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主要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分析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气象资料、1981—2014年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与DSSAT-CERES Wheat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冬小麦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3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播种—返青期日照时数按40.09 h·(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P0.05),返青—抽穗期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同时大幅升高。冬小麦幼穗分化随着抽穗前日最低气温的升高按2.9 d·(10a)~(-1)的速率而提前结束,返青前气候变化对后续生育进程有持续影响,气象因子与播种—抽穗期、播种—成熟期持续日数以负相关关系为主。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当前河南麦区播种—返青期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有增产作用,气象因子贡献率平均为0.758;返青—抽穗期气候变化使穗密度和穗粒数平均减少2.74%和3.94%,大于抽穗—成熟期。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小麦高产和稳产均受影响,代表站点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期分别平均减产1.6%、6.3%和4.8%,其中播种—返青、抽穗—成熟期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日最高气温,而返青—抽穗期是日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的农业应体现为:一、在自然条件下能较充分地、较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有较强的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二、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调节环境条件(如温室、畜禽舍、贮藏运输等设备)。从而提高农业产量水平和产量的稳定性及产品的质量。上述两点是农业气象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以吴中区枇杷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ARIMA模型、GM模型、线性趋势和二次指数平滑法在区域性经济作物上气象产量分离的适用性,并对在这四种方法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基于气候因子的产量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使用GM和线性趋势方法分离的枇杷气象产量的正负性与农业气象灾害年鉴匹配较好。(2)四种方法分离的枇杷气象产量与9个气候因子间复相关程度均达到极相关,复相关系数分别为ARIMA方法 0.95,线性趋势和GM方法 0.94,二次指数平滑方法 0.93。(3)使用GM方法预测的枇杷趋势单产均方根误差和绝对百分比误差最大,在考虑了气候因子后,均方根误差降低百分率达到50.1%,其余三种方法中线性趋势法降低49.3%,ARIMA模型降低6.7%,二次指数平滑降低14.4%。(4)四种方法所构建的基于气候因子的产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使用GM方法的RMSE和MAPE分别为3.0kg·hm-2和15.2%,线性趋势方法次之,ARIMA方法最差。整体来看,GM(1,1)和线性趋势方法分离的枇杷气象产量与气象灾害记录更匹配,使用GM方法构建的基于气候因子的产量预测模型效果...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985—2004年实测气象和粮食产量资料的分析,得出:影响天水市玉米、冬小麦两大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别是春旱、初夏旱、伏期连阴雨和上年秋旱、当年春旱及倒春寒天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农业气象灾害强度的天水市玉米、冬小麦的气候产量数学模型,可为气象灾情评估和定量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上海市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和作物所农业气象研究室科技人员,利用微型计算机将本院气象站自1958年1月1日建立以来每日20项农业气象资料存贮于微型机硬盘上,建立了农业气象资料查询系统(SAMR),并利用该系统开展了油莱气象产量分析,大麦生育期和棉花玉米螟预报等研究,已于1984年8月10日在沪通过鉴定。该SAMR系统主要特点是:使用灵活方便,能迅速查询历年何旬何月何日的农业气象资料;具有多条件(六种判别式)查询,并能计算出12项常用统计量;配有三种打印输出格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198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气象灾害灾情及该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构建灾情-粮食作物产量评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以此估算该地区粮食作物因灾减产量。结果表明:(1)198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分别为74.48×103hm2·a-1、78.85×104t·a-1和100.97kg·hm-2·a-1。(2)1981-2020年内蒙古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成灾面积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期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成灾和受灾面积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干旱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其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历年各灾种的总受灾和成灾面积的64.10%和62.4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受灾率和成灾率水平上干旱是与粮食单产关联度最高的农业气象灾害,在绝收率水平上风雹与粮食单产关联度最高。(4)构建的灾情-粮食作物产量评估模型模拟准确率较高,其模拟粮食产量与实际粮食产量呈极显...  相似文献   

7.
