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T"字形芽接、带木质芽接、单芽切接、劈接和切腹接5种嫁接方法试验表明,切腹接嫁接仁用杏成活率可达95%,接口愈合良好,苗木整齐度高达93%,是仁用杏育苗中高效的嫁接方法;在做好绑缚等配套措施下,劈接也是仁用杏高接换优的较好嫁接方法;而"T"字形芽接、带木质芽接和单芽切接由于成活率较低,在仁用杏嫁接上应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本地区核桃品质,实现核桃产业化,在不同时期,用枝接和芽接2种方式,采用劈接、单舌接、双舌接和方块芽接等嫁接法,嫁接核桃苗木,对比嫁接的成活率,以期找到最佳的嫁接方法和最适宜的嫁接时间。结果发现,在适宜的时期,枝接方法中的双舌接和芽接方法中的方块芽接嫁接成活率最高,值得在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敏 《安徽林业》2003,(4):24-24
一、嫁接方法常用枝接法和芽接法.枝接包括劈接、切接、腹接、合接、插皮接、插皮舌接等.芽接包括嵌芽接、T字形芽接、方块芽接等.  相似文献   

4.
从芽接时间、芽接方向、抹除萌芽、剪砧解膜、摘心定型等方面介绍了核桃"T"形芽接及接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鄂西地区核桃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3 a的研究探索,较好地解决了鄂西地区冬季气温低、生长期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核桃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在核桃室外枝接技术上,采用核桃嵌合接、核桃双嵌接两种枝接新方法之一;把握好"砧木提前掘苗定植或假植防止伤流"、"砧木提前薄膜催芽使形成层活跃和接穗提前剪取低温贮藏使之处于休眠状态"、"嫁接后使用地膜和薄膜使嫁接体有好的愈合环境"影响成活的三大关键技术.在核桃芽接技术上,根据海拔的差异确定芽接时期,再根据芽接时期进行砧木和接穗的培育;嫁接时选择好芽接前后天气状况,用激素配方处理芽接砧木,用方块形芽接方法等芽接系列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出繁育聊红槐苗木的理想方法,通过利用嵌芽接、"T"型芽接和劈接等嫁接方法进行多组重复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培育的苗木萌芽率、成活率和地径、树高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4月中上旬3种嫁接方法的嫁接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2.2%、87.8%、68.9%,随着树体萌动、木质化开始,芽体成活率逐渐降低。在嫁接萌芽率和成活率上,嵌芽接与"T"型芽接无显著性差异,与劈接有极显著性差异;在地径和树高生长上,嵌芽接与劈接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T"型芽接均有显著性差异。嵌芽接培育的苗木成活率为92.2%,地径为1.36cm,苗高为161.8cm,"T"型芽接聊红槐嫁接成活率为87.8%,地径为1.31cm,树高为153.2cm。因此,聊红槐在庆阳地区最适宜嫁接时间是4月中上旬,最佳嫁接方法是嵌芽接,其次是"T"型芽接,该绿化树种可在庆阳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银桂品种群中选育的紫桂为试验材料,研究嫁接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及其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桂秋季嫁接采用枝腹接和全包芽接的效果较好,嫁接成活率达87.8%~88.30%;不同嫁接方式的紫桂成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枝腹接紫桂的新梢粗分别比劈接、切接、全包芽接高49.32%、41.55%、57.97%。枝腹接紫桂的新梢长与其他3种嫁接方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全包芽接和劈接之间达极显著水平。枝腹接紫桂的新梢长分别比劈接、切接、全包芽接高478.40%、335.25%、256.03%,全包芽接的比劈接的高62.46%。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皮胎果(Pyrus sinkjorgensis Yü)高接换优4种嫁接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插皮接、劈接嫁接成活率最高,嵌芽接次之,切腹接最低。新梢长间无显著差异,新梢粗间存在显著差异,插皮接新梢粗极显著地高于嵌芽接,劈接新梢粗显著地高于嵌芽接,插皮接新梢粗显著地高于切腹接,其余两两间均无显著差异。皮胎果高接换优应以插皮接和劈接为主,嵌芽接、切腹接配合。主枝、骨干枝较粗、接穗较细时宜选插皮接、劈接;骨干枝和接穗均较粗,且接穗粗度同等或细于骨干枝宜选切腹接;较细骨干枝和侧枝嫁接时,宜选嵌芽接。  相似文献   

9.
杉木芽接     
为了多快好省地开展杉木无性系的良种繁育,迅速建成种子园,山口林场和我所进行了杉木芽接试验。1974年总共芽接379株,成活320株,成活率84.5%,其中3月份接10株,活7株,5月接3株全活,8月接10株,活5株,9月接15株全活,10月接234株,活183株,11月接107株全活,芽接的植株生长直立,粗壮,长势良好,优于髓心接触形成层枝接法。如山口林场3月份芽接的,9月份测定,植株平均高76厘米,平均地径粗1.3厘米,用髓心接  相似文献   

10.
紫花文冠果嫁接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冠果作砧木,从果实采摘和贮藏、做床起垄、种子催芽处理、播种与后期管理4个方面介绍了砧木的培育方法。以紫花文冠果为接穗,详细介绍了嵌芽接、劈接、腹接3种嫁接方法,提出8月主要采用嵌芽接法进行芽接,4月宜采用劈接或腹接法进行硬枝嫁接。  相似文献   

