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指出了气候变化风险及其适应研究是区域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基于情景模拟成果,分析梳理了四川预估气候变化情势,总结归纳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农业、人体健康、旅游等部门和领域可能造成的风险,并提出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风险的对策,以期为四川制定适应气候行动方案及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池州市降水、温度、降雪和风等气象因子与市政工程施工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找出不利的气象因素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通过季节性气象特征分析,得出了雨季(5月~8月)和冬季(11月~翌年2月)是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而3~5月、8~11月气候是市政工程施工最佳时间段。通过建立市政工程施工气象指数,对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评分,以满足特定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有助于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适应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为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与林火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气候变化与林火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对当前气候变化与林火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1)通过火历史研究长期气候变化对林火动态演变的影响;(2)通过森林群落和景观动态的变化研究气候变化、森林景观、林火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3)气候变化对由于森林燃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碳循环的影响;(4)气候异常(如厄尔尼诺/拉尼娜)和太阳黑子活动对林火动态变化的影响;(5)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火险状况的长期及超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稷山县1993~1995 年承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和原林业部红枣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建设任务,为此在南阳村对提高示范基地枣树栽植成活率进行试验观察。试验观察的项目主要是:(1) 苗木根系质量;(2) 栽植季节;(3) 是否使用根宝;(4) 栽植深度;(5) 地膜覆盖。通过试验证明,除栽植季节外,其它几方面对枣树栽植成活率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泊的动态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遥感技术在沙漠湖泊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2013—2021年呼伦湖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采用ENVI软件预处理、ArcGIS空间分析、人工解译方法等,研究了呼伦湖湖泊面积近10 a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和当地调控措施分析了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湖泊面积在2013—2021年由191 110.88 hm2上升至215 504.02 hm2,变化区域集中在湖泊东北、东南方向;(2)2013—2021年湖泊面积与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不大,说明此段时间湖泊面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低;(3)人类活动对湖泊面积影响较大,在当地政府的生态政策保护下,呼伦湖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6月29日和30日,瑞士驻华大使杜哲巍、瑞士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莫达西尼一行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成就进行考察。自治区实施生态移民、封山禁牧、防沙治沙、发展新能源等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创造出了"宁夏经验",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地理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较强的区域。面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该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  相似文献   

7.
5月31日,自治区农委主任宝音图在自治区政府礼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区各族人民公布我区农业方面的三大新闻。一、我区商品粮基地建设成绩喜人,到目前,我区商品粮基地共有23个旗县(市)和117个乡镇,总播面积3676万亩,占全区总播面积的53%。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建设座谈会上,我区  相似文献   

8.
森林气象学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森林气象学的研究与进展概况,对当前国内外普遍重视的森林气象问题,包括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与森林、林火气象、森林与大气污染、森林气象研究方法等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对我国森林气象学研究水平和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3,(5):147-151
介绍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森林低碳土地利用思路和方法,分析了德国开展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特点,并针对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森林低碳土地利用工作实际,在政策、机制、技术方法等方面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12,(2):6-7
国家林业局日前印发《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提出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5项主要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4项主要行动和加强能力建设的6项主要行动。根据《行  相似文献   

11.
一、实施豫西农业综合开发两年来经济林基地开发建设情况 199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豫西农业综合开发,并把它列为九十年代河南省“二十项经济振兴工程”之一,其中经济林是重要的开发内容。两年来,豫西山区各市、县政府都把经济林基地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加快了发展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1993年和1994年,豫西经济林基地涉及的七个市(地)、三十三个县新发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国一些地区连续普降暴雨,造成历史罕见洪灾,而另一些地区则持续数月干旱,人们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继续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以负面为主,且某些影响具有不可逆性。报告预测,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上升趋势,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农业生产不稳定性也会随之增加。近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我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系列措施。我们看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森林固碳措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中,林业正在作出独特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使全球森林资源面临新的、更为复杂的挑战。作为重要的林业大国,加拿大在气候变化中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正确地应对这些挑战、保证森林资源良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加拿大林业面临的主题。文中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介绍加拿大林业情况,包括森林资源、森林的价值体现以及林业产业发展,进而说明气候变化对加拿大森林产生的影响以及加拿大为应对气候变化在林业方面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研究成果。笔者针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受到碳氮限制、树种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措施、土壤湿度和温度、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不同尺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因子及调控机理研究;(2)进一步加强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动态及调控机理研究;(3)对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高低不确定性的因子进行深入研究;(4)加强其他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的研究;(5)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森林经营措施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 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 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全球趋势。文中阐述了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 重点分析了不同营林措施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了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 探讨了今后森林经营措施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旨在为制定合理的经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工程图学"课程是大多数非机类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综合能力。分析了非机类"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环节及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1)制定教学文件;(2)合理调整教学内容;(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4)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5)构建课外学习交流平台;(6)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证明,教改措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和焦点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其中,林业措施是国际社会高度认同的应对气候变化是有效措施。一、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  相似文献   

18.
10月29日,我国首次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充分肯定了植树造林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作用。白皮书提出,我国将通过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农田基本建设等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最大胁迫因素。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 增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逐步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 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中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的影响, 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视角, 探讨了保护与恢复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及改善民生的途径, 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地退化防治和干旱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塑料地膜作为农业重要生产资料,对农业增效、农产品安全供应、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带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但塑料地膜的长期大量使用和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已对农业造成直接危害和损失,寻求更为绿色环保的可降解地膜材料,减少塑料应用已成为全球共识。文章介绍了目前可降解农用地膜的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综述了竹基可降解农用地膜的研发现状与应用潜力,并基于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提出竹基可降解农用地膜今后应重点加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研发、建立完善的相关标准体系、制定鼓励以竹基地膜代替传统塑料地膜的相关政策等建议,以加快落实“以竹代塑”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