水分关键期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构建此时期玉米干旱损失模型,研究干旱指数天气保险,对于合理设计天气指数保险和解决目前传统农业保险的困境,转移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作物特定阶段单因子气象灾害影响难以剥离的问题,本研究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作农业长武试验站进行了连续3a的雨养玉米观测试验,利用田间试验数据(玉米生长发育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田间管理数据)对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模拟玉米水分关键期(6月21日-8月31日)干旱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构建干旱损失模型;依据长武1990-2019年的气象数据,利用EasyFit软件筛选出玉米水分关键期干旱指数最优分布模型,模拟干旱发生概率;结合干旱损失模型,利用纯费率精算方法厘定玉米水分关键期干旱指数保险费率;采用投影寻踪的统计方法,设计干旱指数保险赔付方案。结果表明,CERES-Maize模型校正和验证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AR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都小于10%,符合作物模型模拟精度的要求;模拟的干旱指数(DI)与玉米减产率(y,%)间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即y=-0.55DI+107.17;Log-logistic模型对干旱指数分布的拟合精度最高,Anderson-Darling(AD)检验值仅为0.20,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的概率分别为9.75%、5.90%、3.71%和3.50%。基于Log-logistic模型厘定的玉米水分关键期干旱指数保险费率为5.6%。在玉米生长水分关键期,干旱指数保险的起赔点为DI=185,DI≤185时,进行分级赔付。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西省1983-2006年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连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等灾情普查数据以及农作物产量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灾是山西所有农业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冰雹、暴雨洪涝和霜冻也是较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从变化趋势来看,旱灾、低温冷害、霜冻和病虫害受灾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且干旱和低温冷害增加趋势较明显,暴雨洪涝、冰雹和大风灾害呈减小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影响山西农作物产量的四种气象灾害依次是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霜冻。  相似文献   

9.
<正> 农业气象科研(调查与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定量的数据(由测量得到的实数值)称计量资料;另一种是定性的数据(由定性观察得到的非实数值,如“+、-”等等),称计数资料。计数资料在农业气象科研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迄今多用列联表X~2检验(独立性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但X~2方法有下列缺点:(1)不适于分析有序性列联表(等级分组资料,如“-、+、++、…”等等),而列联表中多属有序性者;(2)对多维列联表(包括时序列)的分析有困难;即或对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咖啡低温寒害气象指数保险,为开展咖啡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调研咖啡种植区的采收记录,确定咖啡进入采摘期后遭受低温寒害的产量损失率与低温寒害过程的关系,利用两种低温寒害风险分析模型,设计了两个方案,通过气象资料分别计算两种方案中不同等级低温寒害出现的风险以及对应的咖啡产量损失风险,并分析了两种方案中各咖啡种植区域的低温寒害分布。结果:方案1较为切合实际,考虑了不同采摘期不同程度低温寒害对咖啡产量损失的影响,但对海拔1 000 m以下的低温寒害指标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进行修正。结论:方案1设计的农业保险产品在不计免赔条件下,保险费率的设定与各咖啡种植县实际风险相符,可及时赔付,易为保险公司和农民双方共同接受。  相似文献   

11.