11.
薛志成 《湖南林业》2006,(12):21-21
一、芽接 芽接是杏树繁殖应用最广的嫁接方法,具有利用接穗经济,接合牢固,成活率高,未成活时便于补接等优点。杏树的芽接依时期不同可分为夏季芽接和春季芽接,依嫁接方法不同可分为“T”字形芽接和嵌芽接。  相似文献   

12.
《湖北林业科技》2015,(4):12-13
为探讨适宜保康县核桃苗木繁育方法,采用春季劈接和夏季留放水口露芽接、不留放水口露芽接、留放水口包芽接、不留放水口包芽接4种芽接方法进行嫁接,比较5种方法的成活率和出圃率,结果表明:在保康及附近区域,夏季采用芽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嫁接成活率和出圃率。  相似文献   

13.
"粉色海洋"海棠,花量大,花朵粉色或紫红色,新叶紫红,果实多而挂果期长,集观花、观果、观叶于一体,有较强抗逆性,是优良的园林美化植物。以山定子为砧木,采用床播,每667 m2播种1.5 kg,盖土厚度1.5 cm。按8~14 cm×50~60 cm株行距移植。用劈接、腹接、T芽接、嵌芽接等方法嫁接,接后封闭剪口及四周,接穗新梢20 cm时解绑和除砧萌。  相似文献   

14.
詹侯 《湖南林业》2007,(7):23-23
山核桃嫁接主要采用芽接,芽接又有方块芽接、丁字芽接、工字芽接等,以方块芽接效果最好。一、方块芽接。在优质穗条上选一饱满的芽,在芽上方和芽下方各1厘米处横切一刀,将芽两旁各竖切一刀;在砧木上切取与芽片大小一样的皮,将接  相似文献   

15.
核桃单芽绿枝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优质苗木的快速繁育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就核桃嫁接的成活率、接穗的高生长、接穗的粗生长和嫁接的工作效率进行了调查和观测,比较分析了核桃嫁接新方法——单芽绿枝接与传统嫁接方法——"工"形芽接和嵌芽接的嫁接效果。结果表明:单芽绿枝接仅在接穗的粗生长上略逊于传统的"工"形芽接和嵌芽接,但其工作效率却远高于传统嫁接法。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后认为,单芽绿枝接是一种值得在生产中应用和推广的核桃优质苗木快速繁殖的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嫁接方法1.枝接。春季在砧木萌动时,大约在3~4月份采用劈接、腹接、枝接、切接、舌接、桥接、插皮接、合接或带木质芽接等方法。2.芽接。夏秋季在砧木、接穗都能剥开树皮时进  相似文献   

17.
嫁接时期有春枝接秋芽接之说如有保温设施冬季也可嫁接家庭养花因其种类不同而采用的嫁接方法及选择时期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花木的嫁接最佳时期碧桃切接3月中旬至3月下旬绿枝接6月中旬至7月中旬芽接8月中旬至9月蜡梅切接3月中旬至3月下旬绿枝接6月中旬至7月中旬芽接8月中旬至9月五针松劈接4月下旬至5月上旬腹接4月上旬至5月中旬室内劈接腹接2月下旬至3月玉兰切接4月上旬至4月中旬室内切接2月上旬至2月中旬靠接3月中旬至4月上旬芽接8月上旬至9月绿枝接6月中旬至7月中旬月季切接2月中旬至3…  相似文献   

18.
曾辉 《防护林科技》2012,(4):130-131
凯特海棠是寒冷地区难得的观花、观果、观叶植物。用播种法繁殖山定子砧苗,移栽后,用嵌芽接、T芽接、劈接、插皮接等方法进行低接或高接,接后及时解绑、除砧萌、剪砧、除草和灭虫等管理。  相似文献   

19.
核桃单芽腹接技术及其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嫁接方法应用较多的主要有3种,即为:皮下接、方块芽接和单芽腹接。长期以来,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皮下接和方块芽接,虽然有—定的优越性,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皮下接适于嫁接的时间短,接穗用量较多,技术要求高,成活率低;方块芽接取接穗芽的芽心较困难,嫁接时间受限,接芽生长量小,组织成熟度及越冬能力差等。为了弥补这些传统方法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梅花可用梅子、山桃、李子作砧木,采用枝接、芽接法。枝接在春季进行,芽接宜在夏季进行。腊梅用狗蝇梅作砧木,采用切接法在早春进行嫁接。丁香可用小叶女贞作砧木,采用劈接、芽接法。劈接春季进行,芽接夏季进行。桂花小叶女贞、大叶女贞、水腊树等都可作砧木,采用切接或靠接法,春、夏季均能进行。扶桑用紫花木槿作砧木,采用枝接法在春、夏两季进行。樱花可用山樱作砧木,用切接、芽接法。切接宜在春季进行,芽接宜在夏季进行。山茶(珍稀品种)可用普通品种的山茶、油茶作砧木,采用切接法在早春进行。西府海棠可选用野海棠、苹果等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