的抗性分别为22.6和25.3倍,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通过分析杂交F1代和敏感亲本回交后代的辛硫磷LD-P线,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单基因性状.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主要棉区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以在室内饲养的新疆阿拉尔地区棉铃虫作为相对敏感种群,对江苏省个市棉铃虫田间种群进行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江苏泗阳、东台,通州、六合和南京东郊等地棉铃虫对久效磷已产生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12.6-38.6;  相似文献   

13.
田间采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4个地区8个棉铃虫种群,室内采用浸叶法监测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2016-2017年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5.2~65.7倍和24.2~48.8倍,近几年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有上升的趋势;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各地区之间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有差异,其中沧县、阳谷和夏津种群抗性上升明显,抗性倍数由2016年的21.3、51.9和128.9倍上升为2017年的90.2、187.5和269.3倍,邱县和安阳种群抗性由高水平抗性转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由145.4和165.7倍降低为72.2和59.1倍;2016-2017年棉铃虫种群对甲维盐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2~92.8倍和10.6~89.8倍。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棉铃虫种群对3种药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避免重复使用或限用同一种药剂,注意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棉铃虫的抗药性上升。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公布的斜纹夜蛾基因组对TLR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斜纹夜蛾TLRs家族基因成员在鳞翅目害虫TLRs基因家族中的进化关系、组织表达特异性,结合转录组数据对农药反应敏感的TLRs进行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网络进行分析,分析斜纹夜蛾Toll受体基因在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共分析出了7个TLRs基因,斜纹夜的TLRs家族基因与棉铃虫TLRs家族基因同源性较高.7个基因中的1个基因SLTLR3在肠道中高度表达,有5个TLRs基因对农药处理反应敏感.对农药反应敏感的TLRs进行基因表达和其网络进行分析,只发现了1个TLRs(SLTLR7)和其他30个基因之间的存在共表达关系,这些基因主要涉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途径、细胞定位、信号传导、细胞调控过程、生物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尿苷二磷酸(UDP)糖基转移酶(UGT)是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Ⅱ相解毒代谢酶,目前有关昆虫体内UGT与杀虫剂解毒代谢及抗药性关系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旨在探究甜菜夜蛾对毒死蜱敏感性与UGT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甜菜夜蛾对毒死蜱的抗性水平;用定量PCR分析抗性与敏感种群间UGT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以α-萘酚为底物、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为糖供体测定UGT活性,并测定UGT抑制剂对杀虫剂毒力的影响。[结果]采自广东惠州田间的种群对毒死蜱具有高达944.3倍的抗药性,所测定的32个UGT基因在抗性种群中有17个显著上调表达,其中以UGT33J3、UGT33F7、UGT33F5上调最明显,分别上调41、37与34倍,并且田间种群UGT活性是敏感种群的3倍。UGT基因的表达与UGT活性能被苯巴比妥与毒死蜱处理所诱导而增加,UGT活性的提高使甜菜夜蛾的敏感性下降。反过来使用UGT抑制剂5-硝基脲嘧啶与苯磺唑酮则能抑制甜菜夜蛾幼虫UGT的活性,并显著提高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结论]甜菜夜蛾UGT对毒死蜱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UGT活性可提高甜菜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说明UGT是甜菜夜蛾重要的杀虫剂解毒酶系。  相似文献   

16.
江淮地区斜纹夜蛾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江淮地区斜纹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的抗性倍数最高,为42倍,达到高抗水平;对三唑磷和硫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抗性倍数最高仅为7.5和8.8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美国昆虫学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烟夜蛾属(Heliothis spp.)害虫抗性的标准测定方法,对江苏等地区棉铃虫抗性水平调查的结果表明:江苏棉铃虫种群对常用杀虫药剂抗性水平是山东虫种的5倍以上,特别是江苏东台种群对滴滴涕的抗性水平,从1975年至1981年提高了12倍以上。因此,江苏种群抗性较强,山东种群较敏感。 以甲胺磷、乐胺磷对上述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分别进行测定表明,棉铃虫两种群的相对毒力或共毒系数基本相近,初步证实抗性种群对甲胺磷、乐胺磷不表现明显抗性;用多功能氧化酶的抑制剂加西维因对抗性种群测定,增效比值达8—27倍由此认为多功能氧化酶可能是导致棉铃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大荔县是陕西省棉花主产区,1992~1995年棉铃虫曾超常大发生,农药使用频次高,棉铃虫对常用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致使防治困难.1995年我站作为农业部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点,开始监测棉铃虫对有机磷(久效磷)、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灭多威、万灵)等三大类常用农药的抗性发展规律,边监测边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效果.近两年全县推广种植了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发生特点有了新变化,就目前抗虫棉田棉铃虫对三大类农药抗性发展状况,调整了以往的防治思路,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2.5%菜喜悬浮剂,中文通用名:多杀菌素,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生产,其有效成份多杀霉素是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纯天然活性物质,具很强的杀虫活性和安全性,与蔬菜上常用的各类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能有效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烟青虫、棉铃虫和蓟屿等多种蔬菜害虫,其安全采收期为24小时,特别适用无公害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斜纹夜蛾对1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海南地区斜纹夜蛾对农业生产上主推及新型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本文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15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敏感种群和田间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对苏云金杆菌( Bt)、阿维菌素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96.15和183.28倍;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产生了高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14.89、85.88和73.20倍;对乙基多杀菌素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10.56倍;对氰氟虫腙、甲维盐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6.95和6.21倍;对虫螨腈、甲氧虫酰肼的敏感性降低,抗性倍数分别为4.96和4.37倍;对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丁醚脲、虱螨脲等均未产生明显的抗性。根据海南地区抗性监测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