<正> 用产量结构要素来分析产量的变化原因及其规律是一种直观而又简捷的方法,但产量结构要素一般要在生育末期才能确切获取,因而作动态分析时并不理想。本文以全国杂交稻气象科研协作组的分期播种资料(汕优六号、1981年)在分析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基础上,对籼型杂交水稻的干物质积累特征进行了分型,并根据气象条件对作物生产力诸要素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形成各类生长型的气象原因,试图就如何通过合理布局和播栽期的安排来改变干物质的积累过程,为提高生物学产量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根据国家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的需要,研制的从资料(农业气象电报)接收处理、建立数据库、建模预报,直至输出预报产品的业务自动化系统以及产量预报专家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武定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农业气象灾害种类,从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抗灾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是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应用WebGIs技术,开展了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利用SQL Server200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全国农业气象网络共享数据库。利用ArclMS(Intemet Map Server)4.0平台构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WebGIS服务器,实现了客户端的农业气象空间和属性数据交互查询和专题图分析功能。探讨了针对Internet网上发布需要的产量动态预报解决方案。基于WebGIS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技术将使农业气象信息直接、迅速、便捷、有效地传输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降水量和积温变化对天津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天津1960-2008年冬小麦单产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冬小麦产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3个时段(全生育期、拔节-灌浆期、播种前)的降水量以及越冬前正积温是影响天津冬小麦产量的两种主要气象因子。趋势分析表明,49a中天津地区3个时段的降水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越冬前正积温呈直线增加趋势;根据分别建立的冬小麦气象产量与影响时段降水量、越冬前正积温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全生育期降水量达到122mm、拔节-灌浆期降水量达到41mm、播种前降水量达到36mm和越冬前正积温达到511~627℃.d是天津冬小麦气象产量为正值的水分和温度临界指标;据此标准,49a中,3个时段降水亏缺概率为22%~80%,但由于灌溉能力的提高,降水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减小;冬小麦越冬前遭遇低温的概率为10%~50%,遭遇高温的概率为8%,并随年代增加呈上升的趋势,积温对产量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系统阐述了中国作物生长模拟监测系统(Crop Growth Simulat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in China, CGMS-China)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中的应用。CGMS-China是基于WOFOST、Oryza2000、WheatSM、ChinaAgroys 4个作物模型构建的系统,在作物长势监测评估、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作物产量预报等农业气象业务中均有应用。该系统可进行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利用CGMS-China模拟输出的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穗质量,建立作物长势评估指标,可对小麦、玉米、水稻进行实时长势监测与评估。通过CGMS-China对2014年8月中旬华北黄淮夏玉米的干旱产量损失评估和2016年6月22日早稻高温热害的产量损失预估表明,CGMS-China对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效果较好。利用CGMS-China对2014年冬小麦主产省进行产量预报,各省的平均预报相对误差为7%。与此同时,在CGMS-China中利用遥感数据同化方法,对山西洪洞县进行产量预报,预报相对误差小于11%。该系统在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对策,保障粮食安全。在分析陕北地区1957—2013年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AquaCrop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分析气温及CO_2浓度等气象因子变化对陕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地区1957—2013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22℃/10a,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15mm/10a。气温每升高0.1℃,榆林和延安两地冬小麦分别增产1.5%和0.5%;CO_2浓度每增加10μmol/mol,两地冬小麦分别增产3.8%和2.0%;气温和CO_2浓度同时变化(即气温升高0.1℃同时CO_2浓度增加10μmol/mol),两地冬小麦分别增产5.1%和2.3%。仅考虑气温及CO_2浓度变化,陕北地区"暖干+高碳型"气候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生产力,未来18年陕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将实现不同程度的增产,在3种不同典型年下与2012年相比,榆林地区2020,2025,2030年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冬小麦分别增产21.2%~31.8%,25.4%~36.0%,29.7%~40.7%;延安相应3种典型年下增产3.3%~8.3%,4.4%~9.7%,4.8%~10.5%。因此,可在陕北地区适度增加冬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农业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气象产量指数指示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山西省1949~1988年气象产量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发现山西气象产量指数极差大、变幅大,与降水相关密切,涝或偏涝年均可获正常以上收成,反之旱或偏旱年则多数减产.与气温关系不密切且为反相关.可见,山西气候状况降水较少、平均雨量不敷农业需求,是制约农业生产的根本因素.山西多样的气候使得气象产量变化也呈多样性,一些区域与另一些区域(面积比约为4∶6)为反相关,由于这种互补性使山西难以形成全省性灾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气象服务质量会对农作物生产及产量造成直接影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智慧气象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了智慧气象的特点,探讨了智慧气象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 1993年3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在京举行.我国第1个农业气象研究机构,历经40年风雨,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1978年以来,全所共承担课题百余项,获奖成果43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部(省)级奖20余项,“六五”和“七五”期间,在农业气候、作物气象和农业气象灾害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如:“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中国主要农作物气候图集”,“作物产量气候分析应用软件”,“主要类型旱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及其调控技术研究”,“防御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专家系统(PMLTCD)”等,为农业结构调整、区域治理,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等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